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佛系博士
-
2 # 哨兵ZH
不能,憑藉現階段人類的科技水平,還造不出爆炸後完全沒有輻射殘餘的核武器。其實,關於核武器產生的輻射,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它分為兩種,分別是:在核爆炸瞬間產生的高能瞬時核輻射,以及爆炸後的殘留核輻射。其中,瞬時高能輻射主要是原子核在裂變或者聚變的過程中產生的高能中子流、高能電子流(β射線)、伽馬射線等,而只要是核武器,這些爆炸瞬間產生的高能輻射都是不可能被杜絕的,理論上能透過技術手段來避免的是核爆後的殘餘核輻射,只不過現階段我們還造不出這樣的核武器,為什麼?
因為想要造出沒有殘餘核輻射的核武器,我們就需要造出理論上的“純聚變氫彈”,而所謂的“純聚變氫彈”就是指不借助原子彈來點火,在爆炸的過程中只發生輕原子核聚變反應的“乾淨的核武器”。那麼,為什麼“純聚變氫彈”在爆炸後會沒有輻射殘留呢?我們直接連看氘(重氫)、氚(超重氫)聚變的反應方程式,如下圖所示,圖中的氘和氚都是氫的同位素,它們在發生熱核聚變反應後的產物是氦核,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和高能中子流,其中這個“高能中子流”就是核爆瞬間的高能瞬時輻射,而反應產物氦元素並不是放射性元素(包括其同位素均不是放射性元素),是沒有輻射的。也就是說,如果一顆氫彈只發生氘氚之間的“純聚變反應”的話,那麼理論上在爆炸之後就不會有任何的核輻射殘留。
▲氘、氚聚變反應過程
而今天的氫彈其實都不是“純聚變核武器”,根本就做不到在爆炸後不產生輻射殘留。因為氫彈的起爆條件非常苛刻,目前只能用原子彈來給氫彈當點火的“扳機”,所以在爆炸的過程中實際上是發生了“裂變和聚變”這兩個核反應過程的,而這些“非純聚變氫彈”爆炸後的輻射殘留主要就是那些裂變產物,我們先來看一下核裂變之後的產物有哪些,如下圖所示,圖中那些元素就是重核裂變之後的部分反應產物,它們都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衰變個過程中會輻射出β射線、γ射線,而這些強放射性元素在核爆炸之後可以附著在泥土、煙塵上,從而形成放射性沉降物,對周圍的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輻射影響,我們還要注意,表中一些元素的半衰期很長,比如鍶-90,半衰期28年,銫-137,半衰期30年,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長,就說明它們的輻射影響時間也長,為什麼原子彈爆炸後的殘餘核輻射可以影響幾年甚至幾十年?原因就在這。▲部分裂變產物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就瞭解我們平時說到的核武器的輻射是怎麼來的了?為什麼在核爆炸之後核輻射的影響能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根本原因就是和核反應之後的產物有關,重核(鈾-235、鈽-239)裂變後的產物基本上都是一些放射性元素,而像氘、氚這樣的輕核聚變後,產物則是不具備放射性氦原子核。因此,如果想要造出題目中提到的沒有核輻射的核武器,那麼就需要造出一種不需要原子彈來點火、反應過程中還有輕核聚變而沒有重核裂變的“純聚變核武器”,只是這種核武器我們現在還造不出來,為什麼?因為想要讓氘、氚發生熱核聚變的難度非常大,需要先對其輸入非常高的能量,簡單來說就是加熱,給反應物一個非常高的溫度,使其等離子化(原子核與電子分離,成為等離子體,物質的第四態),在這種狀態下,原子核之間才有可能發生聚合反應。▲等離子態(物質的第四態)
而這個讓可以讓氘、氚之間發生聚變並且可以自發維持下去的溫度,需要上億度,或者是相對較低的溫度(百萬、千萬攝氏度)+極大的壓強(恆星中心的壓力水平)。舉個例子,目前用來探索可控核聚變的“託卡馬克裝置”,就可以提供短暫的(幾秒)高溫來引發核聚變,但是這玩意技術還不成熟,體積太大了,現階段就想用到武器化上面是不可能的,而除此之外,也沒有任何的常規手段可以給氘、氚聚變提供一個點火條件,現階段還沒有任何一款常規武器爆炸可以產生足夠的溫度和壓力,所以,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使用原子彈來當聚變點火的“扳機”,因為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極高溫和極高壓就可以滿足氫彈點火的條件。因此,這也就意味著,今天的氫彈,都不是純聚變的,而是包括了裂變+聚變這兩個反應過程,所以在爆炸之後,肯定會有裂變產物,即:殘留輻射是不可避免的。
-
3 # 張亮kkk
日本人非常想有這種避開禁核武條約的炸彈,所以很多動畫都有所謂N2炸彈的東西,可以像核武一樣的威力但是沒有輻射及放射沾染
回覆列表
目前常用的核武器有這麼幾種: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等等。
下面對這幾種核武器的原理進行詳細分析,通過了解原理就能判斷出到底它們到底有沒有核輻射汙染。
原子彈(有放射性汙染),
傳統的原子彈是靠核裂變原理,即靠炸藥把沒達到臨界質量的鈾235和鈽239幾個部分擠壓到一起,組成一個超過臨界質量的核材料塊,然後這個時候中子再一照射,就會產生不受控的鏈式反應,其核裂變反應產物有很強的放射性汙染,如銫-137和鍶-90半衰期為30年。核爆中心區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一直處於重度放射性汙染中。
氫彈(有放射性汙染)
氫彈的裝藥可以是氘和氚,也可以是氘化鋰6,這些物質稱為熱核材料。核聚變反應在常溫常壓下沒法啟動,必須在很高的溫度(幾千萬度)下才能啟動,而這樣高的溫度目前只有兩種手段可以獲得,原子彈爆炸,高能鐳射器,高能鐳射器由於體積重量較大目前還做不到能上彈的水平,因此目前的氫彈只能用小的原子彈作為啟動核聚變的“雷管”。氫彈爆炸時,小型原子彈先爆炸,然後啟動核聚變反應,核聚變會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這些高能中子能使鈾238發生裂變。因此在一般氫彈外面包一層鈾238,就能大大提高爆炸威力。這種核彈的爆炸,經歷核裂變一核聚變—核裂變三個過程,所以稱為“三相彈”。它的特點是核裂變產物較多,成本低、威力大、放射性汙染多。
中子彈(有放射性汙染,相對較輕)
中子彈從原理上講實際上就是上面說的小當量的氫彈,然後把外面包的那一層鈾238去掉,讓核聚變產生的中子能夠直接輻射出來,中子彈一般當量小一些,威力一般在千噸級,主要靠高能中子輻射來穿透和殺傷裝甲車輛中的人員和建築物中的人員,國際上有過相關實驗,距中子彈爆心800公尺處的中子流可以穿透30公分厚的鋼板、重型坦克、建築物、磚牆去殺傷人員,而坦克、建築物和武器卻能完好的儲存下來。
中子彈屬於小型氫彈,起爆還是要靠一個小原子彈來啟動的,因此,放射性汙染還是有的,但是呢,由於去掉了鈾238外殼,所以爆炸後的放射性汙染物也比三相氫彈要少的多,爆炸衝擊波也較小,放射性汙染物擴散範圍也很小,所以被稱為相對乾淨的核武器。中子彈爆炸區在一天以後,軍隊做好防護後即可進入作戰。
其他的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冷門的特殊用途核武器:比如EMP電磁脈衝炸彈,伽馬射線彈,感生輻射彈等等,這幾樣都有不小的放射性輻射,比較冷門就不一一介紹了。
圖一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圖二為中國第一顆氫彈,
圖三為中子彈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四為科學家們用兩顆鑽石尖端的高壓來製備金屬氫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