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無為而有益

    郭嘉去世後,曹操心疼的直撞牆,多次追憶郭嘉,每每痛哭流涕,聲淚俱下。

    曹操與郭嘉關係非同一般,“唯奉孝最能知孤意”,可見郭嘉非常瞭解曹操,曹操非常喜歡郭嘉。

    曹操說過郭嘉歲數比他小“欲於後事屬之”,每逢重大的決策,郭嘉往往幫助曹操最後拍板,這都是要有前提的,曹操非常信任郭嘉,相信郭嘉是絕對忠於他的。

    荀彧也是曹操的主要謀士,曹操說他是“吾之子房”,地位不可謂不高,但因反對曹操稱魏王,惹得曹操很不高興,疏遠了他,最後憂鬱而死。

    可見郭嘉遠比荀彧受曹操信任。

  • 2 # 山顛一壺清酒r

    曹操帳下謀士眾多,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是曹操前期的五大謀士。

    其中,荀彧是一個“居中持重”,坐鎮後方的人。定兗州、奉天子、收荊州,荀彧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與袁紹決戰冀州時,也對戰局走向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可以說荀彧的才略也是有過人之處,荀彧長時間擔任尚書令,並且封為萬歲亭侯。官職遠大於郭嘉。也被後人稱“荀令君”。荀彧善於舉薦賢能,舉薦了陳群、杜畿、司馬懿等人,都是當時名士。郭嘉英年早逝,死時年僅38歲,而荀彧死時50歲,因此功績和影響上郭嘉是不及荀彧的。但是,曹操卻是對郭嘉更為喜歡,更為信任。

    建安元年(196年),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

    “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之後,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官之一,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跟隨曹操,為曹操一統北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郭嘉的官職---軍師祭酒,是曹操專為郭嘉設立的,相當於首席軍師或首席參謀。可見對他的重視。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瞭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

    據載,

    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於治軍的曹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每次出征,曹操總是把郭奉孝帶在身邊,隨時切磋請教。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 3 # 乾翰山莊老李66089

    郭嘉同曹出謀畫,深受曹魏心中愛。了理袁紹得荀彧,雖然忠心另有猜。半信半疑魏武帝,郭嘉已逝荀彧猜。直言魏王不可加,惹得心窄更不愛。

  • 4 # 泛湖幽客

    我來回答:

    按照歷史的記載,荀彧在曹操賬下是第一“謀士”(之所以用引號,因為謀士更多的是採用三國演義的稱呼,實際上是人才的意思)。荀彧的主要功勞有點類似於蕭何在劉邦那邊乾的事情,就是穩定後方大本營,進行經濟建設,選拔官員等。很像今天的行政長官。

    郭嘉呢就有點像陳平這種,主要就是隨軍進行策劃的。像今天的那種軍隊裡面的參謀。

    三國演義裡對於很多人有不真實的描述,誤導性比較強。

    歷史上,荀彧政治才華出眾、善於治理管理民生、經濟等一系列問題,這種人才就是把他扔在一個地方上,能很好的完成治理地方的工作,當然這個地方不是指一個郡那麼小。所以荀彧是政治家,按照現在的說法,可以是行政院長或者國務院總理這種職務。

    郭嘉呢更多的是隨軍,他的才華不在政治方面,也沒有單獨統兵之才,更多的是提供軍事建議。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軍隊的參謀長這種。

    所以這兩個人負責的方面是不同的,並不具有很強的可比性。但是如果一定要分個高下,那個人更看好荀彧。畢竟如果少了荀彧,能不能再找到這麼一位善於管理的人才治理後方難說;少了郭嘉,曹操營中優秀的參謀人員還是不少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5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引言:個人觀點是郭嘉更受曹操的賞識。荀彧在大局意識上還是很有遠見的,曹操也很賞識荀彧但是相比郭嘉還是差了一點。

    荀彧的的預判能力及對人對事的洞察力是郭嘉不能比擬的,但是荀彧身居漢室的官職也有心為漢室出力。郭嘉卻是一心一意的為了曹操謀劃著,郭嘉對各路諸侯的處境及各路諸侯的性格都有深深的研究,關鍵時刻能給曹操指出下一步的方向。

    荀彧有效忠漢室的傾向,在這點遠遠不及郭嘉

    《三國志》中對荀彧的評價是人品清高,傑出不俗,通達儒雅,有帝王輔臣的風範,然而他對人對事的洞察力和遇見能力,因未能結合他的志向,所以沒能充分實現。

    曹操初期發展時荀彧為曹操規劃了大的發展方向,但是在荀攸、郭嘉效忠曹操後,荀彧就很少跟隨曹操上前線了。但是荀彧也負責起守護曹操後方的眾人,呂布在曹操攻打徐州時偷襲曹操大本營,是荀彧和夏侯惇守住了曹操的大本營。荀彧一直以漢室官員的身份輔佐著曹操雖然很矛盾,但是荀彧清楚當時的情況唯有曹操是真心的保護漢室。

    荀彧還有一點不及郭嘉,荀彧出身士族。士族在三國時期對當地的募兵、發展、民情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曹操比較抵制士族的發展,而荀彧恰恰是曹操疆土內有名的大家族出身。

    “鬼才”郭嘉

    曹操對郭嘉的評價高於帳下的其他謀士,而且曹操曾說統一後將託孤於郭嘉,可見曹操有多信賴郭嘉。郭嘉深知曹操的心思,將曹操將要面對的憂慮提前的做好分析並且提出解決的辦法。每次曹操遇到危局的時候,總是能根據危局制訂應敵之策。曹操讚譽郭嘉,平定天下的大業,他出謀劃策的功勞是很大的。

    赤壁之戰曹操遭遇重創時的一句話完美的提現了曹操對郭嘉的賞識。

    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摘自《三國志•魏書》

    只是可惜,郭嘉三十八歲就英年早逝。

    總結:曹操賞識郭嘉謀略以及能解讀自己憂慮的能力。荀彧能力雖高,但是出身和後期得發展走線讓曹操對他的賞識略遜郭嘉一籌。

  • 6 # 小D老師

    我是阿岱,我來回答。

    荀彧和郭嘉誰更受曹操賞識?

    我認為荀彧和郭嘉一樣受曹操賞識,沒法說誰得的賞識更多一些。因為兩人的才能不是同一型別的,無法用官爵職務和待遇來衡量這個問題。

    首先來看荀彧,他出身公侯門第,接受的教育是標準計程車大夫精英教育,年紀很輕的時候就被何顒評價為王佐之才,並且入仕做到了守宮令。

    董卓之亂時,荀彧辭官回鄉,為躲避戰亂帶領家族本支到了冀州,本來應該和他的兄弟荀諶一樣為袁紹效力。

    但他認為袁紹不足以成就匡扶漢室的大業,於是選擇了輔佐曹操。

    這種兄弟分仕幾個勢力的做法其實是古代亂世中世家大族很常見的,更有利於家族的興盛延續。

    譬如,潁川荀氏、辛氏中荀諶、辛評輔佐袁紹,而荀彧、辛毗輔佐曹操;琅琊諸葛氏諸葛瑾仕吳,諸葛亮仕蜀,諸葛誕仕魏……

    迴歸本題,荀彧初到曹操帳下時,被曹操拿開漢三傑中的留侯張良與之比較,稱之為:吾之子房。

    這個評價在當時是非常高的,但事實證明,荀彧的才能不下於張良,更好像蕭何與張良的綜合體。

    在曹操創業之路中,荀彧可以說是曹操勢力的定海神針。

    每逢危急存亡,荀彧都給曹操提供了正確的戰略性意見和穩定的後方支援。

    徵呂布、平兗州、迎獻帝、徵袁紹、平河北、圖荊州……

    每次在戰略規劃上荀彧都是高瞻遠矚的;而在曹操出征時,荀彧總是坐鎮後方,總領全域性。

    他的個人能力和曹操對他的這份信任,在曹操稱魏公之前整個曹營無人能及。

    對了,曹操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荀彧的兒子,成了兒女親家,可謂榮寵無二。

    但是,荀彧內心始終自認是個漢臣,他效忠曹操是為了平定天下匡扶漢室,不是為了做曹魏的從龍開國之臣。

    到了曹操有意做魏公,甚至內心野望封王篡漢時,荀彧是絕對牴觸的。

    於是兩人的君臣關係就有了裂痕,最後荀彧鬱鬱而終,也有說是被曹操授意自殺,兩人的君臣緣分到此而終。

    再說郭嘉。郭嘉出身平常,但才學非凡,他和戲志才、陳群、鍾繇等人一樣都是被荀彧推薦給曹操的。

    有荀彧這樣的大佬背書推薦,再加上本身的英才奇略,郭嘉在曹操這兒可謂一帆風順。

    曹操是個知人善任的人,他讓郭嘉做隨軍參謀(軍祭酒),每逢大戰,郭嘉都隨他出徵。

    有郭嘉參謀的戰事,曹操基本是沒有吃虧的。

    這其中固然因郭嘉在軍事戰術上才能超人,也因曹操對郭嘉極度信任,君臣相得,言聽計從。

    這也是在赤壁之戰後曹操追思郭嘉的一個主要原因。

    郭嘉病死後,曹操上表追封他為貞候,表中這樣說: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郭嘉與荀彧都是曹操最為賞識信重的人,在受賞識程度上難分高下。

    但是與荀彧不同的是,荀彧效忠漢室,而郭嘉效忠的更多是曹操個人。

    所以說,從個人感情上講,我認為郭嘉會更受曹操親近!

  • 7 # 唐詩三百隻會一首

    如果把曹操看做是劉邦,那麼荀彧就是蕭何,郭嘉就是陳平,二人的能力不在一個層次上面,但是問題是曹操是怎麼看二位的,荀彧的家族甚至比袁紹家族的家族還要受人尊敬,所以曹操心裡多少對這種人還是有隔閡的,郭嘉不同,曹操非常喜歡這個人,他對郭嘉的信任是沒有外界因素的

  • 8 # 巴山夜雨涮鍋

    荀彧和郭嘉有點類似曹操的諸葛亮和法正。兩者追隨曹操的時間不同,才能定位不同,性格不同,和曹操的關係也不同。而且,不同時期曹操對兩人的評價也是變化的。下面我們先分析兩人的資歷、才能、功勞、地位,再看看曹操對他們的態度。

    荀彧很早就追隨曹操,從一開始就是曹操的主要謀臣,併為曹操立下了決定性的功勞。荀彧既擅長戰略規劃,又擅長內政治理,還有統轄後方的才能。荀彧為曹操立下的功勞,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從一開始就為曹操整合了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的計劃,在呂布張邈背後捅刀時幫曹操守住了兗州最後的根據地。此後曹操征戰四方,靠的是荀彧整頓後方,供應糧草。是荀彧向曹操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思路,在官渡之戰關鍵時刻又是荀彧幫助曹操下定了決心。可以說,沒有荀彧就沒有曹操的一切。

    郭嘉本身也是一代奇才。他追隨曹操的時間是遠不如荀彧的,而且死的早,在曹操手下一共11年。在這不長不短的11年中,郭嘉經歷了曹操最風光,擴張最迅速的時代。如果說荀彧是全才,那麼郭嘉更多是神鬼莫測的參謀,為曹操提供各種獨到的計策,而且往往料事如神。認真比較功勞,郭嘉其實是不如荀彧的,即使沒有郭嘉,曹操很可能照樣能達到歷史上的功績。

    所以單輪功勞和地位,荀彧在郭嘉之上。不過事情就有那麼怪。荀彧本人的志向是忠於漢室,而這一點,在曹操開始與漢室發生矛盾後,就很難做到兼顧了。隨著200年曹操殺董貴妃和董承,與漢獻帝徹底翻臉,荀彧的地位已經有點尷尬。而到曹操開始考慮建立魏國,晉升公爵,加九錫的時候,荀彧與曹操的蜜月完全成為了相愛相殺。這樣,走投無路的荀彧服毒自殺。

    相反,倒是原則性沒有那麼強的郭嘉,與曹操的關係更好。由於死的早,還讓曹操在赤壁之敗後很美道理地追思了一番。

  • 9 # 邏輯文史游

    荀彧和郭嘉算得上是曹操麾下最具人氣的兩員文臣了,相比較郭嘉對曹操的一心一意,荀彧身上漢臣的標籤導致他始終和曹操無法形成相同的理念,要問二人誰更受賞識,這個就得從多方面來聊聊了。

    荀彧和郭嘉有個共同點,就是本來都應該和袁紹擦出火花,但機緣巧合最終都選擇了曹操,這或許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用現代一個很流行的名詞也可以叫“吸引力法則”。荀彧在曹操手下基本是“被動”出擊,也就是曹操外出打仗荀彧基本都是在守城,在曹操外出期間無論是張邈叛變還是外出攻袁留荀彧在大後方曹操足以安心。為表心跡曹操把女兒嫁給了荀彧的兒子荀惲,二人親上加親,還上表天子封荀彧為萬歲亭侯,這可是其他文官得不到的待遇。

    郭嘉和荀彧的行事方式恰恰跟荀彧相反,他屬於“主動”出擊,也就是說自打他入曹營就屬於那種跟曹操形影不離的,曹操外出征戰出謀劃策對郭嘉來講那是拿手好戲,於是我們就看到諸如閃擊呂布、大破袁紹、討伐烏丸都少不了郭嘉的建議。可能是因為郭嘉平時的生活過於瀟灑,並且舟車勞頓這瘦弱的身板實在是吃不消,所以早早的就病逝了。

    總的來說荀彧的職位要比郭嘉高,自然接受的俸祿和賞賜也高,於是乎相應的主公對其信任程度也更高。而郭嘉的特點在於遭遇強敵時總能想出以不變應萬變的點子,這是其他隨軍謀士沒能具備的能力,而荀彧是一個能把死棋下活的人,二人可以說是各有所長。倘若郭嘉能活的久一點,那他的位置是否能高過忠於漢室的荀彧,咱們不得而知,單從郭嘉死後曹操對其多次感懷我們也能發現其中的曖昧了(以曹操的性格,表面上傷郭嘉,暗地裡“指桑罵槐”也說不定)。那麼和他看似是知己其實註定不能走到一起的荀彧則成了他最大的遺憾。董昭等人讓曹操進爵為國公,曹操滿心歡喜的去試探荀彧,結果被懟了回來,君臣間的矛盾也正式擺在了別人面前。後來荀彧在壽春暴斃,也了卻了這段多年的孽緣。

    所以中的來說曹操還是更賞識荀彧,而正是曹操知道荀彧始終不會和自己站在同一條戰線,才多次緬懷奉孝以表對荀彧的失望吧,也給讀者一種奉孝NO.1的錯覺吧~

    為受漢節,不惜吾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人訂立的遺囑沒有公正,只有日期、簽名和手印,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