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普作家張軒中

    處理宏觀物體,我們用牛頓力學就足夠了;到了分子原子級別,就非要用量子力學不可;要說清楚原子核內的質子、中子以及相關的物理,那就必須懂點量子場論的知識。量子場論和量子力學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在量子場論中場是基本的,粒子數可以不守恆——接受了這一點,下面的解釋也就是容易了。

    按照我們的經驗來看,把一根木棒不斷分成兩部分,最後就會變成碳纖維,繼而變成有機分子,然後變成碳原子、氫原子等……我們認為這是因為木棒本身就是由碳原子、氫原子等組成所導致。也就是說,在普通的觀念裡,原子分子就像磚塊一樣堆積在一起搭建成我們生活中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這種想法簡單樸實,組成木棒的所有原子數肯定和最後分離出來的原子數一樣多。

    但是到了量子場論中,這種“粒子數守恆”就不成立了。取而代之的是“能量守恆”定理。比如說只要反應前後能量一致,正負電子對就可以變成光子,雖然正負電子都不是由光子組成的。

    同樣的道理,貝塔衰變從原子核的角度考慮是中子變成質子、電子以及電子中微子,這並不意味著中子是由質子、電子和電子中微子構成。實際上中子和質子都是由夸克構成的,其中組成中子的是udd(u表示一個up夸克,而d表示一個down夸克),而組成質子的是uud。由於d夸克比u夸克稍重一些,所以d夸克就會衰變。這個衰變一般來說分兩步,首先是d夸克變成u夸克以及W規範玻色子。W規範玻色子衰變到電子以及電子中微子。整個反應中能量守恆,但是粒子數不守恆。這就是貝塔衰變中產生中微子的原因,我們可以說原子核內本來是沒有中微子的。

  • 2 # 周慶和1178559755

    中子可以變成質子與電子,但質子與電子再結合為中子可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關鍵就是那個中微子。這個所謂的中微子,如果真正研究透徹了,那麼物質的形成問題和宇宙的起源問題就全都解決了。當然,單純從實驗科學、數學去研究是難於解開這個秘密的。必須要使用一把鑰匙、還要解開密碼才能開啟。

  • 3 # 宇宙譜

    首先應從概念分析,中微子並非以固有粒子態的型態存在,而是以波動態的型態存在,因此中微子只能理解為中微波,是能量運動而非粒子位移,它與光子是相同的存在運動特性,與光相同都是能量運動,都是能量波動,其特點是波長可保持不變,但運動量隨運動區域擴大單份量連續遞減,所以要尋找光子中微子就很困難,它固定不了自已的運動型態,關鍵是物質的質沒有屬於任何物的固有什麼質,所有的物都是不同運動狀態及其運動狀態組合,都是慣性存在過程體,這一點是認識世間萬物及其宇宙演化的根本。中微子表現出的中微波與光子相似要研究它只能定性的分柝波長,波動量時刻都在變確定不了也測不準(但有個特點:一經產生以份數為單位永遠只能變少不會變多),中微波由中子衰變,實際上是兩個中子結構變成兩個質子結構的產品,那麼為何要變實際可追查到暗物質的生成時期,如果按中子結構去理解暗物質,那麼暗物質就是獨立的中孑群體,只是不同天區不同天體的半徑不同而以,比如恆星產生的中微,由於恆星自旋壓縮,具有獨立存在空間的中子被迫合在一處組成合成體,也就是兩個中子中的四粒奔跑電子活動空間被擠掉一處,共存一粒同樣能調配物與能量的交替存在,四粒電子的位移空間就變成三粒,也就變成象真性的—粒中子加上一粒質子,誰也離不開誰,假如條件成熟依然能還原,如將它們放到恆星與恆星之間的暗物質生產區。海水中水收穫能量轉化為氘氚。恆星的能量產生過程非常複雜,有電子煙滅,電孑收縮,電子合併,分孑壓縮,原子壓縮核壓縮,壓縮型變產生了不同變化量,才有不用的波長及其波動量,中微波應屬於核環收縮波,或者叫做環變波,地球上難探測原因就在於來的量和強度太弱,啟動不了探測器的質子或中子的內環慣性態,這就有點象一個旋轉的硬彈簧,磁力小了根本不能讓彈簧產生型變,明知道有就是不現型,實際人為進行高強度壓縮或高強度降溫是容易探測到的,觀測不同原素的核環變化與強度的關係,推導環粒子半徑,找出物質產生質量的機制,從根本上理解物質能量空間時間的本質,利用不同物質的固有自旋慣性特點,開發廣譜的高頻波及其加密波,頻率最大可達到粒子每秒的自轉數,是多少呢?光速與半徑的比,再用粒子的萬向構造特點設制角度組合建立密碼,非本碼無器能解,要解需無限長時間。

  • 4 # 微基因衍光子

    在太陽的極端高溫核聚變反應中,生成了最大當量的中微子和電子超流體漿,這些中微子和電子分別組成了中子、質子和大量的氫原子和部分氦原子,中微子是宇宙中最為普遍存在的最小微粒子,只要有物質的存在,就必定有微中子的存在。其實太陽每時每刻都向廣袤的宇宙發射巨大當量的微中子和光子。

    對於一箇中微子來說,它是由一個陽物質基因子和一個陰物質基因子構建而成的,一陰一陽是物質極端自動化的體現,中微子就是宇宙全自動化的開端!中微子在絕對零度中都還可以自行復制,中微子包含了計算機程式的最基本的二進位制原理,如果把陽物質基因子用1來表示,陰物質基因子用0來表示,那麼中微子可以用10或01來表示,光子可以用101010來表示,光線可用1010101010.......來表示,它的速度為每秒三十萬千米,速度驚人。所以粒子性是光子的本質,波動性是光子運動的表象,因為不論大或小的粒子高速運動,都必有波動性的。當光遇著大部分的物質原子阻擋時,都會為之俘獲,速度變慢且方向發生改變。既然粒子性是光的本質,那麼運動的光子必是有能量的,光子也是有質量的,只是當物質基因子的質量還未確定之前,科學上還無法測定光子的質量。當光子在太空中的速度變慢而變為自旋粒子的時候,光子就變成了中微子即幽靈粒子!這就是暗物質。植物的葉子就能把光子還原為陽基因子和陰基因子,轉化為植物內能並貯存起來。所以,光子是宇宙萬物之源,更是生命的源泉。

  • 5 # 安茲烏拉恭

    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有趣,也很難回答的問題。

    從某個角度來看的話,可以認為某個夸克衰變出來了一個 W 破色子加另一個夸克。然後這個 W玻色子衰變成了一個輕子和一箇中微子。

    這個中微子原本在哪裡呢?至少目前的理論模型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從輕子數守恆的角度考慮,或許可以認為輕子數是一個守恆荷,在真空裡。類似光子從真空裡激發出正負電子對,W玻色子幹了類似的事情。

    希望有一天我能真的回答這個問題。

  • 6 # 科學聯盟

    問主問的問題是粒子物理與場論的一個比較基礎但又很不基礎的問題。我雖然不是搞粒子物理研究的,但是對場論還算是有些瞭解。在場論裡由於存在相互作用,一種粒子可以變成另一種粒子。比如,電子-光子相互作用就可以使得電子轉化為光子(準確說是電磁場和電子場的相互作用導致電子-光子散射成為另一種狀態的電子-光子)。那麼,中微子呢?情況類似。中微子作為費米子,參與弱場-電子場-中微子場的相互作用。因此,弱場可以衰變出中微子。這裡強調,參與弱作用的電子與中微子都必須是左旋的(目前還沒有找到右旋中微子,也有學者認為就不在右旋中微子)。

    這樣我們就能解釋,為何中微子可以無中生有了。但是,這裡需要再鋪墊一些東西,那就是原子核內為何會有弱場。其實,這需要談及所謂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這個模型下,有三種規範場——電磁場、弱場、強場。它們耦合在一起共同主導微觀世界。原子核裡主要是質子和中子,而它們是由夸克組成的。夸克帶色荷,故強場參與其中;同時夸克帶電荷,所以電磁場參與其中。可是問題在於,這裡沒有弱場啊。這目前還是粒子物理的研究問題,即弱場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現在有學者提出所謂的量子味動力學,來解釋弱場的產生機制。由於夸克存在味道,這套理論就認為是味道激發的弱場。如果是這樣,那問題就簡單了。夸克味道在弱場作用下會改變,這是事實,沒什麼好說的。對於下夸克可以衰變為上夸克,而伴隨該過程的有中微子、電子的釋放。我們知道質子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中子是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的(嚴格說,還有膠子,也有人認為是超弦)。下夸克衰變過程是這樣的:它先衰變為一個帶負電的W玻色子和一個上夸克,然後負電W玻色子衰變為一個左旋電子和一個左旋中微子。

    這差不多就是我的解釋了,有問題可以私聊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城市不斷向外擴張的原因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