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起音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人人歌頌的佳話,正如花木蘭代父從軍我們常稱其巾幗不讓鬚眉,是為女子的榜樣;同樣身為四大美人之落雁的王昭君就屬於舍小我、成大我的大無畏精神啦。

    而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中講到昭君出塞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受到畫工毛延壽的陷害才被迫赴匈奴和親。

    當時王昭君是以秀女的身份被選入宮的,選秀在古代是皇帝擴張後宮的一種主要方式,而宮中的美女太多,於是當時的漢元帝便讓畫工將每名宮女的相貌畫下,元帝便從畫像中選出姿色上佳的秀女進行臨幸。那麼這些秀女的命運似乎就被畫工所掌握啦,而在後宮我們常見的就是各種的賄賂,一個個秀女紛紛賄賂畫工,而王昭君由於沒有行賄畫工,於是便得罪了畫工毛延壽,所以毛延壽便把她畫的醜陋不堪,那麼當然就不會引起漢元帝的注意。

    直到公元前33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示友好,關於和親這種事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唐朝就曾有文成公主赴吐魯番和親,這是一種正常的邦交手段。之後的事便是畫工毛延壽推薦了王昭君冒充公主進行和親,而直到昭君入宴席之時漢元帝才發現王昭君竟然是一位絕世美人,漢元帝雖然心有悔意,然而由於兩族邦交關係,元帝只能忍痛割愛。放王昭君赴匈奴和親。

    這些便是我們的教材中所解釋的原因。昭君出塞是受畫工毛延壽的陷害。然而毛延壽只是一個小人物,對於這種關乎到兩國外交的大事不可能是一個畫工所能操縱的,而在歷史上關於這樣的事例其實只能解釋為毛延壽只是一個背鍋者。

    至於昭君出塞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中國古代所有處於皇宮女人的一種悲哀。古史常說皇帝有後宮佳麗三千,當然事實不可能有這麼多,但也不至於少,而後宮中的這麼多美女皇帝當然不可能全部都能臨幸。歷史上對於皇帝的後宮臨幸也有一些記載,比如晉朝曾記載皇帝騎羊來決定進誰的寢宮;又或者如清朝的直接讓皇帝翻牌子來決定啦,這些都表明了後宮人數之多。那麼有人歡喜便有人愁。

    《後漢書·南匈奴傳》便記載了昭君出塞的原因:“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便是說王昭君入宮這麼久卻一直不得漢元帝臨幸,因此心生悲怨,而匈奴和親一事便給了他一個解放的機會,她心甘情願決定出塞。不得不說這是皇宮女人的悲哀,後宮佳麗三千,往往就有許多人進宮多年不得臨幸直到病死,假如沒有和親這個機會,大概王昭君也是後宮中的一個悲哀之人。

    一入皇宮深似海,紅顏苦等化白骨

    而王昭君幸運的逃離了皇宮這個牢籠,她的出塞和親也使得漢朝和匈奴歸於和好,換來了持續50年之久的邊塞和平。

    我是歷史洽聞,我在等著你

  • 2 # 歷史百家爭鳴

    王昭君不是貴族,是在漢元帝時期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入宮為宮女。成為宮女大家都知道,如果貌美如花極有可能備皇帝臨幸,而王昭君又是四大美女,所以機會非常大。由於宮女眾多,所以皇帝透過畫像來確定侍寢的,這就給了畫工收受賄賂的機會,果然畫工毛延壽趁機勒索宮女。宮女們為了自己能被皇帝選中,送給毛延壽很多錢財。王昭君相貌出眾,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賄賂畫師的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毛延壽得不到賄賂,便故意醜化她。於是“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公園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請求和親,王昭君或許是失望了,也或許是文藝興致大發,自願請求嫁於匈奴。到了昭君出塞那一天,漢元帝見昭君美冠漢宮,不禁大吃一驚。想留下她,又怕失信。後來漢元帝大為惱火,殺掉了毛延壽等畫工,沒收了他們的財產。嫁兩任單于,痛苦煎熬現在,到草原去,到西部去都是很文藝的表現,跨國婚姻也很浪漫,但是在古代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首先飲食習慣不同,風俗也不一樣,為此王昭君犧牲了很多。公元前33年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右日逐王。或許王昭君這三年的時光是幸福的,雖然有飲食、風俗、住宿的不同,但是總歸有個愛他的丈夫。呼韓邪單于死後,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習俗昭君應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 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 於是昭君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兩人被迫再次共同生活十一年,復株累單于去世。大家想想,身為現代人都無法接受,別說那個時候的王昭君,雖然匈奴有這個習俗,但是王昭君是從大漢長大了,受到的都是中原文化,同時期在中國本土亂倫是要判死刑的。王昭君的這十一年是痛苦的,主要來自精神上的煎熬。王昭君與復株累若鞮單于。育有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於居次。據野史記載,復株累若鞮單于死後,她又被命嫁給新單于,復株累的長子,也就是呼韓邪的孫子,昭君終於承受不住,徹底崩潰了,她最後選擇了服毒自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該如何發掘頑皮孩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