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師明禮

    此二人關係可以歸納為一句話:明爭暗鬥三十年,彼此攻訐直到死。

    左宗棠(1812-1885)比李鴻章(1823-1901)大九歲,去世的也比較早,當時李鴻章送來輓聯: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

    焜耀九重詔,文以治內,武以治外,為天下惜公。

    這裡李鴻章用了“周旋三十年”五個字,已經是非常委婉的說出了兩個人的關係了,實際上,二人的關係完全可以說得上是惡劣,糟糕至極。

    這種惡劣的關係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隨著很多事情一點點發展而出來的。

    最早,二人同在曾國藩軍中協助曾國藩,和太平天國戰鬥,等到後來,二人各自帶兵出來,矛盾就出現了。

    縱觀左宗棠的一生,有幾件極其重大的事件,成就了他的功名,在這每一件事情裡,幾乎都伴隨著他和李鴻章的交惡。

    1.第一件,在剿滅太平天國上。

    1864年,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圍攻天京,很久也沒攻下來,清廷著急,命李鴻章帶兵協助。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門生,是一個極為世故圓滑之人,他心裡透亮,太平天國經過曾國荃的長期圍鎖,已經是強弩之末,就差最後一擊了,他去不去,太平天國都必亡無疑,他去了就是搶功(人家圍了兩三年,為的不就是搶頭功,佔功勞麼),於是乎,他先是裝病,說感冒不能成行,後來被一再催促,就上書說浙江戰事也很緊急,帶兵跑浙江去了。(李鴻章給曾國荃的信這麼說:“屢奉寄諭,飭派敝軍會剿金陵。敝意我公兩載辛勞,一簣未竟,不敢近禁臠而窺臥榻。”)

    這一去不要緊,他和左宗棠的交惡正式開始了。

    為什麼呢?

    這個時候,左宗棠是浙江總督,正在浙江圍剿太平軍呢,李鴻章一去,嘩啦啦三下五除二,收復了浙江好幾個地方,左宗棠自然火了,這個小李子呀,你是江蘇巡撫,朝廷讓你去南京,你跑我浙江來算咋回事啊!於是乎,上述朝廷,大罵李鴻章“越境掠功”。

    李鴻章在浙江一面收復失地,一面擄掠財富,這正是觸犯了左宗棠的根本利益,他寫信給曾國藩給李鴻章穿小鞋:“湖絲鹽利皆浙所應有者,則盡佔之。嘉、杭富戶及土匪地棍之曾充(此處指太平軍)鄉官者,則誘致而收其罰捐。”又說:“湖北協浙之餉,每月萬兩,官言奏撥江海關洋稅為抵,已奉明旨,少荃(即李鴻章)亦置不顧。滬餉不欠一月,浙餉已欠一年,尚復專謀挹注如此!豈浙亡而滬可獨存耶?亦可哂矣!”

    正所謂“斷人財路,如殺父母。”李鴻章帶兵入浙江,既搶功勞,又搶財源,當時帶兵打仗最要緊的銀子,左宗棠能不氣麼!何況他本來就性格暴躁,二人自此件事開始不和。

    李鴻章算盤打得精,去南京得罪老師,去浙江得罪左宗棠,怎麼看,得罪左宗棠也比得罪老師好哇!

    此前左宗棠和李鴻章有沒有不和,歷史難以考證,但是左宗棠曾經在訓練楚兵的時候,特意拿李鴻章的淮軍作靶子打:“淮軍以詐力相高,合肥(指李鴻章)又以牢籠駕馭為事,其意在取濟一時,正慮流毒無窮。”可見左宗棠對李鴻章的淮軍是很不以為然的。

    李鴻章在給朋友的一封信裡說左宗棠:“湘人胸中有鱗甲。”顯然也不喜歡左宗棠。

    而曾國荃攻破南京城後,屠城燒殺,並告知曾國藩:太平天國幼主洪天貴福已經死亡。曾國藩以此上報朝廷。

    左宗棠卻已得知訊息,幼主已經逃跑了,他在曾國藩不知道的情況下上書朝廷,說了這件事。

    一個說死了,一個說沒死,曾國藩和左宗棠堅持己見不鬆口,最後證明左宗棠是對的。清廷下令褒獎左宗棠,曾國藩非常生氣,臉面無光,認為左宗棠這是暗地裡捅他一刀子,曾國藩和左宗棠自此有八年不通書信,二人交惡。

    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弟子,自然是支援老師的,他和左宗棠不和也有這個因素。

    2.第二件,剿滅捻軍的事情上。

    1865年,李鴻章,左宗棠各自率軍剿滅捻軍。

    李鴻章負責剿東捻軍,左宗棠負責剿西捻軍,可是西捻軍一路奔跑,一直跑到北京去了,京師震驚,清廷斥責,將李鴻章也捎帶了進去。

    李鴻章氣得寫信給弟弟李鶴年,說:“左公(即左宗棠)放賊出山,殃及鄙人。若使辦賊者獲罪,何以激勵將士?侍心如古井,恨不投劾歸去,斷不以目前榮辱介懷”。

    這還不要緊,最大的矛盾發生於1868年。

    其時西捻軍被剿滅,李鴻章上書朝廷,說捻軍首領張宗禹已經跳河自殺,左宗棠卻不相信,他又和當初上報太平天國幼主的事情一樣,不通知李鴻章,直接上奏說張宗禹沒死,而是逃走了,而且他帶著兵四處去追捕張宗禹。

    李鴻章這個氣呀,好你個左宗棠,我帶兵剿匪,說張宗禹死了,都上報給朝廷了,你偏偏和我對著幹,打我的臉呢,他寫信給曾國藩,大罵左宗棠:“阿瞞本色,於此畢露!”

    阿瞞是誰?曹操啊。李鴻章將左宗棠比作曹操,那真的是氣急了。

    因為那個時代曹操可是完全的一個大奸臣形象,何況左宗棠把自己看作是當世諸葛亮(他自喻“今亮”,即當今諸葛亮之意),李鴻章卻罵他是曹操,互相厭惡二人組關係再度惡化。

    第三件:塞防和海防之爭。

    當時的晚清,內憂外患,李鴻章為代表的大臣認為,英國等船堅炮利,是國家大患,應該全力把銀子用在海防上,而新疆等地,並不值得特別關注(李鴻章原文:“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復,於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復,則腹心智大患愈棘”),他建議“暫棄新疆,劃界自守,將塞防經費挪作海防之用”。

    左宗棠認為,新疆“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豐。。實乃聚寶之盆”,“保新疆之所以保蒙古,保蒙古之所以衛京師”,最差也要“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

    當時以這兩派為代表爭論半年,最後左宗棠贏得爭論,前往新疆,也為他贏得了後世人眼中最大的名聲和功勞。

    在左宗棠收復南疆等地後,李鴻章等上書朝廷,:“廷臣聚議,西征耗費鉅款,今烏城、吐魯番既得,可以休兵。”力圖讓左宗棠休兵,左宗棠上書力爭,慈禧才同意他繼續收復失地。

    左宗棠和李鴻章二人在海防塞防的爭論上,是完全撕破了臉,關係更加惡化。

    第四件:私事交惡。

    左宗棠雖然戰功赫赫,但是卻只考取了一個舉人,李鴻章卻是正宗的進士出身,這是自詡為今世諸葛亮的左宗棠的心中大痛,曾國藩死後諡號“文正”,這是文臣的最高榮譽了,左宗棠的舉人身份是得不到這個諡號的,李鴻章諷刺他說:“劉仲璟說燕王百年後,逃不過一個‘篡’字。我說左公(即左宗棠)百年後,逃過了一個‘文’字。”

    左宗棠氣惱萬分,在去新疆打仗的時候忽然上書慈禧,說我要回京師考舉人啦,慈禧也是人精啊,當然明白左宗棠的意思,這是藉機敲詐呀,便下令說,左宗棠不必來考試了,直接賜給一個“同進士出身”,滿足了左宗棠的願望。

    左宗棠因為收復新疆而被封為“二等恪靖候”,爵位上比李鴻章要高(李鴻章是一等肅毅伯,死後才封侯),以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職軍機處,李鴻章給他取了個外號,叫“破天荒相公”,意思是以左宗棠的功名,竟然能入閣,當軍機大臣,實在是破天荒。

    第五件:胡雪巖之死。

    晚清末年,戰事極多,內外都有,從曾國藩開始,地方打仗自籌銀子,左宗棠一路打仗,靠的就是胡雪巖。

    胡雪巖是個很聰明的商人,很會賺錢,靠著左宗棠的關係成了一代富商,然而,正因為左宗棠和李鴻章的交惡,胡雪巖成了犧牲品。

    當時盛宣懷是胡雪巖的經濟對手,他依靠的又是李鴻章,李鴻章知道,要鬥倒左宗棠,必須先斷了他的錢袋子,於是和盛宣懷二人聯手,一起整垮了胡雪巖。

    左宗棠英勇善戰,政治上卻不善於為官。其時洪胡雪巖看中了電報的商機,請左宗棠上書朝廷建立電報線。

    可是左宗棠直接上書,太過魯莽,被大臣們反對,此時就擱下不提了。

    李鴻章卻和盛宣懷商議,先在天津架好一座電話點,請醇親王等大臣參觀,得到了大臣們的稱讚,於是李鴻章上書請建立電報局,得到批准,盛宣懷成為負責電報局事務的人。

    李鴻章和盛宣懷聯手開始打擊胡雪巖的商業帝國,藉助電報的優勢,胡雪巖的一切行動都被探知,很快就被整垮了。

    等到左宗棠死後,胡雪巖更是直接被抄家,自此一代富商不復存在。

    第六件: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裡,左宗棠主戰,李鴻章主和,二人政見再次相左。

    左宗棠此時已經七十歲餘,被委任為欽差大臣,督辦軍務,在其調撥之下,清軍在鎮南關大敗法軍,然而此時李鴻章此時又如此說:“如在這時平心與法國議和,和款可無多大損害,否則兵禍又會接而起了”,接著被委任為全權大臣和法國議和。

    此場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左宗棠怒極,大罵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最後,左宗棠抑鬱而終。

    縱觀以上左宗棠和李鴻章的交惡,主要是政見之爭和利益之爭,當然二人的性格因素也極大的影響了二人的關係。

    左宗棠尚武,為人直接,性格火爆,李鴻章尚文,為人精明,性格深沉,兩個人性格上就完全相反,難以相容,加上利益和政見不和,交惡是難免的事情。

  • 2 # 歷史三日談

    李鴻章、左宗棠同為晚清重臣,但關係確實不怎麼樣,甚至到了刀兵想向的地步。

    李鴻章上位主要靠的是“內功”,即在太平天國後期“剿發捻”的成功,後來官拜北洋大臣。

    左宗棠上位則是靠的“外功”,主要在抵禦沙俄、收復新疆等上面,當然不是說在“內功”毫無建樹,平hui民叛亂、絞殺太平軍、捻軍,左宗棠也是居功至偉,但與外功相比,暗淡了不少,憑藉著外功,左宗棠官拜陝甘總督,成了一頂一的大員。

    李鴻章、左宗棠不和最主要的體現則是在政見上。李鴻章是海防的積極顧吹者,左宗棠則是塞防的重要支持者。到底誰重要,直接關乎朝廷的重視程度和經費支援程度,甚至說朝廷根本沒那麼多錢,只能一條腿走路,二者只能取其一。

    一旦這種結果成為現實,李鴻章、左宗棠二人必有一個要在政治上失勢。因此,這種爭鬥是關乎個人政治生命的生死之鬥,必然沒有緩和的餘地。

    以上是二人在政治上的爭鬥。其實在經濟方面,二人也是互不相讓,這主要體現在二人各自扶持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和盛宣懷身上。

    即使左宗棠在西北抗敵,由於地方官拖延錢糧運輸時間,左宗棠每每入不敷出,甚至難以為繼,都是胡雪巖雪中送炭,幫他渡過難關。

    當然,左宗棠也沒虧待胡雪巖,經濟上為他經商提供便利,政治上更是給予優待。

    但這一切隨著李鴻章的崛起而灰飛煙滅,李鴻章指使盛宣懷擠兌胡雪巖。緣由是胡雪巖挪用錢莊的儲戶存款囤積了大批生絲,結果運輸生絲的船發生事故,沉沒江底。

    市面上便盛傳胡雪巖家裡沒錢了,大家趕快去錢莊把錢取出來吧,擠兌風潮由是而起,胡雪巖一蹶不振,後來憂憤而亡。李鴻章成功在經濟上打敗了左宗棠。

    胡雪巖的死影響是很嚴重的,他成了李左幾十年政爭的一個勝負手,胡雪巖死後,左宗棠也很快在政治上處於下風。

    胡雪巖起於政治,而敗於政治,與左宗棠唇亡齒寒,讓人可悲。

    總起來說,李、左之爭是晚清一道靚麗的政治風景線,故事很多,當然,也很悲慘!

  • 3 # 歷史神秘人

    李鴻章和左宗棠有著極為相似的經歷,都是少負大才,中年困頓,晚年擔當重任。都是高官權臣,當然由於性格不同,他們兩人不和睦也是真實的,在政見上也有爭吵,關係上說不上如同仇人,也說不上有多好。

    左宗棠和李鴻章都脾氣大愛罵人。左宗棠狂傲,一生以諸葛亮自居,大話連篇,連他妻子都看不過去取笑他。左宗棠什麼人都敢罵,連他的提攜他的恩人曾國藩也罵,好脾氣的曾國藩也受不了他。反正是脾氣大得不得了,都稱他“左騾子”。李鴻章脾氣大,也罵人,只不過罵的最多是自己的下屬,對外則成熟很多。左宗棠一生不服輸,覺得自己比李鴻章強多了,內心老是看不起李鴻章,認為李鴻章就是個官場老油條,自己比他正直多了。李鴻章也怎麼和左宗棠來往,畢竟他們兩個人是不同派別的。左宗棠是楚軍算的上是湘軍的集團,李鴻章是準軍,在平定太平天國期間兩人就不怎麼對付了。在搶奪領地和財產方面,兩人就有矛盾和爭吵,關係惡劣由此開始。後來在剿滅捻軍時,李鴻章說捻軍首領死了,左宗棠卻說沒死,互相抬槓。他們一見面基本上是冷面相對,有時還互相諷刺。有一次左宗棠去見李鴻章,李鴻章出來遲了。左宗棠就諷刺說李鴻章之所以遲出來,就是躲在後面給夫人洗腳耽擱而不惜輕慢大臣。堂堂一個大臣你說我去幫一個女人洗腳,李鴻章聽了當然很不爽!李鴻章方面脫口而出說“我是同進士出身”,說白了就是說你左宗棠是舉人出身不是進士比我低一級,遲點出來見你是很正常。結果就是兩人見面搞的很不愉快。他們兩人見面吵嘴很正常,互相嘲笑很常見。

    兩人最大的爭吵是在政見上,關於“海防和塞防”哪個重要。1874年清政府內部爆發的“海防於塞防之爭”,就是左宗棠和李鴻章這對政敵結結實實的“活拼”。李鴻章力主加強海防,目的在於防範強勢崛起的日本,左宗棠強調塞防和海防並重,反對削減西北軍費,也是遏制覬覦新疆的沙俄和英國的滲透。結果最後還是左宗棠贏了,清政府採納左宗棠一派的建議,作出海防和塞防並重的決策。從1875年到1884年的十年間,塞防花了八千萬兩,而1885年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的十年裡,海防軍費只有三千萬兩,從錢的角度來說,李鴻章是挺恨左宗棠的,不過左宗棠比李鴻章好過,至少左宗棠收回了新疆成了民族功臣,李鴻章甲午戰爭打敗了,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成了“奸臣”。

    1885年74歲的左宗棠去世了,李鴻章為他寫了輓聯“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爭,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詔,文以治內,武以治外,為天下惜公。”可見李鴻章兩人之間非一時意氣之爭,只不過在國事上有分歧罷了。就因為這樣的爭吵,歷史才精彩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王維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