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瀋陽春陽春白雪
-
2 # 春秋一度
我們這裡有一句話叫“偏疼孩子不得濟”,意思是說,父母偏心偏疼,溺愛嬌慣這個孩子,反而會使這個孩子將來長成了“巨嬰”,不僅不會疼愛父母,反而成了坑害父母的仇敵。
我們老屯有一個姓富的人家,那時候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老兩口一連生了4個姑娘,將近五十歲上才得了一個兒子,稀罕得不得了,家裡什麼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都給了這個小兒子,隨著他漸漸長大,兩個老的越來越無法滿足這個小兒子的要求了,於是當年的好兒子開始生打硬要,不給就禍禍家裡的東西,結果父母沒有辦法就只好繼續滿足他。到了20歲上,他已經成了屯裡的有名的混混,到處借錢,輸耍不成人。21歲那年他最終作出禍來了。他竟然夜裡從鎮上的儲蓄所天棚裡爬進去弄錢,結果把警覺的更夫打死了,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也成了我們那個屯多少年來唯一的一個被槍斃的人。
那對偏心的父母怎麼樣了呢?他們的命運還是不錯的,雖然父母很偏心,但是他們的四個女兒倒是因此得到了很多的鍛鍊。她們幾個小學都沒有唸完,就都下地幹農活兒了。艱辛的勞動中她們都鍛鍊的很懂事都很勤勞,他們後來嫁的也都是受過苦捱過累的人,他們的生活過得很有滋味。後來,弟弟出事了之後,她們誰也沒有對父母說過任何怨言,商量了一下就開始輪流侍奉父母了。
帶著一種愧疚羞赧,老富頭沒活幾年就窩里窩囊地去世了,只有老富太太因為心放的平,一直姑娘兒子一個對待,所以她心裡也沒有什麼隔膜,一直活到80多歲。
-
3 # 張戲瘋子
偏心眼的父母其實是父母自己看法一直覺得子女需要他們的保護,其實現實中哪些偏心眼的父母過得並不好。他們培養了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
-
4 # 靜靜的人間畫卷
母慈子孝,母親對孩子慈愛,孩子對母親孝順,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母親偏心,孩子感受到自己在不被偏愛的環境下長大,心有不滿,等到晚年需要孝敬老人時,一定程度上也會打些折扣。到晚年最後養老送終的,往往是母親更偏心的那個孩子。大多情況下,沒被偏愛的孩子,到該贍養老人的時候,可以出錢,但不想出力的居多或者少出力的居多。這樣也盡了孝敬父母的職責了。
2、母親偏心,孩子感受到自己在不被偏愛的環境下長大,等到母親很老時需要贍養時日不多時,沒被偏愛的孩子雖然心裡不滿沒被母親偏愛,但考慮到母親時日不多,也會和其他孩子一樣,共同承擔贍養父母的職責。
不管是以上哪種情況,我都可以理解。我先生生在不被偏愛的家庭裡,到最後贍養老人時,也義不容辭地做了該做的。母親生孩子給了他生命,該原諒母親的還是原諒她吧!
-
5 # 徐劍南京
母慈子孝是和諧社會通常的狀態,但是,我們不能透過漢語言詞彙的逆向方法推匯出得出母狠子逆的非正常結果。
特定親屬之間的身份關係並不是平等關係,因而也決定了親屬之間的權利義務可能不平等。如,父母生育一子,該子天生智障,父母不僅需要承擔該子一生的撫養義務,不僅如此,父母可能還需要為他們不世後,為該子作出適當的安排。
親屬之間相互寬恕顯得尤為重要。“戰場親兄弟”“戰場父子兵”等可能就有泯恩仇的含義,兄弟、父子之間即使有隔閡,可能也是暫時的,在關鍵處可能還是站在一起。法律對親屬之間的寬恕也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如,民法典規定,繼承人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喪失繼承權,但是,繼承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人們要求父母平等對待子女可能是平等觀念在家庭關係中的反映,事實上,該觀點是錯誤的。平等對待的前提是能力大致相同,法律對弱勢群體作出特別安排,同理,父母基於生活判斷,對相對弱勢的子女作出適當的安排也是適當的。因此,父母對待子女的“偏心”不能綿上添花,而只能雪中送碳。
現實生活中,那些“偏心”的父母往往生活的不怎麼樣。追其原因,還是父母與子女沒有理解上述原理。親屬之間應當相互寬恕,子女應當理解父母的“偏心”,即使父母綿上添花,作為子女也應當承擔贍養義務,善待父母應當是中華幾千的美德,“相逢一笑泯恩仇”,既適用於不同政見者之間,更應當適用於親屬之間。
徐劍隨筆,僅供參考。 -
6 # 清風拂面看世界
從你的兩句話裡提取關鍵詞:母慈子孝、偏心、晚年。從這三個詞語裡可以看出,估計你是女生的成分偏多,或者家裡養育的男孩裡,你應該算調皮或學習不算認真的一個,結果捱打捱罵較多的,原諒我的直言。你雖然只有簡單的兩句話,但是其實背後含有說不盡的辛酸,這點我感同身受。具體分析和建議如下:
一、感同身受。
我兄弟姐妹四人,我最大,下面是兩個弟弟,一個妹妹。特別是大弟弟跟我只有一歲的區別,所以才十個月大的我被送到外婆家裡長大。等到我小學畢業準備上初中,需要花錢多一點時,弟妹緊隨其後,都要上學費了。家境貧寒,爸爸整天忙碌,媽媽就開始嘮叨,你一個女孩,讀什麼書啊,小學畢業就行了。村子裡有一親戚在部隊當軍官,聽說正在找人幫忙帶小孩,要不我去說說,去幫忙做事,有吃有住,還有點錢補貼家用。要不,你去學一門手藝。見我不吭氣,母親就開始罵起來,你這小女子,盡花我的錢讀書。你把錢花了,弟弟拿什麼讀書,真氣人!我一聲不吭,走開了。等到別人上學一二個星期了,老師找來,跟我媽說,這孩子讀書不錯,她才鬆口。倔強的我才拿著報名費到班上課。這重男輕女的對待,我是深深體會。我也更加發奮讀書了,直到後來考學出來教書。我兩個弟弟,聽話的小弟弟捱打少些,大弟弟調皮點,自然捱打就多些。你的話語的背後,肯定有母親對自己的孩子的不公平,心底從牴觸到怨恨,甚至希望她老年無依無靠,這點我當時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
二、家道貧寒和求學的艱難。
家境貧寒,常常是鹹菜蘿蔔。讀書半夜,餓了,喝涼水。冬天夜冷,和一閨蜜互相抱著取暖度過。心裡還一直忐忑,會不會馬上就不讓我讀書了。每每回憶起來,已是淚眼婆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或許你體會不到我們那時的艱辛。
三、傳統思想和母親的無奈。
中國傳統的思想,重男輕女,在我們父母那代人心裡,是改變不了的。在行動中,常常表露無疑。即使高中畢業,在那個年代算讀書比較多的母親,也無奈如此。他們認為女兒是人家的,兒子是自己的。家裡的錢財留給兒子,娶妻生子,傳宗接代,更風光。對於女兒,給你吃飯穿衣養大,還給你讀點書,就是天大的恩賜了。後來讀書走出來,看外面的世界,很多家庭兒子和女兒一樣對待或和我們一樣的都有。對比自己家庭,父母兒女多,條件有限,只能放棄女兒,儲存兒子。作為女兒的我,父母能讓我讀書,心底開始有點感恩了。隨著我成家立業,我也慢慢理解父母的不易了。其實兒女一樣,在萬般無奈下,只能捨棄女兒。
四、母親病倒和孝心的迴歸。
還是以我為例子來說吧。多年來,我一直對母親含有和你差不多的怨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母親老去,白髮蒼蒼,佝僂著背,步履蹣跚,到生病,到病重,一雙渾濁的、求生求助的雙眼望著我時,這種怨恨就慢慢消失了,變成了一種孝心。我和老公、和弟妹們一起從縣城醫院到省城醫院輾轉奔波,拼命救她,最後直到醫生放棄,才去世。
一路走來,我理解了母親的偏心,理解了她的不易和無奈,在親情裡我們得到了和解。我也希望你放寬心胸,忘記過去,攜手父母,走向美好。
-
7 # 365捨得捨不得
所謂的母慈子孝,不光是母親的痛愛,還有她正確的三觀,以身作則的引導,和對教育原則的不讓步。如果把母親的溺愛當作是慈,那就是大錯特錯,也是對“慈”的褻瀆。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會不孝順嗎!
而偏心的父母,有著嚴重男重女輕老思想的父母,那更是一種家庭、社會的悲哀。
要問那些曾經偏心的父母,老來後的結局如何,往往他們的晚年都會不近人意。
一,被他們偏心痛愛的孩子反而難成氣,學習和品德都不能成為優秀。因為父母的偏心,讓受寵的孩子處處感覺到自己的優越感,不知道自己要努力,不懂去分享,而且不會懂得感恩,久之,會認為都是自己該得的,極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品德,理所當然長大後不懂得孝敬父母,得到慣的人不會懂得付出的重要,後悔的當然是父母。
二,被受傷害的孩子,長期以來的不公平待遇,讓他們心理倍受刺激,關係惡化。有不少懂事的孩子能寬恕父母,而更多的孩子會懷恨心中,雖然不可能報復父母。但自己有獨立能力後,想到的肯定是遠離父母,和父母不親近,會少了很多關懷。從小愛的缺失,會讓人記一輩子,傷心一輩子,也會形成心中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痛,甚至會犯錯,犯罪。恐怕父母老來再意識到這一點時,後悔的依然是父母。
三,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父母的愛對每個孩子都是重要的,都要公平。如果社會不公平,人民會奮起反抗,在歷史的每個朝代更替中,都是社會產生了極端不公平,財富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而大多數人都生存不下去,就開始換代了。而家庭一樣,父母的愛分佈不公平,不但是產生了對父母的不認可,憤怒!而且也會激起兄弟姐妹之間的不和睦,這個家就不會團結,一旦能獨立,被欺視的孩子會很快脫離這個家,對這個家,對父母也沒有了什麼親情可言。
那在這些情況下,當父母老了,你想,能有什麼好晚年生活嗎?
都是你的親生孩子,請一碗水端平,建立一個和美的家庭,哪怕窮一點,處處充滿愛的關懷,你為人父母才合格,所有孩子也都會孝敬你,關懷著你。
-
8 # 如我心意隨我願
偏心的父母晚年應該不會太好,因為那年代孩子多,你偏心的那個孩子不見得爭氣,所以其它子女對父母意見就大了,別看你兒女多,你一碗水端不平,你的晚年不會太幸福,所以做為父母,你要守住你的老窩,把握好你的才產,不要輕易的提早分割才產,如果提早分,分的不均,孩子們的意見就大了,你的晚年也就不好過了,才產以後再說,看他們的表現。
回覆列表
父母偏心,做兒女的不應該計較,孝敬父母是應盡的責任,父母晚年生活,還有多少時光能陪你們在一起,要珍惜父母健在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