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朵中二花
-
2 # 提偶皮2
並不是我們做不出來好的中國產劇,而是現在的好的中國產劇太少了。其實, 好的中國產劇並不是沒有,比如《琅琊榜》和《甄嬛傳》都是不錯的中國產劇。 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1.首先,是因為今天的我們處在一個娛樂化時代,我們更注重娛樂,注重關注度,注重流量,只要有人看,根本就不會在乎質量。尼爾波茲曼曾經寫了一本書叫《娛樂至死》,他在書中就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就提出了娛樂的危害。而且他還提出了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__一種是讓文化成為監獄,另一種就是把文化變成一場娛樂至死的舞臺。所以,正是因為今天我們處在這樣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所以大部分的導演都比較重利益,從而缺乏內涵。 2.其次,一些演員缺乏作為演員的基本素養,只要能露面,管他什麼劇都演,根本就不考慮觀眾。 而且,現在演戲管你有沒有演技,只要有話題,有粉絲,就去演戲。哪怕從來都沒學過演戲或者是演戲自己從來不去,全靠替身,臺詞從來不正經說,全靠念數字,也不怕以後連話也不會說了。 3.最重要的,就是現在很多導演。一點責任都不負,請演員時,只選擇那些有“人氣”的鮮肉和小花,只要有粉絲群,只要有錢賺,就行了。 所以,要想有好的中國產劇,還是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啊。
-
3 # 崇文重教
謝邀,我認為做得出好的中國產劇,例如甄嬛傳就紅遍大江南北,海內外,後來的琅琊榜也不錯,還有父母的愛情等,這些劇製作盡心,劇本也比較好。現在好多劇為了商業價值,搞一些玄幻片,來迎合小青年以及水平不高的人,再高價請當紅小鮮肉,剩下的資金有限,製作上就粗製濫造,就沒有好的作品出來了。
-
4 # 汾淮居士
致《碧綠色的兔子鏡中的裙子167194274》:以三年前的抗曰神劇為例:其一,劇中人物的武功超過了項羽,霍去病……等歷代名將。其二,智慧皆超出張良,韓信,陳平,孔明……等等。其三,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日戰爭結速,共打了十幾年。其史實顯然與上述的其一,其二中的文滔武略差距太大。今人雖缺歷史知識,但腦子不笨。最多二年就將小日本消滅了,那裡還用十幾年(其中還在外力的幫助下)小日本才投降。其四,作者的知識貧缺閉門造車,胡編亂造地憑空幻想,寫出的劇本嚴重地脫離史實,造成收視率越來越低。其五,導演對抗曰歷史,軍事知識也貧缺,沒有修正的水平。也促成了電視劇越來越沒人看的速度。其六,受以上因素的影響,以我為例:我家至少三年未看電視劇了,高檔大電視機早已成了裝飾品。我曾建議將它賣掉,可我愛人說三佰元都賣不下,還不如送人呢?有看那胡說八道電視劇的時間,還不如看些長知識的書。汾夕河畔致。
-
5 # 影視口碑榜
2017年業已過半,回首已經播完和正在熱播的中國產電視劇,既有口碑收視率雙豐收的現象級電視劇,也有飽受摳圖、流量造假等詬病的“流量明星+IP”式電視劇的延續。
而在今年又出現了一系列的翻拍海外爆款電視劇,卻口碑收視雙撲街的現象。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上半年電視劇圈的話,我想用“投機式微,迴歸傳統,尋求突破”再適合不過。
這半年來,中國產電視劇在延續了前幾年被吹起IP的浮躁之風的同時,也有部分製作方逐漸迴歸理性,沉下心來認真做精品電視劇。
IP劇的浮躁之風由來之久,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尤其是《花千骨》的大獲成功帶熱了一大批熱門IP的改編熱情。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一大波熱門IP電視劇開始扎堆上映,而這些題材大都扎堆於古裝玄幻劇和歷史劇,劇情大都在一個架空的時空或根植於一段歷史裡講述成人童話般的愛情故事。
就題材本身而言,IP劇改編代表了電視劇製作的一個方向和趨勢,但問題出在製作方,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資本,急於回收成本,於是取巧採用流量明星透支粉絲熱情來賺取收視。在這一定程度上也是部分明星片酬畸形增長的原因,而這最終又會反過來助長了IP劇的浮躁之風。
作為一個新鮮的製作形式,IP劇豐富了觀眾的選擇,但決定IP劇好壞的標準仍然是作品的質量。IP劇製作方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但由於IP劇製作方式本身巨大的慣性使然,使得不得不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到了2017年,面對IP劇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如演員過於僵硬化、程式化的表演,替身、摳圖等已經到了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步。
2017年,“禁韓令”讓觀眾觀看韓劇的機會減少的同時,也給一些翻拍海外的劇集爭取空間的機會。在這半年裡,陸陸續續有大概三部翻拍自日本同名電視劇的劇集如《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求婚大作戰》、《深夜食堂》等陸陸續續上映,但大都市場反響平平,甚至個別劇集差評如潮。
究其原因,一方面製作方不考慮本土現實,一味的生搬硬套嫁接而來,卻不考慮本土文化語境和觀眾心理;另一方面,對於作品的改編認識過於簡單,實際上,作品的翻拍難度並不低於新作品的創作。
近幾年來,翻拍也是電視劇製作的一個方向。脫胎於原版完整的劇本結構和既有的觀眾人群,翻拍劇天生就具有好作品的優良基因,因此受到製作方和資本的青睞。
但電視劇本身也是一個文化作品,翻拍作品也是一個跨文化交流的現象。如何在保持原作精神主旨的基礎上,消除不同文化語境帶來的疏離感,尋找一個恰當的切入點,在熟悉的文化場景中達到情感的共鳴是翻拍作品的關鍵所在。
但受制於電視劇市場、製作團隊水平等因素,要讓翻拍作品取得跟原作相當的影響力,尤其要在原作粉絲群以外獲得大眾的普遍接受,並不容易。
2017年,幾部現象級的電視劇上映,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產電視劇精品化的方向。《人民的名義》題材關注現實,演員老戲骨雲集、演技精湛,作品製作精良,無論收視率還是口碑都讓同期電視劇相形見絀。
改編自經典文學作品的《白鹿原》,同樣以精良的製作,精湛的演技受到觀眾的認可,被稱為“良心之作”,該劇站在白鹿原上白鹿兩家幾代人的視角,展現了中國百年來的歷史大變革和傳統與現代文化的激盪,這種歷史的厚重感無疑是作品最具區分度和咀嚼度的特點,可稱得上難得的經典之作。
六月份上映的《大軍師之軍師聯盟》(以下簡稱《軍師聯盟》)在播放模式和作品切入角度上都進行了創新。當前網臺同播是主流播放模式,而該作品首次嘗試先網後臺極具開創意義。
在題材上,《軍師聯盟》依託於《三國演義》這個大IP,卻跳脫出《三國演義》作品全景式視角,而是將視線集中於司馬懿這一歷史人物,將故事緊緊集中於曹魏的朝堂之爭,對於以往大量的戰爭戲進行大量刪減,虛寫或不寫,為我們重新塑造了一個血肉豐滿的司馬懿,彌補了《三國演義》中對早年司馬懿抒寫的不足,在角度選擇上不可謂不大膽。
對於本民族歷史和文化的重現和重塑,一直是電視劇製作中的一個重要方向。對於擁有厚重歷史的中國來說,歷史題材的豐富性為電視劇創作提供了豐沃的土壤。除了上述三部劇集外,上半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大唐榮耀》等歷史劇同樣值得關注。
歷史劇本身仍然是劇,把握好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之間的平衡,在一系列虛擬的歷史人物或是情節中傳達出符合我們民族歷史的精神意蘊是該類劇作成功的要素之一。
2017年電視劇市場在延續以往的特點的同時,也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這既是當前電視劇市場結構性失調後的自我調整,也是電視人冷靜下來之後的再出發。
如何處理好電視劇的藝術性和市場性問題依然是相當一段時間裡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可預見的是,伴隨著觀眾的日趨理性,創作電視劇精品是當前中國產電視劇發展尋求突破的一個方向性策略。
回覆列表
我覺得用心做的話還是能做的好的。近幾年原創劇本少,優質的原創劇本更少。隨便拍拍就是一部劇,反正總有人看。請一些流量小生小花,不愁沒人看。可是製作資金有限,流量們拿走高價片酬後自然也就沒有了走心的製作,拍出來的劇質量不會太好。那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看呢,因為流量們之所以稱之為流量是因為他們有大量的粉絲啊,粉絲就是觀眾啊。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