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甜甜圈伐木累
-
2 # 深深的呼吸淺淺的笑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發脾氣,數落孩子,那麼孩子的性情也會受影響,會表現出很多的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
父母應自省的十五條
1、如果孩子喜歡譴責別人,是因為平時我們對他批評過多。
2、如果孩子凡事喜歡抱怨,是因為我們總是挑剔他。
3、如果孩子喜歡對抗,是因為我們對他有敵意和強制。
4、如果孩子不夠善良,是因為我們是一個缺少同情心的人。
5、如果孩子膽小、羞怯,是因為他經常被嘲弄、辱罵。
6、如果孩子不跟我們說心裡話,是因為我們捉孩子的話兒把,翻老賬。
7、如果孩子不辨是非,是因為我們專制,沒有給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機會。
8、如果孩子很自卑,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總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勵。
9、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傷,是因為我們的家庭沒有寬容和溫暖。
10、如果孩子不喜歡自己,是因為我們對他缺少接納、認可和尊重。
11、如果孩子不上進,不努力,是因為我們對他要求過高他做不到。
12、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為我們對他太溺愛,要什麼給什麼。
13、如果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為我們沒有教會他理解別人。
14、如果孩子退縮、逃避,是因為遭到了我們的輕視和打擊。
15、如果孩子懶惰和依賴,是因為我們替孩子做的事和決定太多了。
-
3 # 啟明星13871772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性格走向。在微信朋友圈中,也有很多勵志範文和雞湯文,談到了父母脾氣不好對孩子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脾氣不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一顆憤怒或是畏縮的種子,使孩子趨利避害,不敢衝撞權威或是過於隱忍,長大後的性格或許會走向極端,一般成年後都會帶有父母脾氣的印記,脾氣急躁或喜歡亂髮脾氣,這都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如果長期得不到發洩,可能會衝撞父母或是頂撞權威,將此作為一種輸出的突破口。因此,脾氣好壞,關乎孩子未來能夠走多遠。
-
4 # 諾心語
父母脾氣不好,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
我原來脾氣不好,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工作壓力,生活困惑都會讓我疲憊不堪,我就會拿孩子來撒氣,覺得我現在擺脫不了的困境,都是因為孩子造成的。因為她,我才不能隨心所欲,失去了自由。孩子三四歲時,已經特別記事。慢慢的我發現,她比一般孩子更敏感,自己也更容易著急發脾氣。做什麼事情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錯了引來媽媽的發怒。特別是四歲下半年時,如果她爸爸不在家,跟我單獨在一起時,她就會特別緊張,看著我的臉色做事。還會小心翼翼老是問我一個問題“媽媽你喜歡我嗎?”,我好好的反省的自己的人生,我都做了些什麼,孩子有什麼錯,任何的生活方式都是我自己選的,孩子只是個意外,她何罪之有?我不去好好愛孩子,拿孩子發脾氣,自己又能好過到哪裡去?於是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自己的人生。重新給自己定位。
我和孩子深談了一次,我告訴她都是媽媽脾氣不好,她沒有錯。媽媽一定改正錯誤,不再隨意發脾氣,做個好媽媽。雖然她似懂非懂,但是,從她開心的笑臉中,我知道她明白我的意思了。現在孩子五歲多了,近多半年時間,我多看書,晚上帶孩子散步,週末陪她逛公園,自己的那些壞情緒慢慢控制下來,孩子也開朗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小心翼翼,我讀書時她也看她的書或是在一旁畫畫。我覺得那個感覺,好美。
我慶幸自己早些醒悟過來,沒讓我的壞脾氣害了孩子,害了我自己。我慢慢改變,慢慢成長。希望自己做了稱職的好媽媽,更希望在糾結中的父母們,也早些看開,精心澆灌孩子這個小精靈,讓他們幸福快樂長大。
回覆列表
經常有媽媽來諮詢甜甜圈,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怎麼辦?總要大聲吼孩子!
懊惱自己的情緒失控,擔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然後暗下決心,下一次一定要再有耐心一點,再剋制一點。
有孩子之前,你腦海中常常幻想的畫面一定是,母慈子孝,兒女承歡膝下。
但是,落地到現實的畫風,時常是這樣滴:
你前腳才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條,他後腳就給你搞的翻天覆地,每天N輪兒。你工作一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想早些休息,他卻打了雞血一般讓你沒完沒了的講故事,沒完沒了的玩遊戲。你好不容易來了興致,想幹點自己的事情,他秒變樹袋熊,360度黏貼,連上個廁所都墨跡著不讓你去。你怕他遲到趕時間送他去幼兒園,他磨磨贈贈,破事兒一籮筐,皇帝不急,急死太監。你立了100遍的規矩說“不許”,他充耳不聞、明知故犯。上述種種分分鐘令人氣結的狀態,在有娃的家庭裡都是 常態。
我們總是強調父母心境平和對養育孩子的重要性。但卻忘了,即便當了父母,我們首先也是個人啊。
讓我們只能有喜不能有怒,只能有獎不能有罰,只能溫柔堅定不能發火發怒,那為人父母一場,也太特麼憋屈了吧。
格桑澤仁老師曾所說,“憤怒與快樂對人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孩子有權利憤怒,也有權利感知別人的憤怒。
90%的父母在發火之後第一個念頭就是,自責。懊惱自己的情緒失控,擔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然後暗下決心,下一次一定要再有耐心一點,再剋制一點。
但是通常,剋制的結果只是一次又一次似曾相識的輪迴重現。與其違背本性的壓抑自己,不如學習一下,發火的正確開啟方式。
當你實在忍不住了,想要暴走的時候,可以這樣做:
1、表明自己感受,而不是攻擊孩子的人格
很多媽媽會發火都是因為實在忍!不!了!了!
為什麼忍不了了,因為平時忍得太多了。有時候是當著外人不好發作,有時候是顧及孩子自尊敢怒不敢言,有時候是怕破壞了好媽媽的形象…
總之越壓抑越憤怒,待到自己情緒脆弱或是孩子過度煩人的時候,一口氣爆發,惡語相向、甚至拳打腳踢。
但是親愛的,其實你不需要過度隱忍的,孩子應該知道你對他所做所為真實的情緒反應。你可以向他描述你的真實感受,在不攻擊孩子人格的前提下。
比如,可以說“我剛剛收拾過的積木現在被扔的到處都是,我感覺勞動成果一點也沒受到尊重,我好生氣!!”
但是不要說,你這孩子怎麼回事,一天到晚給你收拾800遍都不夠你扔!真討厭。
或者,你可以說“我已經講完整套的《小貓魚》了,卻還是不能休息,現在我口乾舌燥,這讓我覺得煩躁!”
而不是說,你到底有完沒完啊,你就不能讓我歇會兒麼?
只有你表明了自己的感受,才能激發孩子的同理心,他才會透過你的真實情緒去衡量自己的行為,是否真的過分?有沒有必要修正?
但是如果攻擊他的人格,出於本能,第一反應就是為了自保而跟你敵對。
2、表達你的期望,並告訴孩子如何彌補錯誤
我見過太多家長,一邊痛訴著孩子的罪行,一邊幫他收拾爛攤子。
真是有種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無奈,這邊還在吼他為什麼亂扔積木,那邊又跟在屁股後頭撿,你都這麼自輕,孩子不把你的話當耳旁風才怪。
每一次發火必定是因為背後積累了大量的問題,而發洩怒氣並不是最終目的,修正孩子錯誤的言行才是。
否則脾氣發完了,事情沒有真正解決,下次再遇到,只不過是再上演一次劇情回放罷了。孩子惹你發火之後,不妨說出你的期望,並告訴孩子如何彌補錯誤。
比如,“媽媽希望你用完一樣東西可以把它放回原處。現在可以給你一個箱子,一個個撿起玩具送他們回家好麼?這樣下次再玩你就不會找不到了。”
或者,“已經到了睡覺時間了,我希望在床上給你講睡前故事,而不是看你在沙發上亂蹦跳。如果你現在能快點刷牙洗臉也許有時間多聽一個故事。”
透過表達期望並提供選擇,讓孩子學會剋制自己的行為,才能讓他們對自己更有信心。
發火是為了以後不犯同樣的錯誤,不走重複的彎路。
3、讓發火的後果動點真格的
發都發了,總不能白髮吧,不如動點兒真格的。
對於一些屢教不改的錯誤,媽媽們可以透過發火的契機,讓寶寶對行為後果有更直觀的認識。讓孩子真正的體驗一下,不當的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
發火、甚至打罵其實都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讓孩子改變,如果家長動不動就發火,要麼會讓孩子形成免疫力,你說什麼他都當耳旁風;要麼就是引起他的反感,只想著如何對抗和反駁你,而錯失了他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
上學墨跡,總是沒時間觀念,那就遲到一次吧。
堅持晚睡,那就取消睡前故事的環節吧。
總是亂丟東西,那就找不到最心愛的玩具一次吧。
總是說話不算話,那就行動受一次限制試試吧。
但有一個前提,這不是懲罰,你也不是在落井下石。你只是在讓他體驗自己行為的自然後果,即便行為是錯誤的,也並不代表你不愛他。
所以當孩子說話不算話被限制行為時,你可以說,媽媽知道你很想跟我去拜訪親戚,但是昨天見爺爺的時候你很不禮貌,所以這次我要自己去,以後還有很多拜訪機會的,下次我會再帶你。拜拜,媽媽愛你。
只有結束在愛與尊重中的管教,才會讓孩子有反思的機會。
要讓寶寶知道,你生氣的只是他的某種行為,而不是不喜歡他這個人。
4、如果真的是自己的原因,真誠的道歉
有的時候大人發火,純粹是撒氣,將自身的負面情緒,藉著孩子的緣由發洩。這種行為非常不鼓勵。
對於這種情況,父母要學會道歉。跟孩子道歉,對大人來說,其實是道坎。
我們會考慮這會不會影響到我們作為家長的權威?
而且通常我們也不會認為全是自己的錯,最多,各佔一半。(誰讓他在這個時候惹我來著?)
但是,言傳身教,說白就是不能只許官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上面說了那麼多該孩子改正的部分,讓他改便是,該咱們認錯的部分也不要含糊。
道歉並不難,但你跟孩子之間的芥蒂卻能因它完全消除。
育兒的路途這麼長,再有修養的父母也難免有失控的時候。當你為自己的失控後悔的時候,平息完怒氣,別忘了給孩子道歉。
如果你實在說不出,可以依靠繪本的力量,有一個繪本叫《媽媽發火了》。
大意就是一個調皮搗蛋的男孩一次次的把媽媽惹毛了,然後媽媽發火了,巨大的火氣把孩子吞噬了,他消失了,然後媽媽四處尋找他的故事。
每次講到最後一頁,媽媽道歉:“小山,對不起,媽媽愛你,媽媽緊緊地抱住小山,小山也緊緊地抱住媽媽。”CC都會抱住我大哭,聲嘶力竭,像是要哭盡連日的委屈。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慶幸,育兒的路上,還好有繪本相伴。沒有人規定,當了父母就不能發火。何況,教育本來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憤怒也必然是不可缺少的。
你只是需要一點,發火的技巧,以及,和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