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扒劇少女喵

    因為不需要因為不需要因為不需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現在的125毫米可以從正面裝甲擊穿任何一輛坦克,而現在打坦克戰變成了落後的戰鬥方式,如果真的要殺傷,現在主要靠導彈和空戰,陸地部隊是用來佔領的,而最重要的是資訊戰,資訊戰不會用到炮什麼的,只需要用各種的電子裝置,而機動反應能力才是坦克的最重要的東西,向中國的九九式是1999年研發出來的,他的125毫米線膛炮,正面擊穿t90,同99a一樣,T90也屬於超一流梯隊的,而中國的山地戰坦克,15式,120毫米線膛炮側面擊穿t90,正面擊穿t72,對付其他LJ就不需要說什麼了。這兩種坦克現在都屬於比較強的,而現在所有的主戰坦克沒有裝125毫米以上的,這125毫米,雖然說只有12.5釐米,但打掉一個碉堡,打掉一棟建築物(如果是穿透牆體的話),打穿任何一輛坦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現代坦克戰已經不會注重炮的口徑,玩的是資訊電子,誰要是再注重炮的大口徑就要落後時代。

  • 2 # 客矢解

    更大口徑的反坦克炮有其不適宜應用為反坦克武器的緣由。諸如體積(限制為裝彈機或者分裝藥裝填,則需要更大的戰鬥室空間)、火炮使用壽命彈藥攜帶量車輛的機動與裝甲平衡問題、沒有戰爭需求。即便拋棄裝甲與機動能力單就彈藥攜帶量方面也會大大限制作戰能力。

    德國130mm炮彈體積極大,沒有裝彈機難以勝任

    就目前而言即便裝備了超過120/125mm火炮的裝甲車輛其反坦克能力都及其有限,而類似自行反坦克裝甲車(反坦克殲擊車)的火力大都不及現在的主戰坦克,其分化為重量很輕機動更好的履帶式輕型坦克或者輪式裝甲突擊炮,多執行戰場偵察中繼引導任務,反坦克能力有限。又或者說並不是超過120/125mm的加榴炮就一定有120/125mm反坦克炮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能力。自行火炮的主要任務並不包括反坦克能力,在設計時就沒有給其良好的平射能力,這用來反坦克很不現實。

    自行火炮的反坦克能力不如輕型坦克,口徑雖大但是職能不同

    前蘇聯曾有許多使用過130mm的重型坦克,但之後的新主戰坦克卻採用了125mm的坦克炮呢,原因無非除了其本身固有的重量、體積問題,新彈藥的出現也限制了更大口徑的坦克炮開發。一是穿甲能力方面,次口徑穿甲彈的穿甲能力比全口徑穿甲彈好很多,因此當時不需要更大口徑的坦克炮。二是更大口徑的火炮發射炮彈產生的膛壓更高,即便可以使用但其炮管使用壽命會大大降低,可靠性不高,後勤壓力也大。

    雖然三代主戰坦克的“年齡”越來越大,但反坦克炮的更新仍以穿甲彈的材質和形狀更新為主,很多大國在新主戰坦克上不上心,多是增強應對廉價反坦克武器時的生存能力,當然“挑戰者”的確是很穩的,重灌甲似乎能夠應付當前主流的戰爭形勢。不過隨著T-14阿瑪塔近年的出現,將更大口徑火炮搬上主戰坦克的討論就增多了。T-14阿瑪塔主戰坦克自網上就出現俄方就放過會給其安裝150mm(152mm、155mm版本不一)坦克炮的話,而西方也有140mm和130mm新型火炮的研發,除此之外普遍偏大的西方主戰坦克炮塔更適合直接安裝新型大口徑坦克炮,這樣說來還是西方軍事大國更勤儉持家啊。有人說120mm、125mm穿甲彈的穿甲能力到了一定的瓶頸,需要換炮。但也有人說並沒有達到瓶頸,並不需要。我個人持第一種看法,彈藥無論是從彈芯材質,發射藥來說用的都是綜合屬性最強的,如此要短期提升穿甲能力,只有提高口徑風險最低。

    也有人說反坦克導彈那麼強,甚至可以攻頂,西方國家都不開發新型坦克了,幹嘛還要換裝更大威力的火炮呢。是的,如果所有國家都放棄了裝甲兵器這是成立的。但是從坦克的發展歷程來看,這種武裝也是會進步的,從最初的可以抵抗大口徑步槍彈,小口徑反坦克炮彈,中口徑炮彈再到大口徑炮彈,扛導彈也是可以的呀,複合材料組成的間隙複合裝甲面對“門羅效應”還是很可靠的。反坦克導彈的速度並不高,主動防禦系一般有足夠的反應時間,無論是干擾還是硬殺傷都有相應的手段,只需要提高系統工作距離和時間單兵反坦克武器的效能將大大降低。主戰坦克也不必將所有來襲的彈丸攔截,如果是裝甲可靠的地方節省攔截彈也是可以不攔截的(可毀傷外部裝置的除外)。由此打擊敵方的高效率武器還是坦克裝備的坦克炮,現在沒有大規模列裝更大口徑的火炮,是沒有戰爭需求,換做兩個大國間的戰爭,一寸強就多一分勝算。

    穿甲彈不像核武器一樣小型化仍有殺傷力,彈芯材質一定的條件下提高穿甲能力只能提高口徑

    無人炮塔解決了部分裝甲重量與機動平衡的問題,剩下的彈藥攜帶量該怎麼解決?戰爭強度再高也是要補給的,如果沒有受損或者被擊毀,沒有炮彈坦克兵應該不會開著空車前進。彈藥雖然也在更新但是穿甲彈不像核武器小型化後仍有毀滅性殺傷能力。如果有更“硬”更“重”的元素被大量發現或者被製造,口徑自然不必提高,不過我們目前在地球上。如果現在就有戰爭需要,那出現更大口徑的坦克炮將不可避免。

  • 3 # 五嶽掩赤城

    穿甲彈技術的提升,彌補了火炮威力的不足

    世界主戰坦克所使用的主炮口徑在冷戰後的30年裡沒有變動過,依然還是120mm/125mm這一級別。但這並不意味著坦克主炮威力在這三十年裡原地踏步,因為各國發現透過革新穿甲彈技術,同樣可以獲得更好的穿甲效果。法國勒克萊爾測試140毫米主炮,各國不是沒能力,而是有更好途徑

    以俄羅斯的2A46系列主炮威力,其最開始使用的穿甲彈是3BM9,2000米穿甲威力為240毫米 。到了1988年推出,現在依然是主流的3BM42芒果彈,穿甲威力是450毫米。而最新的俄羅斯自用的3BM60穿甲彈,公開穿甲威力達到740毫米。透過穿甲彈技術的革新,可以在同一口徑情況下,威力提升到原來的3倍,這顯然是條成本和代價更小,價效比更高的方案。3BM42穿甲彈,需要注意的事,主要坦克強國都不會出口自己冷戰後研發的新彈種,像俄羅斯只出口3BM44(3BM42的出口型);德國出口DM43,如果是北約盟國的話會給DM53;美國最多賣到M829A1;這就叫默契,大家也不用出口自己新式裝甲。

    穿甲彈技術的提升,一是在穿甲體材料上,早期是用鎢合金,然後貧鈾材料橫空出世,而現在則是重金屬粉末冶金。穿甲體材料技術提升,增強了穿甲體硬度和質量,從而大大提升穿甲威力。另一方面則是在提高長彈徑比上,增長穿甲彈彈芯長度,等於在不改變風阻情況下,增加穿甲體重量,從而增強穿甲威力。美國M829系列穿甲彈最大改進就是不斷提升長徑比,將穿甲威力從540毫米,提升到800毫米。

    另一方面在過去三十多年裡,坦克裝甲技術把主要精力是用來對付化學能破甲攻擊方面。因為世界大戰可能性微乎其微,進行場庫爾斯克式的坦克大會戰很難發生,威脅坦克更多的是RPG火箭彈、反坦克導彈以及路邊炸彈。為了應對繞背攻頂的智慧導彈,主戰坦克都被逼出主動防禦這招。

    所以冷戰後,世界主戰坦克裝甲技術在應對物理穿甲彈攻擊時提升有限,主戰坦克更換使用新的穿甲彈後足以應對威脅,自然也沒有升級動力。甚至現在對穿甲彈威脅更大的是新型ERA重型爆炸反應裝甲。俄羅斯的接觸-5、化石等爆炸反應裝甲在面對動能穿甲彈攻擊時都有非常好的削弱甚至摧毀能力。烏克蘭版“化石”爆炸反應裝甲,這種爆炸反應裝甲在接觸時產生聚能爆炸,形成斜向金屬射流,橫向作用在穿甲體上可以破壞穿甲彈方向從而削弱其穿甲威力。這種新思路的爆炸反應裝甲恐怕是未來一段時間穿甲彈們更頭疼的。

  • 4 # 武研社

    現代軍事強國均有研製口徑超過120/125mm的坦克炮的計劃。美國曾經在M-551和M-60A3兩款坦克上使用過152mm低膛壓坦克炮,並可以用於發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但並沒能大規模列裝。前蘇聯也曾有在279工程上列裝130mm坦克炮的專案,結果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事實上,對於大口徑坦克炮的研製各國都沒停下過腳步。上世紀80年代,蘇聯也曾提出過研製152mm坦克炮,而法、德則傾向於140mm坦克炮。萊茵金屬公司的140mm坦克炮專案便是在此時開始研製的。結果德國也並沒能將140mm坦克炮列入現役,萊茵金屬也下馬了這一專案並將其更換為130mm坦克炮。

    中國也傳出過研製140mm坦克炮的傳聞。但結果各國對於大口徑坦克炮的研製專案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如今更是存在感越來越低,只有2015年法國Nexter防務公司推出的140mm坦克炮成功裝上了一輛“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底盤進行公開展示,結果據公開資料顯示,這門140mm坦克炮早在1996年便已經誕生。如果不是140mm坦克炮確實沒有必要、沒有需求,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它被雪藏這麼多年呢?

    據法國Nexter防務公司提供的公開資料顯示,這門140mm坦克炮的炮口動能為18MJ,達到了普通120mm坦克炮的1.7倍。不過,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穿甲深度並不全由炮口動能限定。炮口動能提高了,炮彈的各方面也要重新設計,才能製造出與之相配的炮彈。

    然而炮彈的體積也需要進一步提高,重量也隨之增大。改裝140mm坦克炮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車內炮彈攜帶量從40發銳減至22發;而炮塔體積、炮塔座圈和車輛的配重等一系列改動,讓140mm坦克炮裝車成本極高。如果要大規模鋪開裝備140mm坦克炮,只能另行設計新型坦克的底盤與之搭配。

    二戰期間,主流坦克炮口徑也不過100mm左右,超過100mm的坦克炮簡直鳳毛麟角

    第一,140mm坦克炮的威力實在是過剩。120/125mm坦克炮的穿甲深度在現階段完全夠用,而坦克的作戰重心早已經從裝甲對抗轉變成了伴隨步兵作戰。傳統的大規模裝甲對抗在現代戰爭中幾乎不會重現。而使用火炮、機槍為步兵提供支援反倒成了坦克接下來主要面臨著的問題。

    二戰至今,大規模裝備的坦克炮幾乎沒有超過130mm,只有152mm被美蘇都曾短暫採用

    第二,炮彈體積的增加對於炮彈威力的提高來說得不償失。炮彈威力確實是增加了,但是130mm左右的坦克炮彈因為體積的增加而不得不採用分裝方式。這樣一來,自動裝彈機的研製、使用必須得提上日程,否則會影響射速;但反之又受限於炮彈的尺寸,車體等容納自動裝彈機的位置必須得增加寬度、高度。這樣一來,車內儲彈量下降、自動裝彈機和炮塔的體積增大,這還會導致坦克的投影面積的進一步上升、增加坦克被發現甚至是中彈的機率。

    不難看出,這輛勒克萊爾的炮塔尾艙體積大了不少

    第三,使用同類型炮彈的情況下,大口徑坦克炮的體積會比120/125mm坦克炮的體積要更大。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而直接關係到坦克車內空間的是火炮尾部的機構,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更強的液壓系統等輔助動力系統來控制;對於車內空間的進一步壓縮是必然的。這更是會提高坦克的重量。

    第四,炮威力的增加往往意味著後坐力的提升。這甚至需要在原有坦克的基礎上修改炮塔座圈、增加配重甚至是其它配平系統,成本十分高昂。如果要容納大口徑的坦克炮,最好另行設計一套坦克底盤,研製一款全新的坦克。顯然,這對於現代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不是必要。

    時至今日,大口徑坦克炮專案中最為明朗的兩個國家也沒用上該類坦克炮

    而在搭載大口徑坦克炮的前提下,坦克的重量又會不可避免地提升。這樣一來,鐵路、公路等運輸條件需要改善;運輸機也極有可能因為坦克重量、體積的飆升而無法運輸。配套的基礎設施都要改動,這會導致一款搭載了大口徑坦克炮,明面上看著威風無限的坦克研究出來後舉步維艱。

    人類化學能坦克炮最大的口徑恐怕止步於此

    更何況這還會引起後勤體系的變動。哪怕大口徑坦克炮被研製出來,短時間內沒能更新的話就會導致後勤還需要管理多一套口徑的炮彈、火炮零配件,甚至是一整套坦克的零部件。這樣一來,後勤的複雜程度會上升。總體來說,大口徑常規化學能坦克炮的威力在現在看來反而過剩了,因為各國的坦克都剛好是那個防護水平。沒準在以後人類還會擯棄傳統的化學能火炮,以各種現在看來是“黑科技”的玩意來變革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食用薄荷香精對人體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