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爸的修行
-
2 # 熊孩他爸
我覺得結合教育是最好的、時代在進步但是文化需要沉澱!就像現在很多人都崇洋媚外,把國外的文化當成時尚!自己家的文化看都不看一眼~
國學的範疇很廣,既融入了諸子百家為主體的儒學思想,又以《四書五經》為劃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2~6歲是幼兒的學習黃金期,幼兒在這段時間裡學習國學知識,可為他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熱愛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種子,打下一個自己是華人的文化烙印。透過學習國學,能夠培養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與人融洽相處的能力、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容的生活態度等。
幼兒園實施國學教育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一)初步瞭解並欣賞《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並背誦一些淺顯易懂的唐詩、宋詞。
(二)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誦讀《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
(三)結合幼兒園的禮儀課題編排指令碼劇,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認知及表達能力。 有效實施幼兒園國學教育 1、有效提升師資隊伍的國學水平。
教師要向家長及幼兒推廣國學,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國學知識。可透過查閱資料,組建國學評鑑小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對於國學的認知水平,瞭解、背誦或熟讀國學經典作品,並且掌握教幼兒背誦的方法,使幼兒瞭解其中的正確含義,並學會聯絡幼兒實際生活進行啟發教育。
2、重視宣傳效應,引起社會關注。
透過每天播放《弟子規》、《三字經》視聽光碟及教室環境周圍佈置展板等形式,讓幼兒及家長初步瞭解幼兒園國學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幼兒園家長學校、班級家長會、及《家長園地》宣傳欄,向家長宣傳國學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明白國學對幼兒人格、道德品質、情操、精神風貌的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取得家長的理解和積極配合。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透過主題家長會、與家長的面對面交流與及時溝通,使家長掌握教會幼兒學習國學的方法,這樣家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到幼兒的國學教育中來。
中華文化最好的給養是國學經典,許多外華人都爭相學習研究,英國的“孔子學堂”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央電視臺曾推出一則《寶寶給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媽媽以自身實際行動,為成長中的一代新人,樹立了榜樣。“親愛我 孝何難”;“凡是人 皆須愛”;“聖與賢 可馴致”„„ 中國的文化之根正潛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願經典文化寶藏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和弘揚。自古以來中國重教育,《禮記.學記》中言“建國君民,教育為先”。而幼兒教育,恰恰是在人生最寶貴的記憶階段、學習階段、領悟階段,實施人才教育的最關鍵階段。為落實黨中央“以德治國”的方針政策,一些有遠見有名望的老前輩,一些學者,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在幼兒教育中推廣誦讀國學經典文化,為中國的幼教事業改革發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原動力,也為我們探討有關幼教內容挖潛及方法創新指出了一種新的思路。
一、誦讀國學經典有助於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們進行思想交流的一種表達工具,也是一種人類與生具來的能力,而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思維的再現。中國的幼兒教育綱要中指出“幼兒時期是口頭語言發展的最佳期。語言教育不僅對幼兒一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且對幼兒的認知能力、社會性及情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在幼兒階段,小朋友已由幼嬰階段隻言片語式的表達,進入到初步具備簡單的表達一般思維的語言能力。在還沒有理論上的語言教育(指導)時,幼兒靠平時與父母及身邊的人的交流過程而體會、逐步建立語言表達習慣,此時,由淺入深地實施經典誦讀課程,可以輔助訓練小朋友的口齒,培養幼兒良好的朗讀習慣,較快豐富幼兒的詞彙,提高幼兒語言能力,從而促進幼兒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的成長。
二、誦讀國學經典有助於幼兒提前大量識字、促進幼兒感知能力的培養
透過“眼到、手到、口到”的誦讀,人類與生俱來所具有的自然的觀識(認知)能力,可以幫助幼兒提前大量連貫地識字,而無需逐筆逐划來一個個地認字。傳統的教育大綱中,小學階段只學兩千至三千個左右的生字。在近年來全國各地的經典誦讀實踐證明,經過堅持不懈的誦讀,許多學齡前小朋友即可輕鬆地學會認識兩千多個生字以上,為日後的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若能將國學經典教育作為國民教育從小到大必須普及的課程,分幼、小、中、大、研、博幾個級別,分別列入各個級別的教育綱要,如此,我們寶貴的民族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延續,就具有一代接一代的可持續發展動力和綱領性的保障。
三、誦讀國學經典文化對提高幼兒人文素質的意義。 1、最佳的記憶應留下對人生最具價值的概念和理念
在幼兒階段,人的大腦處於迅速發育成長階段,記憶力奇佳。根據現代醫學對大腦發育思維形成的認識和理論,幼兒所接觸外界的任何事物、概念、表象等等,都會在幼兒的大腦形成最初的突觸,如果有價值的突觸越多、越牢固,就越有利於以後其他突觸的發育成長並彼此建立聯絡、漸漸形成清晰的邏輯思維。因此,在大腦發育的最初階段,利用記憶最佳的特點,應該讓幼兒儘量接觸和誦讀經典文化,留下對人生頗具價值的概念、知識、理念和文化。
2、濃縮的詞彙有助於提高抽象能力
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其文體通常都是非常的簡練,言簡意賅。一部《千字文》,僅僅一千個字,四字一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常識倫理,皆於其中。《中庸》把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就歸納濃縮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受經歷和閱歷的限制,幼兒一般還是習慣使用簡單的表象和詞語來表徵外部事物,他們還不善於使用複雜的詞彙來表達抽象的概念,即思維仍受限制,只能在實物和實際情景中應用已經形成或掌握的概念或詞彙。在幼兒這個正處於接收外部事物表象,在大腦建立相應概念輪廓的寶貴階段,從小透過大量誦讀國學經典文化,掌握並習慣於簡練的詞彙,有助於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3、精練的語言習慣可促進幼兒培養清晰的邏輯思維
人類的思維建立於語言詞彙概念等等的集合基礎之上,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明確的詞彙概念,並建立彼此的有機聯絡,才會形成思維過程。中國博大精深的國學寶庫,正是現成的經典教科書。在幼兒教育綱要中也提到,“科學教育對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4、從小養成的習慣影響一生
從現代人才培養的理論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意識會推動他的行為,而一個人的行為會養成他的習慣,而一個人的習慣會影響其性格,而一個人的性格會決定其命運。因此,幼兒養性,從幼兒感知外部世界,形成自身最原始的觀念知識、道德意識的積累開始,透過大量的誦讀國學經典,自幼接受傳統優秀文化的薰陶,以期漸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逐步培養與周圍的事物與身邊的人友好相處的能力,這些都將對小朋友人生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
回覆列表
我想問題裡面的“現在教育”是說“現代教育”吧。
我一直在做幼兒園老師的培訓。我會首先強調兩個概念。
一、育兒不育書幼兒園,重點是看到孩子。如果知識是水,孩子如同一個瓶子。
幼兒園的任務是交給孩子如何去把瓶子成長的更大,如何去拓展自己的潛能。這時候拔苗助長,關注裝了多少水,並沒有太多的意義。人生很長,知識又在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爆炸。
所以,幼兒園老師不可以關注要教授什麼樣的知識,而是需要思考用什麼的方式去啟發孩子的“成長”。
二、引導孩子生活的體驗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是以體驗來促進思考的,不急於給予孩子概念,而是讓孩子去體會生活的感受,從中得到這樣那樣的的“概念”。
首先的任務是自理與自立。能夠照顧自己,然後才能真正的懂得照顧他人,照顧身邊的環境。
所以,至於現代知識或是國學教育,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放在孩子的生活中,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孩子”本身,需要關注的是孩子在體驗怎樣的“生活”,如何去引導孩子正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