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食那些事兒
-
2 # 楓橋夜泊81992941
字面本意是: 春天蠶就開始吐絲,直到它死了才會停;蠟燭直到完全變成了灰燼燭淚才會幹. 寓意: 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儘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裡,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迴圈,難以求其端緒;又彷彿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瞭如此複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
-
3 # 好片兩部半
字面本意是:
春天蠶就開始吐絲,直到它死了才會停;蠟燭直到完全變成了灰燼燭淚才會幹。
寓意:
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
李商隱原詩其實並不是為了表達奉獻。後來被人用來形容老師為學生操勞到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雖然與原詩完全無關,但是僅看這兩句,形容老師的奉獻精神還是很貼切的。
人們生動地把教師比作“春蠶”,是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人們歌頌蠟燭,是因為蠟燭默默地燃燒著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別人,直至將自己燃盡。
-
4 # 全聚德80904961
我的老師對我說,只要甘願去付出總會獲得收穫,然而立馬就想看到結果多半是要失望甚至徒勞。學會面對真實的自己,除去自己的自負與自卑面對真正的自己,甘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然後你會不斷看到果效。或許有人永遠不會改變,但這種人畢竟是少數,即便真是這樣,你也能夠降低它的損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願您能夠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將春暉灑滿天涯~
-
5 # 趙雪琴
我認為春蠶到死絲方盡,燭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寫出了男女雙方真執的愛慕與思念至死不愈的深厚情感之外,還有一種甘於奉獻,嘔心瀝血,鞠躬盡萃。為某種信念和追求不惜用盡一生心力的忘我精袖在其中。寫的非常有塗意。
-
6 # 劉金子
這兩句詩寫的是對人的思念之情.
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會結束。
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裡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大致可以解釋為 春蠶(代指作者本人)直到死的時候他的絲(思念)才到了盡頭
蠟燭(代指作者本人)直到燒光了 他的淚才流乾
-
7 # 謝小樓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一句詩,出自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
李商隱寫過很多無題詩,這些無題詩,大多是幽怨深婉的愛情詩。其中最經典的就是這首,詩中那種身心倍受煎熬,卻又至死不渝的愛情體驗,至今讀來依然讓人忍不住哀嘆!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相傳,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詩是抒寫他與一們女道姑的戀情的。
唐時,人們崇尚道教,很多人都會出家當一段時間的道士。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也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學道期間,李商隱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
宋華陽原是宮內侍候公主的宮女,因隨公主入道做了女道士,宋年輕美麗,聰慧多情。然而,李商隱與宋華陽的這段感情於不為禮教和清規容許,後來宋華陽懷孕,李商隱被逐下山。
這一段短暫的美好,無望的愛情,在李商隱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李商隱與宋華陽感情不能為外人知,因此李商隱只能以詩記情,並隱其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相見難,別更難,因為這是兩顆想無時無刻在一起的心。然而世事總是不想讓稱心如意,那無力的東風,是詩人李商隱面對命運的無奈,那凋殘的百花,是詩人滿是傷痕的內心。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一聯,是表達內心思念與愛情忠貞的千古名句。“絲”諧音“思”。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意與思念,就像春蠶一樣,只有到死,才能將絲吐盡,然而思念卻不能相見,相愛卻又不能在一想,只能終日以淚洗面,就像那蠟燭,只有化成灰,才能流完淚。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這一聯,是詩人對於意中人的想象,從體貼關切的角度推測想象意中人的相思之苦。夜裡,意中人因為思念不能成眠,在寒冷的月光下獨自沉吟,她應該會很冷吧!早上起來,意中人對鏡梳妝,又擔心自己因為夜不能寐而鬢髮脫落,不能再在愛人面前保持美好的形象。
朝朝暮暮,都是相思,詩人思念意中人,他知道,意中人也在想他。這一聯,寫意中人思念自己,語言中盡是憐惜之意。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詩人知道意中人的痛苦,就如他自己的痛苦一樣,無奈卻不能相見。無多路,表明詩人離意中人並不遠,然而卻終不能相見,只能希望青鳥代為探望,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詩,可以說是愛情詩中的千古絕唱了,談過戀愛的人,讀首詩時,一定能體會到詩中那種刮骨蝕心的滋味!
回覆列表
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裡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捨、痛苦得難以禁受。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複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迴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徵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徵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於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儘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裡,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迴圈,難以求其端緒;又彷彿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瞭如此複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裡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裡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幹”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幹”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複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複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象對方。“雲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於鬢髮脫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裡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雲鬢改”而愁苦,並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於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鬱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著痛苦而執著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他揣想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感到環境悽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隨之更趨暗淡。月下的色調是冷色調,“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淒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於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於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既然會面無望,於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尾兩句的內容。詩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裡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徵,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這個寄希望於使者的結尾,並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
追求還將繼續下去。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覆表現著融貫全詩的複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複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