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雍親王府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的潛邸謀士鄔思道在其前往李衛府上進行“半隱”之前,曾告誡胤祥要拼死推辭掉雍正對其加封的“鐵帽子王”爵位,以保自身的一世平安。

    然而最終的結局是,胤祥既獲得了“鐵帽子王”的爵位,同時,也沒有如同鄔思道所說的那樣為雍正所“鳥盡弓藏”,反而依舊被給予了絕對的信任。

    這其中,除了雍正確實“離不開”胤祥外,那便是胤祥能夠時刻擺正自身位置,始終堅持的那份至勤至謹,讓雍正保持了一份安心與放心,而這也最終使得鄔思道所“預言”與擔心的一幕沒有發生。

    鄔思道認為胤祥會被“鳥盡弓藏”,並非沒有道理。

    在此之前,鄔思道在雍正府上已經呆了十多年了,並且直接參與了雍正幾乎所有的“奪嫡”行動,可以說其對於雍正是非常的瞭解。

    而這期間有三件事情的發生,讓鄔思道感到了極度的惶恐與不安。

    首先,就是高福之死。

    高福由於自己的一念之差,為八阿哥胤禩所設計,好在雍正等人及時發現,並且來了一手將計就計,讓胤禩拿到了太子胤礽寫給任伯安的書信,進而重新挑起了皇子之間的爭鬥,導致了胤礽的二度被廢。

    如果從整件事情的結果來看,雍正自身無疑也是受益者,況且高福的所作所為也是由鄔思道策劃,雍正予以了默許,可最終,雍正還是將高福處死。

    而也正是高福之死,不僅是讓鄔思道看到了雍正“眼中不揉沙子”的性格,同時更加感受到的是雍正為了絕對的“自我安全”,而不惜“殺人滅口”、“斬草除根”的狠辣。這也就是鄔思道為何會說為雍正行秘密之事的人會遭到雍正處決的原因所在。

    其次,便是雍正迎娶了年秋月。

    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與鄔思道是日久生情,相互愛慕,這一點,包括雍正以及十三阿哥胤祥都是非常的清楚,甚至在此之前還借這對鄔思道進行過打趣。

    可對於雍正來說,是斷不會讓鄔思道真的迎娶年秋月的。一方面,年秋月是雍正牽制年羹堯的重要“工具”,雍正必然不會放過這最為有力的“籌碼”;另一方面,則是雍正也擔心年羹堯與鄔思道的聯合,畢竟這二人是一文一武,本就相得益彰,合在一起將是後患無窮,這實際上也是雍正不會同意讓鄔思道前往年羹堯處進行“半隱”的原因所在。

    而這除了表現出了雍正對於鄔思道的忌憚以及不放心外,也是其在絕對權力下的一種極度“自私”的表現,對於此鄔思道只能選擇迎合,主動當起了雍正的“媒人”。

    再次,就是雍正在奪位的最後時刻對於鄔思道的試探。

    就在康熙將雍正、八阿哥胤禩、張廷玉、馬齊等人悉數免職的時候,雍正以厚禮相贈,勸說鄔思道離開,另謀出路。

    而實際上,這個時候的雍正是對鄔思道動了殺心的,一旦鄔思道真的要離開,那自然是性命不保,儘管此時的雍正也不清楚康熙最終的安排,但是他也要做到防患於未然,避免遺留禍患。

    而鄔思道也非常“識趣”的留了下來,並且為雍正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幫助雍正重新樹立了信心,也做好了提前的規劃與部署,就此立下大功,最終也得以實現自我的保全。

    這三件事情的發生,不僅給了鄔思道以極大的心靈觸動,同時也讓鄔思道明白了自己身的處境,以及雍正身邊所有人的境遇。尤其是此時的雍正已經順利繼承了皇位,成為了整個王朝的帝王,無論是的想法還是心性都與曾經的還是僅僅是為王爺的時候有這巨大的差別。

    在這樣的情況下,鄔思道也只能以一句內心中的深切感慨來勸諫十三阿哥胤祥,這便是:

    “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往,共患難易,共享樂難。”然而,鄔思道這次想錯了,雍正並沒有想過胤祥下手。

    《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可以說是扶保雍正順利登上皇位的“首功之臣”。

    “奪嫡之夜”,就在“八爺黨”的眾位皇子,無視康熙皇帝生前的遺言,不僅起鬨鬧事,甚至蠢蠢欲動,準備調兵奪位的時候,正式胤祥順利奪下了豐臺大營的兵權,解除了後顧之憂,並且又是他及時帶兵入宮勤王,這才幫助雍正穩定了局面,使得其能夠順利繼承皇位。

    胤祥如此的擁立之功,對於雍正而言,不可不謂之重大且卓著,然而,雍正與胤祥之前,卻沒有、也不會有胤祥“功高震主”或者說雍正“無以回報”的顧慮與牽絆。

    一方面,雍正對於胤祥同樣有“恩”,因而胤祥的扶保之功也算是一種“回報”。

    在此之前,胤祥已經在宗人府被圈禁了十年,如果不是雍正用金牌令箭將其赦免出來,那麼胤祥還要繼續被關在宗人府裡。而實際上,胤祥扶保雍正登上皇位,不僅是為了雍正,也是為了他自己,畢竟如果換了其他皇子登基,胤祥則是斷不會重獲自由,也就更不可能成為“鐵帽子王”,在朝中擔當重任。

    另一方面,雍正這個時候確實“離不開”胤祥。

    縱觀此時的朝堂之上,雍正可以說是相當的“孤獨”。朝中大員基本都被“八爺黨”成員把持,至於張廷玉、馬齊、隆科多,雖然也選擇了支援雍正,但更多的還是看在了康熙的“面子”上,他們與雍正之間並無太多的交集。而反觀雍正,此時與他關係密切並且能夠為他所信任的官員可謂是寥寥無幾,而包括年羹堯、李衛、田文鏡等雍正曾經的舊部,也盡皆全在地方任職。所以,此時的胤祥成為了雍正在京城朝堂上唯一可以信任與倚重的人,他不僅需要胤祥能夠對自己的輔佐,同時也需要胤祥來繼續拱衛和保護自己,以確保皇位的穩固。

    所以,對於雍正而言,於公,胤祥有著卓越的才智,絕對是可堪大任的,而於私,他與胤祥的私交又會使得他獲得強而有力的支援,所以胤祥非但不用擔憂自己的前景與處境,甚至雍正為了對其進行安撫與拉攏,還會盡可能的照顧胤祥的內心感受。

    而從這個方面來說,鄔思道之所以能夠最終保全性命,除了雍正念及其功勞外,也與雍正不想因為鄔思道就此與胤祥的關係出現裂痕密切相關,這無疑也更加凸顯了十三阿哥胤祥在雍正心中的重要意義。

    胤祥徹悟“人臣之道”,也成為其安身立命之根本。

    其實發生在胤祥身上的兩件事情,最能表現出胤祥在雍正登基前後的行為反差。

    在“追比戶部欠款”的劇情中,由於不滿雍正不管不顧的要將重傷的田文鏡帶走,在加上雍正對於魏東亭之死的漠視與置之不理,讓胤祥對於雍正感到了不滿,並且不惜當眾頂撞了雍正。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胤祥,為人處事還是非常的隨心隨性,並不會考慮他人的想法與感受,只會堅持自己認為的狹義與公理。

    而在雍正登基之後,胤祥與雍正的交往便多加了幾份小心,就連與雍正下棋都是“故意”輸給雍正,最多也就與雍正下個平局。這時的胤祥已經磨平了自己性格上的稜角,收起了自己的爭強好勝之心,安安心心的做一介臣子。

    胤祥之所以會有著如此大的反差,更多的還是因為其十年的宗人府圈禁生涯,對其的影響與打擊太大,同時也讓他深刻明白了兩個道理。

    其一,不管是在康熙面前的為人子,還是在雍正面前的為人弟,歸根結底都是難以擺脫為人臣的最終關係歸屬,這才應該是他所思所想所行所為的真正出發點,而不是其他。

    其二,在親近的情感與關係,也永遠比不上皇權的威嚴與王朝的延續,如果需要,一切皆有可能被選擇犧牲。

    於是乎,胤祥將“君臣之道”放在了“兄弟之情”前,用為人臣的恪盡職守、忠君愛國,就此換來了雍正對其的放心與安心。

    而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考量,或許正如胤祥對鄔思道所說的那樣:

    “王不王的倒也無所謂,就是這個‘鐵帽子’實屬難得。”

    由此可見,胤祥並不是一個貪圖名利之人,而他不肯放棄這個“鐵帽子王”的原因,更多還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著想。也正是因為如此,胤祥主動選擇了改變自己,進而感動雍正,最終將自己的這份功勳與福報,回饋給了自己的後代,也算是他完成了自己的想法與夙願。

  • 2 # 婉兮歷史

    這裡面鄔思道低估了胤禛與胤祥之間的兄弟感情,以及後來胤禛繼位以後胤祥雖然接受了賞賜但是依舊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的替自己這位四哥著想,最後生生的累垮了身子最終走在了胤禛的前面,胤禛對胤祥的感情之深厚以及胤祥做事之嚴謹這些都是胤祥得以善終的原因。

    而鄔思道對於胤禛來說就用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句話形容最合適不過了,鄔思道在胤禛潛邸十幾年,一直都是胤禛府上見不得Sunny的頂級謀士,可以說鄔思道在助力胤禛繼位成功這件事上立了大功,但是胤禛確立大統的那天晚上卻不顧一切的回到潛邸,只為了除掉這位曾經的老師鄔思道。

    而鄔思道在雍正鴆殺高福以後早就明白雍正將來會如何對待自己,所以鄔思道為了防止被胤禛謀殺掉於是就讓十三爺調集五路人馬保護胤禛府邸安全,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人多眼雜,胤禛不會對自己下手,接著鄔思道就對胤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僅訴說了這些年的情義還說自己已經是熬幹了的藥渣,真的一點作用沒有了,只求胤禛放自己一馬,看著鄔思道誠懇的眼神哀求的語氣以及外面五路人馬的目光,胤禛妥協了,並且放鄔思道離開。

    胤禛這麼對待鄔思道實屬忘恩負義,所以十三爺覺得對不起鄔思道於是就親自送鄔思道離開,而鄔思道覺得十三爺還算是忠義之人所以就告訴十三爺要學會明哲保身哪,怕有朝一日十三爺頂著鐵帽子王的名號功高震主惹怒胤禛最後下場淒涼,這也是鄔思道得一點善意,胤祥如何不知道呢。

    胤禛之所以沒有動胤祥,一是覺得不能讓人家感覺自己是個涼薄之人,上了臺就除掉兄弟功臣,二也是胤祥聽從了鄔思道的話對胤禛說話非常謹慎不說,還時時刻刻替胤禛著想,最後還累垮了身子,面對這樣一個重情義的弟弟胤禛怎麼會猜忌胤祥呢,再者胤祥去世的早更不會對胤禛構成威脅,這段兄弟之間的佳話才得以流傳哪。

  • 3 # 向敬之

    貌似神機妙算的鄔思道算準了康熙最後壓制胤禛,是想傳位於他。鄔先生功成身退,力勸前來送行的胤祥,拼死辭掉雍正即將在元旦日加封的鐵帽子親王,以保一生平安。

    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第21集的劇情。結果,胤祥沒按鄔先生的指點,辭去高爵而得善終。

    與帝王相處,共患難易,同享樂難。

    鄔思道道明瞭君臣之道,卻在胤祥受封一事上,沒有按歷史真實安排場景細節。

    一、康熙皇帝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駕崩,雍正帝於次日便將只有普通皇子身份的胤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而不是待到新年元旦再行加封。

    《雍正王朝》雍正同胤祥的共生共榮

    二、雍正封胤祥為和碩親王,並不證明是鐵帽子王。清朝的和碩親王多,但鐵帽子王少。鐵帽子王除了世襲罔替外,還要比親王享受到更多的待遇和特權。胤祥世系,能成為鐵帽子王,也是他死後,被雍正諭令配享太廟,其子襲爵不降封所決定的。配享太廟是一個決定性因素,初封親王是無法知曉的。就像與胤祥同時晉封為和碩廉親王的胤禩,也稱自己得了一頂鐵帽子,其實不然,沒有保住他的性命和家人。

    三、胤祥是雍正執政的臺柱子,生前一直是雍正最得力也是最主要的幫手,長期擔任總理事務大臣,總管會考府、造辦處、戶部三庫、戶部和全國水利,負責軍機處和八旗禁軍,可以說是鋒芒畢露,是雍正朝的二號首長。可以說,雍正的豐功偉業中,有一半來自胤祥的盡心盡力。

    歷史安排了胤祥自甘作為雍正的影子。電視劇設計一個紹興師爺鄔思道集中表現雍正潛邸諸謀士形象,只突出了陰謀家運籌帷幄的趣味,而忽視了雍正對實幹家親力親為的特別倚重。

  • 4 # 千里雲煙一陣風

    從清朝帝王的角度講,封一個弟弟到親王,再加上其他的福利,就已經是頂級待遇了。清朝開國也不會八個鐵帽子王,自己弟弟功勞再大,也不能和開國功臣相比,這是其一,因此必須辭掉。

    第二,一旦封了鐵帽子王,那也就是承認其子孫的地位不變,時間久了這種勢力是不可小看的,自己後代子孫有沒有能力駕馭是個問題,而且後世子孫礙於先朝皇帝的權威,也很難處置這些鐵帽子王子孫,因此不能不慎重。作為臣子貿然接受這一榮譽,當然是非分之想。

    第三,胤祥拼死辭鐵帽子王也是表明一個態度,雍正在勢力未穩的時候也不可能推辭。從後來的情形看,胤祥可以說是鞠躬盡瘁的,而且在朝中人脈極廣很得人心,作為榜樣和褒獎親情等因素,雍正也會讓他善終。

  • 5 # 巧巧98474

    這裡邊有三個原因,第一兄弟功勞再高也高不過開國元鄖,所以允祥堅辭鐵帽子王。但沒辭掉。第二鐵帽子王一旦封了,允祥的後代子孫後代承襲,對他們不好菅理。所以要辭。第三允祥很忠誠,雍正政局不穩,不能辭。胤祥能幹,朝中人脈廣,忠於雍正,軍事,政事菅的好,最後累死,應該是個可靠能幹的手足。也算善終。由此我想雍正他是個功過賞罰公正帝王。

  • 6 # 成哥說電影wfc

    雍正即位初期,其實皇位並不穩固,可用的人真的不多,也就數的清的那麼幾位 一個河南巡撫田文鏡,一個江蘇巡撫李衛 還有個撫遠大將軍年羹堯,最後年羹堯因為各種居功自傲,各種挑戰雍正的底線不得不被賜死, 其中十三爺是幾個心腹中幫忙最多的,從康熙爺駕崩那晚被鄔先生拿金牌令劍從宗人府放出然後去勤王護駕再到後來的八王議政都是十三爺在最後一定乾坤,可以說十三爺就是雍正的護髮金剛 雍正帝繼位後,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任總理事務大臣,處理重要政務。因其能力出眾,身兼議政大臣、總理戶部等多職

    所以我們來分析其實也不能說沒事,前面也講過鄔先生和十三爺臨別之時鄔先生讓十三爺低調 但是從後來的雍正王朝電視劇裡我們也可以看到老十三在雍正做了皇帝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乃至後來雍正皇帝質問以前的拼命十三郎去哪裡了 其實十三爺心裡也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有很多話他也是想說而不敢說,就比方說雍正封洛敏為天下第一巡撫,十三爺和張廷玉也看出來有問題的可是他們也不敢說, 電視劇後期十三爺油盡燈枯的時候才敢把心裡話說出來,也就證明十三爺聽進了鄔先生的話,雖然做了鐵帽子王 但在雍正朝謹小慎微,多做事少說話 可以這麼說雍正的幾個兄弟 也就老十三 和老十七結局最好,因為十三爺對雍正朝的功績最大,他的鐵帽子王可以世襲罔替,死後配享太廟,雍正親自手寫諡號為賢,還下旨不避忌諱將允字改回原姓胤 成為滿清所有臣子中唯一不避皇諱的人

  • 7 # 低能兒419

    任何人再高明,也不是神,不是說一個牛逼的人,一定就會什麼都說的絲毫不差的準確,所以高人鄔先生說的很對,那樣考慮也對,但未必不按他說的就一定錯!推舉新太子,推舉大將軍王事實都證明他是對的,但他不讓四爺接手刑部冤案未必一定正確,沒有證明的都不能說對,事實是八爺接這個差事玩砸了,四爺不一定就一定砸

  • 8 # 高山流水佳音潺

    四阿哥胤禛初登大寶,和十三阿哥胤祥關係雖鐵,但伴君如伴虎,鄔思道其實用心良苦,實勸低調警惕,後胤祥站好位置,拿捏好分寸,為雍正王朝,嘔心瀝血,排憂解難,功高而不震主,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製作固定資產標籤?用什麼軟體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