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怒懟精神美麗奸
-
2 # 文韜碼略
因為漢文化為中心的漢朝統治和管理深入人心,百姓主觀認可漢朝為正統,東漢末年漢朝當時的統治管理並沒有引起民間大動亂,而是一些官宦軍閥爭權奪利引起內亂,這些動亂瓦解了漢朝正統,而曹操表面上是擁立漢室,卻挾天子以令諸侯,看起來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基本已全權在握。挾持正統漢室皇帝在當時有失君臣之禮,是為不忠,故經過《三國演義》主觀上的大肆渲染,把這種“不忠”放大,讓後世讀者自然而然地定義曹操為反面形象。而《三國演義》本身更多的是主觀上讚揚“禮義仁智信”,主觀渲染後很多已脫離了歷史,《三國演義》更多地是給大家展現歷史人物的靈魂,站在忠君報國、漢室正統、仁義道德的角度上描寫人物性格特點與品質,所以曹魏成了反面也是正常。【個人拙見,見笑】
-
3 # 燕處昭若
中國古代的大多文學作品,往往被認為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與思想的代表。實際上,在物質文化與生產力並不發達的封建社會,老百姓的文化水平往往並沒有達到與之對應的程度。所以,中國古代想當一段長的時間內,知識分子創作的優秀文學作品並不能真正的成為民間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食糧。即使進入民間,往往也會被訛化成為一些俗語、言語,失去其本意。相反的,一個時代當中,民間的東西往往會“上流”成為優秀的作品,為時代所傳頌。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詩經》。當然無論是《詩經》,還是漢賦、唐詩、宋詞,都沒有完全做到文人智慧與民間智慧的水乳交融。
我們都知道,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黃金時期。無論是“明代四大奇書”還是“四大名著”,都享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尤其是“明代四大奇書”,已經基本奠定了中國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這四部奇書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其作者分別為羅貫中、施耐庵(一說羅貫中與其合著)、吳承恩、蘭陵笑笑生。但是我們翻開書來細品一下當時的歷史可知,這幾部作品在作者創作的多年之前,在民間已經有了成型的故事情節、人物關係等要素,尤其是《三國演義》。所以,《三國演義》所承載的文化烙印,不僅僅是作者羅貫中先生本人,更是中國民間的智慧與文化的影響。
說起三國,在唐代就已經是一段令人關注的歷史了,在此之後,經久不衰。《三國演義》誕生於元末明初,這一特殊的歷史時間點。這個時間,距離經濟文化相當繁榮,封建時期民間物質文化發展發到頂峰的宋代相隔僅僅八十年。而蒙古人統治的元朝統治也正是剛剛結束。如此,宋代的影響還沒結束,元代的大幕剛剛褪去,新的時代還在羅盤的旋轉中尋找方向。在此期間,民間所受時代變遷的影響極為複雜。這也正是《三國演義》所受時代的影響。
首先談一談宋代文化對《三國》的影響。宋朝,眾所周知,是一個經濟文化發達,軍事極其落後的國家。宋代民間“瓦肆”等娛樂場所已經遍佈城市生活。說書人逐漸登上了歷史舞臺。“說書”相對於枯燥的看書,更能讓當時文化程度低、知識水平不高的平民百姓很好的接受。這填補了民間底層百姓對於“書”與“史”的空白,因此說書漸漸繁榮。都說暖飽思淫慾,宋朝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對民間的鋼鐵的管控非常嚴格。致使中國的鍛鐵技術大大落後,唐刀等兵器失傳。這一段時間,理學得到了極大的推崇,忠孝仁義的思想得到了推廣。同時,宋朝國土北方不斷的有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擾。宋朝的歷史,幾乎成了在北方政權壓迫下的屈辱史。統治者因此急需老百姓對於自己的忠心,以達成漢民族意識上的統一。無論是宋朝,還是遼、金的漢人,既然你是漢人,你就應該選擇忠心於漢人的中央政權,也就是當時的宋朝。逐漸的,“漢人”與“北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立,這種影響甚至在今日仍然存在。因此在當時,“忠誠”與“北方”形成了對立。《三國演義》的故事雛形正是誕生在這個時代。因此,劉備集團代表的“漢人”與曹操集團代表的“北人”形成了對立,這種對立的意義在特殊時代被得到了放大。這在書中也成了“忠”與“奸”的對立。書中,我們隨處可見作者對於曹魏集團“北人”的稱呼。這正是本書“捧劉備、滅曹操”價值觀的成因。這種價值觀也因為《三國演義》的流傳而得到了推廣。“白臉”的曹操,在宋代已經成為“奸臣”的代表。
元代時間短暫,在那個時代,八十多年的時間內國家的文化與價值觀理應不會有過多的改變。宋代的一些社會狀態在此達到了延續。首先,“說書”這種藝術形式在民間已經發展到了喜聞樂見的程度。由於說書受歡迎,入行門檻低,獲得的收益高,因此,一些“一瓶不滿半瓶逛”的讀書人成了說書人,以謀求生計。元代對知識分子文人的打壓,也讓眾多知識分子選擇更加實際的謀生方式。說書人從此遍佈神州。“三國”,這一充滿著傳奇色彩的故事,也因說書人的普及而得到了推廣。而一些文化程度並不高的三流說書人,在整理編撰三國故事的時候,其知識水平並不能把三國故事達到尊重史實的還原。錯誤、穿幫、臆造乃至移花接木都成了三國故事中常見的現象。整部《三國》,也成了眾多說書人大展身手的“秀場”。元代蒙古統治者為了防止民間起義與暴動,對鋼鐵的管控也更是達到了恐怖的地步。“刀削麵”的起源正是這一時期。民間百姓能夠見到的鐵器,實在是少的可憐。菜刀成了蒙古人家的特權,百姓家裡的菜刀要被上鎖管理,那更別提封建社會時的冷兵器了。說書人眼中的兵器,似乎只能是雜劇裡戲臺上那極富藝術性的木頭刀劍。《三國演義》當中的穿幫與錯誤就在元代已經定了型。舉幾個例子。關於細節上的穿幫,關羽千里走單騎的路線是最令人哭笑不得的穿幫。說書人認為漢代的都城是長安。說書人編撰故事的時候,把關羽的路線規定為從長安出發,向東到達今河北一帶,與劉備會合。而實際上,當時東漢的都城已經從洛陽遷都到了許昌。一些人發現了這一錯誤,而沒有發現千里走單騎的故事是人為編撰的。因此,羅貫中在著書的時候對千里走單騎的起點進行了修改,而沒有改變路線中其他地點的修改。因此,關羽的路線變成了從許昌出發,一路向西北方向走,又轉向到東北方向。關於兵器的穿幫,最典型的也是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其實出現在宋代,其作用也並不是用於實戰,而大多是用於藝術。漢代的冷兵器中,刀並沒有達到普及。刀的出現源於宋代的鐵禁,刀的製作簡單,工藝粗糙,適合大量製造,在宋代得到了推廣。歷史上,關羽的兵器應該用的是戈,而不是青龍偃月刀。這也成了一段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美麗的穿幫。
時至明初,羅貫中在編寫《三國演義》時,三國故事在民間已經有了相當的影響。同時,羅貫中本人也是一名文人。文人更多要做的,是要緊隨時代的步伐。羅貫中和眾多的小說創作者不同,中國古代小說創作者往往都是落第書生。而羅貫中不同,早年羅貫中曾在張士誠的幕府做過謀士,親歷了張士誠與元軍、朱元璋的對壘,也目睹了張士誠的成功與落寞。羅貫中作為亂世的親歷者,本人的價值觀與認識程度也遠遠高於其他的文人墨客。他並沒有像其他作者一樣,把自己代入到小說中,實現那“才子佳人”的夢想。羅貫中在編著《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時候,是本著嚴謹、客觀的態度的。也由於羅貫中的特殊經歷,他對於歷史、人生、興衰有著常人無法想象的認知。這也是《三國演義》思想性的由來之一。羅貫中在幕府之中做過謀士,也註定了他在書中會傾注自己的軍事才能。讀《三國演義》,甚至也只能看到一絲兵法的味道。《三國演義》的刀兵氣,是其他的小說不能比擬的,因為這種刀兵氣是從作者身上透到作品裡的。另外,在明代沒有系統的百科全書,一些史料不能系統的進行考究,羅貫中也就沒有把傳統三國故事中的紕漏進行正確的修改。同時也是為了適應大眾的眼光,三國故事在百姓心中早已成型,過大的修改會有很大的麻煩。在《三國演義》正式的創作中,時代對於《三國》的創作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是時代,造就了《三國》的成功。
一首詩經過多年流傳,可能會失去詩人創作時原有的面貌,更何況是《三國》這樣中國第一部大型的章回體小說呢。由於統治者的喜好與憎惡,《三國演義》被不斷的再次創作,也被不同的時代刻上了一道又一道的痕跡。可是不管過了多少年,《三國演義》的成就與地位是不可替代與比擬的。一個人的作品可以被輕易地否認,而一個時代乃至幾個時代共同孕育的作品,則是千千萬萬個人共同的智慧與思想的結晶。這個結晶的光芒,將會隨著時間與文明,一直存在。
-
4 # 中學數學
謝邀!羅貫中先生是元末眀初的人,曾經跟隨張士誠作為其幕僚,作為一名反元反異族的鬥士,必須要有所側重,劉備作為漢室苗裔,不管劉備是否真正是漢室宗親,但是打著漢室的旗號,總能對反元大計有所啟發,說明漢室正統地位!另外,在歷史長河裡,普遍認為劉備最無辜,普遍認為蜀漢是最值得同情的。相反,曹操陣營,不管曹操最終有沒有稱帝,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欺壓皇帝,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他兒子曹丕直接取皇帝而代之,非常不符合古代讀書人為臣子之道,歷來曹操父子都被冠以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這樣才符合士大夫的為臣之道,所以就形成了《三國演義》揚劉抑曹貶孫的這樣一條主線,拙見獻醜,謝謝!
-
5 # 彭庶
既然叫三分國,當然皆走偏鋒,不歸正統,以操奸最烈,比干諫死,江東孫氏,盡這家那家,故箕子為奴講,盡些大地主,而且越發牢固,劉備微生高直,梟以去之,哪裡也容不下他,三國裡這三人都不是一統角色。
-
6 # 甄成83880053
是羅貫中同學開闢了懵懂少年們的追星之路,從今天網路上看,《三國演義》對於我們的影響,決不僅僅只是一部茶餘飯後笑談品評的小說而已!他塑造的偶像,已經神聖不可侵犯,不容絲毫質疑!網路上充斥著愚昧無知的書生氣!動輒長篇大論諸葛亮軍事理論,條理分明,頭頭是道,無可反駁!講的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還詳細,《隆中對》不過就是三分天下嘛?書生談談琴棋書畫,書法文章不是很好嗎?非要講軍事!不是不能講,你總要讀讀《孫孑兵法》《吳孑兵法》《六韜,三略》或者《素書》《李衛公》……
諸葛亮的治國才能與德行修養就不必說了,說說他的軍事:首出祁山,涼州三郡望風歸降,因失街亭,使曹真得以順利收復!曹真有言:亮首出祁山後必出陳倉,乃留赫昭守陳倉,後諸葛亮果出陳倉,十萬大軍用盡了攻城方法,赫昭一千多人使十萬大軍不能前進半步!這就是羅貫中筆下用兵如神的軍師?《三國演義》還是要讀的,不過就是本小說而已!除卻文學,藝術價值以外,八個字概括羅貫中同學:不學無術,誤人孑弟,時代需要魯迅,小羅同學可以暫且休矣!
回覆列表
從司馬氏開始,黑曹魏黑蜀漢,東西晉南北朝幾百年都是這個主流。直到隋唐朝,開始撥亂反正,歌頌蜀漢,眾多詩詞可以作證,正本清源一直維持到明清,在明到達高峰,《三國演義》就是這種主流思想,取得歷史藝術的輝煌成就,可謂深入人心。但是到了民國,幾個所謂歷史“磚家”就開始翻案了,黑劉頌曹。到了當代,更是沒有底線,不光黑劉頌曹,連垃圾司馬也要粉,作為鑽營厚黑的典範,信仰缺失道德淪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