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球連連看

    不應該以純粹的利益來考慮美日關係,也不應該以簡單的國民性來考慮國家關係。美國的做法當然是出於本國利益考慮,但他的著眼點並沒有想的那麼低階,並不是像草履蟲一樣簡單的趨向利益關係。

    這裡邊實際上涉及到了二戰後西方國家的政治倫理,或者對外交往的基本準則。

    本世紀經歷了兩次大戰,第一次大戰把歐洲整整一代年輕人的生命浪費在了戰壕裡,第二次大戰把算得上文明世界的國家全都拖入戰爭,在幾大洲幾大洋同時開戰。這麼兩次巨大而切膚之痛的戰爭,歐美學到的,不是落後就要捱打,不是槍桿子裡出xx這麼簡單的道理,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學到的道理必然是很深刻的:

    第一次大戰怎麼打起來的?歐洲在一次大戰之前,外交是沒有道德觀的,只要都承認維也納體系的基本精神,即大家相互承認對方皇室的正統合法,不一門心思的想著怎麼顛覆對方政權,那麼在這個基本的共識下,為了本國利益怎麼玩都是合理的。今天A跟B籤個條約,說只要C打你B我就打C,明天A跟C籤個條約,說只要B打你C我就打B (一般來說英國最喜歡扮演A的角色),那這個A到底算那邊的?他到底喜歡誰?那個時候外交是沒有道德判斷的,也是沒有意識形態的(但拿破崙三世很喜歡意識形態主導外交),這點和我們現在很不一樣。普法戰爭之前,英法本來是對頭,法俄也是傳統對手,普魯士一盤散沙,奧匈帝國日薄西山,法國號稱歐洲最強,其實外強中乾。結果俾斯麥統一德國之後國力大增,法國頂不住和英國結盟,德國轉而尋求俄國的支援,結果一番運作下來,德俄又成敵人,德國坐擁最強國力,卻被逼到了牆角。這玩來玩去,其實是玩成了死結。所以看對於一戰的反思和分析,比較常見的一個看法是,一戰不存在一個明確的點,改變這一個點的走向就可以避免戰爭。一戰前的國家關係類似於一條越走越窄的死路,隨著時間不斷的接近14年7月,各主要國家被複雜的條約和博弈所束縛,選擇越來越少,到了7月中旬,實際上開戰已經成為對所有國家而言的最優選項。

    那麼一戰之後大家是怎麼反思的呢,第一個就是德國的崛起是最大的問題,只要德國還像以前普魯士等公國一樣一盤散沙,法國就不用擔心德國強大的實力,Continental就可以維持均衡和和平。所以法國就放手往死了弄德國,賠鉅款,割地,不但把普法戰爭中丟的割回來,還要拿德華人最好的地,讓他永世不得翻身。第二個反思就是,國際關係不能在延續傳統政策,應該建立一個新興的國際關係。這個新興的國際關係包含的幾個重要方面,一個是道德判斷,即在國家間交往中,是存在的道德準則的,這就要求大家不要搞複雜的秘密條約,不要無限發展軍備(還有不搞種族歧視什麼的,反正自此以後,開打之前一定要先抹黑敵人,兵馬未動,輿論先行)。一個是集體安全,即試圖建立起一個足夠大也足夠堅固的聯盟,小國可以透過加入這個聯盟,避免被大國蠶食鯨吞。而大國也因小國保持獨立,避免敵對大國不斷膨脹從而改變力量對比。

    然而在這兩點反思形成的制度下,二戰還是爆發了。

    空前的戰爭規模,也簡單而直接的宣告了前面這兩個反思完全失敗。這些得自一戰的反思,最初可是被人寄予厚望的,當時一戰號稱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大家是指望這些思想形成的制度:凡爾賽合約和國際聯盟,帶來永久的和平,結果呢,只帶來區區二十年的和平和另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

    二戰之後,只好接著反思,吸取一戰爆發的教訓,更新這些理論。其更新之一,就是不要搞死自己的對手。不管之前打得如何天昏地暗,打完了,不但要做好朋友好夥伴一起玩耍,還要歡天喜地心甘情願的幫人家重建(當然帶頭挑事的必須弄死)。如果這中解釋在某些現實主義者眼裡太過理想化,那麼我給一個更加符合現實主義胃口的解釋:除非使用現代社會無法容忍的手段,諸如大規模屠殺,遷徙,流放(約瑟夫笑了),否則是不可能長期的壓制一個m族國家。而壓制的手段所激起的仇恨,則會成為滋養下一場戰爭的沃土。換句話說,二戰之後,戰勝國不會再像一戰後那樣試圖肢解並凌辱一個大國,永久的解除其大國地位。這一點不單是當時少數政治家的看法,也被當時的一般民眾所接受。

    從這裡回到問題,一戰的悲慘,和一戰後對德國處置不當而造成更大的悲劇,是戰後美日維持友好關係的根本原因。

    而另一個更新,則是關於集體安全理論的深刻認識,那就是集體安全需要強有力的執行。前面說一戰前並沒有一個點,可以輕易的改變歷史走向。二戰則不然,不管是哪國的歷史,哪一個人的回憶錄,都會痛心於綏靖主義政策錯失了一個又一個阻止納粹德國的機會,鼓勵了希特勒的野心。而這些點之中最要緊最公認的,便是德國軍隊進駐萊茵區,彼時法國軍隊依然是Continental最強,希特勒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法國排出一兩個師加以制止,德軍必然按照之前得到不做抵抗的指示回撤,希特勒對於領土的野心會被扼殺在萌芽階段,更重要的是這還會對希特勒的尚不穩固政治地位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關於二戰爆發的原因痛心疾首的反思,使西方的政治家們學到的是這樣的內容:奉行集體安全的聯盟,必須要有足夠的意志和決心,在任何不利情況下全力反擊對於其成員國的任何侵略行為/安全威脅。唯有這樣才能傳遞出足夠清晰的訊號:與一國為敵即是與整個聯盟為敵。而只有這樣的訊號得以清晰的傳遞到潛在的對手並使敵對國家相信,才最終得以避免戰爭。這一概念不但催生了北約(以及華約),還是核保護傘(核攻擊我的盟友即等同於核攻擊我。必然會遭到核反擊。),多米諾骨牌(一旦一國淪陷,這一區域其他國家也將紛紛淪陷)等眾多政策的核心概念。其實還可以解釋的更加直白一些,那就是有點像理性的瘋狗,兩方都是理性的,同時兩方都保證對方只要施加以哪怕最輕微的傷害,都會不計後果毫無理性的反擊。只要這個訊號能夠清晰的傳達,反而能維持和平。瞭解了這一個概念,就能瞭解美國在朝戰,越戰,第一次伊戰中的目的:清晰的傳達資訊。

    而美國對於日本的保護,同樣也是基於類似的出發點。它和日本以及南韓菲律賓之間的緊密關係是基於集體安全保障這一傳統觀念建立的。

    最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的確是利益關係,但現代國家謀求利益並不像小孩爭強玩具一樣簡單。

  • 2 # 灰太狼44967765

    說不恨是假的,只不過日本人向來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皮尤中心剛剛(8月1日)釋出的民調錶明,61%的日本人視美國為“重大威脅”。

    也許是恐懼壓倒了仇恨吧。

  • 3 # 鐵血戰士99

    美國和日本的關係就是一種冷戰為前提的關係,日本因為戰敗需要一個大腿,美國因為蘇聯和中國需要一個基地所以他們有這樣的關係,後來日本經濟發展,美國經濟落後他更需要日本這個無常的經濟提供國了!

  • 4 # 反面之人性的弱點

    從二戰以來的亞太整個程序中,其實日本人最終贏了,贏得很手段,很陰險,就算領導世界的美國也被日本玩得體無完膚,現在日本離徹底掙脫美華人的鏈子也已僅一步之遙,也就是須要在國際上獲取更多更大的政治影響力,所有人都認為如今的亞太亂局是美國為維護自身霸權而炮製出的必然形勢,其實並非完全如此,如仔細加以梳理,這一切更像是日本人設計的從二戰以來的一場漫長棋局,日本如何自始至終的透過美國發展自身經濟?如何影響美國前決策層丟擲亞太再平衡戰略?如何利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發展自身軍力?又如何不間繼的炮製中國危險論,從而一步步達到自身目的?從這些問題不難看出日本已成功利用美國逐步擺脫了二戰以後的各種束縛,而且看樣子,日本徹底掙脫美華人手中的鐵鏈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所以,日本現在最恐懼中美關係出現妥善和解,只有中美對立,日本才能實現他的最終野心,而中國目前最須要的則是要知道日本的真實意圖…

  • 5 # 小k135516631

    過都過蘇了,還仇恨美國幹嘛,現在是要發展,美國是世界第一,自然要和美國保持緊密,利用美國的軍事實力,總之就是靠美國發展自己,自己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在地區的處理發揮更大的作用,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十萬元錢開家飯店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