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益林饋健蜜蜂養殖

    蜜蜂分蜂問題一直以來是困擾國內蜂農 擴大規模的頭號難題 中華蜜蜂愛分蜂的習性是漫長進化過程中得來的本領 為了更好的儲存種群 繁衍種群

    想要解決中蜂分蜂問題就需要幾個方面

    一:詳細瞭解中蜂的習性 當地的環境包括蜂的品種一般在幾脾蜂的時候會分蜂 什麼季節 外面什麼蜜粉源的時候比較愛分蜂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二:人為干涉 當蜂快要到分蜂的群勢的時候就要加強檢查頻率了 比如三天檢查一輪 一經發現起分蜂王臺 就及時人工分開 或者上防逃片

    三:及時收攏分出的蜂團 在適合分蜂的天氣 比如連續幾天陰雨或者大風天 突然有一天晴空萬里 風和日麗 這時候一定要注意 有分蜂跡象及時處理 發現已分出來結團的蜂群 及時收回 放到新的蜂箱裡

    四:想保持強群不想分蜂的情況下 就必須要培育新的蜂王 一般來說新的蜂王產卵後 比起老的蜂王來說 相對不愛分蜂 所以一般如果到了流蜜期不妨結合更換蜂王 來解決分蜂熱 同時還能收穫更多的蜂蜜

  • 2 # 小郡主123

    詳細瞭解蜜蜂習性從以下幾點注意

    1,留意王臺,防止出新王,多了容易跑

    2,看糖量,箱裡糖過多也要跑

    3,看蜂量,及時分群

  • 3 # 使用者怪人養蜂

    現在正是蜜蜂分蜂的旺季,尤其是中蜂顯得更為突出。

    分蜂是蜜蜂求發展的基本特性,分蜂習性越強,對種族的延續就越興旺。

    不管意蜂還是中蜂,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自然分出後,會在原群的周圍50米內尋找一附著物體作短暫的停留,這也是收捕的最好機會。停留時間大概是72小時左右,不及時收捕,蜜蜂就會另選新址而去。

    最容易處理的是意蜂,只要收回另置一箱就萬事大吉了,不會出現二次出去。

    最難纏的是中蜂,野性十足,不講規距,不守信用,收回後還會一而再再二三的飛逃,二次飛逃的中蜂就不會在附近停留而是直接遠走高飛了。

    為了避免中蜂的二次飛逃,可在巢門上安裝防逃器,也可以把蜂王的翅膀剪去一邊的三分之一,使蜂王失去飛行平衡而飛不起來。

    中蜂戀子性超強,可給這些分出王群抽調一脾全封蓋蛹脾就能留住蜂群不在飛逃。

  • 4 # 純正農家蜂蜜

    無論是中蜂和意蜂,透過春季漫長的時間繁殖以後,都會使弱小的群勢繁殖成強大的群勢。因為蜂群內的哺育蜂過盛,就會產生分蜂熱,也就是養蜂人說的分蜂。造成蜂群的分蜂的原因,主要是我們養蜂人不清楚蜜蜂的生物習性,在平常的蜂群管理中,沒有及時把蜂群內的這些過盛多出的哺育蜂及時處理掉,才造成了蜂群的分蜂。

    作為怎樣在蜂群發生分蜂熱以後,用什麼方法最快最有效的去解除,蜂群的分蜂情緒,最快,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下漿框取王漿。才是從根本上解除分蜂熱的辦法。作為中蜂佔時取王漿解除分蜂熱的方法,不是完全精通中蜂管理的人員是無法操作的。作為中蜂經驗不充足的人員,只有採取抽出分蜂熱群內的,封蓋正出房的大子脾,調入卵和幼蟲脾才是解除分蜂熱的最好方法。

    作為老式飼養中蜂的蜂友們,一旦發生了分蜂的情況後,要儘快把分蜂的蜂群收捕下來,如果超過數小時養蜂人不去收捕,蜂群就會第二次起飛飛逃幾公里以外。如果收到的分蜂群,最好的方法是調入一部分幼蟲脾,因為幼蟲脾對蜜蜂有很強的誘導和群勢穩定,促使蜜蜂出外採集的效能。也是收捕的蜂群很快認準在新的住址正常採集的最好方法。也是大大降低收捕到的蜂群,防止再次飛逃的最好辦法。如果要是外界沒有蜜源可採集的情況下,晚上一定要進行飼料糖的補充飼餵,才能夠保證收捕到的分蜂群,在新的地址穩定正常繁殖。

  • 5 # 昆明西碧生態農紡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本人養的是中華小蜜蜂。我分享一下我的方法不知是否對你有幫助。每年蜂分家有兩種方法應對。要麼看見有蜂王包人工提前給它分開,如果不想給它分家就把蜂王包給拿掉。還有就是不好觀察有沒有蜂王包的情況下。在一些好的位置放誘蜂桶,裡面塗點蜂蠟和蜂蜜。過幾天檢查一下。效果也是不錯的。

  • 6 # 黔北維妹

    首先,您對原蜂桶進行分蜂,一定要原蜂桶蜜蜂多才可以分蜂,不能盲目分。

    其次,對於新巢,要放入原蜂桶裡多餘的且有糖有子的巢皮,至少應放入兩皮才可以。

  • 7 # 追花精靈

    又到蜜蜂分蜂的季節,怎樣才能保證分家後的蜜蜂進入新的蜂巢?逃跑的蜂只會進入自己選中的蜂巢,是難以保證分家後進入新蜂巢的。

    自然分蜂是蜜蜂的特性,飛逃後的蜜蜂如果沒有及時收回,就會損失重大。在分蜂的季節,自然分蜂飛逃防不勝防,收蜂也很麻煩。所以有的養蜂人可能就想著先準備一個新蜂巢,讓這些自然分蜂的蜜蜂直接進入新蜂巢,這樣就能避免逃蜂的損失,也能增加新的蜂群,把壞事變成好事……可有沒有這樣的好方法,養蜂人能不能辦到呢?

    自然分蜂並不是普通的分家行為,而是為了更好的生存發展下去。

    在某些養蜂人看來自然分蜂可能就像人類的分家行為一樣,是因為蜂群發展了,蜂巢擁擠了 ,需要增加新的蜂巢——可實際上蜂群自然分蜂並不真的是蜂巢不夠用造成的 ,並不是在旁邊準備一個新蜂巢,分蜂群就願意入住。

    蜜蜂發生自然分蜂是適應自然環境的一種行為,是為了讓蜂群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下去,為了讓族群發展壯大,活動範圍擴大,是蜜蜂在自然界中生存保留的生存特性。從表面上看自然分蜂是因為蜂群發展了,蜂巢擁擠悶熱,產生分蜂熱情緒以後就造王臺鬧分蜂。可是在自然界中的野蜂,蜂巢空間無論再大,為什麼也會發生自然分蜂的行為呢?而且在自然界中,蜂巢絕不會一個挨著一個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都明白蜜蜂飛行距離只有2公里左右,中蜂的採集半徑只有1.5公里左右。在這個範圍內所開的蜜粉源花是有限的,如果蜂群發展起來需要的蜜粉量增多,在有限的範圍內就難以讓蜂群正常的生存下去。聰明的蜜蜂就會在蜂群發展旺盛時及時的分蜂,尋找蜜粉充足的地方築巢,擴大采集活動範圍。讓蜂群能加倍發展,原來的蜂群減弱,也不擔心蜜粉不足的問題。這樣才能使蜜蜂活動的地方越來越多,家族也越來越旺盛。

    所以蜜蜂在自然分蜂時,並不是簡單的選擇一個合適的蜂巢就可以。分蜂飛逃蜂群不會是就近選擇蜂巢,而是選擇離原蜂群2公里以上,蜜粉充足的地方築巢。

    自然分蜂飛逃時是怎樣進行的?

    當蜂群培育的自然王臺快要成熟,工蜂就會選擇晴好的天氣開始自然分蜂。自然分蜂發生時,部分工蜂先衝出蜂巢在半空盤旋飛舞,召喚蜂巢裡的其他工蜂飛逃。蜂巢裡的工蜂也在嗡鳴著,參與飛逃的工蜂就會越來越多。最後工蜂脅迫蜂王飛出蜂巢,引領蜂王到附近200米左右的範圍內尋找一個落腳點。蜂王停下來了,所有飛逃工蜂就會在蜂王周圍聚集結團。然後分蜂群就會派出一些偵查工蜂尋找可以築巢的地方,這些偵查工蜂儘可能的飛遠一點兒,尋找蜜粉充足蜂巢滿意的地方。等到找好了合適築巢的地方,就會引領分蜂群進入新蜂巢。結團的分蜂群就會跟著偵查蜂像烏雲一樣一下子就飛走了,自然分蜂就完成了。

    這裡要注意的是,自然分蜂剛開始時是選擇附近的落腳點,但這時不會直接找蜂巢。只有等到偵查蜂再尋找到合適築巢的地方,分蜂群才會進入,才會真正的築巢,開始發展。

    所以自然分蜂飛逃時,分蜂群不會就在自家旁邊的蜂巢裡去的,跑遠一點兒才是分蜂群最終的目的。

    分蜂期準備新蜂巢能讓分蜂飛逃蜂群進入嗎?

    說到這裡大家已經明白了,在分蜂期想要在蜂群附近準備新蜂巢讓分蜂飛逃蜂群直接進入是不可能的,自然分蜂時,逃蜂團會在附近停留,但不會選擇蜂巢進入。而偵查蜂會選擇較遠的地方作為新蜂巢,對於眼皮底下的蜂巢是不會看的。這樣的行為是為了讓蜂群能擴大采集範圍,增加生存下去的機會。

    但是如果有多的蜂箱,準備多的蜂巢,雖然不能收留自家的逃蜂群,但可以收留其他較遠地方的逃蜂。在分蜂期經常會有偵察蜂尋找合適築巢的地方,只要準備的蜂箱讓偵查蜂滿意,這些偵察峰也會把其他的逃蜂群引來的。收留其他的逃蜂群也一樣能增加蜂群,一樣能夠成功養殖是減少損失的好辦法。

    怎樣準備合適的蜂巢引誘其他的逃蜂群?

    在蜜粉源充足,氣溫適宜,蜂群發展旺盛的時候,也是自然分蜂容易發生的時候,這時候經常會有逃蜂發生。養蜂人要注意分蜂飛逃的發生,也可以準備蜂巢收留引誘其他的逃蜂群。

    只要有舊的蜂箱,保證潔淨無異味,讓蜜蜂能夠接受,就可以拿出來誘蜂。要把蜂箱放在離其他蜂群較遠的地方,儘量選擇陰涼通風,位置比較好,能夠被偵查蜂發現的地方。如果有潔淨的舊巢脾也可以放在蜂箱裡,然後認真的蓋好蜂箱,巢門開啟一點,如果巢脾放久了擔心發黴,也可以用粘糖水的乾草放入蜂箱裡引誘,只要能夠防止螞蟻進入蜂箱,就能起到很好的誘蜂作用。偵查蜂會因為蜜糖味的吸引進入蜂箱,只要發現蜂箱是陰涼舒適的,就會優先選擇。

    所以明白了嗎?分蜂期想要把自家分蜂飛逃蜂群引誘到蜂巢裡是很難的,但是準備好合適的蜂箱,引誘其他的逃蜂群是可以的,這樣也一樣能減少損失,增加新的蜂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天堂裡遇見的五個人的人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