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一葉茶1982

    從短篇文言文小說的角度來講,其文學成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拋開他借描寫狐鬼神妖來辛辣諷刺當時黑暗的社會來說。僅僅就從他文章構思之精巧、想象之大膽、情節之曲折、描述之傳神、引人之入勝,欲罷之不能而言,就是一部可以與四大名著相媲美的奇書。我個人認為如果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卻沒讀過聊齋志異,那將是他一生永遠的遺憾。

  • 2 # 煮酒君

    蒲松齡《聊齋志異》成書後,便在當時引起廣泛影響,對後世的影響更大,諸如倩女幽魂、畫皮之流的聊齋故事被後人不停地加以修飾、改造,甚至被現代影視人搬上熒幕讓觀眾不斷的“複習”,比之當年馮鎮巒《讀聊齋雜說》中對其評價“風行天下,萬口傳誦”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算與蒲松齡同時代的名家如王漁洋之流亦是為該書作序、題辭——可見其影響之廣泛。

    如果說批評之語,王漁洋雖然算是評的時間極早的,但大有應酬之嫌,其評語可說無太多出彩之處,馮鎮巒在《讀聊齋雜說》中表現出了對這種應酬的批評態度,“評語亦只循常”。不過王漁洋的評論,還是可以給後人探討之處,如他在讚美《蓮香》時就“賢哉蓮娘!巾幗中吾見亦罕,況狐耶!”在此,表現了社會形態意識的一些資訊,在《促織》中,所謂“宣德治世,宣宗令主,其臺閣大臣,又三楊、蹇、夏諸老先生也,顧以草蟲纖物,殃民至此耶?惜哉”便是他對時政腐敗的不滿、諷諫態度。

    《聊齋志異序》中提到“然而天下有解人,則雖孔子所不語者,皆足輔功令老化之所不及。而《諾皋》、《夷堅》,亦可與六經同功。……如讀南子之見,則以為淫辭皆可以周旋”,從理智上來說,《聊齋志異》的確起到了一些類似古代“六經”、“六藝”之功,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作用

    撇開現代稀奇古怪的小說不談,大凡中國古代小說,總或多或少有著歷史的影子,諸如四大名著之流,都是無法完全擺脫歷史,這是中國自古便傳有完整的歷史文學有關。古人在封建制度下,循規蹈矩,小說觀念形成起來非常緩慢,而《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亦自稱是“異史氏”,在寫作上更是模仿史書——人們也多從這個角度來評價《聊齋志異》了。

    馮喜賡《聊齋志異題辭》一詩中,也有“先生本史才,其筆真如椽。不蒙大著作,假以蒙莊談”,這些前人文書,多表現了對《聊齋志異》故事中蒲松齡所展現的歷史功底及文學筆力的讚歎,對他不去寫史書簡直稱得上抱怨。《聊齋志異》在史學上的價值雖不及正統的史書史料,但它在文學上的價值實在堪稱啟明星。蒲松齡若寫史,能否發揮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尚未可知,但他開創了前人未有的文學傳統,便註定是文學史上名垂千古的人物。

  • 3 # 苦茶庵

    《聊齋志異》是清初出現的一部優秀短篇文言小說集。作者蒲松齡,字留仙、劍臣,號柳泉,山東淄川人。從小熱中於功名,但屢試不中,始終沒有擠進官場,除了作過年幕賓外,都在家鄉附近教書,過著清苦的生活。

    科舉失意和生活的清苦,使蒲松齡能夠了解一些下層人民的生活,併產生同情。他的《聊齋志異》一書,不單是以其生動的故事,精練的文字表現了作者文學上的高深造詣,而且在思想性上也是進步的。它不只侷限於個人落魄失意的悲憤之中,還反映了社會的矛盾,表達了人民的一些願望。全書主要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全書狐仙鬼怪、魚精花妖和海上仙山、陰間地獄等題材較多。透過這些題材,蒲松齡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感情。例如《畫皮》,描寫惡鬼裝扮成美女,生動而深刻地揭露了現實生活中兩面派的醜惡嘴臉。《夢狼》,透過夢境讓白翁親自看見自己做官的兒子是吃人的老虎,其他官員胥吏都是豺狼,官府的階庭中“白骨如山”,揭露了官吏殘害人民的罪行。《向杲》透過向生化虎復仇的描寫,讚揚受害者的反抗精神,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憎恨。這些故事都給好人以美好的結局,給惡人以應得的懲處,讀後大快人心。

    揭露了科舉制度的腐敗、官吏的殘暴和現實政治的黑暗。蒲松齡從不同的角度,生動地描寫了各級封建統治者的醜惡面目,對貪官汙吏、惡霸豪強和科舉制度的揭露是深刻的,批判是尖銳的。例如《促織》描寫由於皇帝喜歡鬥蟋蟀玩,地方官獻媚邀寵,胥吏乘機勒索,逼得下層人民走投無路,家破人亡。《席方平》則剖析了一整套官僚機構的腐朽和黑暗,從城隍到冥王都接受賄賂,與惡霸地主沆瀣氣,使得下層人民冤屈莫伸,反而要受各種難堪的毒刑。這個是非曲直以權勢、金錢為轉移的陰曹地府,正是當時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

    蒲松齡在揭露吏治黑暗的同時,更以親身的感受猛烈暴露和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和埋沒人才的罪惡。在他筆下的主考官和閱卷官,一個個唯利是圖,不僅把不通的文章視為上品,而且將雍容肅穆的考場變成金錢賄賂的交易所。《司文郎》寫試官還不如一個瞎和尚透過嗅覺來識別文章的好壞。《僧術》以冥間的“捐納之科”影射人間科舉制度的金錢交易。《三生》裡更描寫了落第秀才大鬧閻羅殿的場面。秀才們將主考官和鬩卷官抓來,要挖他們的眼睛來發洩怨氣,表達了蒲松齡對科場黑幕的憤慨。

    蔑視理學家“男尊女卑”的說教,刻畫出一批才智過人的婦女形象,熱情歌頌為爭取婚姻自由而鬥爭的青年男女。在《聊齋志異》塑造的婦女群像中,有“勇健如男子”的農婦(《農婦》);可以代夫考試和作官的顏氏(《顏氏》); “與論古今事”,使男子“茫然不知所對”的甄氏(《甄氏》)但更多的是表現婚姻戀愛的題材,讚揚青年男女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為爭取自由幸福所作的鬥爭,含有反對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意義。《蓮香》中的女鬼李氏熱愛桑生,不得不分手時也“憤不歸墓,隨風漾泊”,終於到張家借屍還魂,與桑生結成美滿姻緣。《小謝》描寫男女雙方經過互相接觸而發生愛情,後來又患難相助,在鬥爭中使愛情進一步深化,終於結為夫婦。《鴉頭》描寫女主人公鴉頭隨情人私奔,矢志不二,向惡劣環境展開鬥爭的故事。所有這些自由相愛、自由結合的故事,都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形成鮮明對比,有著反封建的意義。

    蒲松齡同情人民的疾苦,但反對農民的反抗鬥爭;憎惡貪官劣紳又對皇帝抱有幻想;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朽又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對罪惡的現實和坎坷偃蹇的生活不滿,但把這些歸結為貧富天定,宣傳了不少因果報應、宿命論思想。但總的說來,《聊齋志異》是部有它獨特的藝術成就和富於人民性的優秀著作。

  • 4 # 戲品聊齋

    首先,《聊齋志異》尤其非常豐富的思想內涵。蒲松齡用40年時間,耗盡一生才華寫出的《聊齋志異》,寄託了作者冷眼看待人生的一片痴情和苦心。這裡的聊齋指的是他的書齋之名,“志”是記的意思,而“異”指的是奇異、怪誕的事情。他透過不同的故事主題進行分類,這方面的內容我在第二個觀點中再簡要介紹。

    其次,《聊齋志異》的主題分類及其要義。《聊齋志異》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主要是揭露政治黑暗,鞭撻貪官汙吏、土豪劣紳,同情人民疾苦。代表作有《促織》、《席方平》、《紅玉》等。第二類主要是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敗,代表作有《葉生》、《司文郎》、《素秋》等。第三類主要揭露和批判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歌頌青年男女反抗壓迫鬥爭和忠貞愛情,主要作品有《嬰寧》、《小翠》《連城》、《香玉》等。

    第三,高超的寫作風格。蒲松齡採用了寓真實於荒誕、寄人情於鬼神的寫作手法,透過花妖狐魅、精靈怪魔的神話傳說,曲折地批判現實,揭露黑暗,在和神仙鬼怪的的對話中滲透人生,領略人生的真諦。作品語言簡潔、口語洗練,富含哲理、清新活潑,尤其是對話非常傳神生動,顯示出蒲松齡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構成了《聊齋志異》的獨特的風格特色。

  • 5 # 大先生的故紙堆

    “聊齋志異”古文寫成,但蒲松齡文筆樸素流暢,故事委婉曲折,充滿人情味,流傳起來比較容易,影響也很大。當時的人們認為“小說家談狐說鬼之書,以聊齋為第一”。

    到現在,“聊齋志異”流傳了二百多年,仍然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奇書。人們一談到鬼狐故事,首先就要提起“聊齋”。不識字的人,也常從別人的轉述中知道很多“聊齋”故事。

    如果我們認為僅僅是“聊齋志異”故事離奇曲折、富有吸引力等,理解還是夠全面的。蒲松齡寫這些故事,不是為了搜奇抉怪,供人們茶餘酒後的談資而已,他是有所寄託,有所發洩,“目擊清初亂離時事,思欲假借狐鬼,纂成一書,以抒孤憤而諗識者”。蒲松齡在該書的題辭裡,也有“集腋為裘,妄續幽明之錄;浮白載筆,謹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的感慨。

    “聊齋”是有它不平之鳴的,四百三十一篇故事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當時社會施以猛烈的抨擊,儘管它的抨擊還不夠徹底。

    如“夢狼”,借一個夢境,寫出那時“官虎而吏狼”的情況,借那個做官人的口,說出升職和降職的權“在上臺不在百姓”的官場要訣。在“席方平”中,寫陰司的城隍、都司、冥王等種種劣跡,並借“灌口二郎”的判語,把某些人罵得淋漓盡致。

    誰都知道,蒲氏是在功名上是失敗者,這也成就了他的“孤憤之書”。因此,他對科舉的攻擊最猛烈,曾經透過若干故事來痛罵科舉,慨嘆“明經之第,何值一錢!“懷疑”冥中亦開捐納之科”(“僧術”);他指出當世“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羅剎海市”).

    關於“聊齋志異”的寫作技巧,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一書中,曾評價說它“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偶述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又說:“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怪,誕而不情,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 6 # 知鴉

    2.《聊齋志異》中比較著名民間故事有《魯公女》。《魯公女》是典型的人鬼戀,再輔之以轉世輪迴、返老還童等人們的理想願景,使得這段人鬼殊途的感情最終能夠獲得圓滿的大結局。而且在這個故事中,蒲松齡還賦予書生張於旦一個讀書人的經典形象,讓戀人在他看書的過程中化形,表示「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樸素情感。

    3.除此之外,《聊齋志異》還有一種俠士的志向。講解了其中一個「男扮女裝」而藉機「行騙女色」的故事,這是由發生在明朝山西的一個真實歷史案例改編而成的。但是,這個故事雖然有其正義性的一面,但是最初動機還是起始於人類的原始慾望。

    4.除了功成名就和除暴安良,古代人們對於得道成仙也充滿了嚮往。《嶗山道士》就講述了一個慕道的年輕人,在嶗山遇到一位仙人,卻不肯吃苦多學,最後僅得一「穿牆術」而歸。可當他回到家中向妻子得意地賣弄穿牆術時,卻不得靈驗,撞得頭破血流。還有一個故事叫做《鏡聽》,說的也是一個書生想要不勞而獲盜取別人知識從而獲得功名的故事。

    5.《聊齋志異》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書生與女鬼的愛戀以外,更多地立足於人性的陰暗和社會現實的批判。尤其對於科舉的批判是《聊齋志異》的核心,比如《考弊司》中,蒲松齡說;「吾輩悉屬考弊司轄,司主名虛肚鬼王」。另外,對於官場舞弊,蒲松齡也做了深刻的嘲諷。在《夢狼》篇中,蒲松齡批判巨狼當道,其實是對貪官汙吏的諷刺及痛恨。

    6.《聊齋志異》「聽完就完了」,但他也指出,正因為《聊齋志異》的語言平實,而且忠實記錄了當時民間的聲音,從最底層的願景出發,表達普通人最樸素的願望,因此更能夠引起時人共鳴,這成為了它能夠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7.透過這些各類怪異的故事,徐老師評價道:「故事張力不足,就沒有思考的餘地,也沒有很深的價值意義,無非聽完就完了。」因此,徐老師認為,《聊齋志異》的流傳並不在於它有多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成就,而是在於它有很多貼近民間、貼近生活的故事,這是它能夠流傳至今的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居建材營銷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