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一生何求_70

    家有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讓人頭痛不已。諸如“孩子不聽話,你讓他幹什麼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對著幹。”出現網癮早戀、逃課厭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親情淡漠、自卑不自信等行為表現。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大有關關係。這個特殊時期內,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怎麼辦?有沒有捷徑可走?如何幫助他們度過危險的叛逆期?

    最近筆者接觸了幾個案例,並參閱了一些文章,覺得以下一些方法不妨可以一試,於是整理出來給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借鑑。

    一、叛逆的形成與表現特徵

    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 “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其實早在孩子2歲多的時候,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會突然發飆,讓你感到不好管,此為讓人頭疼的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這時時,如若縱容孩子,會造成任性和逆反心理;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孩子難以達到,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久而久之,變得任性。此外,現實生活中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和自尊,在外人面前不給孩子留面子,也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殊不知,過度嚴厲或不尊重孩子也會造成叛逆的後果。

    而孩子長到13—16歲時,又處於一個更為強烈反抗的青春叛逆期,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心理“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 “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青少年叛逆行為,呈現如下一些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2、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於女生。

    3、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4、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激烈對抗。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後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長期在網咖,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二、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

    1、錯誤的教育方式。從小開始,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有規矩這個詞。過度寵愛就是溺愛,就是縱任和嬌慣小孩子,否則很快就養成任性的心理,以後孩子會處處以他(她)個人自我為中心隨心所欲,始終提一些不合理的的要求並不斷升級和不服管教。我們可以注意對他們日常生活表現的觀察,隨時教育,及時予以糾正。

    2、孩子身上出現叛逆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每個人都會經歷這種叛逆期,當然要保持冷靜的對待。所以父母要多觀察,多體諒孩子,要知道教育孩子已不能再靠施以拳頭暴力和辱罵等簡單粗暴的形式,要文明,要改革,要有修養和掌握的現代教育理念知識,才能做一個好父母。才能讓孩子走好,走對青春期這一段人生的必經歷程。

    3、允許他失敗,經歷磨難和挫折。你既允許他去做事情,就要允許他失敗,這是整個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回想第一次做事,我們也不一定做得很好。所謂“吃一塹,長一智”,誰沒經歷過失敗或是做過錯事呢?或許你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更可笑、甚至比孩子更愚蠢。

    據調查顯示,由於現今孩子所處環境較其父母所處環境複雜得多,所以他們的青春叛逆期比其父母早到1-2年,也承受了更多的壓力。所以當孩子有些“叛逆”時,家長不必過於擔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調整教育方法。

    孩子要學會用多種方法表達之間的意願,對父母以及周圍的人要有意識地做相應的瞭解,理解他們提出的各式各樣的要求,既要學會包容父母的缺點、毛病,還要看到他們苦口婆心、望子成龍的一片痴情,更要承認父輩們歷經風雨、見多識廣、懂得取他們之長補之間之“短”。

  • 2 # 孩子王育兒顧問

    很多麻麻都發現,自家寶寶到了一歲多快兩歲的時候,一下子變得不聽話了,分分鐘從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天使”變成一個恨不得朝TA屁股拍兩巴掌的“小惡魔”。

    可怕的兩歲: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

    這一時期,寶寶的行為通常表現為:1、拒絕父母的要求;2、和父母唱反調;3、不理睬父母;4、不要父母摟抱,不和父母親熱;5、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

    從寶寶一歲開始,這些事情就時有發生,在兩歲左右更加頻繁和激烈。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麻麻們會感覺,寶寶是和故意她們對著幹。

    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瞭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為孩子對家長的話說“不”。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家長處理不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趁著年底,童姐給大家整理出來5條最實用、最有效的應對叛逆期寶寶的套路。寶媽們趕緊做筆記,隨時在和寶寶們鬥智鬥勇的時候用起來。

    第一招:給寶寶做選擇題

    寶寶在鬧脾氣的時候,麻麻們通常都是耐下性子,用商量的語氣和寶寶說:

    我們去吃飯好不好?

    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

    毫無疑問,寶寶肯定會回答“不好!”。接著麻麻們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他兩個選擇!

    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

    你想穿這件小熊的衣服,還是有小兔子的衣服?

    寶寶就這樣很easy地被你繞進去了。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第二招:轉移注意力

    這個階段的寶寶,轉移注意力對他們而言還是非常有效的!麻麻們如果能善用轉移注意力大法,一定會輕鬆很多。

    寶寶晚上哭著喊著不要刷牙,這時候麻麻們千萬不要和寶寶對著幹,只需要在給寶寶刷牙的時候,戲份很足地拿著一把大人的牙刷給寶寶:“來,我們一起給爸爸刷牙吧!”

    寶寶馬上來了興趣,注意力一轉移,寶媽這時候再給他刷牙就容易多了。

    第三招:不要用命令的口吻

    下班回到家,看到客廳像颱風過境一樣,畫本能被撕成一頁一頁的,玩具扔得到處都是。麻麻們一生氣,命令口吻的話就丟擲來了:

    “你看看你!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不許再亂扔玩具了!”

    相信我,這話對於一個兩歲正處於叛逆期的寶寶完全不起作用。不如,牽著寶寶的手,指著地上的玩具:“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

    放棄命令的口吻,多用“我們一起______吧!”句式。和寶寶一起收納玩具,把這件事變成一種趣事,而不是令寶寶覺得是一種懲罰。

    多試幾次,寶寶自然就開始學會自己收納玩具了。

    別問童姐是怎麼知道的,都是血淚的教訓。

    第四招:適當地給寶寶一點盼頭

    當寶寶哭鬧著不肯睡覺的時候,你是不是在用責備的語氣喝斥他呢?

    “你看看,都幾點了!還不睡覺!”

    結果寶寶鬧得更兇了。這時候,不妨用寶寶喜歡做的事吸引他。

    “我們一起玩大灰狼和小紅帽的遊戲吧!蓋好被子哦,被子是保護我們的……”

    “媽媽放蟲蟲飛給你聽。在奶奶那就聽不到你最喜歡的小姐姐唱的蟲蟲飛哦。”

    小傢伙略一掙扎,乖乖就範了。

    第五招:堅守原則

    這一時期的寶寶,其實每天的主要“工作”都在不停地“試探”大人。

    寶寶透過不斷地對外界作出一些嘗試,想知道其他人的反應是什麼。他們會這樣想:“如果我就是不穿鞋會怎麼樣呢?”

    當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東西都能夠得到,寶寶就會頻繁地大發脾氣和哭鬧。這時候,麻麻們一定要冷靜下來,正確地引導寶寶的行為,幫助寶寶控制情緒,該堅持的原則一定要堅持。

    如果他打人,那麼就教導他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氣憤,而且要向孩子解釋:“我們不打人,打人會使別人受傷的。”

    寶寶發脾氣的時候,麻麻們可以冷處理,不理睬他的哭鬧和發脾氣,但不能妥協。這個時候,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鬧為止,然後再給他講道理。不主張處罰孩子,也不要讓孩子獨自呆在房間裡悔過,可以把哭鬧的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靜下來。

    Hi,我是童姐。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3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是讓父母很頭痛的問題。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至少三個"叛逆期",有"叛逆"的孩子通常都比較有主見,很靈活,順利平穩的度過"叛逆期"對孩子的心理發育大有裨益。第一個叛逆期在2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最明顯的特徵是開始說"不",這時的管理不要太民主,不要和他商量"好不好""要不要",他往往回答"不好,不要"最後事與願違,只能生氣。儘量讓他做選擇,給出的兩個選擇都在家長的鎖定範圍內,比如問"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如果孩子給出額外答案,看自己是否願意滿足,如果可以,按著他的意願也不錯,如果不願意,只要給他強調只能在這兩個裡面選擇。和孩子的溝通中,多引導,少命令。儘量給出孩子更多的準備時間,尊重孩子的"磨蹭"如,告訴他"5分鐘後,我們要吃飯了啊"。第二個叛逆期在小學一二年級,他們喜歡自己做決定,極力掙脫父母的掌控,這個時候家長做的是多傾聽,聽聽孩子的想法觀點,適當的讓他自己做主,讓他有被尊重的感覺,遇事多和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第三個叛逆期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喜歡挑戰父母權威。這個時期最核心的管理方式是"不管是管"。儘量少的干預孩子,儘可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雞毛蒜皮的小事儘量忽略,一個月溝通一兩次,選兩三個重點問題溝通,避免長篇大論,只有少說,他才能聽得進去。多給予孩子理解和信任。總體來說,孩子越小越需要家長的陪伴和關注,嬰兒時期幾乎要百分百的管理,管吃管喝管拉撒,幼兒時期,放學回家需要陪伴,小學時期週末需要陪伴,犯錯誤時需要提醒需要管理,青春期時只有孩子需要陪伴時才陪伴,最好少管不管。

    該指導意見由北京市朝陽區第三醫院柴珺醫生回覆的,柴珺大夫擅長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親子關係輔導,婚戀,青春期叛逆的治療,有關該類問題諮詢的可以透過好心情app跟柴珺醫生進行溝通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窮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