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封面恰巧選用了伊麗莎白一世的藝術肖像,她執政時期是英國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文初講到的大文豪莎士比亞便是翹楚之一。書名《執迷於愛》(Blind for Love)就是在描述莎翁筆下的浪漫愛情。他的《威尼斯商人》中誕生過:“愛情是盲目的。”這樣的名句,更不用提《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傳世的經典悽美愛情史詩了。
這些留在書中的小巧思,都是米開理對“執迷於愛”的理解和詮釋,他同時也是時裝設計界散播這些金句的使者,L’ aveugle par amour到Blind for Love,都源自於法國作家Fanny de Beauharnais的手稿,而米開理從不掩飾對她作品的偏愛。
七夕快到了,其實這個節日就是給那些錯過或沒機會過2月14的人,多了一次“說愛你”的機會。
表達愛意有千百種說法,比如在莎士比亞的筆下,就能用繾綣的十四行詩配合他那戲劇性的思維,造就讓人讀來悸動滾燙的話語。
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有文化,真的比較好撩人。
1998年,John Philip Madden執導了過一部以戀愛中的莎士比亞為主角的電影,叫《莎翁情史》。它並非驚心動魄的鉅製大片,卻橫掃了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七大獎項。
和以往的傳記電影不同,這部電影用真實的莎士比亞來講了虛構的故事,它講的故事很簡單又不簡單——就是在我們看來文采天成的戲劇巨匠如果靈感枯竭,是如何“靠愛逆襲”的。
片中的莎士比亞自詡文思泉湧,可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時候,他卻偏偏陷入低谷,怎麼都調整不出正確的思路。
他在為自己即將上演的新舞臺劇面試時,遇見了充滿靈氣卻臨陣脫逃的肯特。
在懊悔沒留下這位仁兄的同時,莎士比亞又在舞會中遇見了將要出嫁的貴族少女薇拉,明明只是舞池中的幾次迴旋交錯,空氣中卻滿是電光火石擦出來的曖昧與心動。
突然被愛意襲擊的莎士比亞文思泉湧,迅速完成了劇本的第一場景。
但事實上,“肯特”就是“薇拉”,但莎士比亞一定是看不出來的(不然就沒了後面的劇情)。他甚至請求肯特幫自己向薇拉送出情書(一切都亂了套)。可是劇情再次急轉直下——肯特卻告訴莎士比亞,薇拉是有婚約的,並且很快就要嫁人。
但陷入戀愛的人都是盲目又熾烈的,莎士比亞亦如是。在他看來,愛不用區分等級,只要兩個人兩情相悅,就沒有錯過的理由。
迷茫著的男裝“肯特”,這個時候卻大受感動,忍不住吻上了莎士比亞......
最後這出夠反轉的“好萊塢言情鉅製”到底結局如何,莎士比亞最後有沒有分清“肯特”和“薇拉”,作勢君就不在此劇透了,沒看過的人可以找來看看。這部作品無論是場景、服飾和劇情,都是良心之作,女主角格溫妮絲帕特羅還憑藉這個角色贏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不過作勢君想強調的重點是:劇中莎士比亞帶著對薇拉的愛繼續書寫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他們愛情的凝結,《十二夜》則是他寫給薇拉遙遠的情書。情感是一種無形的羈絆,從心頭流向了筆尖。
也許關於愛的故事,界限本來就是曖昧不清的,這種感覺早已超越了男女之隔。
這樣的領悟,與其說是莎士比亞的,不如說是王爾德的。當王爾德深陷牢獄的時候,他寫到,“愛是靠想像滋養的,因為愛,我們變得比我們所知道的還聰明,比我們的實際情形更高貴;用愛,我們可以把‘生命’看做一個整體;靠愛,而且只靠愛,我們就能按照理想的方式理解處於現實關係中的其他人。”
Stephen Fry和Jude Law在1997年公映的影片《王爾德》中,就講述了這位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為愛而奮不顧身的故事。
在他的家庭生活相當安穩的時候,命運之神卻給他開了一個小玩笑——遇到了一生所愛道格拉斯,卻因此開始了自己慘痛的人生下半場。
這段愛情充滿禁忌的意味,在那個沉悶死板的年代裡並不為人所允許,法律亦不能容忍。王爾德被關進牢裡整整兩年,就是因為道格拉斯是侯爵的兒子。
愛和承諾真的不會變質嗎?未必,牢裡的生活對王爾德來說顯然是一種打擊,即使道格拉斯允諾不會磨滅自己的愛,王爾德的文風卻不再唯美,四面壁中,他煎熬又奔騰地寫下了“我最該譴責自己的是我允許你帶給我徹底的道德墮落。性格的基礎是意志力,而我的意志力則完全受你的意志力的支配”這樣的愛情名句。
作勢君對這部電影印象頗深,因為自帶濾鏡的故事中,王爾德對愛的堅持總是教人動容的。
無論任何時候,“奮不顧身”都會讓人有想流淚的念頭,再橫衝直撞的人一旦對陣愛情,都會柔軟得一塌糊塗。
歌壇天后麥當娜就在2011年破天荒拿起了導演筒,自掏3000多萬美元腰包,把溫莎公爵“為愛捨棄一國之君王位”的故事搬上了銀幕。
歷史上,溫莎公爵是典型的“不愛江山愛美人”,他曾經短暫地以“愛德華八世”的名號登基,但在位300多天後,他卻為了迎娶辛普森夫人而自願退位——民眾不會容許自己的國王迎娶一個婚史繁複的女人,臣子們也不會。
麥當娜的筆觸,沒有從溫莎公爵的角度替愛開脫。而是用一個本身就對這段秘聞感興趣的現代旁觀者視角來敘事,因此這段曾轟動全英國的愛情故事,就顯得更為有趣了。
不需要全世界懂,但只要你在旁——這種愛情觀念簡直是一種極致。
史料上,溫莎公爵有句非常著名的言論,“難道你不明白嗎?除了她的快樂和我的快樂,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這句話作為一國之君足夠自私,但聽者卻怎麼都恨不起來。
皆因他只是“執迷於愛”。
比如,插畫師Unskilled Worker就分別以王爾德和溫莎公爵的愛情為題,創作了兩幅畫作。
圖片來自Unskilled Worker的官方Instagram
這兩幅畫也被收錄在2016年11月的《A MAGAZINE CURATED BY》 雜誌中,GUCCI的創作總監亞力山卓·米開理擔任了這一期的客座主編,在他的邀請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者每個人都從“執迷於愛”這一主題出發,共同呈現了計40餘個迥然不同的故事。
書的封面恰巧選用了伊麗莎白一世的藝術肖像,她執政時期是英國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文初講到的大文豪莎士比亞便是翹楚之一。書名《執迷於愛》(Blind for Love)就是在描述莎翁筆下的浪漫愛情。他的《威尼斯商人》中誕生過:“愛情是盲目的。”這樣的名句,更不用提《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傳世的經典悽美愛情史詩了。
這些留在書中的小巧思,都是米開理對“執迷於愛”的理解和詮釋,他同時也是時裝設計界散播這些金句的使者,L’ aveugle par amour到Blind for Love,都源自於法國作家Fanny de Beauharnais的手稿,而米開理從不掩飾對她作品的偏愛。
從最初到現在,他一直堅持在作品裡讚頌這個宏大卻又與你我相關的主題。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堆疊的花色算什麼以愛為主題?但對一件時裝作品感興趣,本就該透過它的表象去了解設計師的靈感起源,這樣才不枉把它們穿上身的價值。
米開理最常用的動物圖樣,就是貓科類動物,因為在鍊金術傳說中,獅子和太陽一樣是雄性生命的象徵,而貓則跟月亮和雌性生活靠在一起,
因此那些我們看來可愛的動物圖樣,其實本身就代表著兩性的互動和隱喻。
而在那之外,花大概是他最常用的意象,也是我們表述愛情最常見的標誌。
或者單純因為某位名人——比如摩納哥王妃格蕾絲的熱愛而格外意蘊悠長,或許織物會變色,但是那些經典的紋樣從來不會退流行。
在這個“愛要坦蕩蕩”的年代,人們總喜歡一目瞭然的刺激,但過往那些文人騷客們卻正因善於把洶湧的激情埋在看來稀鬆平常的字詞裡,才足夠歷久彌新。“今夜月色真美”的比喻,總讓人想要在下一秒就擁佳人入懷。
愛是四目相對的電流,是想要伸出卻又收回的手,那些曾經沉悶孤傲的女同學都開始悄悄用粉紅色裝點自己的時候,笨拙的改變多半都是為了惹得愛人的目光垂憐。
但米開理對愛的感悟又不限於性別,於是他發動起了過往溫柔不多話的紳士們,跳脫出既定的框架去追求全新的自己。
色彩明豔、搭配大膽,那些肆意而直接的火花,讓每一份熾燃都變得高調又張揚。
於是趁著這種愛意的東風,即便再溫柔內斂的人身在蜜運中,都更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以往你覺得傻傻的直接表述或形式,在愛意濃時都成了甜蜜。
表達愛這件事說來簡單卻也複雜,高調能讓人心花怒放,低調卻也是守護愛的方式。其實這些問題從來沒有一個定論,無非是更擅長哪一種而已。
只是那些隱匿在文字和設計裡的浪漫,混合了創作人自己的巧思和心血,還有對愛的理解,融合鑄就了一件件難以捨棄的精品,他們用自己的驚世駭俗敲擊了世人的羞澀赧顏,這或許也正是我們如此欣賞這些藝術的原因。
如果你本身不擅長寫詩,也不擅長表達愛意,那麼總有一件恰到好處的東西可以幫你,可以是一部繾綣浪漫的電影,可以是一本深情難解的書籍,也可以是一套璀璨奪目的珠寶,還可以是一件把愛的箴言藏匿於一針一線中的時髦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