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秘聞獵手

    客觀評價兩個節目,先放上兩個節目的百度百科:

    《見字如面》是一檔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推廣季播節目,用書信開啟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華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朗讀者》是一個文化情感類節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兩個節目我都看過,先評價兩位主持人。

    《見字如面》比《朗讀者》早半年多出現在熒幕,黑龍江電視臺的,主持人文化水平明顯不行,各種插話打斷嘉賓。而董卿的主持水平稱讚為國內頂級,也不為過。主持人好不好,一個節目能達到怎樣的高度就限定死了。

    《中國詩詞大會》能火爆,武亦姝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董卿非常會襯托人!春晚耍魔術的小帥哥你忘了麼?不是黑人哈,我是表揚。主持人就應該去襯托“嘉賓”,而不是各種插話表現得自己很牛逼。

    然後開始節目對比:

    《見字如面》中用到的是各種歷史信件,主持人和嘉賓先介紹信的各種背景故事,然後臺上讀信走人。

    《朗讀者》中用到的有信也有文學選段,主持人先講詞聊出嘉賓,然後聊嘉賓的故事,最後嘉賓上臺朗讀一番,然後文學點評師點評一下,補充一下剛才稿子的背景故事。

    嘉賓的最大不同:

    《見字如面》請的都是平常人,但演講者是大咖。而《朗讀者》那嘉賓都是各種大咖名宿,全是帶著自己的故事,自己親自講出來。

    綜合比較:各有千秋,但是《朗讀者》因為這個主持人得分更高。

  • 2 # JD高階私人定製

    黑龍江衛視製作的《見字如面》開播兩個月之後,央視也上線了一檔欄目《朗讀者》。雖然後者號稱前後籌備近一年啦,董卿首度擔任製片人啦,甚至連片子都是董卿自己剪的,“工作到凌晨四點”,但無疑央視已失去了先機,oops。再看《見字如面》主創團隊,知名度都不高,誰抄襲誰,我等小民不知道內幕,不說了。 但不管咋說,兩檔節目各有側重,面貌不同,避免了觀眾審美疲勞,這點真是值得慶幸。

    《見字如面》的流程是:主持人與評論嘉賓先在第二現場把信件背景簡單交代清楚,然後鏡頭再給到第一現場,讀信嘉賓上臺讀完走人。 《朗讀者》的流程是:主持人董卿先在主舞臺串詞,引出朗讀嘉賓,接著與嘉賓在(客廳模樣的)第二現場聊會兒天,一般聊嘉賓的故事、對文稿的理解,然後嘉賓再上主舞臺朗讀。朗讀完之後,還會有個文學評論者,在第三現場,補充說明一下文稿的背景。

    《見字如面》的體裁是“書信”,而《朗讀者》既可以是書信,也可以是文學作品選段。書信可以是別人寫的,也可以是自己寫的。

    《見字如面》的主舞臺佈置得更文藝,就跟大家圍坐在火爐邊聊天似的,很溫馨。《朗讀者》的舞臺更大氣,電子螢幕很好地輔助渲染氣氛,整體更有“晚會”的感覺。

    《見字如面》請的都是演員,而《朗讀者》有不同職位的人,只要有故事就行。

    所以,總體看來,《見字如面》強調的是還原寫信者的情感,而《朗讀者》強調的是抒發朗讀者的情感。都挺有自己的想法。

    說得再細一點呢,《朗讀者》就像精簡版的《藝術人生》,放照片、起音樂,這都是常用的伎倆,而且你說出故事之後主持人也都會把它昇華到一個“大”境界(比如“大愛”什麼的)。透過這一環節,我們可以對朗讀者產生情感共鳴,也會更理解朗讀者處理文字的方式,觀眾參與度還是挺高的。而且剛才說了,請的朗讀者不一定是專業的,有時候讀得一般,但流露出的最樸素的情感卻可以打動觀眾。節目剛剛播出一期哈,從第一期來看,個人認為節奏把握得不是很好,朗讀的比重比“藝術人生”那個環節還小,“專家”對文字的解讀呢?就更是一筆帶過了。 寫到這兒,我突然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央視很喜歡“講百姓故事”。比如《向幸福出發》(愛要大聲唱出來),是先講故事再唱歌;《幸福賬單》,是先講故事再玩遊戲。這《朗讀者》則是先講故事再朗讀。彷彿一定要透過節目“體恤民情”才能體現大臺風範,跟“採風”似的。這三檔節目可謂姊妹篇。

    《見字如面》在朗讀環節上可謂乾脆利索,毫不拖泥帶水。第二現場的主持人和嘉賓在把背景簡單交代之後,朗讀者就直接上臺朗讀了。畢竟是專業的演員,讀起來也更具美感。而且朗讀太考驗臺詞功底了,如果實力派演員讀好了,觀眾自然大呼過癮,如果偶像派演員讀好了,觀眾更是感到驚豔,演員也會趁機圈粉,兩全其美。當然,讀砸了就呵呵了,嘻嘻。 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演員們只能讀完走人,沒有和觀眾充分交流,我們不知道演員如何理解文字,為什麼要這麼處理文字,觀眾得不到情感鋪墊。 最可惜的是,第二現場的主持人和嘉賓之間不夠默契,經常搶話,又經常“接不到梗”。更可怕的是,兩個舞臺似乎是孤立的,第二現場聊天的時候,電視機前的觀眾完全不知道主舞臺的狀況。有時候沒等主持人聊上幾句,演員就上來了。有時聊了很久,話都有點扯遠了,演員還沒上來。有時候,更是聊在興頭上的時候,演員突然要上場了,第二現場的主持人只能匆忙地強行中斷話題。

    嘉賓間的默契、兩個舞臺間的默契,是《見字如面》的兩大硬傷。如何調節各環節的比重,則是兩檔節目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

  • 3 # 揹著蝸牛帶我去旅行

    從節目內容上,《見字如面》中節目嘉賓演繹的是古往今來的書信內容。而《朗讀者》則是沒有那麼多受限,讀各種名著,各種文學形式的內容。

    從節目效果看,《見字如面》的主持陣容包括一個主持人,兩個大學教授,主持人負責引導節目的進行,而大學教授在碰撞中告訴觀眾書信背後的歷史與故事。不過要說,這個節目主持人不知是因為剪輯的原因還是什麼因素,她的快語速以及打斷節目嘉賓的行為確實給節目減分不少。《朗讀者》則是主持人加朗讀嘉賓,會在朗讀前採訪,這個不錯,有故事,有代入感,有淚點。而主持人的主持功力可以說是主持界的第一,沒得說了。

    總體來看,兩個節目都有自己的優點,而我都喜歡看。

    安好~

  • 4 # 植TALK

    作為最近電視綜藝節目中的清流,《見字如面》和《朗讀者》有相似之處。《見字如面》是黑龍江衛視推出的國內首檔“明星書信朗讀節目”,節目帶領觀眾重溫書信的時光和記憶,以書信這種“古老的方式”重溫中國故事。

    許多人都認為《朗讀者》比《見字如面》要有內涵的多。也許是因為每次朗讀都以真實可循的故事代入,每篇文章朗讀時都有作品當事人或者故事當事人在場。《朗讀者》每次朗讀有當事人的情感渲染,有主持人的詞語烘托,讓觀眾動用視覺、聽覺和神經系統一起發作,這種感染力在眾目睽睽之下逐漸端倪。

    《見字如面》閱讀的信件大多來自歷史,當代書信較少,但毫無疑問,還原度很高,我樂於看到這樣的節目。而且《見字如面》的古代書信的現代化翻譯很精準,完全瑕不掩瑜。

    光看主舞臺的大小,燈光的佈置等等各種,《朗讀者》比《見字如面》大氣的多。《見字如面》有兩個舞臺,演員讀信件的小型伸展式舞臺和主持人與嘉賓的討論室式的舞臺,佈局簡單,節目程式也簡單。演員上臺讀信,主持人與嘉賓討論,迴圈。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5 # 鵝媽媽講閱讀

    《朗讀者》有種倪萍主持《藝術人生》的感覺。

    兩個節目都看過一集,但是看《見字如面》的製作團隊和《朗讀者》的製作團隊,基本可以判斷《朗讀者》借鑑了《見字如面》,談不上喜歡不喜歡誰,大體感覺如下:

    1《朗讀者》是董卿的節目,朗讀者和朗讀的內容是董卿做節目的材料。《見字如面》是實力演員再現經典信件的節目。

    2《朗讀者》大場面,大製作,感情濃。《見字如面》溫情脈脈,回味悠長。

    3《朗讀者》朗讀材料雞湯居多。《見字如面》多是經典信件。

    所以,《見字如面》可以做內容越少,觀眾越來越小眾,《朗讀者》可以做十幾年都沒問題,觀眾群越來越多。

  • 6 # 影視口碑榜

    《見字如面》和《朗讀者》這兩臺節目自產生以來就被相比較,也許是因為兩個節目的節目形式和內容都十分相似。其實最初時筆者也曾對這樣兩檔明顯帶有“文藝”標籤的節目可以火爆網路而產生疑惑,不過隨意點開播放一不留神就入了坑。可以這麼說,《見字如面》和《朗讀者》的出現和受歡迎不是偶然,而是時代的必然,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漸漸開始關注“靈魂”和“慢”節奏的時候。

    那麼這兩檔節目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在這裡我們慢慢講。

    第一點,兩檔節目解讀角度並不相同。

    《見字如面》採用明星負責讀信,學者負責旁白介紹信件歷史背景點評信件的形式。

    《朗讀者》則是採用名人閱讀,名人透過閱讀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悟的形式。

    從這一方面來看,兩檔節目雖然都以“讀信”作為切入點,但是在對“信”的解讀方面採用的角度並不相同。

    第二點,兩檔節目的主角截然不同。

    《見字如面》是國內第一檔也是唯一一檔書信朗讀節目,它的主要目的是帶領人們透過信件可以穿過漫漫歲月長河重回過往,體味當時的風土人情,它的主角是“信”。

    《朗讀者》則是一臺文化情感類節目,它是透過信件令人們有所感悟,進而思考人生思考現在,更多的是側重“信”對人的現在的影響。它的主角是“人”,“信”只是一個載體。

    第三點,兩者側重點不同。

    這點很明顯是配合節目型別所形成的,可是說是一個由因到果的差異。《見字如面》的風格更加偏向於讀,雖然是不同的明星上臺讀信,但是接觸到的也只有信。有臺詞功底作保,很多明星在“朗讀”方面很厲害,能用把字裡行間隱藏的情緒用語言精準表現。

    《朗讀者》則是偏重於信件背後的“朗讀者”,所以很多時候並不能聽到很精彩或完整的朗讀,更偏向於信件讀完後的“談”,由此讓觀眾進入共鳴。

    第四點,兩檔節目舞臺設計很是不同。

    《見字如面》的製作對比大氣的《朗讀者》略顯簡陋,只有一個舞臺,所有的節目錄制都集中在這裡。《朗讀者》則有兩個舞臺,一個負責朗讀,一個負責訪談,整體的舞臺設計都是一如既往地大氣,說不出的厚重。

    看過這些,你還覺得二者相似到分不開嗎?

  • 7 # Hhhhh\_w

    就我而言我是喜歡看《見字如面》的。

    雖然可能《朗讀者》的熱度更高,但是實際上我並沒有完整的看過一期,而《見字如面》是每一期都有下載,然後一封信一封信的去聽。

    個人覺得可能《見字如面》更加側重的朗讀的內容,而《朗讀者》側重的更加是朗讀的這個人。

    而《見字如面》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文化的聲音,喜歡把它當做是音訊,去聽對書信的分析,去聽文字本身,確實讓我對一些人物,一些歷史有了全新的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捲髮要怎麼打理呢?一定要每天洗頭每天抹者喱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