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見光

    商業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發生關係”,而基於網際網路的商業本質是“連結”,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內容的連結,俗稱為“社交”,更廣泛地講也就是“互動”。

    B站作為“二次元”影片網站,從日本動漫網站啟發而設立,吸引了一大批90後、00後的喜愛,其基於動漫、遊戲影片內容的使用者積累,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商業是沒有一勞永逸的模式和方法,商業競爭一直都是“車輪戰”,一輪競爭基本上只管5年,5年之外必然有新的競爭機會,否則就會被競爭對手淘汰。

    雖然B站還沒有到被競爭對手淘汰的緊迫感。但是使用者興趣的迭代,使用者興趣點的升級,B站固有的業務不能二次刺激固有使用者痛點。這就是現實。

    B站的第一波黃金時代是彈幕功能,其動漫、遊戲等並不是什麼創新,其他影片類網站完全可以取代之。但這不能說,B站就窮途末路了,畢竟B站海量的使用者還有無限價值。

    這就是核心。如何讓海量的使用者互動起來,讓90後、00後這樣的活躍使用者形成一個新的網路社會集體,然後透過社交功能再次啟用其商業模式。

    我想來,這是B站改版成微博樣式的真正目的。可是,我們又不得不看到另外一個案例,那就是人人網,在改版後成為了“不了了之”的社交網站了。

    眾所周知的是,人人網是SNS網站的集大成者,在與微博競爭中,未能佔到便宜,甚至是沉淪下去了。如果B站再走微博之路,同樣也不輕鬆,甚至面臨的困難更多。

    這是因為,B站的使用者群體是一群積極探索的“新人類”,逐漸走出“二次元”、“中二病”的“次老一輩”人群,B站的“二次元”改革,可能難以“承前啟後”。

    也就是說,B站Web“微博化”,沒有真正的創新點,在啟用新一輪使用者痛點的原動力是不夠的,可能很難調動使用者的情緒、需求。

    單從頁面設計來講,遠不及其“彈幕”功能具有“攻擊性”,也不過是微博的複製,本人確實是不看好的。

    但話說回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B站的折騰興許算是社交路上的“興風作浪”,泛不起大波大浪,如此而已!

  • 2 # 創業者黃濤

    B站的這次改版,很明顯就是衝著微博去的。希望透過對標微博,來瓜分或者引流微博的流量。為什麼這麼做?當然首先是看到了微博目前的巨大影響力,想複製這種模式;其次,因為現在對微博的吐槽實在太多,一個改善微博所有槽點的產品,肯定是受歡迎的。更何況,B站還有其自己的使用者基礎。

    讓我們回顧一下2016年微博為什麼“復興”,就能更清楚的看出端倪。

    不同於創辦之初以大V驅動帶來的媒體密集曝光,現在的微博採用了中小V策略,每個人都是一個垂直領域(如旅遊、電影、汽車、電視、美食、二次元等)的專業達人。

    中小V策略帶來了網紅經濟在微博上的風生水起,基於使用者興趣的強關注,就可以藉助內容轉化為廣告收入或導流至電商銷售,廣告與內容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網上購物會越來越場景化。現在,不但實現了微博櫥窗向電商的無縫轉換,還將微博使用者的興趣標籤進行了有效識別,使得淘寶店主、微博紅人可以更精準的瞭解自己的粉絲特點,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話題運營和產品調整。

    另外,短影片作為2016年內容消費的新趨勢,也在微博上瘋狂增長。2016年,短影片的增長讓影片廣告成為吸引微博廣告主的重要產品,影片廣告收入佔比已經超過廣告總收入的10%。

    微博轉型成的,是集文字+圖片+影片+直播為一體的綜合性內容平臺。不僅在一二線城市守住了陣地,還擴大了使用者的覆蓋範圍,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將使用者從以70後、80後為主的使用者人群,轉化為90後、00後的活躍人群。年輕使用者的大量增加,不僅帶來了活躍度的增長,在商業化領域也贏得了更好的前景。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很清楚,微博之所以“復興”的基因有哪些了。這對於別的平臺或許很難實現,但對於B站來說,這不就是量身打造的嗎?

    更何況,作為二次元使用者大本營的B站,如果也開始像微博那樣,植入更多的社交化基因,肯定會造成大批二次元原住民從微博向B站的出逃。

    因為他們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圈層,雖然外界可能聽不懂他們的聲音,但是沒關係,只要在這個圈層裡面不斷傳播、反射就好。原先的B站給了二次元一個內容的的大本營,這次給的是社交大本營。

    更不要說,微博對於言論的把控已經嚴的無以復加。對於B站,終究是一個垂直化領域吧,這個尺度不會像微博那麼嚴格。

    所以說,B站的二次元改版雖然不能撼動整個微博,但最起碼,會影響微博二次元標籤下的那些人。

  • 3 # 喻拓

    B站對標“微博”,但沒法撼動微博的地位啊,不過對於二次元群體是一大福音。

    微博上的內容太多,廣告滿天飛,質量低……很多人說一旦微博出現替代品立馬棄博。可微博覆蓋面廣,社交基於“人”,沒有人怎麼玩?

    B站Web端動態頁改版,它想從影片類過渡到社交。二次元群體有他們固有特點,基於興趣產生不同的圈子,他們需要一個不僅僅是看影片的平臺,社交需求也很旺盛。

    在微博上,有關二次元的話題不少,活躍度高。但微博對他們不夠友好、包容,比如微博打擊色情圖片,手繪的輕h動漫圖很難審過。微博上的群體很雜,相對小眾的群體很難找到歸屬感。

    B站有做社交的天然優勢——吸引忠誠度、粘性高的群體,有了“人”,就有了社交。

    改版後的B站動態頁和微博介面相差無幾。

    平臺紛紛轉社交,B站絕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支付寶上線交友圈後被網友吐槽“支付鴇”,支付寶推出圈子功能,發帖與芝麻信用分捆綁,只限女性。於是支付寶的圈子裡,開始出現大量美女自拍,甚至大尺度照片,目的是加好友和求讚賞。

    支付寶此後多次想轉社交都以失敗告終。

    牛科技認為B站應該更有創新,模仿微博是好事,但B站作為二次元標杆社群,面對的群體是新一代年輕人,他們喜愛B站是因為新鮮有趣。如果只是單純複製微博模式,不會取得較大的突破。

  • 4 # 閆浩

    沒有什麼對標不對標的。這個問題描述上就有些偏差,B站不是和微博競爭,它就是隨大流而已啊。。。

    所有使用者向的網際網路內容產品,最近都在搞這麼一出——在自己的產品裡單拎出一個模組專門做個人動態集合展示,也就是類微博的內容。

    他們的核心本質都一樣:在現有的內容體系下,想方設法讓普通使用者擁有更多參與表達的機會,增強平臺粘性,也進一步擴充平臺內容。

    所以啊,不是說大家要和微博競爭,然後拍腦袋就出來這些產品。其核心驅動的因素還是自家產品到了一定階段,新的增長點找不著,像微博這種能盤活好存量、久經驗證的模式自然而然就被廣為借鑑移植啦。

    那這些產品是不是在事實上衝擊了微博的盤子?

    再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各家產品DNA都不太一樣,最後成型的東西也肯定大不相同,產品比微博牛逼不牛逼不好說,但是大家肯定能玩出新花樣來。

    作為使用者,各個平臺洗牌也給之前錯過微博流量紅利的人提供了新的機會,老實講,現在混各個社交平臺,不靠平臺流量傾斜紅起來的真的是萬中無一 —— 再說不好聽點,只要有人想蹭流量,這些類微博平臺的空間就一直存在,只不過是大和小的問題罷了。

  • 5 # 每日經濟新聞

    小編作為B站的使用者群體,在B站出現類改版之後第一時間進行了試用。現在的B站Web端改版過後,端改版過後,使用者上傳的影片、圖文、圖片以及使用者動態、番劇動態都被彙集在Timeline裡,形成了一個簡訊息(微博)、番劇(節目)、投稿影片(PGC)、小影片(UGC)、圖片、專欄(長文字作品)的完整內容生態圈,還可以關注UP主,實時檢視最新UP主釋出的資訊,這跟微博的關注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至於B站的新功能想要替代微博,個人認為是十分困難的,僅從使用者體量和流量上就能見分曉。談到B站和微博競爭,個人也並不這麼認為,B站借鑑了微博類似的功能,開啟滿足使用者體驗的新模式,彈幕文化和影片網站需要擴充套件新模式,這是自身發展的需要。

    不過,二次元版的“微博”想要在流量巨頭“新浪微博”的生存,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為B站有自己的受眾群體,可以說是相對小眾的文化,這種文化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群體文化的穩定性。在這種穩定的狀態下,會形成一個穩定的二次元版的“微博”業態。B站想要延伸業務和微博一較高下,還需要長足的努力,當前B站最重要的應該是把內容社群做好,當體量達到一定的要求,自然能和微博競爭。

  • 6 # 墨跡天氣

    首先,本人也是B站的忠實粉絲,B站的產品在經歷了這幾次的改版之前確實也多了很多社交性的功能,同時也上線了商城等等功能。

    在我看來這個是B站未來發展,變現模式成立的第一步,試想一下,不妨從B站的最開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最開始的B站確實是內容分享的平臺,在這裡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沒有廣告的國外動漫和影片等等,由於本身的產品擁有良好的彈幕運營和沒有廣告的優勢,而且內容垂直,確實吸引了很大一批鐵粉和嚐到甜頭的UP主。

    但是任何一款產品走到中期一定想的是如何突破天花板,實現更多的使用者增長和變現。所以現在看B站已經不是單純的UGC影片分享平臺,也可以看到它涉及到主流的影片,甚至電視劇等等。由於本身的社群文化是好玩有趣加上惡搞的風格,一個熱點出來,可以看到很多的UP主做各種的惡搞影片,個人認為這種影片社群的活躍度和創作能力是目前國內頂尖的。

    這個時候的B站贏在了使用者的高參與感和UGC高水準,還有無廣告的傳播。

    而從變現來說,使用者已經在B站享受到了流暢的使用者體驗,所以大會員以及其他的增值服務,再上線的剛開始並不叫好,B站更多的贏利點,還是在原生廣告和自主研發和投資分成的遊戲上面,但是為了使用者體驗,這方面的植入其實B站做了很多的剋制。所以很值得尊敬。

    以前,關注的UP主更新的影片,很直觀的出現在關注流裡,以時間順序排列,現在的產品倒是多了一些動態和文章分類,這是一個內容平臺開拓維度和社交維度的嘗試,讓互動和內容更多樣,更直接其實是一種好的方向,試想,之前的UP主。為了發表動態要去微博這樣的地方,然後在更新到B站,從此之後,UP主就可以在自家的平臺發表動態和粉絲互動,從而築起了壁壘,形成了互動的閉環,不再借助他家平臺,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其實現在的B站,內容複雜了,不可否認從功能設計上,是有點過於鋪陳,又可以改善最佳化的地方,但是從公司發展考慮,開拓社交維度,是沒有毛病的。

    其實不用在乎他變成什麼樣子的產品,只要使用者的UGC激情人在,社群的文化仍在,產品的推薦機制和體驗仍在,何愁沒有發展空間呢?

  • 7 # 哈哈欠為你違逆

    bilibili現為國內領先的年輕人潮流文化娛樂社群,該網站於2009年6月26日建立,被粉絲們親切的稱為“B站”。

    B站作為一個專注二次元文化影片創作的平臺, 同時也是一個以UGC內容為主體的輕社交APP,使用者群體多為90後、00後年輕群體,他們富有“參與感”與“人情味”,也有“分享精神”與“渴望獲得別人認同”的心理,尤其他們更喜歡具有B站特色的彈幕,幾乎bilibili網站的年輕使用者,都是彈幕的忠實擁躉者。

    2017年11月16日,bilibili新版web端動態頁上線。

    改版過後,使用者上傳的影片、圖文、圖片以及使用者動態、番劇動態都被彙集在Timeline裡,形成了一個簡訊息(微博)、番劇(節目)、投稿影片(PGC)、小影片(UGC)、圖片、專欄(長文字作品)的完整內容生態圈,脫離了一直印象中的二次元形象。還可以關注UP主,實時檢視最新UP主釋出的資訊,這跟微博的關注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B站的動態是跟up主的影片更新放在一起的,只要關注了這個up主就能看得到。但想透過這個就完全替代微博,那就有點想的太多了。

    真正叛逃微博,會去B站的使用者群體,應該是微博上的關係鏈並沒有那麼重,每天只是逛著瀏覽的人群,他們只需要有好玩的影片、有好看的訊息的平臺就夠了。可是,這離完全替代微博相去甚遠。

  • 8 # 使用者82921355048

    我的看法是,B站做微博不見得多好,但是新浪微博實在太爛了。

    這是個比爛的年代,不那麼爛就能贏

    B博最大的問題是使用者習慣,原來使用者還是習慣把B站當成看影片的地方,一些人“我只想看影片不想看up主**b”,這說明觀眾還沒有接受轉型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唇膏對身體有害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