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含笑丿飲毒酒1

    前言:大熱劇《虎媽貓爸》赤裸裸地揭開了為人父母心中隱秘的痛點:我們該給孩子創造怎樣的教育條件?戲裡那些瘋狂的做法讓人直呼這就是一部恐怖片!可是在誇張、爭議之外延伸出的社會話題是,你要不要為子女買學區房?報多少興趣班合適?……我們不禁要問,對孩子的教育真的要如此極端嗎?難道所有的教育只是取決於上哪所學校和上了多少興趣班嗎?

    其實,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勳曾呼籲:“上100堂早教課不如帶孩子親近大自然。”而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家長是細胞裡充滿遊走因子的“自由分子”,他們不僅自己深解出遊的魅力,更是帶著孩子一起去迎接自然的洗禮。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冒險,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絕妙的契機,獲取成長中的自然力量,臨風沐雨,感知生活。

    親子旅行的好處

    旅行是傳統教育很好的補充

    在旅行當中的成長非常快,所學的東西都被重新整理了,比如說真正的地理知識是在旅行中學的。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尚在學習、模仿期的孩子?旅行是對傳統教育很好的補充。

    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很多孩子都是在家人的保護之下成長,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旅遊是一個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好機會。關於和陌生人交流、坐車的安全、旅途中飲食的安全等內容都是孩子需要掌握的。

    旅行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旅行中,大人們會有機會放鬆身心,沒有公務纏身的爸爸媽媽們,這個時候可以儘可能的陪伴著親愛的孩子,孩子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也會感受到更多的愛,同時,他們體會到無論自己在哪裡,爸爸媽媽都會保護自己的感覺,會更加穩固他們的安全感。一家人一起感受親密與美好,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呀!

    旅行不應只是父母的任務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可以參與旅行準備。1~2歲的孩子可以帶著他一起收拾行李,3~4歲的時候問問孩子出去五天,是不是需要五條小內褲呢?讓孩子去拿小件物品,家長可以從旁輔導,旅行不應只是父母的任務,要讓孩子參與。

    鍛鍊孩子意志。

    孩子出門旅遊必定會嚐到旅途的辛苦,要克服一些困難,這對其意志力是種很好的鍛鍊。此外,孩子陶醉於大自然中,身心都獲得了歡娛和休息。

    雖然旅行的好處不少,但是很多爸爸媽媽們也會有很多的顧慮,孩子那麼小,萬一生病了呢?要帶好多東西,太麻煩!孩子小,去了又記不住,沒用!的確,帶著小孩旅行,最麻煩的,莫過於小孩在旅途當中生病。其實,如果在出行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和全面的預防, 不僅是小孩子,就連大人也一樣被突然到來的疾病襲擊!所以,不論小孩還是大人,做好旅行前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夏季來臨,隨著孩子漫長暑假的到來,相信不少人已經蠢蠢欲動了吧!所有儘早做好旅行的準備,千萬別讓疾病來掃興哦!

    常見疾病與專家建議!

    防腹瀉

    夏季出遊,往往容易發生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症狀,因此一定要注意飲食安全,防止“病從口入”。尤其是在海濱城市食用海鮮產品時,一定要挑乾淨新鮮的食用,吃海鮮時和剛剛吃了海鮮後,不要飲用冰啤酒、冰水和冷水,以防發生腹瀉。

    專家建議:

    遊客最好準備一些山藥和茯苓泡水喝,預防腹瀉有明顯效果。

    一旦發生了腹瀉,也不用害怕,最重要是及時補充水分,可以飲用純淨水或鹽開水。

    最好隨身攜帶口服補液鹽(也可以自己配製:一勺鹽和8勺糖,溶入1升純淨水或冷開水)。對於大多數腹瀉患者,服用口服補液鹽就足夠了,病情好轉後增加固體食物;但對於少數患者如老年人和兒童,腹瀉和嘔吐可導致嚴重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馬上去當地醫院就診。

    備防腹瀉藥物。外出旅遊時應帶些藿香正氣軟膠囊等。

    防中暑

    夏季氣溫高,排汗多,旅遊最易發生中暑。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高溫季節應儘可能地減少外出旅行。

    專家建議:中醫稱中暑為暑厥或中暍,多發生於身體素質較差的人,在飲食上應採用防暑降溫、清熱解毒、健脾利溼、利尿利便和益氣養陰的原則進行預防和食療。如菊花,金銀花泡水喝,對預防中暑有一定效用。

    預防中暑注意以下幾點:

    早出發。早晨相對涼爽,而中午至下午2時Sunny最強時,儘量不要呆在戶外,應在陰涼處休息,下午三四點鐘以後再活動。

    著淺色織物。白色、淺色衣服吸熱慢,散熱快,穿著涼爽;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

    戴遮陽帽。遮擋Sunny輻射。

    多補充水分。應少量多次,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可適當喝些鹽開水,補充鹽分。但要儘量避免喝溫度過低的飲用水,防止消化系統疾病。

    備防暑藥物。外出旅遊時應帶些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

    防曬傷

    夏季,人們往往選擇去海濱游泳或登高納涼,但如果日曬時間過長,臉部、頸部、手臂和下肢暴露部位的面板便會產生日曬斑甚至曬傷。最常見的症狀為面板表面出現腫塊、蕁麻疹、水皰或者紅斑,輕者二日左右可愈,重者一週後才能痊癒。一旦發生曬傷,可適當使用阿司匹林等止痛劑,冷水浴或冷敷也有助於減輕傷口處的疼痛。

    專家建議:

    出遊時帶一些玫瑰花搭配維生素C,每天泡水喝,對預防曬傷有一定效用。

    佩戴太陽鏡。防止紫外線照射引發眼睛的白內障、斑點惡化,不僅是年輕人和老年人,對於兒童也一樣要保護好眼睛;

    穿保護性的衣服。如長褲和長袖服裝、戴遮陽帽等,可有效避免日光直接強烈照射。

    適當塗搽防曬霜。一般情況下使用SPF20以上的防曬產品即可。

    外出旅遊時應帶些薄荷膏等。

    防蚊蟲叮咬

    夏季是蚊蟲叮咬的高發季節,一些非洲國家、東南亞地區,中國雲南等地,以及海濱和山區尤甚。

    許多傳染病如瘧疾、登革熱和腦炎等,都可以透過蚊子叮咬傳播,對旅行者的威脅很大,但並不常見。事先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十分重要,如在黃昏和黎明時分留在室內,穿著防護性的衣服,使用蚊帳和驅蚊劑等。

    專家建議:

    在出發之前,應瞭解目的地氣候、風俗習慣以及是否有瘧疾等流行病的情況;

    隨身攜帶好驅蚊用品、防曬用品、治療腹瀉的藥品等。如有嚴重的心血管、肝、肺、腎等疾病,或者處於各種傳染病的傳染期、恢復期,則不宜出行;

    如果回家後的一月內出現發熱的症狀,一定要去醫院檢查,並告知旅行史,以便醫生有針對性地排除瘧疾、登革熱和傷寒等傳染性疾病;

    如有胃腸道不適,建議留取大便的標本,去醫院檢查有無細菌感染或寄生蟲;

    對於一些莫名的面板叮咬傷,建議及時去面板科就診。

    外出旅遊時應帶些花露水等。

    防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是指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後,身體為適應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乾燥等的變化,而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海拔高度一般達到2700米左右時,就會有高原反應。多數人都會感到不同程度的氣短、胸悶、呼吸困難等缺氧症狀。但這並不說明不能適應高原環境;如果能夠正確地保護自己,2到4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狀好轉或消失。

    專家建議:

    遊客最好自備一些治療高原反應和預防感冒的藥物,如紅景天對抗高原反應有明顯效果。

    此外,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體內保持充分的水分;晚餐不宜過飽。最好不要飲酒和吸菸。要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注意避免過度疲勞,飲食起居要有規律。初到高原的前幾天,不要頻頻洗浴,以免受涼引起感冒。感冒常常是急性高原肺水腫的主要誘因,在缺氧狀態下不易痊癒。

    在藏期間,身體負荷不宜過重。初到高原的時候,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要跑步,也不要做體力勞動。一週後,才可逐漸增加一定的活動量。

    特別提醒,在沒有適應和準備的情況下,不要驟然進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以防不測。

    防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是旅行中最常見的病症,兒童、老年人的症狀要比青壯年嚴重。當一個人從長期生活的環境換到另一個環境,由於氣候、地理條件發生變化,作息、飲食習慣也可能出現變化,這就造成了水土不服。對一些抵抗力較低或者疏於防範的人群,水土不服會造成很多身體不適:食慾下降、精神疲乏、睡眠不好,甚至腹瀉嘔吐、心慌胸悶、面板痛癢、消瘦等。

    專家建議:

    嚼西洋參,可提高身體免疫力。那些體質弱的人,出遊時帶一些西洋參,每天泡水喝或咀嚼,對預防水土不服有一定效用。

    旅遊前和旅遊時要保證睡眠。旅遊者由於旅行疲勞、飲食習慣的改變、精神緊張、氣候時差的變化而使身體抗病力低,容易水土不服。因此足夠睡眠能降低水土不服的發生率。

    注意飲食衛生,尤其是飲用水衛生。不要喝生水和劣質飲料,土特產也不要吃太多。

    每到一處,應先吃當地的豆腐、青菜,可預防水土不服和腹瀉。

    備防水土不服藥物。外出旅遊時應帶些保濟丸,普濟丸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彩色照片時間久了會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