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昂的小閣子
-
2 # 孝陵衛小校
漢朝四百年,中間有一段時間是割裂的,那就是王莽建立了新,我們常常說篡漢,但畢竟新朝存在了17年,可以說人們還都是認可這個王朝的(西漢末普遍對漢朝失望),而到王莽身死時,身邊仍有3000儒術,我們可以感受一下那個改朝換代的歲月里人們對某王朝的支援並沒有那麼篤定。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東漢(25年—220年)
很顯然中間割裂了17年,也就是說漢朝的帝系斷了,如果沒有劉秀,就沒有了東漢。
歷史上的“漢”政權那麼劉秀的繼位,從理論上和事實上來講大體與西漢沒有什麼關係。甚至,我們很多時候講,這就是兩個朝代。歷史上,我們分的很清楚,比如二十四史並沒有將兩個西漢、東漢混為一談,東漢班固將西漢的歷史編作《漢書》,如果同樣是一個朝代,東漢是不能這樣編史的,也是從《漢書》開始,中國有了斷代史,既然是斷代,西漢和東漢在歷史的描述上就應該是兩個部分(朝代)。南朝宋范曄將東漢的歷史編作《後漢書》,在歷史時期,通常用前漢、後漢來區分這倆個朝代,後來漢的名號又不斷增加了,比如劉備的蜀漢,匈奴人劉淵也建立了漢(後改稱趙,又稱前趙或漢趙)他們都自稱與漢高祖劉邦有血脈關係,於是國號都為漢。
除了有血緣關係之外。中國後面的歷史中也出現了很多漢,大致分為兩種:一漢水附近建立的政權,二自己姓劉,國號選擇漢。
後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知遠建立的政權。
北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崇建立政權。
南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隱、劉龑所建的政權。
玄漢。綠林軍“更始將軍”劉玄掌權執政,故稱“更始政權”。
赤眉漢。劉盆子所建的政權。
成漢。也稱成、後蜀;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之“十六國”之一,李雄建立的政權。
邢漢。北魏末期,邢杲所建的政權。自稱漢王,年號天統。
侯漢。南北朝時,侯景篡奪南梁政權所建。改國號為“漢”,稱南梁漢帝。
朱漢。朱泚所建的政權,公元783年稱“秦”,公元784年改稱“漢”。
郝漢。金朝末年,郝定所建的農民政權,於公元1216年建立大漢政權,自稱皇帝。
陳漢。元朝末年由陳友諒在湖北、江西建立的一個王朝,後被明朝所滅。
有這麼多的漢,他們為了正統,以獲取政治優勢,或者認為自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所以國號大都直接稱“漢”。但是這對於歷史研究而言,就麻煩了,應該怎麼區分呢?一是統治者的姓氏,如陳漢、邢漢、侯漢、朱漢、郝漢。而那些劉姓存在較長時間的政權怎麼辦的?就根據定都的地理方位,如西漢(長安)、東漢(洛陽)、南漢(番禺也就是廣州)、北漢(太原)。劉知遠建立的後漢比東漢更後,取法西漢、東漢,更容易使二者作同一範疇考慮,而且作為最輝煌的大一統王朝,西漢、東漢在血脈上和政策上都更加相近,故而我們往往將西漢、東漢作為大一統的“漢”來考慮。在“漢唐”這樣的叫法上,我們會將西漢、東漢併成為一個偉大的時期,“大漢四百年江山”的說法通常使漢朝更加輝宏。
東漢在新末群雄逐鹿的局面下,比劉秀身份更近的劉姓宗室有很多,最大的兩枝起義軍推選的皇帝均不是劉秀,可以說劉姓宗室有資格當皇帝的有很多,但怎麼排也排不到你劉秀。所以劉秀是劉邦的子孫不假,但遠祖劉發就已經是庶出了,經過兩百年的繁衍,其實也就是你姓劉而已,漢朝政權跟你劉秀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通常會講“東漢開國”,東漢你這個朝代完全是自己打出來的,與皇位的傳承沒有什麼關係,但畢竟是劉姓子孫,高祖血脈的旗號畢竟可以為打江山省不少的力氣,而且百姓也認劉姓這杆旗,劉秀開國仍稱“漢”也是時代的必然。
對於劉秀其人,毛主席的評價是“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可謂評價極高,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在毛主席眼裡還是略遜一籌的。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裡稱:“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而談到劉秀建國的艱辛時,稱“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劉秀雖說是宗室,但從小也是伺弄莊家的漢子,他的實力就也是比朱元璋強那麼一丟丟。
他的建國可以說是開啟了另一個朝代,不論是諡號為“光武”,還是其年號“建武”都表明了他建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另外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和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雖然名義上相近,民族相同,但畢竟是兩個朝代了,這一點上我們認識比較統一,但如果將歷史時期縮短,金朝滅亡20年之後,有一個類似努爾哈赤的人又建立了金政權呢?這是在中原王朝的概念裡。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也跟遼沒有什麼關係了吧(實際層面)。
-
3 # 燕北林叢
漢宣帝時,漠北的匈奴在漢朝的打擊下已經四分五裂,大小諸王並立,先後出現了五位單于,互相攻擊,內部陷入了內戰。其中勢力最大的是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經過數次激戰,呼韓邪戰退往西南方向。此時,呼韓邪單于不僅受到郅支單于的威脅,也受到周圍的鮮卑等民族的威脅,呼韓邪便接受了部下左伊秩訾王的建議,向漢朝稱臣,打算引漢朝為外援對抗郅支單于。公元前52年,呼韓邪親自到長安朝賀,受到了漢宣帝的熱情接待。並答應了呼韓邪的請求,派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率16000騎兵幫助呼韓邪征討郅支,又贈予糧食34000斛。
漢宣帝去世後,元帝即位,匈奴郅支單于趁機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的使臣。漢西域都護甘延壽、校尉陳湯出兵平亂,殺了郅支單于。這樣一來呼韓邪單于的地位更加穩固。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再次入朝,為和漢朝進一步密切關係,向元帝提出了和親的請求,元帝也愉快地答應了呼韓邪的請求,便準備從自己的後宮挑選宮女。可是宮女們聽說要嫁到漠北,都失去了應選的勇氣,只有昭君自告奮勇地報了名。在呼韓邪告辭的宴會上,元帝讓昭君出來與呼韓邪見了面。此時的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徘徊,竦動左右”。(《漢書-南匈奴列傳》)呼韓邪大喜。自此,漢朝和匈奴和睦共處,六十多年沒發生戰爭。
成帝時朝政大權旁落到了母親皇太后王政君的手裡。成帝死後,哀帝和平帝相繼即位。平帝即位時年僅9歲,朝中大事便由王太后的侄子王莽做主。公元前3年,王莽把女兒配給平帝為後,順理成章地成了國丈,掌握了朝中更大的權力。由於逐漸長的平帝對王莽的專權越來越不滿,便出現了王莽篡漢改制。
王莽自立為帝后先後頒發了一系列詔令進行改制,將全國土地改為王田、奴婢改為私屬,均不準買賣;製造標準的度量衡器,頒行天下;並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還對中央和地方的官名、官制、郡縣地名、行政區劃也屢加改動。這些措施有的就觸動了官僚地主和商賈們的利益,加劇了社會矛盾,也很快導致了王莽政權的覆滅。
公元22年,漢朝宗室劉玄、劉秀在南陽起兵,立劉玄為帝,王莽派遣軍隊征討。在昆陽,劉秀大敗新朝42萬大軍,新朝政權也隨之滅亡。
皇劉玄害怕劉秀勢力坐大,便派人去封劉秀為蕭王。劉秀此時已經有了自己的地盤,不願意再受劉玄的控制,從此,劉秀和劉玄決裂,為了進一步擴大勢力,劉秀對分散在冀州、兗州一帶(今山東、河北、河南交界)的農民起義軍進行鎮壓和兼併。經過幾次戰鬥,劉秀不僅擴大了軍隊,物產富饒的中原地區幾乎全部掌握到了手中。公元25年,劉秀正式稱帝,定都於洛陽。因為洛陽在長安的東邊,所以歷史上稱劉秀建立的漢朝為東漢,也叫後漢,劉秀是東漢的第一個皇帝,史稱光武帝。
斬蛇起兵的劉邦,擊敗項羽後於公元前206年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也叫前漢。劉邦史稱漢高帝,即漢高祖。
回覆列表
其實東漢、西漢都是後人的史稱。
漢朝是指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后220年,只是中間由於王莽亂政,篡權奪位建立新朝是公元后8年到23年。所以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后8年為西漢。是由劉邦打敗項羽後建立的政權。首都在長安。相對靠西邊,所以後來就叫西漢。而自從第7代武帝以後政治混亂,開始衰落。外親王莽終於在公元后4年開始掌權。終於在8年建立了新朝(8--23)。但由於王莽搞的政治改革很急速,並且不合現實(實行周朝的政治)等等,各地發生混亂。這時劉秀(西漢高祖9代的孫子)在武漢舉兵再昆陽打敗了王莽。25年登上帝位。使漢室又一次興起。定都洛陽。在一次建立漢朝,相對靠東邊,所以後來就叫東漢(25--220)。所以今天就有了西漢和東漢之分。諸葛亮在出師表上也分別叫為先漢和後漢。
西漢,汗高祖劉邦建國,這樣西漢就建立了,但是又被犬戎這個少數民族所滅,然後漢朝的後裔,漢光武帝,劉秀,又在中國南方建立的漢王朝,史稱東漢。東漢王朝勢力已經大不如西漢,跟本沒有能力實現統一,然後就有很多的軍事割據勢力的出現,這些軍事割據不斷征戰不斷出現區域性的統一,東漢王朝也慢滿的推出了歷史的舞臺,最後也就只剩下了三個軍事割據了,我想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吧!
漢朝(前202年 - 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短暫的自立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份,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朝代史中。
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和之後的唐朝合稱為“強漢盛唐”。漢帝國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到現在,華人仍然稱呼自己為“漢人”,而中華民族中以華夏族為主的中原部族集團亦慢慢被統稱為“漢族”,其文字系統亦稱為“漢字”。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始終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