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c124

    儒家思想魯迅說是吃人的學問,從“吃人”分析孔子更差一些。儒家“儒”的解釋,《說文解義》釋義是:“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中國古代,最晚到殷代有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稱為巫師、術士。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生了一個特殊社會階層稱作“儒”。這種職業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沒有固定的財產和收入,做事時還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較柔弱的性格,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最初的儒家名號可能隱義為與死人為伍的人。在大秦帝國劇中,所有各家瞧不起儒家,張儀甚至痛罵孟子吐血。

    為何古時百家瞧不起儒家,因為儒家沒有傳承,孔子是自學成為大家的。這是儒家記載中的事實。孔子在30歲左右遇到華夏曆史上影響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單氏取周。王子姬朝和老子等周室正統學問家,還有周室百工(既墨子的先人們)逃亡南下。當時的典籍大部分用竹簡,一篇文章就是一大卷竹簡。逃亡路上帶著不便。孔子的弟子南宮适是商人,被託付運送那些笨重的周室典籍。南宮适將之交予孔子。孔子本人也天賦異稟,記憶力超人,由此保管王室典籍事件成為大學問家。

    孔子掌握著華夏最寶貴的王室典籍財富,但古之道術學者們均嘲笑孔子看不懂古籍,為什麼孔子不可能看懂古籍,因為孔子沒有入過學、拜過師,華夏傳統用竹簡刻字,必須對文字精簡又精簡,形成了華夏的“立名本”傳統。傳學主要依靠解釋那些“名”,既精簡到不能再精簡的一些概念。比如《尚書•洪範》記載商朝遺民箕子向周武王傳學,就是隻羅列了一些“名”。儒家流傳的《洪範》內容是“溫良剛毅”之類,應該不是原樣。《尚書》等則是供研究的歷史案例,而不是教材。沒有“名本”基礎就看不懂這些書。所以當時的學子如果沒有拜師,並長期跟隨老師學習,他們無法從表面字意去理解古籍內涵。最簡單的例子,儒家稱王公大人們是百姓的父母,並自甘移孝為忠。他們的依據是《詩經》裡的“民之父母”和“民父母”。但是“之”字本意是“向著……變化”、“趨向於”。所以“民之父母”的本意是“民就像父母一樣”。但是孔子等人用民間的用語習慣,將“民之父母”理解成了“民的父母”。儒家認定了王公大人就像父母一樣。當初誤義一直影響到今日。孔子靠天生強記加上個人理解創造了儒學,但是因為不能理解,也不能貫通,一直被古之道術學子嘲笑。

    周王室大批學者在南下之後隱身,大量古籍在亂後遺失,上古傳承留下了真空,而孔子這個古籍保管人雖沒有學問,靠強記功夫將王室古籍教授給同是社會底層的人士,這些人有最強烈的上進心。所以儒家因佔有最多資料得到一百年話語權,直到墨子放棄隱身,公開站出來反駁儒家曲解的學說。

    《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言老聃系周守藏室之史,是專門負責掌管三皇五帝之書的圖書館館長。《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司巫》載:“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掌達書名於四方。若以書使於四方,則書其令。”三皇五帝之書,到春秋時期,仍僅僅由周室史官所儲存,這一點確為信史。夏商周三代,對於檔案十分重視,深藏於王宮之中,密不外傳。 在夏商周三代,典冊(檔案史書)皆由天子、諸侯和卿大夫手下的官吏(主要是各種史官)所寫作,所掌握,非官吏不能掌管,不能學習。學在官府,學必有師,老師皆是貴族官吏。周王室史官所儲存“三皇五帝之書”就是天下關於上古之書籍。孔子這個古籍管理人在保管上古資料中燒燬了大量原件,現代傳承的上古資料只是透過孔子儒學傳承了其中很少一部分。

      史料記載孔子後人孔安國將孔府殘存書籍存到國家書庫的資料叫《緯書》,孔子後人記載的更詳細:““孔子刪書斷自唐、虞,則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燒之。《詩》3000篇存 311篇,則2689篇孔子亦得而燒之矣”。漢朝《七緯卷弟九 尚書緯之一》孔子求《書》,得黃帝元孫帝魁之書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以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侯》”” 燒掉三千一百二十篇!

      有人辨護說孔子編撰整理經典,當然編撰整理經典很好。為什麼必要把原著毀滅呢?孔子他沒有並沒有編撰整理西周的編年史、商代的編年史、夏代的編年史。《連山易》《歸藏易》失傳,孔子在50歲時曾鑽研《周易》,所以《周易》被選擇性地保留下來。儒家燒光了中華的上古史書,它自己編造篡改的史書就成了中國最早的史書。最後孔子竟然成了中華文明的祖師爺!所有中華經典古籍都以孔子為先!就是說,漢《緯書》說孔子將3240篇古籍“約”燒掉了3120 篇,僅剩120篇!使後人對前史望塵莫及,因此成了斷代史。 “刪書斷自唐、虞,則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燒之。《詩》3000篇,存 311篇,則2689篇,孔子亦得而燒之矣。2500年以前的中國歷史成了斷代史,末被儒家認可的圖書被全部燒掉了!!!

    孔子不僅毀滅以前的書籍,而且對留下來的書籍,也大加篡改。現存的最早史書, 《尚書》,《春秋》,《史記》裡面有很多都是編造的故事,而不是真實的歷史。孔丘宣揚春秋筆法“為尊者諱,為聖者隱”,公然篡改歷史。史記公元前四九六年,孔子被任命為代理宰相(攝相事),使孔子得到了殺人的機會。上任第一件事孔子便命人把魯國當時一位很有名望,但卻不贊同孔子學術思想的大知識分子少正卯逮捕,立即處死。孔子為什麼要這麼幹,說穿了,就是想要滅絕其他諸子百家的學說,只留下自己的儒家學說。甚至歷史裡面不符合儒家觀點的,也肆意篡改。。。這點就非常卑劣了。這些編造的虛假錯誤的歷史,隨著現代考古學的發現,被逐漸揭露出來。。。

    附大秦帝國張儀痛罵孟子:

    “孟老夫子,爾何其厚顏也?!”張儀站在當殿,手中那支細亮的鐵杖竟是直指孟子:“儒家大偽,天下可證:在儒家眼裡,人皆小人,唯我君子;術皆卑賤,唯我獨尊;學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愛,你孟軻罵做無父絕後。揚朱言利,你孟軻罵成禽獸之學。法家強國富民,你孟軻罵成虎狼苛政。老莊超脫,你孟軻罵成逃遁之說。兵農醫工,你孟軻罵為未技細學。縱橫策士,你孟軻罵作妾婦之道。你張揚刻薄,出言不遜,損遍天下諸子百家!卻大言不慚,公然以王道正統自居。憑心而論,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你孟軻究有何物?一言以蔽之,爾等不過一群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整天淹沒在那個消逝的大夢裡,惟知大話空洞,欺世盜名而已!國有急難,邦有亂局,儒家何曾拿出一個有用主意?爾等竟日高談文武之道、解民倒懸,事實上卻主張回覆井田古制,使萬千民眾流離失所,無田可耕!爾等信誓旦旦,稱‘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事實上卻維護周禮、貶斥法制,竟要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萬千平民有冤無訟、狀告無門,天下空流多少鮮血?如此言行兩端,心口不應,不是大偽欺世,卻是堂堂正正麼?儒家大偽,更有其甚:爾等深藏利害之心,卻將自己說成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但觀其行,卻是孜孜不倦的謀官求爵,但有不得,便惶惶若喪家之犬!三日不見君王,便其心惴惴;一月不入官府,便不知所終。究其實,利害之心,天下莫過儒家!趨利避害,本是人性。爾等偏無視人之本性,不做因勢利導,反著意扼殺如閹人一般!食而不語、寢而不語、坐懷不亂,生生將柳下惠那種不知生命為何物的木頭,硬是捧為與聖人齊名的君子!將人變成了一具具活殭屍,一個個毫無血性的閹人!儒家弟子數千,有幾人如墨家子弟一般,做生龍活虎的真人?有幾人不是唯唯諾諾的弱細無用之輩?陰有所求,卻做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求之不得,便罵盡天下!更有甚者,爾等儒家公然將虛偽看作美德,公然引誘人們說假話:為聖人隱,為大人隱,為賢者隱;教人自我虐待,教人恭順服從,教人愚昧自私,教人守株待兔;最終使民人不敢發掘醜惡,不敢面對法制,淪做無知茫然的下愚,使貴族永遠欺之,使爾等上智永遠愚弄之!險惡如斯,虛偽如斯,竟大言不慚的奢談解民倒懸?敢問諸位:春秋以來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誕離奇厚顏無恥之學?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軻!”

      張儀一陣嬉笑怒罵,大殿中竟是鴉雀無聲,惟聞張儀那激越的聲音在繞樑遊走:“自儒家問世,爾等從不給天下生機活力,總是呼喝人們亦步亦趨,因循拘泥。天下諸侯,從春秋三百六十,到今日戰國三十二,三五百年中,竟是沒有一個國家敢用爾等。儒家至大,無人敢用麼?非也!說到底,誰用儒家,誰家滅亡!方今大爭之世,若得儒家治國理民,天下便是茹毛飲血!孟夫子啊,幹百年之後,也許後輩子孫忽然不肖,忽然想萬世不移,忽然想讓華人泯滅雄心,儒家殭屍也許會被抬出來,孔孟二位,或可陪享社稷吃冷豬肉,成為大聖大賢。然則,那已經是幹秋大夢了,絕非爾等生身時代的真相!儒家在這個大爭之世,充其量,不過一群毫無用處的蛀書蟲而已!呵哈哈哈哈哈哈哈……”末了,張儀竟是仰天大笑。

      大殿中靜得如同幽谷,惟聞孟子粗重的喘息之聲。孟子想反駁,想痛斥,卻對這種算總賬的罵辭無處著力,想憤然站起拂袖而去以示不屑,腳下卻軟得爛泥一般。眼看張儀張牙舞爪哈哈長笑,孟子竟是不能立即做振聾發聵的反擊,論戰如斯,便是全軍覆沒,煌煌儒家,赫赫孟軻,豈容得如此羞辱?大急之下,但聞“哇——!”的一聲,孟子一口鮮血竟噴出兩丈多遠!對面的張儀與孟嘗君卒不及防,身上竟撲滿了鮮血,連並排的齊宣王酒案上也濺滿了血滴!

  • 2 # 康榮後甸子

    孔孟思想是統一的儒家,孟子有”亞聖”之美譽。孔子講”仁“是仁愛有”仁者愛人“及”殺身成仁"之說。要求人做正直慈愛孝順善良有禮博學的人;孟子講義,就是要人正義敢當擔,所以有”捨生取義“義不容辭,面臨危險臨大義挺身而出。正是儒家的教誨,中國幾千年出現了無數的英雄豪傑,為民族為國家慷慨赴死而心甘情願!大丈夫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因而,孔子孟子我都喜歡。

  • 3 # 我有一隻羊1

    二者思想根源是一樣的,孟子秉承了孔子的學說,只是更精細化了。孔子講知仁勇三達德,孟子講五倫十教,都是以“仁”為出發點。要說變化大,宋明理學才算新儒學,孔孟都屬於古典儒學了。不管喜歡不喜歡,儒家思想都是滲透在中華民族血脈裡的。

  • 4 # 樸實清泉ET

    孔子的思想傾向於作為對教育家的理念,對學生循循善誘;孟子的思想是教育別人作為一個如何成為一個士大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進仕。要說我更喜歡那種,一個是正確的教育方式,一個是教你如何成材,我覺的都是可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混賬、裝蒜、解手、王八蛋等這些詞彙都是從哪來的,有什麼典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