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輪迴156790459
-
2 # 薺菜糰子
不可追蹤?這個神話早就打破了!
在潛艇最輝煌的年代,還勉強可以說“不可追蹤”。一戰時期的德國潛艇,大部分時間是在水面行駛,甚至經常利用暗夜在水面發起進攻,只不過因為外形低矮較難發現。不過如果當時潛艇潛入水下,就只剩潛望鏡可供發現,如果再潛深一些,就真的無法追蹤了。基於這種重大威脅,深受無限制潛艇戰之苦的英國率先研製出實用的聲納,並於1923年列裝於驅逐艦上。
到了二戰,聲納已經趨於成熟,在反潛實戰中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此時,潛艇已經不能號稱“不可跟蹤了”。一旦潛艇發動攻擊,裝備聲納的反潛艦艇就會利用聲納搜尋潛艇並用深彈加以攻擊。由於當時聲納技術水平較低,探測距離很短,很多潛艇得以逃脫,但也有很多潛艇就此折戟沉沙長眠海底。對於許多潛艇兵而言,主動聲納叩擊艇殼的聲音,就是死神的敲門聲!
二戰之後反潛裝備長足發展,聲納尤其發揚光大。被動聲納基陣被髮明出來,極大的拓展了對潛艇的探測距離,而進一步發展的拖曳聲納陣列,長達數千英尺,深達上千英尺,探測距離可達上百公里。而且大國為了反潛還在要隘海底鋪設固定聲納網路。在這些聲納被動模式監測下,即便最先進最安靜的潛艇也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會暴露。技術稍差的潛艇則根本無所遁形。如果潛艇不幸被主動模式的聲納探測到,更是在劫難逃。
需要指出的是,現代聲納裝備於艦艇、直升機、聲納浮標以及魚雷上,一般都兼具主動模式與被動模式,被動模式探測距離遠,但潛艇足夠安靜就難以發現,主動模式距離近,但類似雷達原理,發射聲波並檢測回波,即便潛艇不動不出聲也可以鎖定潛艇。
另外,反潛機裝備的磁異探測儀和聲納浮標極大提高了搜潛效率。磁探儀檢測潛艇對地磁的擾動,對淺深度的潛艇可以有效搜尋。
總的來說、如今潛艇早就不是不可追蹤。而是努力追求難以被發現和跟蹤。針對磁探儀,潛艇使用低磁擾動的鋼材,並對艇體進行消磁處理。針對聲納,採取減震浮閥、消聲瓦、大傾斜螺旋槳等技術降低噪音,並利用水文及地形進行隱蔽。最終會不會被發現取決於潛艇的技術水平、所處水文條件、以及反潛方的技術水平。但即便最安靜的潛艇,也難以保證不被主動聲納發現。不論採取什麼措施,潛艇都做不到任何時間任何海域都不可追蹤(只有在特定的適宜的條件下才能做到難以追蹤)。
有一些潛艇號稱噪音水平低於海洋背景噪聲,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中低速行駛的情況下,如果以最大速度行駛,噪聲就不可能低於海洋背景噪聲。上圖是聲納浮標,當聲納浮標或吊放聲納處於主動模式,除非可以逃入深海或有折射聲波的含鹽度躍變層,潛艇將無所遁形。上圖飛機尾部的尖刺狀物就是磁探儀。上圖為艦首佈置的聲納換能器基陣,下圖為拖曳聲納陣列示意圖
回覆列表
其實潛艇作為一種軍用的水下利器,無論在宏觀的進攻或是防禦層面都可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果有朋友對潛艇的攻防感興趣,不妨玩一下 Cold Waters這款遊戲,其設定了冷戰的大背景,為玩家提供了多種型號的潛艇(目前僅限西方陣營潛艇)去與冷戰時期強大的前蘇聯海軍在海上對抗。
(本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潛艇,最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可追溯到16、17世紀,二戰中潛艇在執行海上破交和佈雷任務重發揮出色,德國的“狼群”戰術在實施的初期和中期給盟軍造成了極大損失。但是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潛艇一般遇到驅逐艦或者更大型的水面艦艇一般除了跑就是跑(有掩護或潛艇數量佔絕對優勢的情況除外)。原因在於二戰中,艦隊反潛的責任一般由驅逐艦擔任,驅逐艦在海上具有較高的航速,機動性很強,在艦艇的聲吶戰位發現敵情後可快速機動進入攻擊位置或是規避,而潛艇進攻手段或是反制手段卻極其有限,換作今天,這個境況依舊沒有改變。更何況二戰時魚雷的智慧化等於零,在潛艇被發現的時候,再當著艦隊或是已經做出反應的反潛艦艇發射直航式魚雷進行進攻或反制生存率可以低到忽略不計,浪費彈藥還不說,反而又極大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在二戰的中後期,隨著盟軍反潛技術的不斷髮展,“狼群”戰術的一成不變無異於自殺送人頭。因此,從以前的宏觀戰例及戰果來看,潛艇攻擊的突然性讓各國刮目相看,但反潛搜潛技術的日臻成熟也印證了潛艇絕不可能百分百在海洋中匿蹤。
(本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現如今,科技飛速發展,潛艇的相關技術以及反潛搜潛技術成為一對矛盾。現代第三代常規動力潛艇以及核潛艇的靜音技術及其效果越來越好,但反潛技術同樣越發先進。先進的主/被動聲吶可滿足各種偵測需求。被動聲吶為潛艇的伏擊提供了極大便利(被動聲吶運作無需開機,僅靠被動接受水聲訊號進行搜尋、定位等),使潛艇可保持最大限度的靜默,將自己的水聲訊號完全湮沒在海洋環境噪聲中。目前反潛與搜潛的難度也在這,因為良好的隱蔽效果通常也會換來好的戰果,以此來達到戰術甚至是戰略目的。但另一方面,由於現代反偵測手段的逐步發展,潛艇往往在執行巡邏、滲透等任務中需揹負較大的生存壓力。潛艇的隱蔽性註定其無法大規模執行同一任務。如果潛艇開展攻擊(例如發射魚雷),在缺乏掩護的狀態下被發現,後果可想而知,對方完全可以透過魚雷航跡來等進行逆向偵查。目前航空反潛作為最高效的反潛手段,潛艇在此種體系下極難生存。反潛直升機可快速機動至可疑海域下放吊潛聲吶,岸基反潛巡邏機也可以極快的速度投放聲吶浮標進行搜潛(你說你潛艇速度再快你快的過飛機直升機麼),如果無法即使逃逸撤出戰場那麼一旦被搜出來,位置暴露,那基本上……就得花式用臉接各種反潛火箭、反潛導彈還有魚雷了。而且反潛直升機的出現給予了水面艦艇反潛搜潛能力質的飛躍,使得反潛的“手”拉長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反潛效率呈“爆炸”式提高,因為反潛直升機相對於潛艇的機動性而言,實在是有無與倫比的絕對優勢。
(本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通俗的來講,假如一艘驅逐艦對上一艘早已埋伏好的潛艇,不妨猜想一下,假設潛艇接到的是死命令不撤出戰鬥,由於較好的水下隱蔽性,潛艇可以在驅逐艦的主動聲吶還未能到能清晰搜尋到自己之前發射魚雷或潛射反艦導彈進行攻擊,但此時驅逐艦的規避手段有很多,例如發射攔截彈(攔截),發射干擾彈或用電子干擾系統(干擾),艦載直升機升空在反艦導彈路線上開啟電子戰系統干擾(干擾),近防武器系統(攔截),投放水聲誘餌干擾來襲魚雷(干擾),甚至是開全速進行規避也可。如果第一波次潛艇的攻擊沒有佔到任何便宜,那麼,大難即將臨頭。首先魚雷的攻擊會暴露自己的可疑位置(反艦導彈就更不用說了),反潛直升機會以極快的速度飛臨可疑海域上空進行吊潛搜尋,如果不及時下潛至安全深度或是快速逃離,像“腦袋上邊扔魚雷”這種結果就不可避免(看是我的魚雷快還是你潛艇跑得快),最後死的連渣都不剩……像扔水聲誘餌這種措施只是更加暴露自己位置的權宜之計罷了。畢竟現在的潛艇對於航空反潛力量來說還是處於絕對弱勢,因為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機動性也處於絕對劣勢,因此,被此種體系“盯上”存活的機率實在太小,“狼群戰術”的落敗,實際上也是前車之鑑,潛艇的隱蔽性和生存力向來就是矛盾,所謂的“匿蹤”,也只是相對的,潛艇具體的實戰效果就要看戰術怎麼樣了。
(本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除了遠洋作戰,近海作戰由於水淺,潛艇可逃逸的水域不多,因此主/被動聲吶搜潛的效果較遠洋作戰要好得多。在潛水區域或港口附近多見聲吶浮標等設施組建的反潛網,一但被探查到便“無所遁形”。
(本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所謂的“不可探測”、“不可追蹤”全是“紙老虎”,沒有十全十美的兵器,也沒有十全十美的體系,主要看的戰略、戰術、情報等等因素了。“矛”和“盾”都是相生的,沒有完全的碾壓和一邊倒(裝備的代差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