-
1 # 偵查隊隊長賈貴兒
-
2 # 史苑空間站
謝謝相邀!爸媽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兩種環境對他的影響非常大,一種是學校,另一種就是家庭。學校是大環境、是規範的屬於知識教學;家庭環境雖小、卻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也呈現出千姿百態,屬於行為教學;由於孩子年齡小、處在學習中成長階段,跟社會接觸的很少,爸媽是孩子走向社會前接觸最多的人,爸媽的日常言行舉止對孩子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所以爸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給孩子帶來不少傷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判斷是非感不強,爸媽吵架,各說各的理,都是孩子至親的人,讓孩子無法判斷對錯;
2、討厭家庭,不想回家。一個充滿吵鬧的家庭,讓孩子煩躁不安,渴望安靜;
3、剛開始爸媽肆無忌憚的爭吵,孩子只是害怕,時間長了就會變親的膽小;
4、缺乏和諧溫馨的成長環境,孩子總覺得自己缺點什麼,懷疑學校學到的知識,現實和理想的極大落差會羨慕別的家庭,產生自卑心理,性格也會變得內向,不愛說話;
5、自己最親的人不和睦,會讓孩子懷疑人生缺乏真情、真愛,自己也會缺乏愛心,產生陰暗心裡,不易和人相處;
6、缺乏愛,沒有快樂,性格容易走極端。
-
3 # 嘉媽育兒經
夫妻不可能永遠沒有意見分歧,有了意見是不顧場合甚至當著孩子的爭吵打架還是私下和平解決,就不僅僅是夫妻相處之道的問題了,這中間還牽涉到孩子的感受和情感傷害。總結生活中的見聞和事例,我覺得不和睦的夫妻,對孩子產生的傷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孩子自卑膽小。長期生活在爸媽爭吵的不和睦家庭中,孩子會嚴重缺乏安全感,會變得謹小慎微,爸媽在爭吵時無所顧忌的猙獰,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驚恐不已,感覺家庭也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二、孩子會越來越冷漠無愛。在和睦家庭浸潤著愛長大的孩子,必然會有愛、自信、Sunny。反之,在爭吵環境錘鍊下,孩子心會變得越來越硬,麻木冷漠。
三、孩子處事方式將會受到影響。孩子會自認為處理矛盾的方式就是爭吵或動手。
四、孩子學習成績可能會不太好。沒有寧靜的學習環境、爸媽不能把工作之餘的全部精力用來關注培養孩子。當然不排除一部分特別有信念的孩子,用努力學習來贏得逃離家庭的機會。
五、青春叛逆期可能會延長加重。爸媽都可以不好好說話,那大家一起為所欲為吧。
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安寧的家庭環境,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
4 # Kkkkkkkkg21
我今年 28 歲了。
卻依然活在 3 歲時父母留給我的陰影中。
從上幼兒園起,爸媽就開始隔三岔五地吵架,很多時候都是在飯桌上。
記得 3 歲時,有一次在外面吃完飯,他們相互威脅要把我“扔掉”,然後越罵火越大,真的把我帶到馬路邊,我站在路邊,他們竟然氣鼓鼓的各自就走了。
我當時真的被嚇壞了,雖然是很小的時候,但給我的記憶特別深刻,還好有附近的門衛大叔一直有注意到我,看見了他們倆吵架,然後就把我帶到保衛室休息。
小學二年級,有次媽媽因為和爸爸鬥氣,脾氣特別火爆。
我正好撞在槍口上。那天放學的途中,我在路邊摸了一隻野貓,不小心就被抓傷了,手臂上很大一個口子。
我哭著跑回家,媽媽非但沒有關心我,反而是一頓破口大罵,把頂嘴的我橫抱到陽臺的窗臺邊,說要把我扔進江裡。
我當時真的以為我要掉進江裡了,還好奶奶把她攔了下來。但因為這件事,我的迫害妄想症愈來愈深...
反反覆覆地吵,他們也終於在我上初三的時候離婚了。離婚後的我爸媽,和重組的家庭也經常在吃飯的途中吵架,以至於我現在和別人一起吃飯有時都莫名其妙慌張。
我今年 28 歲了。
雖然已沒有待在原生家庭裡,但我依然帶著恐懼和不安生活著。不想結婚,不想戀愛,不想重蹈上一代的覆轍。
28 歲了,也不知道如何與自己和解,如何與世界和解。
當有人向我示愛,第一反映不是欣然接受,而是猜測其背後的動機,進而否定自己的優點,認為自己配不上對方,覺得對方另有所圖;
明明非常喜歡一個人,恨不得每天和對方在一起,卻說著相反的話,做著讓人不解的行為,最終將那個愛我的人越推越遠;
我真的想要好好地去愛,用盡生命去善待別人,可表現出的卻總是無理取鬧,將最糟糕的自己留給了親密的人……
很多父母在爭吵的時候總會不顧所以,忘記了孩子,甚至是故意在孩子面前揭對方的短處。
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和恐懼,以至於令孩子缺乏安全感,還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別人提到家庭,產生的是幸福感。而在父母爭吵聲中長大的孩子,提到家庭只會產生恐懼和不安全感。
孩子長期處在焦慮之中,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影響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還會導致抑鬱和睡眠障礙。
面對父母爭吵,許多孩子都會害怕、驚恐,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他即將失去一個家。這時候一定要幫孩子紓解好情緒。言語安慰下,抱抱他。
當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感受。比如,你看到剛才爸爸媽媽吵架,你是不是感到很害怕,或者剛才爸爸媽媽吵架,讓你難過了,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吵完架後,記得告訴孩子,在生活中有一點爭論是正常的,藉此鼓勵孩子把壞情緒釋放出來,順便也做了一次情商教育。
當孩子問發生什麼事的時候,可以用簡短的語言進行解釋,並和他們說“這不是你的原因”、“問題會解決的”。
這樣既可以給孩子安全感,也能給他們一個觀察婚姻發展變化、學習處理問題的機會。雖然一些夫妻吵架後會自然關係緩和,但如果影響到了孩子,建議儘快當著孩子的面和解。
雙方彼此道歉,然後向孩子說下對不起,不需要多麼正式的過程,只是讓孩子意識到,爸爸媽媽還是相愛的,也是愛自己的,你們依然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而且人與人之間是有分歧和矛盾是正常的,錯了就勇於承認,不要害怕犯錯。
要培養有幸福力的孩子,做家長的自己先要有幸福力。
什麼是幸福力?簡單來說就是獲得幸福的能力,幫孩子獲得幸福,幫家庭獲得幸福。
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需要跟他最親近的人進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如果父母僅僅滿足於常常“陪”在孩子身邊,卻不能給他們積極情緒和正向思想的引導,孩子們會感到不滿意。
因此如果夫妻雙方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吵了架,正確的安撫措施是:
父母一方先離開現場,與憤怒情景隔離;
父母向孩子道歉,正視爭執的原因,給孩子合理的解釋;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拍拍他、抱抱他,帶他出去散散步,安撫緊繃、恐懼的孩子。
各位寶爸寶媽,要記住:
成年人的吵架,不管誰贏了,輸掉的都是孩子。
回覆列表
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瑣事分不清是非對錯。當各自總是試圖據理力爭的時候,就難有家庭的和睦。最新調查表明,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與離婚相比,孩子對父母吵架的心理體驗更為明顯,受到的直接傷害更大。
“天天彤”的兒子今年上幼兒園大班,在老師眼裡,他是個充滿暴力的孩子。“幼兒園老師常常給我打電話,叫我管管兒子,甚至有一次還讓我把兒子接回家,以後不要去上課了。”聽了這些話,“天天彤”自然很傷心,可是老師也不會冤枉孩子。原來,“天天彤”的兒子在幼兒園時,跟小朋友玩著玩著,就容易發脾氣。“發起脾氣來,亂扔東西,用髒話罵同學,有時甚至會動手。”“天天彤”說,兒子長得白白淨淨,很討人喜歡,看不出脾氣這麼差。原因就是“天天彤”常和老公吵架,她老公吵架的時候還會罵髒話。這一切,她兒子都看在眼裡……
這個是小編在搖籃論壇看到網友發的一個帖子,父母吵架對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天塌下來了,他的安全感會受到很大沖擊。搖籃網友林家媳婦對此直接指責道“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看看這個孩子的父母都是怎麼當的啊”,網友御姐控坦言“孩子的性格一半先天一半後天發育的,這個孩子要改過來已經有難度了”……
調查發現,與離婚相比,孩子對父母吵架的心理體驗更為明顯,受到的直接傷害更大。生活在父母經常吵架、打架的環境裡,孩子會受到怎樣不良的影響呢?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嬰兒期
嬰兒出生第一天就有聽覺反應,嬰兒對聽覺的感受有撫慰、警覺、痛苦。嬰兒如聽到父母強烈的吵鬧聲,他的感覺是痛苦,身體會變得僵硬,收縮神經,封閉起來自我保護。嬰兒期如果經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勢必影響嬰兒聽知覺、視知覺發育,嚴重的將來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由於視-動覺協調發育不好,將導致考試卷面成績差。
幼兒期
孩子在幼兒期老見父母吵架、打架,心裡緊張恐懼,由於認知水平低,幼兒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他不能辨別誰是誰非,更不願認定誰是壞的。有的孩子會認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壞孩子,因此有心理負擔,會引起生理反應,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如果家長中有一方是衝動型、情緒失控的人,還會導致孩子由於受驚嚇而長期尿床。如果母親遭暴力打擊,孩子會感到極度不安全,因為保護弱小生命的他的媽媽都自身不保,他還怎麼“活”下去?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兒園裡退縮,不合群,害怕與媽媽分離,主動參與活動的欲求低。在小朋友當中,各種心智和行為發育顯得相對落後。
兒童期
兒童階段父母常大吵大鬧,會給孩子帶來羞辱感。如果父母是為他的事爭吵,孩子就會顯得很難受,覺得自己是壞孩子,做惡夢,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課時心事重重。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說離婚,那就像有把劍懸在孩子的頭上了,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著這把劍掉下來,真正生活在恐懼和擔憂中,這樣的孩子,學習沒心思,做什麼事都興趣索然,成績越來越差,自尊感低,由此又引來了老師的低評價的打擊,進入惡性迴圈,對他今後的人格成長產生一定影響。
美國一項歷時17年的心理研究發現:夫妻鬧矛盾時,吵架可能更有益身心健康,壓抑憤怒的夫妻日後的死亡率是表達憤怒的夫婦的5倍。吵架是夫妻表達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也是對自己和對方的內心的探索,而吵架是一種藝術,夫妻雙方都需要掌握吵架的目的和表達的規律。
那麼,如何減少夫妻吵架給孩子的傷害?搖籃論壇網友hulin_999說“為了孩子的健康做父母的一定要忍”,搖籃網友半夜淘提醒說“孩子的性格一定要家長耐心培養的,否則等成型了就遲了”,搖籃網友仔仔H媽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以後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
父母吵架的學問
學問一:吵架時儘量避開孩子,有什麼問題要等孩子離開後,再進行溝通。但千萬不要冷戰,因為那樣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孩子會不知所措,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長此以往,便會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學問二:吵架後要當著孩子面和好,輕輕鬆鬆“一笑泯恩仇”,並好好安慰一下受驚孩子的情緒。並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再有針對性地加以寬慰解釋。
學問三:要勇於承認錯誤,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語言、行為、甚至連“吵架”都可能成為孩子們模仿的物件。
學問四:把握程度,儘量不要讓爭吵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這樣也能減輕孩子的恐懼感。讓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為人父母最起碼的責任,大人不要認為感情是兩個人的事,便相互攻擊、謾罵,這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將終生難以彌補。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互動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有些創傷終身難以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