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哲西哲

    瀉藥

    我們先來看看史記是怎麼記載的: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就是說蕭何把韓信給騙來了。而當時能騙韓信的,只有蕭何一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那是什麼原因讓蕭何肯幫呂后斬了韓信呢?

    史記: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

    史記: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

    史記: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絳侯周勃者,沛人也。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

    這不就出來了,韓信拿什麼跟人家鬥?什麼是集團?這就是集團。樊噲,曹參,蕭何這些人都是正兒八經從沛縣跟著劉邦打天下的人。最後封公受爵子嗣無憂的也是這些人。

    漢帝國的內部,集團分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從沛縣出來的老夥計都被挨個弄死了,尤其是相持階段反楚歸漢的諸侯王們。至於韓信,那也是從項羽身邊跑來的人。劉邦兩次奇襲奪兵權就表示了對韓信的不信任。

    蕭何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而是自己身後的沛縣集團。怎麼能允許韓信這個外來人推翻大漢呢?他不幫呂后難道幫韓信?就好比明朝的胡惟庸和劉伯溫。這種事情歷朝歷代都有,哪怕是我朝,呸呸呸呸呸。

    可能還有一種因素就是劉邦本來就有殺心啊,但是史記把劉邦的心情記載的真是絕了:且喜且伶之。留給後者無限的遐想。太史公真壞。

    所以,韓信就是一個悲劇,集團鬥爭的犧牲品,專制統治的犧牲品。

    早死是他必須面臨的,只是他沒想到死在女人手裡。但從他個人而講無非是死不得其所而已,一生的輝煌怕也能抵消這死在女人手裡的不齒吧?

  • 2 # 揮弓探賾

    蕭何年輕時候,任沛縣主吏掾,與泗水亭長劉邦、屠夫樊噲、獄掾曹參、車伕夏侯嬰、吹鼓手周勃,是好朋友。“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蕭何與張良、韓信同為漢初三傑,最後輔助呂后誅殺了韓信。

    公元前197年,劉邦親自去徵陽夏侯陳稀。韓信稱病未出,卻暗中派人和陳稀聯絡。呂后想召見韓信,又怕他擁兵不肯就範,就跟蕭何商議計策,因為解鈴還須繫鈴人,畢竟蕭何月下追到了韓信。韓信自幼熟讀兵書,懷安邦定國之抱負,因家境貧寒,常食不裹腹。韓信始投項梁,繼隨項羽,但不受項羽重用後又投奔了劉邦。初劉邦也看不起貌不驚人、曾受胯下之辱的韓信,是蕭何的力薦,才始拜韓信為大將。

    蕭何回到家中,心中百感交集。無奈,只好依計,以探病為由,親自到韓信府上,稱陳稀已經被捉拿斬殺了,列侯群臣都要進宮朝賀。蕭何欺騙道:你我向來是好朋友,你儘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強進宮朝賀,以免皇上生疑。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韓信被騙進了圈套,誘他到了長樂宮的鐘室。身經百戰的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大哥的 “三不死” 承諾都無法保他周全,繩索綁住了他強壯的雙臂,麻袋套住了他高傲的頭顱,武士們將他吊離地面,用竹籤刺進了他的身體,這個像他嫂子一樣的女人要了他的命。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可憐韓信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被呂雉一介女輩殺死、夷滅三族,替劉邦打下了天下,臨死前大呼道。蕭何輔助呂后誅殺韓信,很符合漢高祖固根基的方略,為劉邦除去了一塊心病。

  • 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眾所周知,韓信的發跡離不開蕭何的大力推薦和幫助。韓信發跡之前,蕭何不斷地向劉邦推薦,並且不惜追出千里去追韓信這個人才,才使得韓信這個當年默默無聞的人才得到了劉邦的重用。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後,韓信終於走上了歷史的舞臺,特別是東歸時他對漢中三王初試牛刀後,其天才般的軍事才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功成名就後的韓信心裡最想感謝的人就是蕭何。

    劉邦稱帝后,為保萬世江山,大肆屠殺功臣。特別是諸侯王陳豨被劉邦逼得叛亂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聯合用兵如神的韓信一起造反,但韓信卻選擇了愚忠。但狠毒的呂后因為覺得韓信在立太子一事上沒有靠邊站隊的支援自己,對他耿耿於懷,欲借劉邦屠殺功臣之風除之而後快。呂后知道韓信也不是省油的燈,要對付他也不容易,於是她找來了一個得力的幫手——蕭何。

    蕭何自然不願過河折橋。但是在呂后的威逼下,蕭何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只好出了個這樣的主意:誘殲韓信。具體來說分四步走:第一步是造聲勢:佯說高祖已凱旋歸來,陳豨也已被擒住了。第二步是造輿論:朝中大臣聽到這樣的好訊息必定都會前來朝賀。第三步造假相:韓信如果能自動送上門來最好,如果他不來,也不用著急,我蕭何再親自去請他來。第四步是造血案:皇后您只需要先派刀斧手埋伏在宮中,韓信一到,就殺無赦。

    面對這天衣無縫的好主意,呂后稱讚叫好,並要求蕭何馬上付諸行動。

    果然,聽到劉邦平叛陳豨凱旋的訊息,朝中大臣們的反應很是積極熱烈,第一時間紛紛到朝中表示祝賀。只有韓信無動於衷。

    隨後呂后出現了,她直接說出了韓信兩項罪名後,二話不說,就砍了他的頭顱。一代名將就此畢命,誠為悲也。

    綜上所述,蕭何設計害韓信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他內心也是痛苦和懺悔的,只是無奈之下的舉動。

  • 4 # 願中華騰飛於世界

    好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古典名言:蕭何最終就就是巴結權貴,保全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罷了。才與呂雉合謀抓捕韓信!蕭何如果有唐朝單雄信那樣高的信仰觀念:他要是想流芳千古或一世英名,他大可寧願自殺也不會去誘捕韓信的,雖然在劉邦起義時,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她對待同僚(韓信)確實犯下了一世的英名。像蕭何這樣的人誘捕韓信用兩句增廣賢文最合適不過:“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在我們身邊何嘗沒有遇到“蕭何”這樣的偽君子“恩人”呢?真是防不慎防!有哪位會想到當初舉薦自己的恩人,為求自身的榮光富貴,最終出賣“自己”呢?像蕭何這類人真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吶,真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在古代歷史長河中,我當最佩服敬仰的人,當屬單雄信、秦叔寶二人,他二人才是名副其實的英雄豪傑。不得不令人稱讚、佩服!

  • 5 # 二手人才

    相傳韓信參與了陳豨的謀反,韓信被從楚王貶為淮陰侯,之後蕭何幫助呂后除掉了韓信,在當時那個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的時代,資訊有多麼的不發達,如果呂后告訴蕭何,韓信要反的訊息,蕭何是沒有時間也未必有能力去核實的。

    當他稍微冷靜一下,捋一捋思緒,其實他會想到,無論韓信反與不反,韓信死是必然的,因為他最瞭解劉邦的心思,劉邦希望自己百年之後,他的天下不會變姓,剷除這些異姓王,是劉邦一直想做的事情。

    作為國家的丞相,蕭何自然要從當時全國的形勢出發來考慮問題,當時的情況是中央實際控制的土地不到一半,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分封出去的,漢王朝剛剛經歷了白登之圍,中央的威信力和控制力進一步被削弱了,中央弱而蕃王強,只要一點火星,很有可能會讓國家再次進入戰國時期或者劉邦步項羽的後塵,那麼怎麼對待這些蕃王,蕭何其實早在白登之圍結束後就已經有考慮了。無非兩種可能,一削弱蕃王的權利、封國,二徹底取消封國。無論是哪種手段,都極有可能引發全國範圍的反叛。而這些異姓王中,最讓人害怕的就是韓信,尤其是當韓信從楚王被貶為淮陰侯後,蕭何自然能想到,韓信對中央的不滿,哪怕是把韓信削職為民,只要任何一個反王使用韓信,這個戰神都會是漢王朝最大的威脅,所以除掉韓信,蕭何其實打心底裡就是贊成的,並且應該是早有考慮的,只是由誰來除,怎麼除的問題。

    為什麼非要除掉韓信,其實還有其他考慮,比如說韓信在全國尚未平定,劉邦被項羽圍困滎陽的時候,韓信卻要求封王,在當時看來這就是在逼宮,其實如果我們反過來思考,當時的韓信有可能是在向劉邦示好,因為當時的韓信已經有實力自立為王了,而且項羽也在向韓信示意,讓他自立為王,但是他沒有,而是向劉邦要官,其實在當時,韓信已經知道自己功高蓋主,他想學秦國的王翦,在滅楚之前先向秦王要了大量的封地和錢糧,這樣秦王反而對他毫無猜忌,把全國的兵力賦予王翦,滅掉了楚國。可是韓信沒想到這個效仿先賢的做法,反而給他引來了殺身之禍。

    也許劉邦沒有經歷白登之圍,而是徹底解除了匈奴的威脅,漢王朝中央對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還是爆棚的情況下,韓信也許不會死,我只能說也許,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設。

    韓信是不是真要反,其實已經很難考究了,單從他一系列的做法上來說,我認為韓信其實死的有點冤,劉邦被圍困滎陽時韓信沒有反,劉邦被匈奴圍困白登山時,韓信沒有反,陳豨叛亂時韓信沒有反,發現皇帝對自己起疑心了,甘願從楚王降職為淮陰侯時,韓信還是沒有反。

    而蕭何作為劉邦的忠實擁護者,一直都是把漢王朝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劉邦攻入咸陽,所有人都在慶祝的時候,蕭何就偷偷的把秦王宮裡的典籍、法律文字搬空,才使得這些東西沒被項羽一把火燒掉,為漢王朝建立後立刻完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礎,可以想象,再到月下追韓信,擁護韓信做大將軍,之後韓信征戰四方,劉邦也離開了蜀地,留下了蕭何留守,而蕭何把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條,使得打仗的劉邦毫無後顧之憂,就這些行為可以看出,蕭何一直都是在為全域性考慮。當呂后要求蕭何幫忙殺韓信時,蕭何會同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說蕭何因為迫於呂后的淫威而除掉韓信,我個人認為是偏頗的。他只是沒有想到最終呂后會決定讓自己,這個韓信的恩人去做這件事。他更沒有想到後人對他的評價中會有這麼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6 # 遙望燕園

    在某個問答社群以「韓信」為關鍵詞進行搜尋,能夠搜到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評價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的一生?

    這個題目實在是太大,大到很少有人敢去伸手,粗粗瀏覽各答主的回答,大概分三個型別,一類是長篇大論型的,一類是以評價王者榮耀中的韓信代替評價歷史上的韓信,還有一類是直接引用現成的話,那句現成的話是「存亡一知己,生死兩婦人」。

    所謂的兩婦人,指的是漂母和呂后。

    南昌亭長晨炊耨食後,要臉的韓信只好跑到河邊釣魚,在河邊洗衣服的漂母見他飢餓難捱,把自己的飯食分一部分給他,靠著漂母的飯食,韓信度過了自己人生中最艱難最困苦的一段日子。

    漢十一年,已被貶作淮陰侯的韓信,被誆騙到長樂宮中,長樂宮中等著他的,是一個婦人,婦人姓呂名雉字娥姁,婦人是當時的皇后,呂皇后當著五花大綁的韓信面兒,簡單宣佈了韓信的罪狀,而後便將韓信誅殺,與此同時,韓信三族被夷。

    這便是「生死兩婦人」的由來。

    當時誆騙韓信去長樂宮的,是西漢相國蕭何,而蕭何又是當年發現韓信的伯樂。

    關於「知己」,有人認為伯牙鍾子期才是知己,也有人認為情人便是知己,所謂紅顏知己藍顏知己嘛,也有人把伯樂看成知己。

    在這裡,人們是把作為伯樂出現的蕭何當成了韓信的知己,仔細想想也沒毛病,如果伯樂不瞭解千里馬,又怎麼能發現千里馬呢?所以,作為伯樂的蕭何,其實算得上韓信的知己。

    這便是所謂的「存亡一知己」。

    作為韓信知己的蕭何,為何要親手把韓信送上斷頭臺?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應當回到蕭何的立場,看看在蕭何眼中,韓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角色。

    如果你翻過《史記·淮陰侯列傳》,也就是司馬遷為韓信寫的傳記,你一定能注意到這樣一句話,「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大王你只想一輩子窩在漢中,有沒有韓信,無所謂,如果你想東向爭天下,必須對韓信委以重任,除了韓信,再也找到第二個能幫你爭天下的人了。

    說這話的人是蕭何。這是蕭何在向劉邦舉薦韓信時說的話。

    我們可以說,蕭何之所以要這麼說話,是因為蕭何說話很有藝術,蕭何知道,從這種角度切入,很容易得到劉邦的認同,韓信也比較容易被重用。

    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自蕭何追隨劉邦起事起,蕭何的一舉一動都是圍繞劉邦的,都是幫劉邦爭天下的,最明顯的一件事是在革命初見曙光時,其他人都去咸陽府庫中搶金銀珠寶,只有蕭何去搶圖書、戶籍、地圖等治理國家時需要的檔案圖冊,為什麼?還不是因為蕭何想要幫劉邦爭天下?

    所以,蕭何向劉邦舉薦韓信時選擇的談話角度,很可能是蕭何的內心所想,他想讓韓信幫劉邦爭天下。

    說得再直白點,蕭何之所以成為韓信的伯樂,只是因為蕭何看到了韓信身上可利用的價值,並非蕭何想為韓信實現韓信的人生價值。

    當我們想明白這一層,也便能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蕭何要幫呂后誆騙韓信去送死了——因為此時的韓信對於劉邦對於呂后對於大漢江山,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有的只是一個馬上要爆炸的雷。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

  • 7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蒼茫大地認為蕭何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為了江山社稷。

    一、蕭何目光如炬,自從站在劉邦隊伍後,就以劉邦的意志為意志。

    蕭何通曉法律,任沛縣功曹椽時,高祖還是亭長的幹活,蕭何就看出劉邦是個人物,主動結交他,經常幫助他,高祖以公務員身份到咸陽服差役,縣吏資助他三百錢,蕭何資助五百錢。為此劉邦建國後加封蕭何二千戶,可見老蕭的目光之毒。陳勝大澤鄉起義後,各地群起響應,蕭何的縣令為求自保也起兵,結果蕭何和劉邦內外勾結,扶劉邦上了位,從此跟定劉邦。女怕嫁錯郎,男怕站錯隊。蕭何老江湖了,跟著劉邦一條道走到黑,劉邦被封為漢王,蕭何任丞相,為劉邦月下追韓信,力推韓信為大將軍,留守關中,為前線源源不斷地供應糧草、兵馬,同時派宗族幾十人到前線拼殺,一表忠心、二做人質。

    二、蕭何深知呂雉不是善碴兒,她的手段之辣不亞於乃夫劉邦。

    梁王彭越被劉邦誣陷謀反,高祖只把他廢除王爵遷貶往蜀地,呂后勸諫劉邦不要放虎歸山,彭越被殺,夷滅三族。

    戚姬先和呂雉爭寵,後又想吹枕邊風扶兒子如意上位,結果兒子被呂后毒殺,自己被做成人彘。

    蕭何長期留守後方,與呂雉沒少打交道,對這個女人的膽大心狠的性格瞭如指掌,從呂雉和審食其膽敢私通、給天下共主劉邦戴綠帽子這個細節,蕭何就看出了這個女人不尋常啊,如果不唯呂雉的馬首是瞻,有朝一日,腦袋掉了,還不知道怎麼掉了!

    三、蕭何知道捕殺韓信,是老大劉邦的主意,只不過劉邦不想自己的手太髒,借老婆的手殺韓信而己。

    開國之初,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他的政治嗅覺極為敏銳,他已經敏銳地發覺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王已成了朝廷的最大威脅。

    所以,呂雉要下殺手,這是符合劉邦安天下的戰略設想,蕭何敢不從命?

    四、蕭何推薦韓信,不是兩人有多少私交,而是蕭何為老大劉邦的事業著想。

    蕭何月下追韓信也好,力薦韓信當大將軍,乃至與呂雉聯手誘殺韓信,都是為了劉家江山!

    蕭何公私兼顧,他知道他的丞相、萬戶侯、什麼功臣第一的排名,恩賜帶劍穿鞋上殿,上朝不必按常禮小步快走。所有的待遇前提是劉家江山永存,劉家大廈一倒,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他和劉邦是利益共同體!

  • 8 # 林屋公子

    蕭何和韓信其實也沒多少交情,蕭何一直在搞行政和後勤工作,韓信一直在前線殺敵。雖然韓信是蕭何舉薦的,但更多是看中他的才學,為公而非為私。要說韓信對蕭何感激應該還有可能,蕭何對韓信應該沒什麼特殊感情,所以韓信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然就算沒有蕭何,韓信也沒辦法玩得過劉邦和呂后。作為一個賦閒在家手上沒兵的前楚王,矯詔徵發點奴隸和罪犯就能成功嗎?

    劉邦自己平民出身,對於功臣非常猜忌的,諸侯王除了長沙吳氏之外,一個個都被剪出了,其中就包括楚王韓信。削藩本來就是帝制需要,蕭何也沒有理由阻止劉邦。何況,劉邦對蕭何也頗為猜忌,蕭何在大後方的時候,劉邦就多次派使者慰勞,還是鮑生給蕭何出主意,讓蕭家子弟上前線。之後也一直對蕭何多有猜疑,有次甚至還移送廷尉。那麼,蕭何為了保全自己,也不可能會去幫韓信說話。

    而且韓信自己表現也不好,在家後就經常裝病不去上朝,而且還一直吐槽說自己和周勃、灌嬰等人為伍。周勃、灌嬰都是一時人傑了,還被韓信這麼看不起,所以當時他不爽和不爽他的人應該都很多,蕭何自然沒有理由幫他了,踹上一腳也是正常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實中有基洛夫飛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