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寸憂傷
-
2 # 李老師淘寶貝
一般來說,丟三落四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特徵: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粗心大意,毛毛躁躁等。是記憶力有問題,記憶力差嗎,顯然不是,記憶力不差為什麼會丟三落四呢?主要還是有以下幾點:
1:注意力不集中
在孩子幼兒期,父母不注意對孩子進行專注力訓練,讓孩子邊看電視一邊擺弄玩具,或者邊聽故事邊畫畫,孩子經常一心兩用。長此下去,就形成了惡性迴圈,從而導致孩子做事情時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漫不經心,丟三落四。
2:父母包辦代替
當孩子找不到東西時,父母的關注總是“非常及時到位”,事事都為孩子想周全,這樣一來,孩子就必然“記不清楚東西放在哪裡了”。事事都想不周全,反正父母早就為自己考慮周全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依賴性,什麼也不用考慮,進而導致馬虎習慣的養成。
3:受心理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心理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緊張也是孩子粗心的原因,即大家平時常說的“心理素質差”。比如,在考慮中,有些孩子就是因為太緊張而擔心,從而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孩子丟三落四,粗心,馬虎,不但會影響他的生活,還會影響他的學習成績,甚至有可能影響他將來的工作。因此,作為父母要怎麼引導孩子告別這些毛病呢?
建議一:家長要做好榜樣。
許多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家長自己做事也是虎頭蛇尾。所以,要想讓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比如,晚上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學習。當孩子不斷地起身、坐下時,做父母的要堅持看書,孩子見父母能夠耐心地看書,也能受到一些感染。另外,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跟孩子約好這件事必須耐心地做完;如果沒有完成不僅需要補上沒做完的,而且還得再增加時間來處理相關的事情。這樣,孩子就能夠有計劃地去做事,也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耐心地把事情做完。
建議二:督促孩子早睡早起,如送孩子上學這類事情儘量不要趕時間。
孩子如果能夠做到早睡早起的話,就會相對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去處理其他的事情,而不至於手忙腳亂,時間太緊就容易丟三落四。如送孩子上學這類事情儘量不要趕時間,不要臨近時間快要到了,才去做這件事情,這樣,往往效果是不好的,而且由於時間倉促,就會產生丟三落四的現象。
建議三:杜絕包辦代替,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對於擁有一定行為能力的孩子,父母應當及早開始,逐步減少包辦代替,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樣需要培養,讓孩子從做事情中得到能力方面的提高,自己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自然就會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比如讓孩子養成自己的物品自己保管的好習慣,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清點財物,減少對父母的依賴。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在丟三落四了。
建議四: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東西擺放要分門別類,工具使用完要放回原處,出門之前要清點隨身物品之類,培養類似這樣的生活習慣,父母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另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建立有序的家庭生活環境,和孩子共同維護。習慣了井井有條,孩子就不容易丟三落四了。
建議五:培養孩子良好的認知視覺辯別能力
在孩子的幼兒期,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精細和對比訓練,比如“找不同”,即找兩張相似的圖,讓孩子把兩張圖的不同點指出來。這樣在實際操作中,能讓孩子關注細節,並一點點提高孩子的認知和視覺辯別能力,從而達到改變粗心的目的。
建議六: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如果孩子犯了一點錯誤,父母就簡單歸結為粗心,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一再強調孩子馬虎粗心,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粗心。相反,如果父母能及時觀察到孩子的細心之處並加以表揚,孩子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自己很細心“,的心理暗示。同時讓孩子看到細心的好處,從而讓其產生克服粗心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建議七: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小孩子總是丟東西,丟得家長都沒有耐性了,可能會讓孩子承擔一些後果,這是很好的做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不在丟三落四。比如,孩子因丟三落四沒有帶上課的學習用品,一定不要給他送去,讓他因此吃苦頭。孩子因粗心總是弄丟文具,一定不要立馬就給他買,讓他自己去找。如果實在找不到了,就讓他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如果零用錢不夠可以父母先墊,然後用零用錢“分期付款”,再不然,用做家務來抵償。一旦孩子發現丟三落四的後果是痛苦的,他就會自覺珍惜身邊的事物,進而改掉粗心的毛病。
回覆列表
楊永龍
楊永龍 ,青少年發展心理學家。資深家庭教育研究專家,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甘肅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省級培訓者團隊骨幹。
怎麼改掉孩子丟三落四的性格?
孩子今年7歲,讀一年級,從開學到現在才半個學期,孩子就丟了四塊校卡了,學習用品都不知道丟了多少了,像孩子這種丟三掉落四的壞習慣要怎麼改?
專家解答
孩子容易丟三落四,最主要還是從小成長的環境中家人包辦代替太多,孩子很少有機會鍛鍊自己的能力,東西丟了,也沒有給孩子自己承擔後果的機會。
建議首先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要教會孩子方法,比如:各種物品分類固定位置去擺放,學習用品固定位置、玩具固定一個位置、衣物固定位置,東西不用就放到固定的位置,用的時候就去固定的位置找。如果因為自己的問題東西不見,不要立刻就買給孩子,或幫他找到,要讓他自己面對自己行為的後果。
環境是病因
所有的病都是有根源的,治病的前提是要明白病因。丟三落四是天生的嗎?肯定不是的,完全是後天形成的一種不良習慣,而所有習慣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所以,爸媽首先要分析孩子壞毛病是怎樣養成的?才能對症下藥。
一般來說,丟三落四的孩子有這樣一些特徵: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粗心大意、毛毛躁躁、沒有檢查的習慣等。是記憶力出毛病了嗎?顯然不是,這些丟三落四的孩子用心記憶的時候並不差。那麼,是什麼出問題了呢?是環境,例如總是包辦代替的環境,總是過度保護的環境,總是溺愛的環境等,容易出丟三落四的孩子。
專家支招
1、培養孩子收拾東西的習慣
父母平時要經常教育孩子把東西放置有序,使孩子養成自覺收拾東西的良好生活習慣。父母要做到堅決不放過任何一次不按規定辦的行為,只要發現一次,就要立即督促按規定擺放收拾好。有時候,孩子因亂塞亂丟而找不到自己的東西,父母先不幫孩子尋找,“懲罰”孩子感受下不按順序擺放的後果,然後再幫助孩子。
2、父母要率先垂範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較大,在收拾整理東西方面也不例外。父母要求孩子的鞋子擺放整齊,首先自己的鞋子不要脫了亂扔;要求孩子把櫃子和抽屜裡的東西放好,首先自己要把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要求孩子把用過的東西及時歸原,首先自己要作出表率。
3、固定孩子放物品的位置
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地方,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一個專門的小櫃子,擺放孩子的書本和玩具,要求孩子把課本、練習本、玩具分類擺放,家長還要協助孩子掛置一些布娃娃、張貼一些卡通畫,把這片小天地營造成一個少年小世界的氛圍,吸引孩子去喜愛和珍惜自己的這一片“小天地”。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各種收費不斷。(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識字】,不說別的,就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