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知道明孝宗一生只娶了一個老婆,按說男人都好色,可他卻在那麼多美女面前不動心,請問他是怎麼做到的?
8
回覆列表
  • 1 # 我們的不可能變成永b4

    明孝宗朱祐樘人品極佳,提倡一夫一妻制,一生只娶了一個老婆張皇后。這是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妻妾像自己的母親一樣在磨難中死去,所以,一個張皇后對他來說已經足夠。現在,有一些人都說明孝宗是因為娶的老婆少,死後才“絕孫”了。但我們要說的明孝宗還發明瞭刷牙。

    明孝宗

    中國封建時代的皇帝大多後宮佳麗三千,有的還遠超三千,據說在萬人以上的就有好幾位。但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卻只愛了一個女人,那就是他的皇后張氏,這在歷史上是僅有的。然而,他為什麼一生只娶一個老婆?玉見就是緣,我也喜歡收藏美玉,看了pjx366的硼有圈,又多了好多精緻的藏品!史學家與網友同時給出了很多答案。歸結起來,無非有三種說法。

    一、張皇后本人的性格較為活潑,對明孝宗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約束力。

    二、明孝宗號稱以孝治天下,父親憲宗皇帝去世後,他守孝三年,“三年不鳴鐘鼓,不受朝賀,朔望宮中素服”。雖有大臣勸說他,選淑女以備嬪妃,但因為守孝選妃之情被擱置下來了。而正是這三年時間,讓他與張皇后產生了很深的感情,對其他女性也便沒了“心思”,六宮虛設。

    三、明孝宗身體很差。

    我們不能說這些說法沒有道理,但本人總覺得這都沒有說到根子上去。《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說:“朱祐樘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這話說得很平實。而好人不是天生的,更多在於後天的養成,尤其是童年經歷是可以影響到人的一生。

    明朝皇宮女子

    明孝宗是第九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努力扭轉憲宗時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驅除宮內奸臣,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賢臣,使明朝再度中興並發展為盛世。史稱“弘治中興”。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為什麼要說三代以下呢?這裡面是中國的那句古話:富不過三代,窮不過八輩。雖然這不是真理,但富過三代或者皇過三代,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足。明孝宗作為“皇九代”能逃到些魔咒,主要在於他童年的經歷,童年的苦難經歷造就了他的性格養成、決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在這裡,我們說三個人。這三個人是明孝宗生母紀姑娘(孝穆紀太后)、明宮太監張敏以及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一任皇后吳氏(吳廢后)。這三個均以“母親”的形象以善良的情懷對明孝宗完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明孝宗生母紀氏從小失去父母,被親戚收養,明朝在平定廣西叛亂後,紀氏便被當做戰利品帶回了皇宮,成為內藏庫的管理員。一次偶然的機會,明憲宗遇到了紀氏,臨幸了紀氏,紀氏便懷孕了。當時掌管後宮的是大明憲宗17歲、也讓明憲宗愛得死去活來的萬貴妃。這個女人自己上了年齡不能生孩子,又怕別人生下孩子危及自己的地位,就不讓“後宮有娠者皆治使墮”。

    張皇后(影視)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紀氏懷上了明孝宗,僥倖瞞過了萬貴妃。但明孝宗一出生便面臨著被“追殺”的危險,而恰恰是萬貴妃派來的太監張敏救了明孝宗。儘管張敏和宮中的其他太監商議,請他們從自己微薄的薪水裡擠出一些錢來,買乳糕裹著蜜糖餵養被“斷奶”了的明孝宗,但這談何容易!因此,明憲宗的結髮妻、曾因杖責萬貴妃而被廢后吳氏出面“收養”了明孝宗。

    在皇宮裡養一個孩子不可能不被其他人知道,但幾乎所有的宦官、宮女、妃嬪們都嚴守了這個秘密,致使萬貴妃沒有任何察覺。這是一個人性的秘密,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它一直煥發著人性的光輝,照亮了皇家勾心鬥角的宮廷生活,也給明孝宗開出了一劑善良的人生補藥,讓他以後成了一個寬容大量、懂得感恩的人。

    明孝宗六歲時,明憲宗才知道他是自己的兒子,命人前去迎接他。他的母親紀氏在這個時候給他上了十分重要的一課。《明史·列傳一·后妃》: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兒去,吾不得生。兒見黃袍有須者,即兒父也。意思是,“娃兒,你去了,媽媽就該死了。你要是見到一個身穿黃袍面上有須的人,那就是你的父親……”之後,雖然紀氏被移居永壽宮,但沒多久便死了(一說由萬貴妃逼迫自縊),而當年救明孝宗的太監張敏也怕遭萬貴妃毒手亦吞金死。

    明宮女子2

    這兩位再加上最終因為明孝宗才得以善終的吳氏,分明使明孝宗看到了宮中女性的不幸。成年之後,他當然不想讓自己的妻妾像自己的母親一樣在磨難中死去,所以,一個張皇后對他來說已經足夠。這是一種多麼優秀的品質啊!

    另外,我們附帶著說一下明孝宗的身體,六歲時被父親“接”來的明孝宗因為長期幽禁,胎髮也沒有剪過,一直拖到了地上,瘦弱不堪。當他被抬至皇宮的臺階之下,看到那個身穿黃袍的人一下子撲過去。但就是在這個時候,萬貴妃仍然“惦記”著他,《明史》:一日,貴妃召太子食,孝肅謂太子曰:“兒去,無食也。”太子至,貴妃賜食,曰:“已飽。”進羹,曰:“疑有毒。”貴妃大恚曰:“是兒數歲即如是,他日魚肉我矣。”因恚而成疾。

    意思是:一天,萬貴妃召明孝宗去她的宮裡用餐,周太后(明憲宗的母親)叮囑明孝宗說,去可以,但不要吃能她的東西。”明孝宗到了萬貴妃的宮裡,萬貴妃賜明孝宗食物,明孝宗說自己“已經飽了”。萬貴妃又命人進羹,明孝宗反問:“這羹裡有毒嗎?”萬貴妃大怒:“小小年紀就這樣,日後一定對我不利!”因而氣怒攻心,逐成疾病。

    羸弱的明孝宗怎麼能忘記這些呢?而“只愛一個”確也和他的體弱有關。

    明武宗(朱厚照)

    現在,有一些人說明孝宗是因為娶的老婆少,他死後就“絕孫”了。即明孝宗死後,他的兒子朱厚照即位(明武宗),但在朱厚照死後,因為沒有兒子,皇位繼承就成了大問題。大臣們想來想去,只好把明孝宗弟弟朱祐杬的兒子朱厚熜請進宮即位,這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這個事兒,我們不想多說,因為歷史上有多個兒子的皇帝死後兒子們相互廝殺,最終弄得等於沒有兒子的事情也不是沒有過。我們要說的是,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明孝宗於1498年發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豬鬃插進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倫敦羅賓遜出版社出版的《發明大全》一書,列舉了人類300項偉大的發明,也把牙刷的發明權歸到明孝宗名下。

    明孝宗發明牙刷當然不是為了讓一些人在罵他“絕孫”時刷刷牙。這不是衛生問題,而是品質問題。愛一個人,愛好她、愛夠她才是男兒本色呢,明孝宗有錯嗎?

    嘉靖帝

  • 2 # 營三千

    標準答案(大部分人想看到的答案)應該是夫妻情深吧,不過嘞,我想說點別的八卦。

    明孝宗愛不愛老婆張皇后呢?廢話,當然是愛的,愛到什麼程度?同起同臥,同桌吃飯,完全放棄皇家禮儀,過的像民間父親一般親密。(及孝宗即位,立為後,至愛矣。宮中同起居,無所別寵,如民間伉儷然。)張皇后生病,明孝宗親自給她喂藥,這種秀恩愛簡直閃瞎狗眼啊。

    不過,張皇后並不是個好脾氣的主兒,早在明朝就有人認為,明孝宗不納妃是因為張皇后太彪悍,太“專寵驕妒”,才導致明孝宗沒有納妃(語見《湧幢小品》),這也是礙著皇帝的面子,再進一步,估計就得說,是因為皇上懼內了。

    雖然說皇上是一國之主,但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懼內的皇帝出現,比如隋文帝楊堅,據說就很害怕獨孤皇后。而明朝的高官大員中,懼內的也為數不少,比如說戚繼光、王守仁,都是有史料記載的著名懼內人士。前有楊堅作表率,後有名臣為楷模,這樣想想,說明孝宗懼內也不是不可能。

    明孝宗到底懼內不懼內?來看點兒歷史記載吧:

    (朱祐樘)嘗與後會食,後怒詈一中官,帝亦與之同詈,則語之他所曰:“母怖也。”(名山藏)

    這段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朱祐樘有一天和張皇后一起吃飯,皇后突然心情不好,劈頭蓋臉的把身邊一個小太監罵了一頓,朱祐樘趕緊和老婆大人同步,也跟著罵那個小太監,等張皇后罵夠了,才悄悄把小太監叫到別的地方,對小太監說:“別害怕,別害怕……”

    根據這段文字來看,小太監其實是沒有犯錯的,只是正好撞上張皇后的怒火罷了,但是朱祐樘也不敢當面勸張皇后消消氣,反而是“助紂為虐”的跟老婆一起罵,事後才偷偷安慰小太監,皇帝在老婆面前這個樣子,說他不懼內我都不信啊!

    山東副使楊茂元以河決論事,言水陰象應在後宮。後怒甚,上為後徵茂元,至,則請杖責之,竟謫為長沙同知。

    大臣上疏指責後宮,導致皇帝責備大臣,原本也是很常見的。但在在這段記載中,我們很明顯的看出,疏入之後,首先生氣的是張皇后。明朝規定後宮不得干政,但是張皇后先是透過某些渠道得知了奏疏的內容,接著又耍脾氣迫使孝宗為了她把楊茂元叫過來打了一頓板子,這種行為真是比華妃娘娘還彪悍啊。

    如果說因為大臣指涉後宮而發怒尚算正常,那麼明孝宗對張家外戚的無底線容忍,則實在讓人不得不懷疑孝宗的耳根子到底有多軟了。張皇后的親哥哥張延齡、張鶴齡得封伯爵,專橫不法,屢次有大臣彈劾,但是在弘治朝,往往是彈劾張家兄弟的大臣受到處罰,而張家兄弟毫髮無損。如此看來,說弘治皇帝懼內,倒也不是妄言。

    其實弘治朝並非沒有人請求朱祐樘多納妃,弘治元年,御馬監左少監郭鏞就上書請求朱祐樘選妃,但那時明憲宗朱見深剛剛去世不久,因此左庶子謝遷進諫,認為此時不宜選妃,明孝宗順坡下驢,也就答應了。弘治二年,荊王朱見潚又上奏請求明孝宗納妃,這一回,沒有謝遷替他擋刀了,又是皇叔的請求,朱祐樘只好親自批覆道:

    “請遣官選取女子,固為盛意,此係人倫重事,不可輕舉。朕即位方及三年,過先帝大祥未久,若遽選妃,將不啟天下之私議乎?況祖宗朝 冊後之後,無遣官重選妃例,朕果欲選妃,亦當稟命於太皇太后、皇太后,然後行。豈敢任意自為?王所擬誠有未當者。朕志已定,可不勞尊慮也。”

    這一回,朱祐樘可是明明白白的昭告天下了,“朕志已定,可不勞尊慮也”——我就是不想納妃,你們管得著嗎?正所謂懼內的本質是愛老婆,即便朱祐樘真的懼內,透過這封批覆,我們也能感受到朱祐樘對張皇后深深的愛意啊~~

    不過,朱祐樘沒有納妃,不代表他沒有別的緋聞,弘治朝就出了一個轟動一時的“鄭金蓮”事件,民間有個叫鄭旺的人,言之鑿鑿的聲稱太子不是張皇后所生,而是朱祐樘和宮女鄭金蓮生的。這個謠言在民間穿得有鼻子有眼,最後一直傳到皇宮,朱祐樘勃然大怒,把涉事者嚴加處置。但事情並未過去,因為查案過程中疑點較多,很多人都認為,謠言不虛,張皇后真的不是太子朱厚照的生母。

  • 3 # 一點點歷史

    如果給明代的皇帝排位,明孝宗朱祐樘在我心中能排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別是朱元璋,朱棣,以及明宣宗朱瞻基。

    在我們的印象中,皇帝都是後宮佳麗三千,清朝末年光緒皇帝“一後二妃”都讓我們覺得非常寒酸,可是明孝宗終其一生就娶了一個老婆,就是張皇后,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除此之外明孝宗和張皇后還像民間夫妻一樣同寢共食,這在中國歷史上僅有兩位帝王能偶做到,除了明孝宗還有隋文帝楊堅和皇后獨孤伽羅。

    明孝宗之所以這樣做,跟他的成長經歷是完全分不開的。

    朱佑樘的父親是明憲宗朱見深,由於特殊的成長經歷,朱見深在位期間獨寵比他大17歲的“萬貴妃”,由於萬貴妃自己的孩子夭折,所以人格變態,後宮無論誰私懷龍種都會遭到“萬阿姨”的毒手。

    朱佑樘就是他爹無意間寵幸了一個宮女所生,期間數次險些胎死腹中,僥倖生下來也不敢公之於眾,在宮中過著東躲西藏的生活。

    即便是後來和皇帝父親相認,也時刻籠罩在“萬阿姨”的陰影之中,他的親生母親紀氏,也死的不明不白。

    獨特的成長經歷造就了朱祐樘在感情上的與眾不同,或許他不是不想娶,而是不敢娶。

    總而言之,朱佑樘算是一代明君,寬厚仁慈,勤於政事,在位期間國家大治史稱“弘治中興”。

  • 4 # 香茗史館

    在中國古代皇權至上的社會里,身為皇帝一生僅有一位妻子是極難想象的,畢竟身為帝王要為傳宗接代考慮,而明孝宗朱佑樘便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一生只娶了一位妻子的帝王(隋文帝楊堅在獨孤皇后死後可沒少充實後宮)。而究其原因,一般認為有三點:一是和朱佑樘幼年經歷有關;二是張皇后深受明孝宗喜愛,且張皇后善妒;三是大臣謝遷的勸諫。

    朱佑樘的幼年陰影

    由於朱佑樘的父親明憲宗朱見深極為寵愛萬貴妃,而萬貴妃好不容易在三十七歲的時候生下皇子,可惜一年後這位皇子就夭折了。由於萬貴妃獨寵後宮,加上極為善妒,導致明憲宗一直膝下無子。

    (明憲宗和萬貴妃·網路配圖)

    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紀氏原本是廣西土司的女兒,乃是被俘進宮的,在憲宗的偶爾臨幸之下竟然懷上了身孕。而當時極為受寵的萬貴妃知道後,便命令宮女為紀氏墮胎,結果宮女下不去手,便謊稱紀氏乃是肚內生瘤,而非懷孕,這才僥倖保下了這個皇子。即使如此,萬貴妃仍然不放心,還是將紀氏貶居冷宮。

    之後紀氏在冷宮生下朱佑樘,萬貴妃聽說後又派門監張敏去溺死新皇子,結果張敏為了給皇上留下子嗣,冒著性命危險幫助紀氏將嬰兒藏了起來,在廢后吳皇后等人的照料下,每日偷偷用米粉哺養,這才讓朱佑樘活了下來,一直就這麼偷偷摸摸的成長到六歲。

    (萬貴妃·網路配圖)

    之後憲宗隨著年紀增長,一直為膝下無子而發愁,而張敏最終忍不住將實情稟告了憲宗。憲宗這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朱佑樘。之後不久,憲宗召集朝臣,將實情說出,並封朱佑樘為太子,封紀氏為淑妃,然而不久後紀氏便在宮中暴亡,門監張敏也吞金自殺。

    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對太子下毒手,只好親自將孫子抱養在自己的仁壽宮內,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宮中。

    正是由於童年時期的經歷,給朱佑樘內心留下了極深的陰影,朱佑樘繼位後,應該是為了避免後宮再次出現這種爭鬥,這才只娶了張皇后一位妻子。

    張皇后深受明孝宗喜愛,且張皇后善妒

    張皇后雖然出身平民家庭,父親只是個秀才,但也正因如此,使得她性格較為活潑,深受朱佑樘的寵愛,這從朱佑樘對張皇后父子兄弟的厚待就可看出,張皇后可真算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其父張巒被封為壽寧侯,張巒死後,其子張鶴齡襲封壽寧侯,張延齡則被封為建昌侯,真可謂“一門父子皆侯爵”。

    而且張皇后也比較善妒,史料稱其為“驕妒”,這從明武宗死後的政治鬥爭可以看出,張皇后絕對不是平庸之輩。

    正是由於張皇后深受寵愛,而其又比較“驕妒”,對明孝宗有一定的約束,這才導致明孝宗一直沒有納妃。更重要的是,與隋文帝的獨孤皇帝不同,獨孤皇后去世的早,而張皇后則活的時間比較長。

    大臣謝遷的勸諫

    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馬監左少監郭鏞請預選淑女,等孝宗服除後在其中選兩名女子為妃。當時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謝遷就上言說:“皇帝選妃,自然是應當的,不過此時憲宗的陵墓還沒有修建完工,且先帝剛剛去世不久。陛下您還年輕,選妃的事情還是以後再說吧。”明孝宗以孝治天下,在憲宗死後定下了為父皇守孝三年的制度,因此謝遷才會有此一說。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鏞請豫選妃嬪備六宮。遷上言:“山陵未畢,禮當有待。祥禫之期,歲亦不遠。陛下富於春秋,請俟諒陰既終,徐議未晚。”

    (謝遷·網路配圖)

    然而三年過後,或許是由於以上兩點原因的存在,明孝宗也就沒有再提選妃的事情。而張皇后也給明孝宗誕下了龍子,因此大臣們也沒有主動提選妃的事情。

  • 5 # 澹奕

    明孝宗朱佑樘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唯一一個終生只有一個妻子的皇帝,皇帝擁有三宮六院與萬千佳麗早就是標準配製,朱佑樘可謂是異類。而朱佑樘一生只有張皇后一人,原因有兩個:

    第一,朱佑樘童年受夠了後宮的迫害,險些喪命,讓他對眾多妃嬪產生了心理陰影;

    第二,朱佑樘本人擁有良好的儒家修養,性情溫和,對男女之事沒有強烈興趣。

    朱佑樘的母親本是廣西土司的女兒,後入宮成為宮女,被明憲宗偶然臨幸而生育了朱佑樘。然而當時明憲宗獨寵萬貴妃,後宮中到處都是危險,朱佑樘是幸運的,多次死裡逃生終究活了下來,成為了儲君,最終繼承了皇位,但是這也讓他對宮闈傾軋形成了強烈的心理陰影,這也是後來他不敢納妃的重要原因。

    而另外一點,明朝是宋朝以後,文人地位最高的時代,當時儒家興盛,而朱佑樘本人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朱佑樘性情寬厚,堅持“克己復禮”,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而其本身也對男女之事也非常看淡,並沒什麼興趣。朝堂之上,朝臣多次勸孝宗納妃,但是都被孝宗拒絕了。

    孝宗本身算不得什麼英明神武之君主,但他一生待人寬厚勤於政事,使得風雨飄搖的明朝再次安定,出現了中興之象,也不失為一個明君。

  • 6 # 鄧海春

    與明憲宗一生專寵萬貴妃而冷遇吳、王二後不同,孝宗對其皇后張氏始終一往情深,並且終身未置任何妃嬪,成為明朝乃至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特例。上圖明孝宗弘治皇帝

    這種專一的愛情是不適於帝王之家的,張皇后很快被輿論冠之以“擅寵”的罪名,孝宗也被貼上了“懼內”的標籤。

    孝宗最初並非有意不置妃嬪。成化二十三年(1487)二月,憲宗為當時的皇太子朱祐樘選冊鴻臚寺卿張巒之女為太子妃。僅僅六個月後,憲宗就駕崩了。太子於九月初六登極,數日後即敕諭禮部擇日冊封張氏為皇后。按照明朝慣例,皇帝往往在冊封皇后的同時即冊封兩人或多人為妃,以充實六宮。但憲宗沒有為兒子預選張氏以外的其他女子,孝宗也就沒有冊封的物件,而此時仍在大行皇帝的喪期之內,也不宜行冊妃之禮。

    上圖孝康敬皇后張氏

    當時御馬監少監郭鏞向孝宗進言,可預選女子於宮中或諸王館,讀書習禮,待喪期結束後即可冊封二妃,以便繁衍子嗣。據說,孝宗當時也有意行之。但訊息傳出後,遭到了外廷官員的反對。朝臣們一方面是出於維護禮制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擔心新君受惑於內廷宦官,從此耽於聲色而怠於朝政。同時他們也理所當然的認為,皇上和皇后都還年輕,很快就會有皇子誕生;即便皇后不能生,待喪期結束,皇上自會眾置妃嬪以廣延儲嗣。可是,朝臣們顯然未曾料到孝宗會從此專寵皇后一人,而後者又偏偏不擅生育。上圖明泰陵,弘治皇帝和張皇后葬於此

    弘治三年(1491)八月,孝宗大婚已經三年半多,二十七個月的喪期也早已結束。宮中沒有傳出皇嗣誕生的喜訊,孝宗也絕口不提選妃的事情。禮科左給事中韓鼎先後兩次上疏,催促皇上為宗廟社稷長久之計,選擇淑女以充六宮。孝宗一方面承認韓鼎“立大本之言誠有理”,一方面卻認為選妃之事“未宜遽行”,終究沒有行動。據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分析,孝宗本人應是有意選妃嬪以廣儲嗣的,但終為張皇后所制而無法實現。

    上圖明武宗正德皇帝

    弘治四年(1492)九月二十四日,皇長子朱厚照出生,數日後孝宗即以皇后誕生元子詔告天下,此後基本沒人再提選妃的事情了。專寵張皇后而不冊妃的最大代價,便是子嗣單薄。孝宗共有兩子,一為武宗朱厚照,一為蔚悼王朱厚煒,後者三歲而薨,所以實際只育有武宗一子。不僅皇子少,皇女也只有太康公主一人,而且也是幼年夭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這麼多年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