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作畫角度,預想構圖和素描效果,根據自己的水平和存在的主要不足,思考在寫生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克服的方法、努力的方向等。
一、打輪廓
基本同於石膏畫素描的方法。為了捕捉最生動、最理想的動態,人物頭像寫生的輪廓線條要更加簡練準確,儘量少依賴眾多的輔助線約形。畫石膏像有充分的時間逐步畫準,畫人物形象則要提高作畫效率,增強線條的表現力。具體要點是:
⑴確定頭部動態。在頭像寫生中,人物的頭部形象可能呈現正面、側面、歪頭、仰頭、低頭等不同的動態,在打輪廓時,要畫準動態趨勢及其透視關係。頭部動態集中體現在頭部的中線,即額間、眉間、鼻低中點、人中直到下頜中點的聯線。要確定定這條線在頭部形象中所處的位置及或垂直或傾斜的關係,以及此中線與兩眉、兩眼等聯線的交叉關係。同時,頭像的不同動態也直接反映在兩耳孔在頭部形象中相對位置的高低視覺變化上。
明確並畫准以上兩條線及耳孔的構成關係,是畫準頭部動態和透視關係的關鍵環節。在打輪郭時,可以用較淺的虛線條首先找準其動態關係,即使不畫這些虛線,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⑵確定主要骨點位置。確定頭部動態之後,要找準形象的額丘、眉弓、顴骨、下頜丘及下頜角等骨點的相互位置和起伏關係。這些部位肌肉少,形成凸起的端點、決定著頭部的基本體面造型和個性特點。
⑶確定中心和支點。在石膏像寫生中已談到,兩眉、兩眼及鼻子構成的三角形(或稱“幹”字形)處於頭像的視覺中心位置,在形體比例和造型關係上起著承上啟下,聯結左右的核心作用。鼻樑則又處於這個中心的中心,鼻樑的高度往往又是頭部形象的最高點,不少畫家把鼻樑視為頭像的支點是很有道理的。在畫面部輪廓時,必須首先畫準支點和中心的比例位置及透視關係。然後以鼻子的長度為標尺衡量並確定額頭、下巴和耳朵的長度,以眼睛的寬度為標尺來衡量並確定形象的寬度。一定要注意眼睛的大小和兩眼之間的距離、透視關係是否正確,不要畫寬或畫窄。如果畫寬,臉的輪廓必然也會畫寬;相反,臉也會跟著畫窄。要注意眼睛在眉與鼻尖距離中應處的位置,不要畫高或畫低,如果畫高,鼻子會變長;如果畫低,鼻子會變短。要注意鼻子和兩眼的位置關係,不要畫歪、畫斜,否則下巴也會跟著歪斜。
⑷體面造型的分析。大體輪廓確定後,應對五官,面部形象的體面關係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刻畫,主要是用“以點帶線”的方法,用有輕有重,有虛有實的線條表現出有高有低,有前有後的體面轉折關係,為深入刻畫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稍許塗些明暗色調,以幫助分析體面造型。這一步完成後,打輪廓的任務也就基本完成了。
應當說明,在打輪廓時,確定構圖、動態、骨點位置等是互相聯絡的,不能機械地分開;它們與人物表情特徵的表現密切相連,實踐中應予兼顧。頭像寫生要始終把表現五官形象作為重點。
⑸打輪廓階段容易出現的錯誤。比例和透視關係的錯誤是打輪廓階段的常見病,而且二者是聯絡在一起的,有的是因為畫錯比例關係而導致透視錯誤,有的是因為畫錯透視關係使比例產生錯誤。
把透視關係畫錯的原因,主要是憑印象和成見作畫,忽視近大遠大、近寬遠窄的透視增減規律。體現在畫面上的錯誤是:把本來呈現傾斜透視的兩眉、兩眼畫平;把低頭或仰頭時呈現傾斜角度的中線畫得較為垂直,使該低的頭低不下,該仰的頭仰不起;把轉過去而變窄的臉頰、眼睛畫寬、畫大,把本來在一條透視線上的兩個區域性畫錯等等。在打輪廓階段,要注意觀察、比較和分析,經常提醒自己不要犯以上這些錯誤,不要盲目地畫。
二、深入刻畫
在打準輪廓的基礎上,用明暗色調的深淺層次和筆觸表現頭像的立體形象、質感,表現五官的具體特徵及表情神態是深入刻畫的重要目的。方法和色調的表現要領基本同於石膏像寫生的畫法。由於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和可變性,不同人對同一形象的理解,美感認識和選擇的瞬間動態表情不可能完全相同。這一點在打輪廓時就必然有所反映,在深入刻畫時,其著眼點,側重表現的方面和畫面效果必然出現更明顯的差異。因此,比起石膏像寫生來,人物頭像的深入刻畫所包含的主觀認識,選擇和主觀藝術表現的色彩相對加強。除了要求素描形象與客觀形象在年齡、性別及大體結構特徵上比較相象以外,素描準確與否沒有絕對標準。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存在於人們的印象和感覺之中,是個不固定的約數,不象石膏像那樣具體和固定。刻畫人物形象要以自己的感覺和認識為先導,有選擇、有提煉、有概括地表現,做到有感而發,細則盡其精微,精可一筆帶過,筆不到意到。而不論粗細,都要熱情飽滿,相反相成地統一成一體。若缺乏感覺和認識,無動於衷地照抄形象表面的光線明暗等皮毛細節,無選擇、無想法地盲目刻畫,畫出的形象必然是僵死的,這就失去了人物素描的意義。
⑴ 深入刻畫的大體順序。從頭部形象的角度說,應從五官畫起,透過對五官的刻畫帶動上額、下額、後腦部位形象的刻畫;從體面關係的角度說,要從高處轉折的點、線面畫起,先高後低,如先畫眉骨,後畫龍點睛眼窩;先畫鼻樑、鼻尖,後畫鼻翼等,使體面形象起伏關係鮮明具體;從空間關係的角度說。應從離視點近的部位畫起,先畫近,後畫遠,如在畫正面形象時,先畫顴骨,後畫耳朵等,使空間的縱深感得到適當的體現;從明暗色調的角度說,要從色調最重的部位畫起,由深到淺,這在前面已經談到,這裡不再重複;從構圖位置的角度說,要從上往下畫,從左往右畫,如先畫頭後畫臉,先畫左臉,後畫右臉等。
在具體實踐中,上述幾點是交叉進行的,不能生硬地分開 。
按一定順序作畫可保持頭腦清醒,並使畫面效果始終圍繞一箇中心逐漸展現。
⑵ 塗明暗色調的方法。表現明暗色調的目的主要是塑造形象的體面關係及質感內容,這一點已在前面各章中多次談到。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明暗色調應體現一定的層次和對比關係,如果花亂無章,會直接影響形象的形體內容。
⑶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注意突出形象造型和表情的個性特點,切忌一般化和概念化。
第二,表現一個區域性時要注意和其他區域性的聯絡。素描主要是為了表現關係,要懂得畫左眼也是為了畫好右眼,畫鼻子也是為了畫好嘴的道理,不要孤立地死抓某一區域性而不顧其餘。
第三,觀察形象要深刻。不要孤立地劾畫某些表面的面板質感,而要結合內部骨骼形象一起表現。
第四,不必強調膚色的深淺,而要以表現體面關係為主。
第五,不要只從色調深淺出發表現色調,否則很可能出現只畫低不畫高的錯誤。
第六,表現面部五官的某些投影時不要簡單化、概念化,應結合接受投影部位的體面形象一起表現,否則會破壞其體面形象。
第七,重點刻畫眼睛的結構、質感和神態,但不要不顧具體情況一味強調黑眼球和眼白的對比及眼球的高興,否則很可能使眼球“跳”出眼皮之外。在很多情況下,眼白只呈灰色調,甚至是重灰色調,黑眼球的邊緣和高光形象也並不十分清楚,而是含蓄動人。硬性刻畫所造成的“清楚”會適得其反。
第八,頭髮的形象不要畫成一片死黑,要注意大體面的起伏轉折與頭型的關係,髮際線的表現要結合形象內容有虛實的變化。注意頭髮質感的表現。
第九,暗面的色調應均勻,筆觸不要花亂外跳;亮面的色調線條筆觸要清楚適當,不要用紙筆或用手指塗抹亮面色調,以免造成形象軟弱無力的後果。
三、整理完成
其道理和方法基本同於石膏像寫生,但要強調頭像寫生的整體生動效果。如果某些次要部位畫得過於緊張或突出,應該 在整理階段進行適當的破壞或減弱,以使該突出的部分更加突出。應當明確,所謂深入刻畫,不等於把任何部分和任何細節都畫得具體細緻。任何一筆都畫得十分明確清楚,這既不等於深入,也不等於細緻。深入刻畫往往存在於虛實對比的恰到好處和鮮明、含蓄並存之中,一味地強調清楚和鮮明反而會流於膚淺、生硬。
不要有太多的細節關鍵在於體積感五官生動前後空間感明顯,是一幅很好的素描示範。
擇作畫角度,預想構圖和素描效果,根據自己的水平和存在的主要不足,思考在寫生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克服的方法、努力的方向等。
一、打輪廓
基本同於石膏畫素描的方法。為了捕捉最生動、最理想的動態,人物頭像寫生的輪廓線條要更加簡練準確,儘量少依賴眾多的輔助線約形。畫石膏像有充分的時間逐步畫準,畫人物形象則要提高作畫效率,增強線條的表現力。具體要點是:
⑴確定頭部動態。在頭像寫生中,人物的頭部形象可能呈現正面、側面、歪頭、仰頭、低頭等不同的動態,在打輪廓時,要畫準動態趨勢及其透視關係。頭部動態集中體現在頭部的中線,即額間、眉間、鼻低中點、人中直到下頜中點的聯線。要確定定這條線在頭部形象中所處的位置及或垂直或傾斜的關係,以及此中線與兩眉、兩眼等聯線的交叉關係。同時,頭像的不同動態也直接反映在兩耳孔在頭部形象中相對位置的高低視覺變化上。
明確並畫准以上兩條線及耳孔的構成關係,是畫準頭部動態和透視關係的關鍵環節。在打輪郭時,可以用較淺的虛線條首先找準其動態關係,即使不畫這些虛線,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⑵確定主要骨點位置。確定頭部動態之後,要找準形象的額丘、眉弓、顴骨、下頜丘及下頜角等骨點的相互位置和起伏關係。這些部位肌肉少,形成凸起的端點、決定著頭部的基本體面造型和個性特點。
⑶確定中心和支點。在石膏像寫生中已談到,兩眉、兩眼及鼻子構成的三角形(或稱“幹”字形)處於頭像的視覺中心位置,在形體比例和造型關係上起著承上啟下,聯結左右的核心作用。鼻樑則又處於這個中心的中心,鼻樑的高度往往又是頭部形象的最高點,不少畫家把鼻樑視為頭像的支點是很有道理的。在畫面部輪廓時,必須首先畫準支點和中心的比例位置及透視關係。然後以鼻子的長度為標尺衡量並確定額頭、下巴和耳朵的長度,以眼睛的寬度為標尺來衡量並確定形象的寬度。一定要注意眼睛的大小和兩眼之間的距離、透視關係是否正確,不要畫寬或畫窄。如果畫寬,臉的輪廓必然也會畫寬;相反,臉也會跟著畫窄。要注意眼睛在眉與鼻尖距離中應處的位置,不要畫高或畫低,如果畫高,鼻子會變長;如果畫低,鼻子會變短。要注意鼻子和兩眼的位置關係,不要畫歪、畫斜,否則下巴也會跟著歪斜。
⑷體面造型的分析。大體輪廓確定後,應對五官,面部形象的體面關係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刻畫,主要是用“以點帶線”的方法,用有輕有重,有虛有實的線條表現出有高有低,有前有後的體面轉折關係,為深入刻畫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稍許塗些明暗色調,以幫助分析體面造型。這一步完成後,打輪廓的任務也就基本完成了。
應當說明,在打輪廓時,確定構圖、動態、骨點位置等是互相聯絡的,不能機械地分開;它們與人物表情特徵的表現密切相連,實踐中應予兼顧。頭像寫生要始終把表現五官形象作為重點。
⑸打輪廓階段容易出現的錯誤。比例和透視關係的錯誤是打輪廓階段的常見病,而且二者是聯絡在一起的,有的是因為畫錯比例關係而導致透視錯誤,有的是因為畫錯透視關係使比例產生錯誤。
把透視關係畫錯的原因,主要是憑印象和成見作畫,忽視近大遠大、近寬遠窄的透視增減規律。體現在畫面上的錯誤是:把本來呈現傾斜透視的兩眉、兩眼畫平;把低頭或仰頭時呈現傾斜角度的中線畫得較為垂直,使該低的頭低不下,該仰的頭仰不起;把轉過去而變窄的臉頰、眼睛畫寬、畫大,把本來在一條透視線上的兩個區域性畫錯等等。在打輪廓階段,要注意觀察、比較和分析,經常提醒自己不要犯以上這些錯誤,不要盲目地畫。
二、深入刻畫
在打準輪廓的基礎上,用明暗色調的深淺層次和筆觸表現頭像的立體形象、質感,表現五官的具體特徵及表情神態是深入刻畫的重要目的。方法和色調的表現要領基本同於石膏像寫生的畫法。由於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和可變性,不同人對同一形象的理解,美感認識和選擇的瞬間動態表情不可能完全相同。這一點在打輪廓時就必然有所反映,在深入刻畫時,其著眼點,側重表現的方面和畫面效果必然出現更明顯的差異。因此,比起石膏像寫生來,人物頭像的深入刻畫所包含的主觀認識,選擇和主觀藝術表現的色彩相對加強。除了要求素描形象與客觀形象在年齡、性別及大體結構特徵上比較相象以外,素描準確與否沒有絕對標準。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存在於人們的印象和感覺之中,是個不固定的約數,不象石膏像那樣具體和固定。刻畫人物形象要以自己的感覺和認識為先導,有選擇、有提煉、有概括地表現,做到有感而發,細則盡其精微,精可一筆帶過,筆不到意到。而不論粗細,都要熱情飽滿,相反相成地統一成一體。若缺乏感覺和認識,無動於衷地照抄形象表面的光線明暗等皮毛細節,無選擇、無想法地盲目刻畫,畫出的形象必然是僵死的,這就失去了人物素描的意義。
⑴ 深入刻畫的大體順序。從頭部形象的角度說,應從五官畫起,透過對五官的刻畫帶動上額、下額、後腦部位形象的刻畫;從體面關係的角度說,要從高處轉折的點、線面畫起,先高後低,如先畫眉骨,後畫龍點睛眼窩;先畫鼻樑、鼻尖,後畫鼻翼等,使體面形象起伏關係鮮明具體;從空間關係的角度說。應從離視點近的部位畫起,先畫近,後畫遠,如在畫正面形象時,先畫顴骨,後畫耳朵等,使空間的縱深感得到適當的體現;從明暗色調的角度說,要從色調最重的部位畫起,由深到淺,這在前面已經談到,這裡不再重複;從構圖位置的角度說,要從上往下畫,從左往右畫,如先畫頭後畫臉,先畫左臉,後畫右臉等。
在具體實踐中,上述幾點是交叉進行的,不能生硬地分開 。
按一定順序作畫可保持頭腦清醒,並使畫面效果始終圍繞一箇中心逐漸展現。
⑵ 塗明暗色調的方法。表現明暗色調的目的主要是塑造形象的體面關係及質感內容,這一點已在前面各章中多次談到。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明暗色調應體現一定的層次和對比關係,如果花亂無章,會直接影響形象的形體內容。
⑶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注意突出形象造型和表情的個性特點,切忌一般化和概念化。
第二,表現一個區域性時要注意和其他區域性的聯絡。素描主要是為了表現關係,要懂得畫左眼也是為了畫好右眼,畫鼻子也是為了畫好嘴的道理,不要孤立地死抓某一區域性而不顧其餘。
第三,觀察形象要深刻。不要孤立地劾畫某些表面的面板質感,而要結合內部骨骼形象一起表現。
第四,不必強調膚色的深淺,而要以表現體面關係為主。
第五,不要只從色調深淺出發表現色調,否則很可能出現只畫低不畫高的錯誤。
第六,表現面部五官的某些投影時不要簡單化、概念化,應結合接受投影部位的體面形象一起表現,否則會破壞其體面形象。
第七,重點刻畫眼睛的結構、質感和神態,但不要不顧具體情況一味強調黑眼球和眼白的對比及眼球的高興,否則很可能使眼球“跳”出眼皮之外。在很多情況下,眼白只呈灰色調,甚至是重灰色調,黑眼球的邊緣和高光形象也並不十分清楚,而是含蓄動人。硬性刻畫所造成的“清楚”會適得其反。
第八,頭髮的形象不要畫成一片死黑,要注意大體面的起伏轉折與頭型的關係,髮際線的表現要結合形象內容有虛實的變化。注意頭髮質感的表現。
第九,暗面的色調應均勻,筆觸不要花亂外跳;亮面的色調線條筆觸要清楚適當,不要用紙筆或用手指塗抹亮面色調,以免造成形象軟弱無力的後果。
三、整理完成
其道理和方法基本同於石膏像寫生,但要強調頭像寫生的整體生動效果。如果某些次要部位畫得過於緊張或突出,應該 在整理階段進行適當的破壞或減弱,以使該突出的部分更加突出。應當明確,所謂深入刻畫,不等於把任何部分和任何細節都畫得具體細緻。任何一筆都畫得十分明確清楚,這既不等於深入,也不等於細緻。深入刻畫往往存在於虛實對比的恰到好處和鮮明、含蓄並存之中,一味地強調清楚和鮮明反而會流於膚淺、生硬。
不要有太多的細節關鍵在於體積感五官生動前後空間感明顯,是一幅很好的素描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