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調肆釣貳
-
2 # 像風一樣吹過4
在教育孩子上,如果家長嘮叨多了,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不能解決孩子的實際問題。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嘮叨是一種關心,也是父母“愛之切,恨之深”的表現,如果沒有愛的關係,絕少出現嘮叨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許多喜歡嘮叨的人,很少能主動發現自己是嘮叨的人!不僅如此,很可能還感覺自己說的不多。所以,如果家長自己都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也就沒有改變的可能。想驗證自己是否是一個嘮叨的人,方法上也很簡單,去買一個錄音筆或攝像機,讓孩子或其他家人偷錄,自己找時間聽聽或看看,立馬就能得到答案。既然嘮叨那麼招人反感,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父母嘮叨?
第一,嘮叨是一種畸形的“愛”。
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心甘情願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於認知問題,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問題,與其不停的嘮叨,遠不如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會更好。
第二,過度關愛,和孩子的生長速度不匹配。
在孩子小的時候,由於他們什麼都不會,父母對孩子事無鉅細的照顧,那怕是不停地囑咐也是應該的。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不再是“小不點”了,此時再對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們想嘗試的行為,家長不厭其煩地“說教”,孩子必然不願意聽。所以,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千萬別嘮叨。
第三,家長缺乏安全感,或是一個自卑和不自信的人。
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人,其生活的滿意度必然較低,他們為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往往會藉助品牌物質和炫耀孩子,以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讚許。於是,這些父母會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難於完成時,就開始無休止的評論、比較,甚至是抱怨、訴苦,以期孩子能夠“達標”。
第四,父母會嘮叨,重要原因之一是親子關係不佳。
人與人關係疏遠的重要標誌,就是“無話可說”或不願應對,於是就出現了一方高舉“免戰牌”,一方是“宜將剩勇追窮寇”,可這樣的做法將進一步加深相互距離感。所以,與其說那麼多“心裡話”孩子不聽,還不如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或自己是否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
第五,父母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不知不覺中嘮叨越來越多。
每當孩子出現某些問題,家長既沒有 原則和界線,又捨不得按照事先約定懲罰孩子,或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只好學習祥林嫂,不停的嘮叨了。一般孩子對最初幾次的嘮叨,還是能聽進去一部分的,家長就感覺“管用”會延續使用,可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第六,嘮叨是父母有太多的慣性思維,沒有耐心傾聽孩子說話。
不能否認,很多父母也真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時間、金錢和精力上。但父母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聽自己的“話”,如果孩子幼小沒有反抗力量而不啃聲,父母就感覺自己沒有威望,於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當面對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時,孩子的對立就讓家長不停“訴苦”,變成了一個“怨婦”!
不少家長在孩子身上寄託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和期望考入名校,並作為教育“成功”標誌。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或沒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驟去做,父母就忽視孩子豐富的感情世界,指望透過督促來促進孩子。其實,這種無情和過度強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
十二招讓父母變得不再嘮叨
第一招,父母要尊重、認同、接納孩子,然後在真誠和熱情的基礎上積極關注孩子。
其實,這已不單是解決嘮叨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兒童教育的核心。比如,如果父母能接納孩子,那怕是孩子不足的地方,就不會採取打擊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樣,能積極關注孩子的父母,就能及時發現問題,甚至在事情發生以前,就做好預防工作,防範於未然。
第二招,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嘮叨的“天敵”。
俗語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就說明當交流雙方有良好的關係,再多的話也不會感覺囉嗦。所以,在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就算父母屬於多話的人,在孩子出現問題後無比的“碎道”,由於所說的話都是尊重孩子的,孩子也不會感覺到難聽和反感,就願意聽家長嘮叨了。
第三招,父母要善於放穩心態,在生活中自己要學會減壓。
嘮叨的根源是在於父母的焦慮,雖然適度的焦慮對人是有好處的,但不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壓力和不得志,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終歸是孩子,要允許他們犯錯和給予改過的機會,過高的期望與浮燥的情緒都不足取。另外,情緒輕鬆的父母,會使孩子降低“防禦”心理,顯得比較聽話。
第四招,父母要注意說話語調,要低聲和悅的說,不要帶有抱怨情緒。
孩子判斷父母的情緒,除了看錶情和神態以外,主要靠說話的語調。當孩子接收到悅耳的話語,先感受到的是舒服,他們不會先採取“自我保護”的方式,就算家長話多孩子也不會感覺嘮叨,也能按照家長所說的去做。所以,對孩子使用親切的語言,遠比採取命令、喝斥要好。
第五招,對認字的孩子,父母要學會留字條。
如果家長事無鉅細,都對孩子反覆強調和叮囑,不僅使孩子聽到後面就忘記前面,同時也因為話太多都沒有講到點子上,孩子也不知道到底那個是重點,結果會適得其反。所以,對一些孩子真不容易記住的事情,與其不停地用嘴說,還不如動用“爛筆頭”,給孩子寫一個備忘的紙條,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第六招,父母要給孩子獨處的時間,別沒事找事地找孩子說話。
對於孩子學習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學會思考,以及做事認真和耐心。可實際情況是,許多父母藉著“關心”孩子,不停地對孩子問寒問暖,這就等於不斷打擾孩子的注意力或影響思考。所以,在孩子學習時,父母不能因為過分關注分數,就不停地嘮叨讓孩子倍感壓力。
第七招,當父母發現自己嘮叨,可以強制自己採取分時說話方法。
也就是說,當自己有情緒而不停的說,容易變成情緒發洩,這對解決孩子的問題是於事無補的。所以,家長就暗中計時,說到1分鐘就不再說了,把其他要說的話“咽”下去,告訴孩子他們現在有說話的權利,這不僅能調整自己的情緒,也給孩子留下辯解的時間。如果孩子不說,那也一定要等超過自己說的時間後,才能接著說。
第八招,父母要拋棄想當然的思維模式,學會傾聽。
人的交流都是一個說一個聽,兩個都說是吵架,兩個都不說是頂牛。讓孩子多說一點,家長必然要少說,這不僅對判斷孩子的實際情況和了解真實想法大有幫助,也對最後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的方法。所以,家長要靜下心來,讓孩子把話說完,有不同的意見也不要著急打斷和進行指責。
第九招,父母要教會孩子學會迴應。
嘮叨,從形式上看,正是因為對方沒有迴應,說話人為了避免過早結束而不得已採取的方法。所以,家長從孩子嬰幼兒階段,對他們的要求要有及時的響應,並根據要求是否合理進行說明。這樣示範以後,孩子自然知道,父母說對時就要明確表示認可,對父母不正確的要明確表示不同意,並說明理由。父母得到迴應,也就不會再嘮叨了。
第十招,父母說話前,最好先打好腹稿,每次只重點說一個問題。
嘮叨在表現上就是說車軲轆話,這就是其思維混亂、沒有重點。長此以往,孩子也會分不清輕重緩急,還將直接影響到正常的學習。所以,父母不要指望孩子能一次改掉N個問題,他們每次能保證一個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同時,孩子在行動上自然會有輕重緩急。
第十一招,父母要學會放權,敢於放手,孩子的問題沒有那麼可怕的。
父母的嘮叨,雖然說是畸形的“愛”,但出發點也是希望孩子好的。如果父母從小敢於撒手,孩子早一點摔跤、犯錯誤就比他們長大以後再出類似情況要好。當孩子獲得大量的直接經驗以後,也許家長就會發現,孩子根本就不給你嘮叨的機會了,因為他們已經學會自我控制和情緒管理了。
第十二招,父母要說孩子聽得懂的話。
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他們無法按照成人的對話方式進行交談。若父母經常說一些孩子聽不懂的詞語或句式,那你的真實意圖很可能被孩子誤解,這直接導致問題不能解決。比如,父母帶有強烈假設性的提問,會使孩子感到被審問,那怕沒有幾句話,孩子依然感到父母在嘮叨和不信任自己。
其實,家長想避免嘮叨,核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教育孩子要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瞭解他們的內心真實需求,在有界線的基礎上擇機而教。所以,與其不厭其煩的絮叨,不如多理解和認同孩子,給他們一些成長的空間,該放手時要放手,該住口的就住口。只要孩子能科學地進行散養,他們一定能茁壯成長的,且一定會超出你的預期!
-
3 # 相隨38494611
想想自己有沒有跟父母說話不耐煩,或者孩子說的都是你聽不懂的?
有時候,我們不耐煩,只是因為我覺得顯而易見的事情,你卻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追問;或者,我給你講了一個很流行的笑話,你卻呆若木雞,不知所云;或者,我給你說了我不開心的事,你卻鄙夷我雞毛蒜皮;或者,我告訴你我的興趣愛好,你卻訓我不認真學習,不知輕重……爸爸媽媽們,總是說我們叛逆,說我們不聽話,我們說話的時候,你們有認真聽過嗎?你們總是在意結果,過程你們怎麼不參與?
回覆列表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視野的開闊......讓你覺得父母那一套再也不像以前那麼管用,他們再也不是萬能的超人了!自己有時候的見解或許還能超過他們...這是成長的一個必經的過程,只不過有些人選擇正面對抗,有些人選擇陽奉陰違,只有極少數一如既往地相信父母,做乖乖子女。這個階段年輕人應該做的就是理解父母的不易,和他們愛護,關心你的初心。注意溝通方式,畢竟,父母的任何出發點都是為了讓你更出息,今後能過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