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閆秀明手機使用者

    寶寶長到3到5歲,更喜歡接觸和認識外界的一切事物,這個時候孩子各種破壞行為真是有增無減,父母也會比較頭疼一些。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這樣的行為表現,也不見得都是壞事,那父母該怎樣應對孩子愛搞破壞的行為呢?我總結了些觀點。

    一、孩子搞破壞是否說明孩子一定有問題?

    小年齡段的孩子出現的破壞行為,多數屬於“無意破壞”。他們的反應協調機能不是很強,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每個孩子表現出的破壞慾也都不相同,這個階段的孩子愛搞一些破壞行為是成長過程中表現出的應有特點,不代表孩子一定是出什麼問題了。

    二、孩子為什麼愛搞破壞呢?

    1、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在生活中孩子覺得有太多的東西能讓他們有探索的興趣了,見過的東西想要看一看,沒見過的東西更是想摸一摸、嘗一嘗。比如平時喝的牛奶灑了,他不會覺得有太大問題,反而還想用手再去地上玩會牛奶。因為對於不增見過的情況或是事物,孩子都會感覺新鮮和好奇。

    2、孩子愛模仿。寶爸寶媽可能遇到不止一次孩子“幫倒忙”了,因為孩子很擅長模仿一些行為,比如經常看到大人講電話,孩子也會拿起手機學樣子;看見媽媽愛化妝,說不定哪天就拿起口紅給自己也畫一個“濃妝”。當然了這個過程也會出現搞破壞的行為,同時這樣的模仿又滿足了孩子探索和學習的欲。

    3、孩子還不能完全學會良好的“控制”。3~5歲的孩子,手眼協調能力、手腦的配合能力,都還沒有發展成熟。在嘗試做事情或是玩耍的時候,不能夠預估和掌控好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小意外和麻煩。比如,孩子對自身力氣的使用和控制,當孩子不知道應該用多大的氣力去完成某件事,很可能就出現,東西沒拿好摔壞了,或是力氣過大把東西弄碎了。因此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新的東西。

    4、孩子發洩心中的不滿情緒。有些孩子被寵愛的有些任性,一旦有些事情不如他的願,會選擇去破壞東西發洩自己的情緒;或者因為爸爸媽媽不和自己玩,就去故意給父母小搗亂,目的也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吸引關注回到自己身上。

    那麼我們該怎麼處理孩子的“搞破壞”呢?

    最常見的破壞行為就是孩子把玩具拆的七零八落、或是摔摔打打給弄壞。父母先別生氣,因為孩子之所以這樣做很大的原因是他想知道里面都有什麼,玩具是怎麼做成的等,充滿好奇。同時也說明孩子的智力在不斷的發展。對於孩子破壞玩具的行為,父母應理解。平時最好也買一些可用來拆卸的玩具,既滿足了孩子探索欲也不至於到處搞破壞。當父母陪著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既對孩子是個鼓勵和支援還能給孩子講講關於玩具的小知識。如果對孩子破壞玩具的行為只進行批評、指責,也是在扼殺孩子的探索和想象力。面對孩子的破壞行為,家長首先不要急於下定論:他就是故意的!其實,有可能是好奇心使然,孩子想看看玩具的內部構造是什麼,或者想自己給娃娃換件衣服。孩子之所以破壞一樣東西,是因為他實在對它太感興趣了,迫切地想要研究一下。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讓孩子意識到破壞玩具的後果——有些玩具可能徹底壞了,再也修不好了,即便買了新的,也不會和這件一模一樣了。這樣,孩子在想要動手破壞之前,就會仔細想一想,如果我不小心把它弄壞了,就再也沒法玩了。其次,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不可能在一週內給你買同樣的玩具,我們乾脆動手把它修好吧!這樣一方面能夠教會孩子珍惜,另一方面還可以鍛鍊他的動手能力,增進親子感情。

  • 2 # 像風一樣吹過4

    玩具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像小朋友一樣的存在,孩子總是想搞清楚它的“底細”,所以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上“破壞王”這樣的標籤,這樣對他是不公平的。我們可以試著和他一起去研究玩具,比如新玩具到手,先給孩子簡單地演示講解一下如何操作,就像初識小朋友一樣,可以減少因為不瞭解而造成的破壞。有時亂扔玩具並不是習慣問題,而是孩子在和玩具玩“捉迷藏”,不妨參與進去,和孩子一起把藏在各處的玩具都找出來送回家,創造一個完美的

    親子游戲

    ,不但樂趣多多,而且對於孩子的記憶力和觀察力都是很不錯的鍛鍊。

    此外,對於“亂拆”玩具的行為,不妨把它看作是一種好奇心在“作崇”。想要在保護好奇心和保護玩具中找到平衡點,就要在選擇玩具方面下功夫,可以選擇一些開發

    智力

    、能夠拆卸組裝的玩具,鼓勵孩子大膽“破壞”,智力發展需要多多動手,在觀察和體驗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但要記住,最後要引導孩子把玩具送回家,好習慣的養成很重要。凡事要往積極樂觀的方向想,那麼,原來心中的小惡魔就會變成充滿好奇的小精靈。

    年幼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愛玩又是孩子的天性,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找尋快樂,我們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來強迫孩子。所以即使是新買的玩具幾天就弄得亂七八糟,我也不會去批評昕昕,而是耐心地和她講道理,告訴她以後應該怎麼做,其實孩子都很聰明,她知道自己哪裡錯了,雖然下次可能又忘記了,但只要耐心地引導和

    教育

    ,好習慣就會慢慢固化形成。

    孩子在玩玩具的同時,在以自己的方式認知世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她身邊默默陪伴和保護。記得有一次我買了一隻電動小熊,昕昕一定要自己開開關,結果不小心把小熊摔了,放電池的位置壞了,她其實已經很緊張了,所以我只是很平靜地告訴她,小熊受傷了,重新粘上才可以玩,後來她一直都很溫柔地對待這隻小熊,因為她記牢了。隨著昕昕逐漸長大,我會帶著她一起收拾玩具,告訴她玩具也要有自己的家睡覺,引導她養成愛乾淨愛整潔的好習慣。

  • 3 # 植夫親子家庭教育

    那麼寶寶喜歡破壞剛剛買回家的玩具,前一分鐘還愛不釋手,後一分鐘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很多家長都會對寶寶的“破壞”行為頭痛不已。寶寶為什麼“喜歡”破壞玩具?當他們這樣做時,家長是否需要干預?

    “你看看你乾的好事!剛買的新汽車,你怎麼給拆成這個樣子了?”

    “你就讓我省省心吧!好好的玩具,你拆了幹什麼?”

    “這玩具多貴啊!你真是一點兒也不知道心疼!”……

    我們吼叫的總體內容,無非就是要讓男孩知道:我們給他買的玩具是讓他玩的,不是讓他拆的;玩具是需要他好好愛護的,不是讓他隨便破壞的。

    是否為故意破壞要看行為背後的原因

    所謂的破壞玩具其實是成人從自己的角度對孩子擺弄玩具的這種行為的一種評價,如果我們瞭解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的行為有時不能用 “破壞”來定義。

    因為破壞通常都是有意識的故意去損壞,但是很多孩子之所以弄壞了玩具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在探索。

    如果你發現你家寶寶在“破壞”玩具的話,千萬不可以打罵,而是要很耐心的去解釋,和孩子去溝通,他是想知道什麼呢?你可以和他一起探索哦~

    小孩子的很多行為是無意識的 需要被寬容和理解

    如果你覺得孩子實在是一直在破壞玩具,甚至是破壞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東西,那就需要幫助他建立正確的行為習慣了,對於4、5歲的孩子可以適當地採取一些獎懲措施來強化。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一遇到這種情況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要麼大發雷霆,要麼就是總愛在孩子面前嘮叨喋喋不休。

    曾有人說過,如果一個孩子的某一個舉動引發了你糟糕的負性情緒,那說明你已經輸給孩子了。

    單純地發洩自己的憤怒對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毫無幫助,而喋喋不休嘮嘮叨叨除了讓孩子對你的話產生免疫和排斥之外也無其他建設性的作用。

    爸爸媽媽有沒有想過,寶寶的玩具不僅僅侷限於商場裡買的玩具,有時候,一個小氣球,一個小塑膠碗什麼的,都能讓寶寶玩的開開心心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爸爸媽媽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一起玩哦~

  • 4 # 小豆包動畫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不用生氣,不用打罵孩子,孩子沒有錯,只是用他的方式想了解這個世界,其實家長們可以先拿一輛已壞的汽車給孩子講一講內部的結構,告訴各種汽車的裡面都一樣的,只是外形不一樣。如果家長能幫孩子把汽車裝好就更好了,兩個人一塊兒修,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如果孩子很喜歡動手操作遊戲活動,家長們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拆裝玩具,在玩兒中能進一步強化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當然,我們引導孩子正確地玩兒玩具。家長在給孩子買回一樣新玩具時,要向孩子介紹玩具的玩法、應注意問題、怎樣愛護玩具等。發現孩子玩的方法不對時要加以制止和引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換牙期,一顆牙掉了半年了還沒長出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