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知

      在今後40年的時間裡,全球城市的總面積很可能擴大兩倍——吞噬耕地並威脅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在最新一屆的“都市時代”會議召開前夕,馬克·斯威林表示,這種龐雜擴張該停止了。大城市的發展規模有擴大的也有縮小的,據統計,40%的歐洲城市的規模正在逐漸縮小(雖然人口遷徙可能有助於扭轉這一趨勢)。即使在非洲,一些國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在過去20年裡也數次出現下滑。然後,總的來說,預計當前約39億的城市人口將增長到約63.4億,屆時全球人口將達到至少95億。如果我們繼續設計和建造城市,好像地球可以提供無限的資源,那麼城市人口增長近一倍將意味著,建造和執行城市所需的自然資源也要翻倍——這是不可持續的。

      隨著城市的發展,與人們普遍認為的相反,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城市居住區不僅人口數量出現增長,而且還無序的向外發展擴張,並在這一個過程中覆蓋了世界上一些最寶貴的耕地。就以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到2050年,城市居住區的面積將增加到300萬平方公里以上。由於集約化程度最高的耕地通常位於主要的糧食消費地附近,增加的200萬平方公里土地會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們當前產糧最多的耕地。總之,在糧食產量業已跟不上人口增長的步伐之際,以目前的城市化模式繼續發展會危及全球糧食供應。

  • 2 # 智武聖

    一葉障目了,只看到城市佔地在不斷擴張,看不到農村佔地在不斷縮小。

    至於耕地減少,本質不就是糧食安全麼?問題是城市擴張佔用耕地而影響糧食安全,這事就像說城市居民炒菜是霧霾主因一樣奇葩,影響肯定有,但是誇大就不對了。

    糧食安全不是代表所有糧食完全自給自足,而是在可控範圍內就好,合理進口。

  • 3 # 陳乃石

    城市不斷向外擴張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加快城市化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政策發生根本變化,過去實行城鄉分隔,限制

    人口流動

    逐漸轉為放松管制,允許農民進城就業落戶。1978年中國城市化水平17.9%,2000年為36.2%,2016年達到57.35%,計劃2050年之前,中國的城市化目標到70%以上。

    2、驅動經濟發展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推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使經濟快速發展,平均每年增長8%以上,經濟發展過程需要大量的城市生產、生活空間的擴大,各地各種經濟開發區、工業區、城市新區建設迅速展開,來支撐經濟發展的需要。

    3、提升人們生活水平。城市化和經濟發展雙重推動,促使人們追求更好更高的生活目標,城市環境的改善和提升,城市化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學校、醫院、商業服務等公共服務和道路交通、水電設施、市政廣場、公園綠化等市政設施的建設,以及大量的居住區建設,極大地改善了城市人們的生活和城市服務水平。

    4、提高城市競爭力。城市發展與經濟發展相依存,提高城市在一定區域內的競爭力,更有利於經濟快速發展,制訂目標和計劃,是每個城市的主要任務。國家城市群規劃、區域規劃、城鎮總體規劃都促使城市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發展高度。

    城市發展離不開城市擴張的步伐,但土地是有限的,未來的城市不可能無限制擴張,因此國家透過各種措施逐步限制或放緩城市擴張的步伐。比如國土利用總體規劃中劃定基本農田保持不變;城鄉總體規劃中劃定規劃建成區範圍、限制建設區域、生態保護區域等;還有就上海、北京大城市限制人口增長,避免城市規模無限擴大。同時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提倡城市更新,加快城市棚戶區、城中村、廢棄工礦區改造,合理利用土地來建設和改善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城市的發展必然會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高度發達的科技的未來城市才是我們理想追求目標。

  • 4 # 執筆走天涯

    成都前期提出的創衛星城市,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思路。衛星城市和主城區之間用快速通道或者軌道交通聯結,中間留出很多的森林或者是綠化地,給城市留下呼吸的空間,這樣人們呼吸的空氣才能得到改善。

    現在的結果是衛星城,全都變成了中心城區,水泥森林正在把中間的綠地填滿。讓城市肺泡沒有了呼吸擴張功能,霧霾的治理更加困難。

    擴城,土地財政才可以不斷地滾動下去。高樓一座比一座高,看起來繁華似錦,既保障了GDP的增長,又立起了實實在在的功勳碑!比實實在在地修煉內功治理城市顯效快,所以更多的領導者願意選擇擴城。

    像成都這樣擴城的結果是抽乾周邊城市的血液,對德陽、綿陽、樂山、內江、宜賓、自貢、雅安等城市的發展非常不利。

  • 5 # 華中小隱

    中國當代城市不斷擴張有四因之說,一曰目的因,二曰動力因,三曰形式因,四曰質料因。

    一、目的何在?中國為傳統農業國,直到1970年代,很大程度上,依舊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至使中國全面落後,科技教育落後,生產力落後,城市建設落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遠不如人。欲強國興邦,必須迅速改變產業結構,由傳統落後的農業弱國,轉變為現代化的工業強國,舍此,不能百業興旺,物阜民豐,富國強兵,以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此決心與大策已定,勢不可擋。巍巍峨峨泰山定,浩浩蕩蕩大江流。惟有城市化才能實現工業、農業、科技教育、國防現代化。

    二、動力何來?首先,動力來自於外部壓力。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以王霸武力,踐踏我主權,欺辱我人民,掠奪我財富。民如奴狗,國尤爛邦。非崛起而不能雪恥,非自強不能尊嚴。共和國之後,外部反華勢力一直虎視耽耽,經濟封鎖,軍事圍堵,與論攻擊,無一日之寧。其次,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改善提升,渴望幸福美滿富足,必改村野之原始簡陋,必建都市之繁華錦繡。方能徹底改善人民生活,非生活方式的改變不能徹底。

    三、形式何樣?在現代化城市化的佈局上,中國農村第一產業,有兩種生產關係,一是國營農場林場,已實現機械化規模化工程化農業生產,從業總人數僅1200萬人,但生產效率效益甚高。二是零散的個體農業生產,其人口已由6億多降到5億,再除去進城務工2.6億,再減去老人和未成年人,實際農業勞動人口不足2億。農村人口必大量遷移到城鎮。此第一產業可年產糧食6億噸,足夠中國食用消費,還可出口1億噸。同時為平衡外貿,需進口1億噸工業用糧。城市化以傳統沿襲的大中小城市為基礎,合理佈局,綜合發展各產業,逐步擴張。修建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開通空運航道,形成全國交通流通網路,以城鎮帶鄉村,以大城市帶中小城鎮。此可以均輸平準,物阜民豐,消滅貧困,全民至富。

    四、質料何物?城市擴張導至城市人口增加,大量農民工進城,成為城市公民。其就業與消費也為拉動經濟的兩個方面、既是勞動力資源,又是內需市場。中國城市化建設,必須解決好農民工問題。無農不穩的問題已不是問題,無農民工不穩才是新問題。城市擴張建設,包括道路交通、水電通訊、商業配套、文化教育、環境綠化、住宅休養等眾多方面。農民工同化為城市公民,並無太大阻力障礙,唯需教育和資產積累兩個方面,需有相關政策傾斜照顧。

    綜上所述,據實以查。中國的城鎮化,發展迅速,總體良好,工業由低端粗放型,轉為高階精細型,正在進行時。雖有各種毛病弊端,甚至怨言謾罵。但改革必行,反貪扶貧必行,定無大礙。富國強兵,中華復興。大局已定,其時可期。幸甚至哉!夫復何言?

  • 6 # 大庸妹兒

    眼下,城市,尤其是大的城市無限地在擴張,原先的城市郊區現已經成了商業節了,地價也不斷地在攀升,種地的農民們一夜之間也蒸發了。城市的這種快速的擴張,很有點象人的過度肥胖,沒有節制地吃,而且吃的東西越來越多地包含垃圾食品,於是,表面上看,人是長得又高有大,但是,行動卻愈加遲緩了,血流也慢了下來,時不時要阻塞一下,久而久之,慢性病諸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等也都不請自到,最後,只有一個結局,不得不找一口大一點的棺材來盛裝一具中年早逝的屍體。

  • 7 # 手機使用者6876806543

    城市擴張本是無錯,錯就錯在無序擴張!無產業支撐、侵佔農田、設施不配套等因素導致城市承載力不足而引發系列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居家環境的危險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