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魁哥說歷史
-
2 # 鐵馬金吾衛
說實話,我沒見過權威最強十個軍師排名,正所謂見仁見智,這個排名主觀性很強。
但我覺得有幾個人可以列入十大行列,劉曄、賈詡、司馬懿、諸葛亮頂級軍師應當是謀國,而不是出幾個主意打幾個勝仗,佔幾塊地盤,那只是低層次的謀略。。鑑於其他幾個謀士大家都很熟悉,我不贅述,只講一下劉曄,如果說毒士賈詡造成天下動亂割據的禍首,劉曄是三國鼎立形成後,差點提前結束三國的牛人。不信你且看。
三國形成之後,魏一家獨大,蜀吳什麼時候最危險?無疑是夷陵之戰時。本來吳蜀兩國合力抗魏,結果劉備因關羽之死氣昏了頭,大舉進攻東吳,要說孫權真是情商智商比劉備高一截,他馬上向蜀求和,同時向曹魏稱臣。你說吳國是打不過蜀嗎?錯了,佔領荊州後,吳國實力比蜀國只高不低,別跟我扯劉備夷陵之戰有70萬大軍,那是演義瞎編的,整個蜀國都湊不出70萬男人,能有五六萬頂了天了。要打架孫權真不怕劉備,他怕的是曹魏在背後捅刀子,所以奴顏卑膝向曹丕請降,要說曹丕這個二世祖比他爹曹操差的遠,劉曄一眼就看出孫權那點花花腸子,勸曹丕趁勢攻擊東吳,東西夾擊東吳必亡,東吳亡了以後蜀國唇亡齒寒,滅亡是必然的。曹丕虛榮心作祟,接納了東吳投降。現錄原文如下
劉曄獨曰“權無故求降,必內有急。權前襲殺關羽,劉備必大興師伐之。外有強寇,眾心不安,又恐中國往乘其釁,故委在求降,一以卻中國之兵,二假中國之授,以強其眾而疑敵人耳。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陰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興師,徑渡江襲之。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 亡不出旬日矣。吳亡則蜀弧,若割吳之半以與蜀,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得其內乎!”帝曰:“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來者心,不若且受吳降而襲蜀之後也。”對曰:“蜀遠吳近,又聞中國伐之,便還軍,不能止也。今備已怒,興兵擊吳,聞我伐吳,知吳必亡,將喜而進與我爭割吳地,必不改計抑怒救吳也。”帝不聽,遂受吳降。
曹丕的理由非常奇怪:人家稱臣你去進攻人家,會讓天下其他想歸降的人生疑心。這是睜眼說瞎話!此時天下只有魏蜀吳三國,哪有其他勢力?遼東公孫康勉強算一個,地狹兵弱,隨時可以收拾,投不投降都無所謂。
就這樣,曹魏失去統一天下的最佳機會。劉曄夠聰明,但曹丕不會用,後來劉曄多次預言並獻計(後都證實),但曹丕同學基本沒有采納過,可惜了這樣的頂級謀士。劉曄同學其實文武雙全非常牛,他的事蹟可以看看三國志劉曄傳。
至於諸葛亮為啥排不進前五我也不知道,我覺得諸葛亮內政比謀略強,三國演義裡多智而近妖,事實並沒有那麼強。
回覆列表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井噴的時代,除了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及八虎騎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軍師。那麼,他們在東漢末年到三國這個大舞臺上,鬥智鬥勇,不亦樂乎。本文選出了正史上,三國最強的十大軍師,他們都是誰呢?諸葛亮排第幾呢?
第十:陳宮
陳宮,字公臺,一代梟雄呂布帳下首席謀士。他剛正不阿,本來是曹操的心腹謀士,後因曹操殺害邊讓而與曹操反目。陳宮說服張邈、張超兄弟,背叛曹操迎奉呂布進入兗州,佔領了曹操的大後方。
與曹操征戰失利後,陳宮同呂布轉戰徐州,併成功奪取了劉備的徐州。在呂布被曹操包圍在下邳城時,呂布沒有聽從陳宮的互為犄角之計,最後兵敗被殺。有勇無謀的呂布,能取得佔據兗州、徐州的戰績,主要依賴於陳宮的謀劃,因此十大軍師中有陳宮的一席之地。
第九:郭嘉
郭嘉,字奉孝,曹操帳下首屈一指的大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曹操每逢難以抉擇的時候,國家都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排眾議,取得勝利。可惜的是,郭嘉在曹操征討烏丸時病逝,年僅38歲,英年早逝。如果郭嘉多活幾年,最好活到曹魏建立,成就肯定很大。現在,他英年早逝,影響了他的排名,只能屈居第九。
第八:徐庶
徐庶,字元直,劉備的第一個大謀士。他為劉備規劃了很多戰略,並幫助劉備擊退了曹軍的進攻。徐庶一點也不妒賢嫉能,為劉備舉薦比自己強十倍的好朋友諸葛亮,才有了三分天下。他還是一個至孝之人,因老母被曹軍擒獲,不得不離開劉備,歸順曹操。但是由於徐庶離開劉備,到達曹營後,便沒有太大的建樹,幾乎一言不發,影響了他的排名,因此徐庶暫排在第八。
第七:沮授
沮授,“少有大志,多權略”,原為韓馥別駕,袁紹入主冀州後,得到重用。他幫助袁紹奪取青州、幷州、幽州三州,進而統一河北。早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前,沮授就對袁紹提出類似的建議。他為袁紹提出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三年疲曹等正確戰略,卻沒有被袁紹採納。
在官渡之戰中,沮授針對曹軍弱點提出的緩進戰術,再一次被袁紹拒絕。在袁紹慘敗而逃後,沮授不幸被曹軍俘虜,拒絕歸順曹操,後在逃跑時,事敗被殺。沮授是袁紹手下最厲害的謀士,如果袁紹聽從其建議,很可能沒有曹操什麼事了。
第六: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他有兩個身份,前期是軍師,後期成為蜀漢丞相,已經不是軍師,而是一軍主帥。因此,本文只分析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前的表現。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隆中對》,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戰略家。
他還遠赴江東,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結成聯盟,共同抵禦曹操大軍。劉備入川之戰、漢中之戰時,諸葛亮在後方治理地方,保證了前線的糧草供應。劉備死後,諸葛亮五次北伐,他是一軍主帥,已經不是軍師了,不予考慮。
第五:司馬懿
司馬懿,和諸葛亮一樣的道理,在和諸葛亮祁山對峙時,也是一軍主帥,不予考慮。因此只看他在之前當謀士時的表現。司馬懿非常高傲,看不起曹操“贅閹遺醜”的出身,曾拒絕曹操的徵召。
曹操以性命威脅司馬懿,他才屈服,響應曹操的徵召為官。他最顯著的表現為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擊敗曹植,獲得勝利。在曹丕臨終前,司馬懿和曹真、陳群、曹休一同成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此後,司馬懿平步青雲,成為曹魏的大將軍。
第四:魯肅
魯肅,字子敬,周瑜為東吳三軍統帥時,他的身份是謀士,在周瑜病逝,他接任之後,便不算軍師了,因此只看魯肅掌握兵權之前的表現。他是孫、劉聯軍的促成者,早在曹軍南下荊州之時,魯肅便孤身進入荊州,尋找劉備聯合。魯肅力勸孫權,將周瑜打下的荊州(南郡)借給劉備,加深聯盟。
第三:龐統
龐統,是劉備進入益州的大功臣,如果沒有龐統,劉備不一定開闢益州,不一定佔據益州。劉備帶著龐統軍師來到益州,為何不帶諸葛亮,這已經說明了問題。在軍事上,龐統對劉備的作用比諸葛亮大,如劉備入川一年多,在葭萌關不知道該怎麼辦時,龐統為其出謀劃策,如提出了上、中、下,給劉備指明瞭方向,才最後奪取益州。龐統不幸戰死,也不能掩蓋他的出色謀劃。
第二:法正
法正,同樣也是劉備入川的大功臣。在劉備入川時,法正棄劉璋,迎奉劉備,成為劉備的大謀士。他最出色的表現為漢中之戰,為黃忠出謀劃策,陣斬大將軍夏侯淵,為奪取漢中立下了大功。可惜的是,在劉備稱漢中王不久後,法正病逝。
第一:賈詡
賈詡,字文和,一點也不溫和,卻是三國最大的“毒士”。在董卓死後,賈詡為李傕、郭汜出謀劃策,反攻長安,擊敗呂布,斬殺王允,他在張繡帳下時,曾為其出奇計,兩次打敗曹操。賈詡後勸說張繡歸順曹操,成為曹操的大謀士。在潼關之戰中,賈詡獻出離間計,除掉馬超、韓遂,平定關中。他還暗助曹丕,成為魏王曹操的世子。賈詡在亂世之中,一直活了77歲,得以善終,被稱作第一軍師,當之無愧。
結語
賈詡、法正、龐統、魯肅、司馬懿、諸葛亮、沮授、徐庶、郭嘉、陳宮,以上十人便是三國最厲害的十個軍師。其中,諸葛亮的功績大部分是在劉備死後,成為蜀漢丞相時,才展現出來,如平定南中,五次北伐,輔佐後主劉禪,穩定蜀漢江山。他在軍師時期,被劉備放在後方,管理地方,軍事謀略並不如龐統、法正等人,因此排在他們兩人之後。
賈詡、魯肅、司馬懿都有各自獨到的地方,如賈詡被譽為三國最聰明的謀士,魯肅促成孫劉聯盟,司馬懿在與諸葛亮對峙的時候,將其熬死,都有比諸葛亮出色的地方,因此也排在諸葛亮前面。
綜合比較,正史上三國十大軍師,諸葛亮排不進前五,只能屈居第六。
前往“魁哥說三國”公號,觀看更多三國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