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芙蓉花135102244

    對聯雖然就短短的兩句,卻涵蓋了高深莫測的文化,有很多的對聯沒有意境,只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拼湊,確實是在玩兒文字遊戲。有人可能以為對聯嗎就兩句太簡單了沒意思。殊不知要想對一副好的對聯要尋章摘句,上下對仗何其難也,總之是要多讀書,肚裡有貨做起對聯來才會隨心所欲,呼之欲出。

  • 2 # 歲月如梭水如歌

    對聯是高度凝鍊的藝術,既能入詩意,也要入畫境。傳統文化講究對仗工整,平仄規律,有嚴格規範。生活所思,生活所想,偶時入心,臨時巧對,也有工對。當代藝術形式多樣化,人們參與只求興味,不去問平臺格律,對一份興起,一份認真,一份積極。意會境對。

    歷史上對聯的故事有許多,有比武招親一樣的用對對聯求偶。蘇小妹三難新郎,對下對聯入洞房。傳統文化風俗,貼春聯起源於明代皇帝朱元璋。清代有對聯機智巧對高手紀曉嵐等等。對聯求平仄律調,上下貫通,意為一體,大家渾然天成,非冥想苦思所及。文化有來源,文章各有路。對聯更講究,多路成一路。一聯只一行,不走一行路,找下生活樂,出自在源頭。

    渾然天成者,自有自然才露。更多的人,還是走自我生活的方路,表達自由,娛樂一下生活而已,別無所求。

  • 3 # 知秋一葉146653600

    關於對聯,我個人認為現代人追求的是物質而不是精神。流夨的文化也需要時日來彌補。

    對聯小而精悍,短短兩句話勝過一首詩歌一篇文章,而且朗朗上口,易懂易記,

    我看法是古韻律有問題,平仄對杖要求粗糙,不適應現代文學要求,要更新,我沒有時間來詳細的說明,要上班了。要後送你們一幅剛創的對子。

    古道愁雲層層浪,波瀾不驚。

    今番情風片片雪,乍暖還寒。

  • 4 # 黃月月

    對聯,非常容易,你背熟所有的唐詩古句,,就知道聯的格律了,上聯以仄格收尾,下聯以平格收尾,不需要一個個字來推敲,讀來郎朗上口就可以了,這是一般聯的作法,說說拆字聯的對法,拆字聯難對,不但形式上要形對,還要意通,比如我出過的一句,:十日十月有今朝,朝朝又日月,幾乎沒人對得上,這個是我09年在天下網迷聯樂吧發表的貼子,遙遍天下無人能工整對出來,後來有人出來反要這對,我以:八田一木載一棵,棵棵結果。還有玻璃對,玻璃對以玻璃字來對,要意思通順,不要湊合文字,比如:三個大蘋,對:兩隻小王八,還有諧音聯:風吹楓上楓搖蜂蜂飛,同一個讀音部同字,倒對聯:綠城南寧南城綠,從前面讀和後面讀都一個樣,還有好多,就不舉列了,關注我,就會看到我出不同的聯格,謝謝各位,祝各位萬事順意。

  • 5 # 書山墨海1

    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哀輓

    聯,名勝聯,格言題贈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1

  • 6 # 南山玩童

    陶冶性情,身心愉悅。興之所至,率意為可。莫論工整,少談平仄。字斟句酌,空費腦殼。以聯會友,皆大快樂。

  • 7 # 不忘青春5

    對聯,又稱聯句,對句,是傳承幾千的中華文化,它言簡意賅,雅俗共賞,廣為人們喜愛,因對字數不多,有一定規則要求,但又要表現作者的意境,有相當的難度,因此在過去文人們喜歡用對聯來顯示自己的學識淵博和高雅,同時它與古詩又有密切聯絡,如今太平盛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水平的高漲,相信對聯這種文化娛樂形式,會越來越使更多人喜歡。

    對聯:字數要對等,若不等那就是普通的句子,這是對聯最基本的要求,簡單的解釋就是聯在一起對仗工整的兩句話。

    兩句話每一個字的詞義、必須對仗,一般要求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量詞對量詞,其它的都是副詞,連詞,介詞,助詞,嘆詞等都必須對仗,如,天對地(名詞對名詞),移對動(動詞對動詞),高對低(形容詞對形容)。

    一對十(量詞對量詞)。凡如天對移 (名詞對動詞),高對一(形容詞對量詞),就符合要求,但從現在的對聯問答中可以看出繞口令太多,有些繞口令簡直太無聊,很簡單的整複雜了。

    對聯的,要求規則是這樣,但由於文化基礎太差,有些文化高人對的我連字都不認識,雖然非常喜歡但對起來也相當的吃力。透過這段時間的試對從有些同志對的對聯中,學到很多,並且對簡單字意不深的對聯,基本上可以試對。對的當中也有

    很多網友指導和糾正,在這裡我表示忠心感謝!希望以後多給我指導幫助。對聯的對仗平仄的工整,不是一日之功,要有提高只有繼續努力,上班工作之餘能加深自己的文化基礎,總比打麻將玩遊戲好!

  • 8 # 不識史悟

    家裡一位長輩曾是中國楹聯協會會員,在我小時候講過不少對聯方面的知識,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說的一副絕對: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據說該聯作者想出上聯後,一直想不出下聯,多年後恰逢中秋節,賞月時猛然想起了下聯。這件事不知道真假,長大後這位長輩已經過世,所以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也無法求證了。但我相信它是真事,想想賈島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以古人的執著精神,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對聯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是古人讀書必學內容,直到今天人們春節還在張貼對聯。其實上手也比較簡單,文字數量沒有要求。

    正常一副對聯除了要求對仗工整外,只有兩個要求:其一,仄起平收,即上聯的最後一個字要求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要求平聲。

    其二,上下聯對應字的平仄要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即上聯單數字與下聯單數字平仄不做對仗要求,但偶數字與偶數字則要求上平下仄或上仄下平。

    對聯還有一個小講究,就是下聯比上聯高半格,因此下聯出現的事物通常比上聯厚重。

    我個人比較喜歡欣賞輓聯類的作品,不僅能寄託生者對死者的哀思,也能借此對死者的過往行為做蓋棺論定。

    如曾國藩死後李鴻章送的輓聯: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

    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代難逢天下才。

    李鴻章既吹捧了老師,也抬高了自己,儼然以曾國藩的接班人自居。

  • 9 # 道滅集苦

    專業對聯講究平仄對仗,立意用字。初學者對對聯,只要立意高尚,對仗,朗朗上口,即興即可。比如,孫悟空,金箍棒,能長能短;即興可對:老頑童,氫氣球,可大可小。又比如,上聯:秋正熟,露從今夜白;可對:夏已過,暑自七月大。除了對仗,還要弄懂出聯的意思。上聯有24節氣中的“白露",下聯亦應對出24節氣的一個節氣,比如“大暑"。以上一己之見。

  • 10 # 夢魂慣得無拘檢

    琢磨對聯,純屬個人愛好!關注對聯版塊有半年多了,也得到了很多聯友的幫助和點撥,自己逐漸看出點門道來了。說說我的個人看法哈:

    1. 字數相對。這應該是最基本的吧,如果上聯七字,下聯對八字,就有點搞笑了吧?有例外的情況嗎? 有——袁世凱攫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篡位稱帝,倒行逆施,民憤極大。袁世凱去世後,當時就有一副流傳很廣的著名輓聯: 上聯:中華民國萬歲 下聯:袁世凱千秋 當時很多人不解,問,這上下聯對不住呀?哪裡對不住呀?“袁世凱”對不住“中華民國”呀?然後大家會心一笑!可見,對子字數相等是必須的,如有意外,純屬內涵!

    2.詞性相對。大體上說,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不能亂了套。我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說一個很貪玩的小孩,把家裡的小雞仔帶到私塾裡去了。小孩天性,情有可原哈。可是不小心地被私塾裡的老學究石先生髮現了。老先生髮怒,一磚頭砸死了小雞仔。孩子心疼的不行,又沒辦法。正好,先生即景出了一聯: 細羽家禽磚後死 然後學生老老實實的對:“細”對“粗”,“羽”對“毛”,“家禽”對“野獸”,“磚”對“石”,“後死”對“先生”。連起來就是:粗毛野獸石先生。結結實實的把先生罵了!當然,這只是個笑話,僅博大家一笑,笑完之後看。先生之所以啞口無言,是因為學生對仗確實工整,無懈可擊!

    3.平仄相對。因為漢字的讀音千百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古音、今音並不相同。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只做最直觀和淺顯的判斷——現代漢語發音一聲和二聲為平音,三聲和四聲為仄音。如果不能做到每個字都平仄相對,至少要2、4、6字分明。另外還有一點比較重要,那就是仄起平收,上聯最後一個字應是仄音,下聯最後一個字應是平音。這個要注意,我在好多悟空問答的邀請上看到不少題主上下聯不分,有點尷尬!

    4.聯意相連或相反。看當年對聯聖手解縉的對子——說鄉里的老財主調侃年少的解縉,出了一個上聯,明譏暗諷:二猿斷木深山中,問小猴子如何對鋸(句)?解縉毫不示弱:一馬陷足汙泥內,看老畜生怎能出蹄(題 )?狠狠地回擊了對方,可謂漂亮!

    格律是為了內容服務的,我看到有不少對聯為了照顧詞性和平仄,把意蘊攪得支離破碎,這樣就失去了對聯應有的美感了!

    以上是個人淺陋之見,僅供大家參考!請多多批評指正,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棗不宜和哪些食物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