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數碼酷玩匯

    要說小米生態是否真的存在,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生態。生態這個詞應該來源於生態系統,而生態系統在百度百科中指的是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並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現在網際網路品牌最愛談生態,言必稱生態,認為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就可以天下無敵了。對於小米來說,生態都佈局到電飯煲之上了,可見其急迫心理。在我看來,小米生態最應該佈局的是晶片領域,而不是到處投資小品牌,貼上小米的LOGO就算完成生態佈局。如果缺了最核心的晶片領域,小米生態就不是完整的,小米生態也就不存在了。要佈局手機晶片,以小米的實力,恐怕短時間內難以實現,所以小米生態目前還不存在,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存在,所謂的小米生態,都是講給投資人聽的。要想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生態,可以參考三星。

  • 2 # Hielo丶Amor

    還不能算生態,只能說還在建設中,缺少核心技術是硬傷,比起樂視算是比較成功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三星,他的生態圈就很好

  • 3 # 策略人生

    本人認為:小米研發自已的系統,有自己的獨立硬體,處理器多次被別人卡脖子,在銷量方面不要在玩飢餓營銷,應該買產品,給消費者一個週期時間,大家都可以理解的產品期限,我覺樂視這方面做的比較好,承諾在什麼期限發貨,並不是搶到頭破血流,消費者也信心等待,並不是一搶就沒貨,這樣小米會失去很多米粉,大家也會失去信心,另一個方面產品品質還要把關,減少返修率,一家企業不斷完善不斷創新,時代在進步,特別是電子產品這方面竟爭比較強,一老賣老,最終會倒閉瘋狂的時代!

  • 4 # 村頭張大娘

    這是雷總的原話,你們看下。

    小米生態是開放的,不排他的。 智慧家居這一波浪潮是在2014年1月Google收購nest時帶動起來的,這提醒我們所有人都要全部提速。 做小米手機之前,對於先做手機還是先做路由器,我們是有猶豫的。

    我們現在的三個核心產品:手機、電視、路由,這三個產品的打法都是依照生態鏈在延展,我們投做的這些裝置、產品都是高度和生態鏈相關。生態鏈競爭,短期看不到多大效果,但是3-5年內能看到。現在生態鏈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手機是平臺型的硬體產品,非常依賴生態鏈的成長,硬體的競爭從來就是多維競爭,不是多賣一個電話少賣一個電話,而是全生態鏈的競爭,這是一切的基礎。

    再說回來,小米做生態為什麼從硬體入手?原因是在現有的BAT格局下,只有這種模式才能突破。在競爭中,我們步步為營,我們尋找和BAT不一樣的切入點,同時,我們對利潤的追求是很有彈性的,我們不是寸土必爭。 只有這樣,才能讓小米成為百億公司,成為世界第一。否則你做一家又一家10億美金的公司價值有多大?一次又一次複製自己是沒有價值的。

    我們在去年成立了小米的生態鏈部門,計劃是投資100家硬體企業,當然未來可能遠不止這個數。小米生態中最核心的是小米手機,周邊是小米所投資的生態鏈企業,再周邊是小米所結盟、投資的企業。

    在我們的生態鏈中,也包括了三層,第一層是智慧硬體生態鏈;第二層是內容產業生態鏈;第三層是雲服務。在硬體生態鏈中我們投資了硬體創業公司;在內容生態鏈我們請來陳彤,投資優酷和愛奇藝;在雲服務中,我們投資金山和世紀互聯 小米是有邊界的,小米自身只聚焦三類產品:手機(包括平板)、路由(包括盒子)、電視。

    我們做生態鏈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做更多產品,正是為了專注。各個產品線齊頭並進是很亂的,很危險。現在我們是很清楚地按照節奏在前進,我們今天的關鍵詞是——剋制、聚焦、穩步推進。 以前國際化,我們同時做六七個區域,現在是聚焦突破印度,對於網際網路金融,我們的想法是,準備後做。

    小米的核心原則有三點——1.剋制貪婪、少做事情、把核心事情做好;2.儘可能廣泛結盟,和大家協同;3.透過生態鏈的方式帶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我做天使投資的時候,紅杉的沈南鵬給我提意見,他說“你太保守,會錯過很多”。但是作為VC,你輸掉一百個案子無所謂,只要有一個成功,夠了。世界不是看你輸掉多少,而是贏多少。

    所以我說,要放輕鬆,說直白點,我投資的這100家公司小米會幫助他們,但生死是CEO自己的事情,我照樣吃飯和睡覺無所謂。最終我相信總會有幾個成功的,總會有百億美金以上的。

  • 5 # 科技炒年糕

    2016年底,雷軍曾在公開發言中表示,2016年小米智慧硬體生態鏈,全年收入預計將達到150億元。到目前,小米共投資了77家智慧硬體生態鏈公司,30家已釋出產品,16家年收入過億,3家年收入過10億,4家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單看小米的智慧硬體產業鏈做出的成績,這群傳統家電和初創智慧硬體企業嚴重的攪局者,已經足夠令人瞠目結舌。

    打造全領域智慧硬體

    根據億歐蒐集的公開資料顯示,小米投資和孵化的28家智慧硬體公司幾乎覆蓋了全部的智慧硬體領域。例如:可穿戴裝置(如智慧手環)、家用機器人、智慧家居、出行機器人、手機配件、VR、車載硬體等。此外,小米還透過自研和孵化的方式,陸續上市了一些智慧硬體產品。

    小米的生態鏈投資是由小米輸出做產品的價值觀、方法論,對接團隊需要的、而小米已有的資源,包括電商平臺、營銷團隊、品牌等等,最終圍繞自己建立起一支航母艦隊。

    79元的小米手環曾因為超高的價效比和極其親民的價格以及一年1300萬臺的銷售量被視為智慧手環行業的最大“毒瘤”,華米由此被大家所熟知。之後,華米推出了299元的高階自品牌產品,希望在小米使用者之外,打動更多的高階使用者。此外,紫米也在和小米合作之後,推出了自有品牌移動電源、隨身路由器、彩虹電池等產品。

    由此可見,小米的生態鏈並不是一個閉環的聯盟,而是更像一個開放的俱樂部。進來的公司獲得了支援,但當它發展到一定體量,同樣可以去探索更廣的市場空間,而不用介意小米的定位。

    小米生態鏈繼續繁衍,雷軍畫的盤就越大

    傳統家電企業與新興智慧硬體之間本身就存在技術壁壘,再加上各個硬體裝置之間也存在壁壘,導致智慧家居市場難以普及。小米不但看到了自己在這個市場領域中的優勢,還於2014年12月,以12.6億人民幣入股美的集團,加強了在智慧家居方面的合作。

    2015年,雷軍提出了新國貨運動,而在發出倡議後不久,政府就提出了消費升級和供給側改革。這是小米繼手機之後迎來的第二個風口,而小米的智慧硬體生態鏈,很有可能就是硬體製造領域的下一批顛覆者。

    另外,小米內部人士曾表示,公司從四個方面著手推進“硬體資訊化”:提供裝有完整嵌入式系統的晶片;提供方便資訊管理的雲服務;利用MIUI,提供各類場景的控制支援;將路由器升級為智慧家居的控制中樞。

    2017年2月28日,小米釋出了其自主研發的晶片澎湃S1,雖然在效能上,這一產品與高通、華為等廠商的晶片仍有一定差距,但這至少是小米在智慧硬體深入佈局上的一個起點。根據雷軍的計劃,小米將在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這將是現在小米生態鏈更加宏偉的局面。而這條根植於小米並不斷向外延伸的鏈條,究竟能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得不說,雖然外界對雷軍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他在智慧硬體上的敏銳視角的確令人欽佩。

  • 6 # 編個名字看看

    何為生態鏈,拋開繁雜的術語不講。就是生活處處所涉及到的領域,都有我的產品,都可以得到我的服務。

    生態,意為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

    透過上圖,很顯然我們能知道小米的生態圈基於小米手機的硬體產品而環形展開。

    美好的一天開始了,小米手機鬧鐘把你從睡夢中喚醒,小米智慧家居閘道器為你拉開窗簾感受明媚Sunny。洗刷的時候,細心的小米電動牙刷帶給你清爽的感受。不必自己動手,廚房早已有小米智慧電飯煲為你精心烹飪的美味早餐。補充能量過後,穿上簡約的小米衛衣,背上舒適的小米揹包,對了別忘了拿小米錢包,做好出門的準備。關上門後,你不必擔心家裡的安全問題,因為小米安全報警器和小米影片監控早已開始一天的巡邏防護工作。

    在樓下,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想來一次簡單的出行方法,那就騎上小米電動單踏車吧。不過在啟程之前還是在小米手機上要設計好前行線路,做好導航。對了,帶上小米圈鐵耳機太危險了,還是做好安全出行吧。軟體硬體相結合,環環相扣,小米生態正在逐步佈局,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王老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