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健康
-
2 # 李青大夫
一、慢性腎臟病腎功能減退或者應該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飲食
腎功能減退(一般指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後,鈉離子排洩不暢,導致水鈉瀦留和水腫;代謝廢物在體內蓄積,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和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升高;磷離子蓄積導致血磷升高。
而血肌酐、尿素氮是蛋白質的代謝廢物,血尿酸是核酸的代謝廢物,血磷也主要來自於蛋白質,所以慢性腎衰竭病人要低鹽、低脂、低蛋白飲食,目的是減輕上述併發症,暫緩腎臟病的惡化。這如同一個水池子,下水口不太通暢,那隻能控制入水量了。
多吃蛋白無疑給腎臟增加負擔,而少吃蛋白又不能滿足人體的營養需要。那慢性腎臟病人如何選擇蛋白質呢?
有些氨基酸人體能夠自己合成,有些氨基酸人體合成不了,必需從食物中獲取,這些必需從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比例和人體接近的蛋白質我們稱之為優質蛋白質,牛奶、雞蛋、精肉等動物蛋白是優質蛋白,而植物中所含的蛋白是非優質蛋白。
二、如何正確吃蛋?
雞蛋是非常好的優質蛋白,慢性腎臟病患者可以透過吃雞蛋來補充蛋白質。
食物中的蛋白質必須充分打破原來的結構,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很好的吸收利用。生吃雞蛋或者用開水衝雞蛋的做法,氨基酸分解不徹底,吸收率都很低;而煎和炒會增加油脂的攝入,所以都不推薦。最好的做法是煮或者蒸。
三、如何選擇優質蛋白
慢性腎臟病膳食原則是:
2、可選用的食品包括馬鈴薯、白薯、藕、荸薺、澄粉、山藥、芋頭、南瓜、粉條、菱角粉等富含澱粉的食物替代普通主食。也可選用低磷、低鉀、低蛋白質的米類、面類食品替代普通主食。
3、當病情需要限制含磷高的食品時,應慎選動物肝臟、堅果類、幹豆類、各種含磷的加工食品等。
4、當病情需要限制含鉀高的食品時,應慎選水果、馬鈴薯及其澱粉、綠葉蔬菜等。
5、當患者能量攝入不足時,可在食物中增加部分碳水化合物及植物油攝入以達到所需能量。
所以,慢性腎臟病患者可選擇的優質蛋白有:奶類、蛋類、精肉、大豆蛋白等優質蛋白質。
大豆蛋白質的質量比糧穀類所含蛋白質的質量要高,穀類食物中普遍缺乏一種必需氨基酸叫賴氨酸,但賴氨酸在大豆中含量卻很高。而且大豆氨基酸的組成更接近人體的需要,除蛋氨酸含量略低外,其餘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較豐富,在營養價值上完全可與動物蛋白相媲美,也屬優質蛋白質。
慢性腎臟病患者蛋白質攝入的推薦劑量:
1、1-2期患者(腎小球濾過率大於60ml/min),無論是否患有糖尿病,蛋白質攝入推薦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0.8g~1.0 g。
2、3-5期未進行透析治療的患者,蛋白質攝入推薦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0.6 g~0.8 g。
3、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質攝入推薦量每日每公斤體重為1.0 g~1.2 g。
-
3 # 腎事管家
最近在做營養講座的時候,有位家長諮詢這樣一個問題:“許老師,我聽說腎不好的人就不能吃雞蛋,可是我家孩子才15歲,正是用腦、長身體的時候,也不能吃雞蛋嗎?”腎不好就完全不能吃雞蛋?首先得明確這個“腎不好”。
中西醫”此腎非彼腎”
我後來從這位家長朋友瞭解到她所說的“腎不好”,其實是在中醫院所看的“腎虛”,這其實和西醫當中所說的腎,並不是一個概念。中醫所說的腎虛包括的範圍比較廣,除了泌尿系統之外,還包括生殖功能和內分泌功能。而西醫所說的”腎“,指的是腎器官本身。中醫的”腎虛“和西醫診斷的腎炎或者腎衰竭也是截然不同的。
兒童得腎臟病的主要因素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兒童得腎臟疾病主要有以下這些因素:
1、家族遺傳
2、先天性腎發育不良
3、環境汙染
4、飲食不合理
5、藥物副作用
6、長期作息不規律
7、長期精神壓力大
8、過度疲勞
疑似情況下家長如何為孩子確診?
不少腎臟病變早期在尿液中會出現紅細胞、尿蛋白等異常改變,透過尿常規可以早期發現部分泌尿系統疾病。
一般以留取晨尿監測為宜,但是不少家長存在誤區,以為是要一直憋到醫院後再留尿監測,其實這種情況已經不能算作是晨尿了。最好在留取尿液前晚,在入睡前清洗外陰及尿道口,次日清晨留取尿液。
對於不能配合的嬰幼兒,應先用1:1000新潔爾清洗外陰後,使用塑膠採集袋粘附於尿道外口收集尿樣。尿標本採集後應於30-60分鐘內完成檢驗。(《小兒腎臟病基礎與臨床》,人民衛生出版社)。
確診後就不能吃雞蛋嗎?
為保護腎臟,慢性腎病患者應低蛋白飲食。但是低蛋白飲食並不是素食,低蛋白飲食飲食中大部分蛋白質仍是來自動物蛋白,而雞蛋當中的蛋白質含量也並非是最高的。
常見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g/100g可食部)
再給大家說得具體一些就是:一個約50g重的去殼雞蛋,所含的蛋白質約都在6.65g左右,計算的方式就是50g÷100g×13.3(g/100g)=6.65g
出現如下情況時,應選擇低蛋白飲食
1、高尿酸血癥、高磷血癥
2、慢性腎功能損害,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毫升/分鐘
3、糖尿病腎病早期,腎小球濾過率增高、血壓增高(高灌注、高濾過)
4、高脂血症、動脈硬化
拿蛋白尿來說。對於腎功能正常而蛋白尿較嚴重的患者,有低蛋白血癥的,可適當提高蛋白質飲食,比如雞蛋。如果腎功能受損,應當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以保證每天充足熱量攝入的情況下,合理食用低蛋白食物。
腎功能不全患者,腎功能和新陳代謝減退,尿量減少,如果過多食用雞蛋,可使體內尿素增多,導致病情加重, 嚴重者甚至出現出現尿毒症。
高血壓晚期患者,不當食用雞蛋,比如常吃煎炸的雞蛋或者每天超過2個以上,會引起動脈硬化。
系統性紅斑狼瘡伴腎損害和各種慢性腎臟疾病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者,應慎吃雞蛋並非完全禁食雞蛋。
如何食用雞蛋?
雞蛋的價格雖一般,但是所含的蛋白質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是最理想的天然優質蛋白。雞蛋還含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比如鈣、鐵、磷,適當食用雞蛋可以增強免疫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蛋黃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脂肪和膽固醇,如果大量食用,可能會加重高血脂症,所以腎臟病患者要少吃蛋黃。具體來說就是,腎功能不全伴有血磷高的患者,可以採取隔日棄黃的方式。其他腎病患者在每天1個雞蛋的情況下是可以保留蛋黃的。
在雞蛋的烹飪方法上也要有所注意,蒸或者煮是比較好的,煎炸的話會流失維生素,而且油脂含量也增多。生雞蛋是不能吃的,鮮蛋常帶有致病菌、黴菌或寄生蟲卵。有的人喜歡用開水衝雞蛋加糖喝,覺得可以補腎,其實不僅達不到效果,反而還有害健康。雞蛋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卵如果不能完全殺死,容易引起腹瀉和寄生蟲病。如蛋中有沙門氏菌,還會引起食物中毒。即便是潔淨無菌的生雞蛋,蛋白質顆粒較大且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人體很難消化吸收,也是有礙健康的。
說到這裡,患者朋友可能還會想到鵪鶉蛋、鴨蛋、鵝蛋等,其實雞蛋和鴨蛋、鵝蛋、鵪鶉蛋之類所含營養成分含量大同小異。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替換。比如有的人吃雞蛋會過敏,那可以改成吃鴨蛋或者鵪鶉蛋。營養價值細節的不同,往往也會影響人們的選擇,比如鴨蛋,含有鉻,每日一個可以改善胰島素的分泌,從而降低膽固醇和血糖的水平。(《鴨蛋的營養與應用》,作者牛書玉、惠慶亮、曲光憲)
另外,飼料方式也會影響蛋類的營養價值,比如湖裡養的鴨子,蛋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就會多些。還有吃添加了海藻的雞飼料的雞所產的高碘蛋。
在吃法上,白水煮對於雞蛋、鵪鶉蛋之類腥味不是太濃的是比較合適的,但是對於鴨蛋、鵝蛋我們在吃的時候也可以有其他花樣,比如鹹鴨蛋當中鈣含量比新鮮鴨蛋還要高,而且目前也未發現有致癌物質,只需在吃鹹鴨蛋當天減少鹽的攝入即可。
所以,並非所有腎病患者完全不能吃蛋。
-
4 # 中醫知識475
你好,為保護腎臟,慢性腎病患者應低蛋白飲食。但是低蛋白飲食並不是素食,低蛋白飲食飲食中大部分蛋白質仍是來自動物蛋白,而雞蛋當中的蛋白質含量也並非是最高的。
-
5 # 中醫名醫名方
腎病患者通常建議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6公克,且每日進食的高蛋白(如瘦肉類、牛奶、雞蛋等)應控制量,一般成年人每日2-3兩左右,並且分3-5次食用。 每天的熱量攝取控制:每公斤體重35-45大卡。
-
6 # 石頭醫生講腎
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可以延緩慢性腎病的發展。
腎病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應該取決於所處的疾病階段。因此要評估自己的腎功能,並據此調節蛋白質的攝入量。原則上來說,如果處於慢性腎病的1或2期,患者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應按理想體重控制在0.8g/kg;進入3期以後,包括沒有透析的5期患者,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應按理想體重控制在0.6g/kg以下;尿毒症期,蛋白質攝入量應按理想體重每天控制在0.4g/kg。
給腎病患者推薦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是為了減少蛋白質的代謝物,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佔蛋白質的攝入量的60%以上。一般認為優質蛋白應該是那些消化吸收率高的食物,也就是說蛋白質在機體利用率越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也越高。
從食物中,我們常推薦的優質蛋白質包括:雞蛋、雞肉、牛奶、魚、牛肉、瘦豬肉等,植物性蛋白質,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所以腎病患者要限制豆腐等豆製品的攝入。
從蛋白質互補原則來說,兩種或兩種以上食物蛋白質混合食用,可以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所以在計算蛋白質攝入量的時候,也要考慮到每天所吃的植物性食物所含的蛋白質。
有資料顯示,很多慢性腎病患者會出現胃腸道症狀,如厭食、上腹飽脹、噁心、嘔吐、腹瀉、潰瘍出血等,這樣的患者營養師建議,少吃多餐,以一天六餐代替一日三餐。選擇自己喜歡和能夠接受的體積較大的食物。選擇高能量的食物代替低能量的食物,如吃肉而你不是僅僅喝肉湯。如果熱燙的蛋白質食物提不起食慾,嘗試食用冷的熟食,如白斬雞、醬牛肉等。
總之,對於腎病患者來說,優質蛋白質選擇動物性的食物為宜。
-
7 # 盧志遠大夫
雞蛋可謂食物中的“全能冠軍”,而且營養美味。那麼,對於腎病患者來說,怎樣吃雞蛋才會對身體好呢?一般來說,在烹飪雞蛋時,無非就是蒸著吃、煮著吃、炒著吃、煎著吃這樣幾種。不同的做法,對於雞蛋的營養元素的保留程度也不一樣,從而對腎病患者的吸收也會產生不同。
1 帶殼水煮蛋這樣做雞蛋,蛋白質最好消化。由於烹調溫度不高,營養也保留全面保留。同時,由於膽固醇一旦被氧化,就會嚴重威脅到心血管健康,而帶殼水煮蛋時,由於蛋殼中的膽固醇沒有接觸氧氣,所以對心臟保護有好處。
需要注意的是帶殼水煮蛋時,要控制好煮雞蛋的時間。煮8分鐘左右,這時候的蛋黃微微凝固,顏色金黃,既不幹硬又不流動,最安全又不失營養美味。
另外,用熱水煮雞蛋更容易讓雞蛋殼裂開,最好還是用冷水來帶殼煮雞蛋。
2 水荷包蛋這種煮法,相對於帶殼煮雞蛋,會對核黃素、葉黃素等水溶性維生素有少許損失。
3 蛋花湯和蒸蛋這種做法會讓蛋白質消化率僅為92.5%,同時也會少量損失水溶性維生素。
4 煎蛋這種做法之下,蛋白質的消化率為98%。由於加速溫度高,雞蛋中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以及水溶性維生素都會有所損失。
5 攤雞蛋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餅,蛋白質的消化率同樣為98%。由於加熱溫度高,這種做法之下,雞蛋中所有維生素都會有所損失,同時,會讓蛋黃中的膽固醇一定程度地氧化,不利於心臟健康。
6 炒雞蛋雞蛋打散後再炒,蛋白質消化率為97%。由於加熱溫度很高,所以對維生素的損失也非常地多。同時,這種做法之下,蛋黃中的膽固醇和空氣接觸比較充分,氧化較多,而且雞蛋比較吸油,用油量也會非常大,嚴重威脅到心臟健康。
建議腎病患者每天吃1-2個雞蛋,然後根據尿蛋白定量(或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數變化來增減。儘量選擇白水煮蛋或者荷包蛋,少吃煎炒的雞蛋,生雞蛋存在著沙門氏菌的汙染風險一定不能直接生吃。
腎病患者如何優質蛋白飲食1、要吃適量的瘦肉、雞肉、魚肉、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食物,總量不能過多,但一定保持攝入量,否則人體就會缺少蛋白質,特別是蛋白尿比較嚴重的患者更加要注意。每天具體應該吃多少量由病情和自身的營養情況決定,可以詢問主診的醫生。
2、維持合理的飲食熱量。幾乎所有的食物都提供熱量,慢性腎臟病患者肉蛋奶類的分量已經減少了,有的還要減少主食的分量,就只能透過多吃些青菜,必要時增加麥澱粉類食物(含極少量蛋白質)來維持熱量,以保證人體各種生命活動所需的能源。
3、對於腎功能正常者蛋白質攝入每天每公斤體重0.8到1.0克,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癥期要每日每公斤體重0.6到0.8克;腎功能嚴重不全時每日每公斤體重0.4克;腎病綜合徵期血清白蛋白小於二十克每升,大量蛋白尿大於每天3.5克時,考慮短期高蛋白飲食或腸內營養治療。
雖然飲食對腎病的病情是有一定影響的,但也不必對飲食畏懼如虎;其次,飲食問題說到底還是控制食用量的問題,但具體如何控制,要根據每個人的病情變化來定,比如血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24小時尿蛋白定量等等。
-
8 # 米小護
雞蛋是非常好的優質蛋白,腎臟病患者可以透過吃雞蛋來補充蛋白質。
食物中的蛋白質必須充分打破原來的結構,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很好的吸收利用。生吃雞蛋或者用開水衝雞蛋的做法,氨基酸分解不徹底,吸收率都很低;而煎和炒會增加油脂的攝入,都不推薦。最好的做法是煮或者蒸。
-
9 # 譽美醫說
蛋白質對我們很重要,是生命的支柱。我們身體的血液、肌肉、內臟到處都是蛋白質,從皮到心、從頭到腳都充滿著蛋白質。
那麼,腎病患者該如何選擇蛋白質呢?
選擇優質蛋白(比如瘦肉、魚肉、蛋類、奶製品等等),少吃非優質蛋白(比如堅果、米麵)。
堅果的蛋白質含量高,但通常我們吃也吃不了很多,問題不大,少量攝入堅果還對人體有利。
而主食可能需要你重點考慮,因為我們任何人都離不開米麵。主食所含的蛋白質不多也不少,約為肉類的一半。由於食用量大,對腎臟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
回覆列表
慢性腎病患者在飲食上要掌握兩個基本點:一是長期堅持低蛋白飲食,二是要學會靈活交換與選擇食物。 人體的蛋白質處在不停合成、分解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人們食用了肉或豆腐後,其中的蛋白質先在胃和腸道中消化(被分解成20種氨基酸),氨基酸再被腸道吸收進血液。 慢性腎臟病營養治療的一個關鍵問題在於蛋白質的理想攝入量。有人認為,每日蛋白質攝入量必須少於每公斤體重0.38g,“標準”中則推薦每公斤體重0.6g~0.8g,並應採用含必需氨基酸較多的優質蛋白質食品,例如牛奶、雞蛋、瘦肉、魚、雞等。 很多人認為“吃豆腐傷腎”,很多醫生與患者都對豆腐“敬而遠之”,容易忽略大豆蛋白也屬於優質蛋白的一種。實際上單純從蛋白質角度而言,完全沒有必要過度限制,拿它當肉吃是沒有問題的。 尿毒症患者應限制穀類中含有的“質量較差”的蛋白質。目前提倡試用麥澱粉作為主食代替小麥粉及稻米。麥澱粉是將小麥粉中的蛋白質抽提分離去掉,抽提後的小麥粉中蛋白質含量從9.9%降低至0.6%以下。用麥澱粉作為患者每日供給能量的主要來源,可減少飲食中非必需氨基酸的攝入量。 腎臟病人的營養狀況是影響生活質量、併發症發生率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於種種原因,腎臟病人營養不良發生率仍然很高(30%~60%)。患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及時檢查和評估營養狀況,並採取有效措施積極調整,以提高生活質量和長期存活率,如維持體重和手握力,維持實驗室指標等。 2.儘量在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範圍內供給優質蛋白質,從而保證人體蛋白質代謝的需要,減少組織蛋白質的分解。當症狀消失、血尿素氮恢復正常的情況穩定一段時間後,可以適當逐漸少量增加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全日供給的優質蛋白均勻分配在三餐內,以更好地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3.每日必須保證充足的能量,可以用複合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糖類和植物油為主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構成能量的主要來源。 4.精確的電解質攝入,遠離高鉀血癥、高磷血癥。飲食中食鹽的供給量要根據患者水腫情況及病情需要靈活掌握,以維持電解質及酸鹼平衡。若患者合併高鉀血癥時,在飲食中應慎重吃水果及蔬菜,在烹調時可用大量水煮泡的方法降低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