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合花工作間

    “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冒犯我強大漢朝的行為(言行或者侵犯),即使再遙遠艱難也要誅殺你;打得你服氣.(東漢)班固《漢書》卷七十:“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犯我中華者 雖遠必誅。孝元皇帝下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五年)郅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師.延壽、湯上疏曰:“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丞相匡衡等以為:“方春,掩骼、埋胔之時,宜勿縣.”詔縣十日,乃埋之.仍告祠郊廟,赦天下.群臣上壽,置酒.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哀王者,帝之少弟,與太子游學相長大.及薨,太子前吊.上望見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廟,為民父母者乎!”是時駙馬都尉、侍中史丹護太子家,上以責謂丹,丹免冠謝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曏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上以為然,意乃解.

    藍田地震,山崩,壅霸水;安陵岸崩,壅涇水,涇水逆流.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九《漢紀二十一》

  • 2 # 科普集結號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其實是後人改寫的,最原始的那句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說這句話的人是西漢名將陳湯,那麼這個人做出了什麼樣的豐功偉績,取得了哪些驕人戰績,在什麼場合說出的這番話呢?

    原來,這是陳湯和甘延壽不遠萬里,深入西域腹地,剿滅與西漢為敵的郅支單于部落之後,在給漢元帝劉奭的奏章中寫下的文字——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高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中華書局繁體豎排版《資治通鑑》第三冊)

    (西漢名將 陳湯)

    公元前35年,漢元帝建昭四年,西域督護、騎都尉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奇兵千里,一舉攻下郅支單于都城,殺死單于及以下名王數千人,攜首進京,面見漢元帝,慷慨陳詞,豪言壯語,2000年後讀起來,依舊令人熱血沸騰。

    可以說,陳湯的一番陳詞,完全代表了中華民族早期骨子裡那種豪氣和霸氣,這種豪氣和霸氣,在魏晉南北朝之時,由於五胡亂華,各民族骨血融合在一起,更加張揚,最終締造了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李唐帝國,也稱天可漢帝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華文明逐漸成熟,而中華民族早期的那種豪氣也消磨殆盡,到了後金建立的滿清王朝,全國上下除了奴才和奴才主子,已經沒有其他人了。而如今,崇洋媚外的貨色數不勝數,文化自信基本是零,奴顏婢膝已成常態,令人作嘔和不齒。

    因此,振興中華,決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想恢復民眾骨子裡的那種豪氣和血性,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西域督護騎兵校尉 甘延壽)

    陳湯,是西漢滅亡前最後的一員名將,他為人沉勇,多策略,喜奇功,就是有點貪婪,當然瑕不掩瑜,陳湯因為做了那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依然令萬世景仰。

    說起陳湯滅郅支單于這件事情,過程是很複雜的,《資治通鑑》用了幾十頁的篇幅對此進行了詳述,如今簡單轉述一下,大家就會明白陳湯的功績是多麼偉大了。

    咱們先做一個簡單的比較,漢武帝在位幾十年,基本上都是在和匈奴作鬥爭,並且也出了很多有名的將領,比如衛青、霍去病、李廣、李廣利、李陵,結果呢?只有衛青一生無恙,霍去病英年早逝,李廣高喊“刀筆吏殺人”後揮劍自盡,李廣利和李陵都投降了匈奴,其中李陵被武帝夷滅三族,李廣利作為皇親在投降匈奴之後被人暗殺,最可憐的是太史公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辯護了兩句,就被武帝把褲襠裡面的玩意給割了!

    在與匈奴戰鬥的日子裡,國庫虧空、民不聊生,而匈奴主力除了遭受重創之外,這個民族還是頑強地生存了下來。西漢往往萬里遠征匈奴,每次最多也就殺死千八百人,就是建立了奇功,而費用卻用億萬計。很多時候,花了很多錢,死了很多士兵,卻連敵人的影子都看不見。

    在漢元帝的時候,匈奴已經分裂成很多個小部落,其中呼韓邪單于統一了大部分,還娶了一位絕色美女王昭君。只有郅支單于遠在西域,自以為是部落強大,路途遙遠,漢帝國鞭長莫及,所以飛揚跋扈、濫殺無辜,他殺死康居王的女兒及其以下貴族數百人,全部肢解後扔進河裡;強遣民眾築城,死人無數;還欺壓周圍小國,讓他們來給自己朝貢。除此之外,他也不把西漢放在眼裡,經常辱罵西漢使者。

    當時,陳湯和甘延壽駐紮在西域都護府,看到這種情況,就開始商量,說這幫蠻子就是欺軟怕硬,西域這塊地方本來就是匈奴騷擾的重災區,咱兩個兵寡將少,要是郅支單于聯合烏孫和大宛兩個國家,那我們就徹底玩完了。況且郅支單于為人彪悍,經常打勝仗,如果長久這麼下去,一定是西域的禍患。只不過,這幫蠻子雖然遠在西域,但是他們的城不堅、弩不利,沒什麼可怕的,我們只要把屯田計程車兵和烏孫國的戰士聯合起來,兵臨城下,郅支單于想跑沒地方跑,想守也守不住,這件千載難逢的奇功,就是咱們兩個的了!

    甘延壽認為正確,就想上書給漢元帝,陳湯攔住他分析道,這種大事,朝廷也不瞭解情況,一來二去就會喪失戰機,咱們乾脆先斬後奏吧。但是甘延壽一直猶豫,沒有同意。後來因為甘延壽生病,陳湯就自作主張,釋出命令招納士兵,甘延壽知道後,驚出一身冷汗,想去阻止,陳湯大怒,拔出劍來對甘延壽說:“大眾已集會,豎子欲阻眾邪!”於是甘延壽不得不同意了陳湯的行動。

    兩個人集結了四萬多人,第二天就引軍分行。大軍由六個校尉統領,其中的三個校尉向南進發,越過蔥嶺經過大宛,另外三個校尉向北進發,進入赤谷,經過烏孫,過康居國界,到達闐池西。大軍千里跋涉,到達郅支單于都城三十里外紮營。

    (郅支單于)

    郅支單于派了個使者問漢兵為何來這裡?陳湯答道:單于曾經上書給漢帝,說自己居住的地方太差,想歸附漢朝,朝見天子。天子非常可憐單于,就派我們來迎接你們,因為怕嚇著大家,所以沒有到達你們的城下。

    來來往往好多次,陳湯就責備郅支單于,說我們是特地為單于著想才來的,現在卻一直見不到大王,卻一直見你這些小嘍囉,為何單于你不思考大事,對賓客這麼無禮啊!我們遠道而來,人馬疲憊,糧食也不多了,請單于為我們考慮一下吧。

    第二天大軍前進二十七里,距離都城三里外紮營。

    陳湯的大軍看見單于都城上旌旗飄揚,數百人披甲守城,同時,單于又將一百多名騎兵馳出城外,步兵一百多人擺開魚鱗陣,耀武揚威,城上的人更是高喊挑釁:“小樣,過來鬥兩招!”

    陳湯一見,馬上下令攻城,命令道:聽見鼓聲,大軍到達城下,四面圍城,盾牌兵在前,弓弩兵在後,射殺城上士兵!攻城開始,城上的人紛紛跑了下來。單于都城的外面是土城,裡面還有一重木頭城,木城裡面射箭,殺死了不少士兵,大家就點火燒木城。到了晚上,有數百騎兵想逃出來,全部被殲。

    就像陳湯預料的那樣,剛開始郅支單于已經逃了出來,但是卻沒地方去,於是又回到城中想堅守。單于披甲親自登城,他的夫人、嬪妃們也紛紛張弓射箭。突然,城下有人一箭正中郅支單于的鼻樑,而他的夫人和嬪妃們這時全部戰死,單于被迫下城。到了半夜,木城被攻破,後面的軍隊也已經進入了土城,康居王的萬名騎兵紛紛將城圍住,大家遙相呼應。深夜,大軍想攻郅支單于,但是沒成功,天亮後,城內四面起火,士兵大喜,高喊著殺了進去,一時間戰鼓動地,漢兵推著盾牌進入城內,單于及其手下男女數百人進入內宮,漢兵開始放火,並且爭相殺了進去,郅支單于頓時死於非命!同時斬首其夫人、太子、名王以下共計1518人,活捉450人,投降1000多人,獲得財寶輜重無數。

    這就是讓陳湯留名青史的郅支大捷.

    陳湯沒有花國家一分錢,就將郅支單于給滅了,真可說是千古奇功。

    後來,因為甘延壽和陳湯矯詔行動,丞相匡衡對陳湯和甘延壽封侯問題橫加阻撓,可憐一代名將陳湯,最後被髮配敦煌,後來鬱鬱而終。

    陳湯死後16年,西漢滅亡。

  • 3 # 一句話品歷史

    《戰狼2》中曾有名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鼓舞了中國國民氣勢,弘揚了正能量,體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情懷。

    這句話最早的原話是漢元帝時期校尉陳湯的上書:“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東漢班固《漢書》卷七十)意思是:對有冒犯我強大漢朝行為的人,即使再遙遠也要誅殺。

    西漢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與漢朝久已無事的匈奴平地起驚雷——大漢派往匈奴郅支單于的使臣谷吉被對方殺害。一代名將陳湯,就是在這個時候出場的。

    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西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公元前36年(建昭三年),陳湯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使西域。郅支單于明白對方這是找他算賬來了,退無可退的他只能硬著頭皮死守。第二天漢軍就擊敗了外圍救援的一萬多康居騎兵,迅速攻破城池,郅支單于也在亂兵中被殺。此役漢軍斬殺敵軍一千五百多人,俘虜一千多人。陳湯與甘延壽隨後向朝廷上疏告捷:“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也確切的反映了當時漢朝百姓的民族凝聚力,至今提起這句話都讓人感覺無比自豪。

  • 4 # 攸揚文史

    這句話出自《漢書》所記載的陳湯、甘延壽在擊敗匈奴郅支單于之後的奏表。

    怎麼回事呢?這事緣由是匈奴的五單于內亂。匈奴五單于這事很複雜就不細說了,簡單點說就是匈奴內亂了,一下子冒出了五個單于,五大單于打到最後剩下了呼韓邪和郅支這兩家。這兩家都討好漢朝,其中呼韓邪實力較弱,專門到漢朝朝見皇帝。於是也就有了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郅支單于以為呼韓邪這一去就住在漢朝不回來了,於是趁機搞擴張,連滅三國,實力大增,也有點膨脹。正好碰上漢朝護送呼韓邪回家,很不痛快,覺得漢朝幫呼韓邪不幫自己,於是一生氣把漢朝使臣給扣下了。之後又派人索要自己在漢朝當人質的兒子,然後居然又把護送他兒子的漢朝大臣給殺了。

    不過郅支自知理虧,也知道自己不是漢朝的對手,又聽說老對手呼韓邪在漢朝的支援下實力大增,就逃到了康居國。康居是中亞大國,長期與漢朝對立,當年漢武帝西征大宛的時候康居就曾企圖增援大宛。這次也是很高興地接納了郅支。康居王和郅支聯姻,兩家相處得無比融洽。

    但是康居王萬萬沒想到的是,郅支此人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白眼狼。他借康居之兵,數攻烏孫,奪地無數,然後又犯了膨脹的老毛病,完全不把康居王放在眼裡,後來居然把康居王的女兒及眾多親信都給殺了。郅支權勢熏天,蔑視漢朝,企圖稱霸西域。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陳湯和甘延壽奉命出使西域。陳湯清楚地認識到,如果郅支成功拿下大宛和烏孫,那麼他就可以西攻安息帝國,北攻伊列,南攻月氏,到時候遺患無窮。於是,陳湯打算率領烏孫的軍隊奇襲郅支,一舉掃除後患。甘延壽想要先上報朝廷,陳湯卻認為朝廷那幫腐儒只會怪事,決意先斬後奏。

    陳湯集結軍隊,假傳聖旨,率軍奇襲郅支,在康居人的配合下,最後斬郅支及其王室,斬獲無數,取得了漢匈戰爭史上的重大勝利。

    於是,二人上奏朝廷: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高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讀完了陳湯的這篇奏疏,不禁感慨良多。昔年匈奴困高帝於白帝城、辱國母呂后,漢朝年年進貢、歲歲和親,換來的卻是匈奴人一次又一次的進犯。終於,一代雄主漢武帝轉守為攻,漠北決戰徹底消滅單于主力,後來更是直接打出了替劉邦和呂后報仇的口號,發誓要一雪國恥。在漢武昭宣三代的努力下,大漢帝國終於從以前的弱漢,變為了陳湯奏疏中的強漢。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道出了多少強國自豪。如果你們不理解漢武帝寧肯窮兵黷武也要打匈奴的原因,那麼這裡就是解釋了。不這樣的話,陳湯背後依舊只有一個弱漢,帝國依然會被別人瞧不起。

    可惜的是,正如陳湯所料,朝廷中那些迂腐的大臣無視陳湯的蓋世之功,卻抓住他擅自行動這一點大做文章,請漢元帝處置陳湯。性格柔和的漢元帝雖然讚許陳湯,卻拗不過眾臣的意見。終於,大臣劉向忍無可忍,上書為陳、甘二人辯護,認為郅支先前屢次侮辱大漢,陳湯率領別國軍隊,破城殺敵,威震西域,一雪國恥,呼韓邪單于聽聞後更是臣服大漢。立下了如此千年之功,卻因小節受責,令人寒心。

    有了劉向的支援,漢元帝終於可以賞賜二人。但可惜的是,陳湯後來依舊被朝臣盯住不放,先被藉故免官,後又被論了死罪。多虧有人替他說話,才免了一死,貶為士卒。

    陳湯雖然在國內受到排擠,但是他立下的功業卻依然威懾著西域諸國。數年後,西域都護段會宗被烏孫人包圍,段會宗說,你們殺了我一個人,對大漢來說只是九牛損一毛,可是當年郅支單于的下場,我想你們是知道的。烏孫人聽到後立刻退去。

    段會宗被包圍時,漢元帝再度起用陳湯,聽取他的意見。可惜陳湯之後不久又被嫉恨他的朝臣抓住把柄,被流放敦煌。敦煌太守見英雄淪落至此,實在看不下去,再度仗義執言,痛言陳湯為國家立下不世之功卻因小錯被奸臣排擠,實在是國家的悲哀,陳湯這才終於得以回到長安。一代英雄陳湯的遭遇,其實已經說明了他所為之驕傲的強漢開始走向沒落。

    陳湯死後,王莽執政,王莽感念陳湯的功勞,追諡他為破胡壯侯。陳湯死後十六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漢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怎樣安排一日三餐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