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起聊基因

    市場上的食用油品種琳琅滿目,不僅有各種普通和特種單品類油,還有形形色色的調和油。如何選擇就顯得有點難以抉擇和盲目,但卻又十分重要。

    以下幾點是在使用食用油時需要考慮的:

    1、要嚴格控制每日用油量,每日用油量不能超過26g,也就是我們常用的瓷勺子,大約兩勺半的分量;

    2、要選好食用油,好的食用油標準應該是含飽和脂肪酸低,不飽和脂肪酸高(詳見下表);

    3、食用油的攝人應該多樣化,因其營養價值各有不同,最好輪換著吃,不要老盯著某種油長期吃;

    4、植物油比動物油好,像豬油、牛油、雞油等動物油少吃為宜;

    5、烹飪時最好不要使用油炸、油煎等高溫烹飪方式,因為過高的油溫不但用油量大,而且容易破壞食物本身的營養。

    從表中可見,山茶油、橄欖油、花生油、玉米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現在普遍認為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益,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有保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最好用不飽和脂肪酸油脂來炒炸食品,也就是說盡量用植物油進行日常生活烹飪使用。

    以下是在選購食用油時需注意的要點:

    1、看色澤:一般品質上乘的食用油色淺,反之則油色深。

    2、看透明度:一般品質上乘的食用油透明度好,無渾濁。

    3、看有無沉澱物:品質上乘的食用油沒有沉澱和懸浮物,黏度小。

    4、看有無分層現象:若有分層現象則可能是摻假的混雜油。

    5、聞:不同品種的食用油有其正常的獨特氣味,而沒有酸臭異味(這點在現實中操作有難度)。

    6、查:對小包裝油要認真檢視其商標,特別要注意保質期和出廠期,無廠名、無廠址、無質量標準代號的產品須特別注意。

  • 2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大豆油,色拉油,調和油……天天要吃的油,到底該怎麼選擇?

    看了兩位朋友的回答,講的非常好,從各種油的性質,營養,成分,色澤等方面介紹的很細緻。但是做起來就有些難度了。

    市場裡各種油類品種多多,琳琅滿目,光透過外觀看,真不知道挑選哪一種,只看現象,比如說,清涼,純淨,無色,透亮,無隔層,無雜質,無沉澱物等,還不能確定就是絕對的好或不好。有的油在一定的溫度下會有冷凝的現象,或居部沉澱的現象,尤其是純花生油,凝固的更明顯。有的油除非過低的溫度,一般不凝固。所以單從這點上分不出好與不好的,還有色澤,也不能認定無色的或紅或黃色的就是好與不好,比如,純芝麻油,可以說在食用油裡算好的和比較貴的油了,它看起來就是發紅紅的色,不像水一樣透亮。

    因此說,雖然知道油的一些分辨知識,實際到市場購買時,只能看現象了,一般都是帶嚴密包裝的,不像買其它食品能嚐嚐,哪種油香不香,好吃不好吃,就不知道了。

    唯一的辦法,一是根據平時自己用過的,知道哪種油好吃。誰也不可能只用過一兩種油,可比對,購買。再一個就是問詢鄰居熟人看他們吃的什麼油及哪樣油好吃,做參考。總之是,只選對的,不一定貴的,適合自己的為最好。

  • 3 # 掙脫枷鎖的囚徒
    大豆油、色拉油、調和油,天天要吃的油,到底該怎麼選擇?

    先翻譯一下這個問題,應該包括兩個問題:

    1. 大豆油、色拉油、調和油,都是指什麼油?

    2. 日常食用油應該怎麼選?

    食用油分類

    脂肪是三大常量營養物質之一,食用油是人攝取脂肪最主要的食物組分。

    食用油可以有幾種分類方法。

    通常,動物油含有高比例的飽和脂肪酸,常溫下呈固態,因此也稱固體脂肪。多數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常溫下呈液態。通常的食用油是植物油。

    根據製備方法可以分為,浸出油,壓榨油;粗製油(毛油)和精製油;等。

    根據烹調和營養用途又可以分為色拉油、起酥油等。

    由於分類方法眾多,而且也有混雜,並不適合於日常實用。

    我們日常食用油只要供蒸煮、涼拌和煎炒菜餚所用,主要就是各種植物油。

    至於問題中提及的三種油,分別是:

    大豆油,顧名思義,自然是指從大豆中提取的食用油。

    日常食用油應該怎麼選?

    食用油的選擇需要兼顧色香味、營養和健康。

    通常,動物油會更香,吃起來更解饞。這也是在短缺經濟年代人們“更喜歡”吃豬大油的原因。

    但是,由於動物油含有高比例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還會含有反式脂肪。因此,更考慮健康因素的今天,動物油已經不被常規作為食用油食用。需要警惕的是,市場上很多食品,特別是“很好吃”、跟有名氣的“特別香”的食品都會食用或者大量使用動物脂肪,比如,灌湯包、一些特色老湯、中秋節人們最愛的月餅,等等。這也是為什麼儘量在家做飯而不要吃飯點特別是外賣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常的食用油就是植物油。但是,各種植物油中不同具體脂肪酸的——主要考慮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

    歷史上,高脂飲食被當成肥胖和心血管病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脂肪的這一惡名雖然很大程度上得以糾正,然而,飽和脂肪仍被視為健康主要危險之一。

    比如,今年美國心臟協會發布題為“膳食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的總統諮文中,詳盡闡述各種不同膳食脂肪與心臟病(CVD)之間的關係。仍重申飽和脂肪的心臟病風險,強調降低膳食飽和脂肪並代之以多不飽和脂肪和單不飽和脂肪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減低死亡率。

    具體而言,相關的關鍵證據和觀點概括為:

    •減少總膳食脂肪攝入量(包括飽和脂肪),並主要用不特定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這些脂肪的膳食策略,不能預防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

    •大量人群的前瞻性觀察研究表明,降低飽和脂肪攝入量,同時相應增加多不飽和脂肪和單不飽和脂肪攝入量,與CVD和全因死亡率降低相關。

    •飽和脂肪增加血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壞膽固醇)濃度,是動脈粥樣硬化和CVD的主要原因;而用多不飽和脂肪或單不飽和脂肪代替之則降低LDL膽固醇。

    •用多不飽和脂肪酸或單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酸降低血液甘油三酸酯水平,它是CVD的獨立生物標誌物。

    •用多不飽和脂肪酸替代飽和脂肪酸可防止和消退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動脈粥樣硬化。

    •總的來說,研究證據表明,用來自植物油的多不飽和脂肪(主要是n-6,亞油酸)替代飽和脂肪,比使用單不飽和脂肪(主要是油酸)更有效的降低CVD風險。

    在過去幾年新獲得的證據強化了長期以來AHA建議,即用多不飽和和單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可以降低CVD的發生率。不建議減少總膳食脂肪或總脂肪攝入量。建議將膳食飽和脂肪替換為不飽和脂肪,同時遵循2013年AHA /美國心臟病學會的生活方式指南中的DASH(預防高血壓飲食)或地中海飲食,和“2015-2020年美華人飲食指南”強調的健康飲食模式。

    檔案還附上了各種食用油不同脂肪酸的含量比:

    根據用多不飽和和單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的原則,和上表所列各種食用油中不同脂肪酸含量,正確的選擇日常食用油我想並不是什麼難事吧。

    簡單來說,各種植物油,除椰子油和棕櫚油外,都是不錯的選擇。

    菜籽油、大豆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飽和脂肪酸低。尤其是菜籽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而且最具有健康好處的α-亞油酸,即所謂ω-3含量最高,因而可以說是最健康的好油。

    同時,這兩種油的原料菜籽和大豆,主要是轉基因作物。由於反轉基因思潮的影響,這兩種食用油市場定價最便宜,價效比最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金毛幼犬為什麼總流眼淚該怎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