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卞雲尊

    先說說相同點:

    第一,管理的本質是相同的。透過一定的策略,建立規範的秩序和規則,保證集團高效科學的執行。

    第二,管理的手段基本相同。建立組織,制定制度,形成機制。監督執行,獎勵處罰等等。

    第三,管理的目標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企業以盈利為目標,工業國同樣以物質的極大豐富為目標。

    再說說不同之處:

    第一,管理的範圍不同。企業是一個生產集團,主要關心的是生產與經營。工業國是無數企業的組合。企業是工業的支柱,但不代表全部。作為國家,還要關注文化的塑造,民生的福祉,有農業,有第三產業,這些,企業是不需要過多關注的。

    第二,管理的原則不同。國家的管理原則,不能只關注利潤空間,企業的成長髮展,還要關注絕大多數人的油鹽醬醋茶,包括生老病死。

    第三,管理的文化差異較大。企業文化,具有單一性特徵,而國家的文化,卻是複雜的包容性較強的。畢竟企業是國家的單個要素,只能代表一個側面。

  • 2 # 廣西雷哥

    近年來,透過科學管理方法的引進和採用,工業企業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從管理上取得了大量的經濟效益。但也有不少工業企業管理仍然相當落後,其主要表現:

    1. 重視硬體投入,忽略軟體系統應用:很多製造企業仍大量投入資金進行生產線自動化裝置改造,大量購入高階數控裝置,但卻沒有配備相應的軟體系統致使生產線及裝置應用不足;

    2. 企業在購買裝置時沒有要求開放資料介面,大部分裝置還不能自動採集資料,沒有實現車間聯網;

    3. 企業運營方面還缺乏資訊系統支撐,與生產管理息息相關的製造BOM資料(物料清單資料)、工時資料、質量標準等資料嚴重缺失,有些自動化裝置製造商不開放資料介面,錯把資料採集當成MES全部,造成生產排程、質量管控、物流過程效率低下,精準追溯更是無法實現;

    4. 裝置基礎資料維護不全,績效不高。很多公司對裝置管理僅僅停留在臺賬階段,維護保養計劃嚴重確實,裝置備件要麼缺失要麼大量堆積形成浪費,裝置的健康狀態未進行有效管理,常常由於裝置故障造成非計劃性停機,影響生產;

    5. 存在大量資訊化孤島和自動化孤島。ERP系統、MES系統、生產線資料採集系統各自為政,互不相讓,很多企業只好採用半手工、半自動化的方式管理資料,效率低下,準確性也難以保障,有些公司管理上任然採用手工計劃與排程模式,生產效率並未因大量的裝置改造而得到有效提升;

    6. 人員流動頻繁;

    7. 生產計劃不準確,不能按需生產,生產過量或差缺。生產管理缺乏具體的計劃,對生產工藝要求,生產進度都是口頭表述,能做多少算多少;

    8. 原料採購混亂,按需採購、過量採購、缺料。採購無具體計劃,急需材料常常跟不上,嚴重影響生產部門的進度和交期。倉庫發放手續模糊,管理制度不建全,經常發生錯漏現象,造成嚴重損失;

    9. 因為插單造成的影響或是高峰期生產線的超負荷運轉,導致無法按時完工,出現丟單、客戶流失的情況;

    10. 庫存管理混亂,物料積壓,佔用資金,庫存與採購、生產、銷售脫節;

    11. 返修、報廢監管混亂,造成次品浪費;

    12. 財務出現手工帳、電子表格,不利於管理;

    13. 財務及成本相關報表不夠細化,不利於發現問題及改善;

    14. 資金管理環節存在漏洞,擁有各種固定資產構成渠道,卻未對固定資產進行系統化整理,導致固定資產沒有入賬,成為賬外資產,進而使固定資產數額呈現虛假模式增長,與真實資產存有很大出入。還會出現公款私存等相關問題,造成資金使用不受限制,失去規劃性,開支不公開,資金利用率低下;

    15. 財務分析精準度低,工作重點停滯於“報賬型”財會工作,並沒有對所展開的財務活動進行合理而嚴謹的分析與評估,導致財務分析精準度偏低;

    16. 生產管理不精細,生產安全大多靠經驗管理;

    17. 在生產過程中,只注重任務數量,不注重質量,重目標、輕過程,造成管理粗放;

    18. 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管理者往往會以產量評價工作效率,而忽略了產品本身。每次等問題出現後再去補救,浪費資源也增加了隱形成本;

    19. 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管理者只下達任務,不分析研究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做到哪裡想到哪裡;

    20. 缺乏現場統籌、組織指揮能力,每次出貨總是忙、亂、差、錯;

    21. 責任人難以查明。產品質量出了問題,管理者不是先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逃避或是互相推御責任;

    22. 部門各自為政。部門人員以自我為中心,不主動與他人溝通協作,心胸狹窄者甚至給工作設定阻力;

    23. 品質意識淡薄,對品質要求模糊;

    24. 管理者缺乏成本核算、規範記錄觀念。車間生產管理不做規範的現場記錄,不知如何控制對流量,最後積壓大量半成品卻出不了成品。

    25. 管理缺乏組織構架觀念。管理者五組織架構觀念,導致部門之間工作不協調,崗位職責不清,工作無計劃、行動無目標、操作工無責任感,技術人員之間更是缺乏溝通。

    26. 管理者缺乏管理程式規範。現場生產流程管理不規範,程式混亂。組長不會寫工序、測工時,計件工價不合理,容易造成員工情緒化。

    27. 生產工藝資料亂。生產工藝資料的編寫格式不標準化,發放不規範,如何存檔編號裝訂等都沒有規範性。

    28. 管理缺乏規範性,以致質量控制不佳,常常帶款出貨。外發跟單員無序操作,經常發錯料。

  • 3 # 鄉村蘋哥

    近年來,透過科學管理方法的引進和採用,工業企業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從管理上取得了大量的經濟效益。但也有不少工業企業管理仍然相當落後,其主要表現:

    1. 重視硬體投入,忽略軟體系統應用:很多製造企業仍大量投入資金進行生產線自動化裝置改造,大量購入高階數控裝置,但卻沒有配備相應的軟體系統致使生產線及裝置應用不足;

    2. 企業在購買裝置時沒有要求開放資料介面,大部分裝置還不能自動採集資料,沒有實現車間聯網;

    3. 企業運營方面還缺乏資訊系統支撐,與生產管理息息相關的製造BOM資料(物料清單資料)、工時資料、質量標準等資料嚴重缺失,有些自動化裝置製造商不開放資料介面,錯把資料採集當成MES全部,造成生產排程、質量管控、物流過程效率低下,精準追溯更是無法實現;

    4. 裝置基礎資料維護不全,績效不高。很多公司對裝置管理僅僅停留在臺賬階段,維護保養計劃嚴重確實,裝置備件要麼缺失要麼大量堆積形成浪費,裝置的健康狀態未進行有效管理,常常由於裝置故障造成非計劃性停機,影響生產;

    5. 存在大量資訊化孤島和自動化孤島。ERP系統、MES系統、生產線資料採集系統各自為政,互不相讓,很多企業只好採用半手工、半自動化的方式管理資料,效率低下,準確性也難以保障,有些公司管理上任然採用手工計劃與排程模式,生產效率並未因大量的裝置改造而得到有效提升;

    6. 人員流動頻繁;

    7. 生產計劃不準確,不能按需生產,生產過量或差缺。生產管理缺乏具體的計劃,對生產工藝要求,生產進度都是口頭表述,能做多少算多少;

    8. 原料採購混亂,按需採購、過量採購、缺料。採購無具體計劃,急需材料常常跟不上,嚴重影響生產部門的進度和交期。倉庫發放手續模糊,管理制度不建全,經常發生錯漏現象,造成嚴重損失;

    9. 因為插單造成的影響或是高峰期生產線的超負荷運轉,導致無法按時完工,出現丟單、客戶流失的情況;

    10. 庫存管理混亂,物料積壓,佔用資金,庫存與採購、生產、銷售脫節;

    11. 返修、報廢監管混亂,造成次品浪費;

    12. 財務出現手工帳、電子表格,不利於管理;

    13. 財務及成本相關報表不夠細化,不利於發現問題及改善;

    14. 資金管理環節存在漏洞,擁有各種固定資產構成渠道,卻未對固定資產進行系統化整理,導致固定資產沒有入賬,成為賬外資產,進而使固定資產數額呈現虛假模式增長,與真實資產存有很大出入。還會出現公款私存等相關問題,造成資金使用不受限制,失去規劃性,開支不公開,資金利用率低下;

    15. 財務分析精準度低,工作重點停滯於“報賬型”財會工作,並沒有對所展開的財務活動進行合理而嚴謹的分析與評估,導致財務分析精準度偏低;

    16. 生產管理不精細,生產安全大多靠經驗管理;

    17. 在生產過程中,只注重任務數量,不注重質量,重目標、輕過程,造成管理粗放;

    18. 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管理者往往會以產量評價工作效率,而忽略了產品本身。每次等問題出現後再去補救,浪費資源也增加了隱形成本;

    19. 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管理者只下達任務,不分析研究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做到哪裡想到哪裡;

    20. 缺乏現場統籌、組織指揮能力,每次出貨總是忙、亂、差、錯;

    21. 責任人難以查明。產品質量出了問題,管理者不是先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逃避或是互相推御責任;

    22. 部門各自為政。部門人員以自我為中心,不主動與他人溝通協作,心胸狹窄者甚至給工作設定阻力;

    23. 品質意識淡薄,對品質要求模糊;

    24. 管理者缺乏成本核算、規範記錄觀念。車間生產管理不做規範的現場記錄,不知如何控制對流量,最後積壓大量半成品卻出不了成品。

    25. 管理缺乏組織構架觀念。管理者五組織架構觀念,導致部門之間工作不協調,崗位職責不清,工作無計劃、行動無目標、操作工無責任感,技術人員之間更是缺乏溝通。

    26. 管理者缺乏管理程式規範。現場生產流程管理不規範,程式混亂。組長不會寫工序、測工時,計件工價不合理,容易造成員工情緒化。

    27. 生產工藝資料亂。生產工藝資料的編寫格式不標準化,發放不規範,如何存檔編號裝訂等都沒有規範性。

    28. 管理缺乏規範性,以致質量控制不佳,常常帶款出貨。外發跟單員無序操作,經常發錯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靠自己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