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城市匯
-
2 # haiyi19930811
冉閔在歷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抗擊外族的民族英雄,也有人說他是好大喜功的一介武夫。暫且不論他頒佈“殺胡令”是出於穩固統治而拉攏漢族的手段,還是為了保全部漢族驅逐異族的雄心,都在客觀山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一,冉閔在掌握羯趙及建立冉魏政權後,冉閔都沒有對東晉開戰,當然其相當重大的原因是羯趙殘餘及鮮卑等其他北方少數民族的牽制,但若不是冉魏“殺胡令”的巨大威懾使得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不得不團結起來一致對抗冉魏,其它少數民族甚至羯趙政權繼續向南推進,最終顛覆東晉政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當然從肥水一役來看,東晉經過恢復確實有一戰之力,但經過數十年發展在擁有的能力,在肥水之戰三十年前東晉處於剛剛在江南開國初期,這一階段南下漢人多大程度實現了對江南的開發也值得懷疑,國力處於上升期遠遠未達到鼎盛時期,從339年8月羯趙對東晉的戰爭可以看出,當時東晉還遠遠不能與北方政權抗衡,僅能勉強憑藉長江天塹自保,直到東晉末年、劉宋初年南方政權才達到實力的頂峰,足以與北方政權一爭高下。冉閔掌握羯趙及建立冉魏後,作為屏障使得東晉獲得了喘息之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警報可以暫時解除,從而得以全力發展經濟恢復實力,並最終在肥水一役中擊敗前秦,保住華夏正統地位。其二,在冉閔掌權後,不僅僅透過“殺胡令”減輕少數民族對中原漢人的壓迫,冉閔還帶領軍隊不斷與少數民族政權作戰(當然更多時候是少數民族主動入侵),對具體的戰鬥規模和傷亡情況各方資料並不統一,對此不作評價,但從冉閔的最後一戰諸胡居然拋棄前仇結成聯軍可以看出,冉閔已經成為所有胡人政權統治者的夢靨,冉閔雖敗,但其他少數民族的損失亦極為慘重,羯人自此難成氣候,逐漸走向沒落,鮮卑慕容部趁漢、羯均無力鞏固山東之地時,統一山東各州,但其實力在與其他胡人聯軍對冉魏作戰中遭受重創,難以與羯趙等前期少數民族政權相比,最後先後被鮮卑拓拔部、東晉、前秦擊潰,可以說是最窩囊的少數民族政權,由此可以看出冉閔透過戰爭極大地削弱了關東諸胡的實力,這才有了後來的東晉北伐成功、前秦統一北方及鮮卑拓拔部入主中原等後續歷史,這讓少數民族對漢人的壓迫得到一定緩解。其三,冉魏政權爆發出的驚人戰鬥力讓其它少數民族政權統治者意識到不能一味壓迫漢人,否者漢人的反抗將異常激烈,所以此後的少數民族政權及其統治者一改長期的壓迫政策,對漢人採取了懷柔政策,如前秦、北魏、北周等,雖然漢人地位不能與少數民族相提並論,但至少能活下去,中華文明能在中原大地繼續流傳,同時促進了民族繁榮,為後世的隋唐盛世開創條件。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冉閔確實可以說是民族英雄。
-
3 # 鬥狼車品
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奴。胡人喚其石閔,晉人喚其閔公子。
冉閔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網上可謂是眾說紛紜。有人稱其為漢奸走狗,亂世屠夫;而有人又稱其為千古一帝,民族英雄。這個跨度有點大,史書上關於冉閔的記載都是少之又少一筆帶過,我們只能從晉書和一些胡人的書籍找到一些關於冉閔的記載。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魏晉時期,大量胡人被准許內遷。西晉八王之亂為了爭權奪位,國力已經消耗得差不多。最後司馬越和司馬潁的那場戰爭,引入了北方的胡人,匈奴、羯族、鮮卑、氐族、羌族等遊牧民族大舉進入中原,五胡亂華就是從這裡開始......
冉閔家族世代為將,其父冉良(冉瞻)為乞活軍的一名將軍,後被羯族石勒所擒,石勒見其驍勇善戰,讓石虎收其為義子。網上很多人傳冉良當時12歲勇猛無敵,有書籍上記載20歲左右,可以判斷冉閔當時年幼又或者未出生。被石虎收為義子的冉良最後為後趙(也就是羯族石虎的政權)戰死。
胡人進入中原之後,濫殺無辜,北方晉人苦不堪言,地位如同羔羊,任人宰割。石虎視晉人等同畜生,把晉人當作攻城炮灰。太子石䆳更為殘暴,隨意屠殺晉人。晉書記載,邃自又內諸比丘尼有姿色者,與其交褻而殺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賜左右,欲以識其味也。意思是,太子石邃見到幾個比丘尼,玷汙其清白,又將她們剁成肉醬煮成粥吃。
冉閔自小就在這種背景下長大,被胡人撫養長大的冉閔究竟是親胡人還是親漢人?從書籍記載可找出一二,冉閔同情晉人,私下結交晉人,也常把自己當作晉人。冉閔看不慣太子石邃無故殺晉人與其發生爭鬥後被砍傷,因石虎疼愛才能暫時保命。
石虎對冉閔的態度是用之防之,希望冉閔像其父一樣為其賣命,又深知冉閔心向晉人,不賜予兵馬,後又扣押冉閔妻兒為人質。可以看出,從小被胡人撫養長大的冉閔是多麼不容易,兩邊不討好。很多人說冉閔隨軍攻打東晉,斬殺東晉大將,裡面或許參雜著多少無奈,這是生與死的抉擇。
自季龍末年而閔散盡倉庫,冉閔當初在幷州見到饑民無食,於心不忍,冒著殺頭的風險開倉濟民。後來冉閔掌權之後,也的確就是開倉濟民,以致軍糧短缺。
如果冉閔在北方晉人心中是一文不值的話,當冉閔拿起屠刀揮向胡人的時候,為何北方晉人響應者甚多?如果沒有眾多晉人的支援,冉閔靠的誰去殺胡人?冉閔建立魏國不想稱帝,想聯合東晉收復北方,而東晉則按兵不動,冉閔在部下勸說之下稱帝。至此冉魏陷入孤立無援,可能連東晉都想著消滅冉魏,更別提去相助了。冉閔的兵是越打越少,敵人是越來越多。無奈重新接受胡人降敵,任命其子為大單于統領胡人,以胡制胡,後被降胡背叛。冉閔縱使有羽之神勇,亦回天乏術。
最後一戰,冉閔被慕容恪俘獲送至薊城。臨死前說出:“天下大亂,你等夷狄之族,人面獸心,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中土英雄,何為不可做帝王!”
冉閔的殺胡反擊確實讓北方的晉人地位提高,有了休養生息的時間,也向胡人展示了晉人不會一味的忍讓退縮捱打被動防守,晉人同樣會反擊,不會任人魚肉。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放棄暴力,在太平時代,仍可以透過正常途徑解決問題。但在亂世中,誰若放棄暴力,也許誰便無力生存。我反感暴力,但也不會因此去反感身於亂世為了儲存自己、族群而使用暴力的人。
歷史稱這一時期為民族大融合,冉閔註定不被歷史推崇,是功是過,是好是壞,全憑大家心中的一把秤。
-
4 # 傳統文化大使
謝邀。冉閔——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建立者,諡號武悼天王。在北方五胡亂華的局面下建立了漢族人的政權,雖然這個政權很短暫,但是它提升了漢人的底氣。先不管他下達殺胡令的原因是什麼,他的這個命令確實遏制了胡人對漢人的欺凌,給了漢民族以喘息和休養的機會,對儲存漢族的血脈起了很大作用,從這一方面來說,冉閔可以稱作漢族人的民族英雄。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他起兵反抗後趙政權以及下達殺胡令,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所以我認為他的出發點並不是當漢族人的民族英雄,而是當一個皇帝,但是從他的各種政策和做法達到的效果來評價,他又可以稱得上是漢民族的英雄。
回覆列表
最近網上對於冉閔是不是中國民族英雄流傳著兩種觀點:一種是直接否決說冉閔不是,他為保護漢人下達“滅胡令”不過是被後人添油加醋,美化了吧!另一種觀點是肯定的,正因為有了冉閔這個人和他對胡人的一些做法,使得漢族才沒有滅亡,能過延續到今天。
每每讀到冉閔的故事,確實會激起很多同情、敬重、惋惜。西晉政權因為連年的王室內戰,社會混亂,軍力空虛,居於中國的各異族藉機而起,燒殺搶掠,把中原大地幾乎變成了鬼域。公元311年4月寧平之戰,西晉最後的二十萬主力軍被石勒屠滅,中原從此除了極少數例外,幾百年間不再有漢族軍隊,任由胡人鐵騎橫行。
流亡江南的東晉政權更沒有任何能力反擊。這中間,突然在中原出現了一個漢族首領,把原來兇殘至極的羯人幾乎滅了個乾淨,還號召各處漢人殺滅胡人,恢復漢人國家。這不能不說,會使人眼前一亮。屠殺幾十萬羯人,雖然不能說很對,因為不可能所有羯人都對漢族犯下罪;但多少有些快慰。這些羯人算是為他們首領石勒家族的行為遭了報應。
可是正史卻是這樣記載的:
一、冉閔覺得自己功勞很大,皇帝就該是自己的,於是殺了石氏家族。
初次在史書中被提到是石虎和來自東北的慕容鮮卑作戰,其他軍隊都大敗潰逃,惟有石閔的軍隊全身而退。後來歷次戰事中表現也都非常突出,讓石氏家族的其他將領都非常畏懼。“閔素驍勇,屢立戰功,夷、夏宿將皆憚之。”石家的軍隊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石閔能在他們中脫穎而出,可見其勇武。石虎死後,幾個兒子爭做皇帝,其中一個以立石閔為太子,說動石閔幫助他奪位。但奪位後卻沒兌現承諾,立了自己兒子當太子,引發石閔怨望。別的石氏家族成員一看有機可趁,也來煽動石閔。而後經一番宮廷文武鬥,石閔索性殺光了所有羯趙王室成員,自己當皇帝,恢復了冉姓。
二、滅胡不過是出於政治目的,忠心他的漢人也被其殺了不少。
漢人見出了漢人皇帝都來依附,而各種胡人卻都非常恐懼,從都城中紛紛逃跑。冉閔見狀,明白鬍人肯定不歸順自己,同族漢人才向著自己,索性下令漢人一起動手,把所有見到的胡人(主要為羯族,匈奴族恐怕已被羯族殺差不多了)都殺個乾淨。“閔躬帥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其屯戍四方者,閔皆以書命趙人為將帥者誅之,或高鼻多須濫死者半。”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高鼻樑的人中有許多都是漢人。
冉閔曾想招攬胡人,做他們的大單于,韋謏勸諫他,反被其殺。
光祿大夫韋謏勸諫他,胡人不可信任。這是明擺著的,你剛殺胡殺得那麼興高采烈,突然又想跟胡人和好,做他們的大單于,胡人難道全是白痴?冉閔為了取悅胡人,竟殺了韋謏全家。
冉閔不但不聽王泰的建議,反而學起袁紹殺田豐的那一套。
冉閔在襄城遇上後趙殘餘勢力和羌族姚襄、慕容鮮卑的聯軍,部將王泰勸諫,敵人各懷異心,時間久了必然內訌,只需深溝高壘靜觀其變。冉閔不聽這種兵家常識,卻迷信自己武力,又相通道士的天文邪說,悍然出戰,結果兵敗,十幾萬軍隊加漢族精英人物都沒於亂軍中,自身帶十幾騎逃歸。他招攬的留守鄴城的千餘胡人果然叛變,把他兒子和漢臣都擄去後趙殘餘勢力那裡邀功,後趙把他們全殺了。王泰後來也為冉閔所殺,頗有袁紹殺田豐的風采。
總結:站在五胡亂華的歷史上,我們首先要承認冉閔的功績,他是一個梟雄,但是他卻不是一個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