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叫大晨chen1
-
2 # 排骨紅燒說籃球
記得有一次跟同學去了一次萬達,在網上定的票,便宜了近一半。感覺網上買票跟現場買除了節約人工外似乎也沒什麼其他好處了,為什麼票價低了這麼多呢?有沒有人工費之外的原因?
先介紹下背景,本人也算是萬達的忠實觀眾,累計去過萬達在兩個城市的八家門店觀影。絕大多數時都是頭一天在萬達官網購票,兌換券、優享卡、微博優惠碼、微信優惠也都用過,但沒有過團購。印象中萬達和一些團購網有過合作,但當時沒有我感興趣的片子,就沒接觸過。
萬達在絕大多數時候,官網購票打折的頻率要遠高於影城現場打折,而且是長期在五折、六折。舉個例子;某地《X戰警-逆轉未來》網購票就是50元,現場購票就是100元。
要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要搞清楚兩個基本的經濟學概念。
一、邊際成本
簡單說,一場電影,影廳內坐100個觀眾時,和99個觀眾相比,影院付出的成本(水電場地人工)幾乎是一樣的,多出來那一個觀眾分攤的成本叫邊際成本。和實物商品消費不同,電影院、公園、火車、飛機這類提供服務性消費的行業,邊際成本都是接近為零的。
也就說,針對一個個體消費者,不管以什麼價格售票,影院都是收益大於支出的。雖然有國家的電影基金和稅,還有片方的分成,但這幾項成本都是按票價的比例計算的。在不考慮最低票價的情況下,電影票就算定在1元錢,對於影院,也是收益(短期內)。
當然,影院還是希望多掙錢的,如何爭取利益最大化呢?那就需要引入下一個概念:價格歧視。
二、價格歧視(區別定價)
簡單地說,因為邊際成本為0,那麼如果以每個消費者當時能承擔的最高價格把票賣給他,那麼影院就能獲得最大收益。
張三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100。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100的價格銷售給張三。
李四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25。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25的價格銷售給李四。
……
把每一張票都以合適的最高價格銷售出去,影院就會獲得最大收益。
這樣看似不公平,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民航,訂票越早,折扣越高。公交車、公園會推出月票,游泳館的定價更是五花八門,最貴的同樣是現場購票,還有各種年卡、月卡、計次卡,打折卡,單雙日卡提供不同程度的折扣等等。中國鐵路也期望這樣,但是被政府和民眾聯手禁止和抵制。所以現在鐵路只有在學生票上有價格歧視。
再說影院:現在的電影觀眾,按選片方式大致可以分兩種。
第一類,很早就在豆瓣時光或者影院官網上了解到自己感興趣的片子的公映日期,甚至是具體的影院排片的核心影迷。這類人是網路購票的主力。透過網路,他們對資訊掌握充分,可以對不同影院貨比三家,對時間,影片制式,價格相對敏感。如果影院對他們不進行一些折扣和優惠,他們很容易被其他影院吸引走。反之,節假日、特別是情人節、聖誕節的時候,第二類觀眾的比例會激增,這時,影院就會取消所有的優惠了。
第二類,在商場吃喝購物之後,順便看個電影的非核心觀眾。這類人往往到了影院才知道有什麼片子可看,選片的標準基本是售票員推薦和看現場海報。影院吸引他們靠的是位置、裝潢和知名度。他們是現場購票的主力,已經到了影院,幾乎不可能再轉去其他影院。這類觀眾,往往不知道或者不屑於網上訂票,票價只要不是離譜,就可以接受。
這就是萬達影院官網購票低於現場購票價格的原因。
PS:在經濟學中,歧視的意思不是鄙視,而是區別對待。
PPS:網購票的主要群體,也就是我上面說的第一類觀眾,有兩個特點,一是對價格比較敏感,那麼對影院高價零食的接受度不高。二是由於網上訂票,能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提前準備零食。我就算一個,我曾往萬代影廳夾帶過薯片、漢堡、三明治、披薩餅、紫菜包飯等等,在其他超市購買的瓶裝飲料也是每次都帶的。萬達影院也從沒仔細查過。
低價票、網購票、團購票對影院的零食銷售肯定是有促進作用的,個人覺得,以中國當下的經濟水平,未必吧。或者說,今後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但說到底,就算有一天中國的影院贏利點全在零食上,而不在影片上了,那麼也可以歸咎到“邊際成本”和“價格歧視”這兩個原理上。
-
3 # 木無夏
一、邊際成本
簡單說,一場電影,影廳內坐100個觀眾時,和99個觀眾相比,影院付出的成本(水電場地人工)幾乎是一樣的,多出來那一個觀眾分攤的成本叫邊際成本。和實物商品消費不同,電影院、公園、火車、飛機這類提供服務性消費的行業,邊際成本都是接近為零的。
也就說,針對一個個體消費者,不管以什麼價格售票,影院都是收益大於支出的。雖然有國家的電影基金和稅,還有片方的分成,但這幾項成本都是按票價的比例計算的。在不考慮最低票價的情況下,電影票就算定在1元錢,對於影院,也是收益(短期內)。
當然,影院還是希望多掙錢的,如何爭取利益最大化呢?那就需要引入下一個概念:價格歧視。
二、價格歧視(區別定價)
簡單地說,因為邊際成本為0,那麼如果以每個消費者當時能承擔的最高價格把票賣給他,那麼影院就能獲得最大收益。
張三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100。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100的價格銷售給張三。
李四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25。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25的價格銷售給李四。
……
把每一張票都以合適的最高價格銷售出去,影院就會獲得最大收益。
這樣看似不公平,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民航,訂票越早,折扣越高。公交車、公園會推出月票,游泳館的定價更是五花八門,最貴的同樣是現場購票,還有各種年卡、月卡、計次卡,打折卡,單雙日卡提供不同程度的折扣等等。中國鐵路也期望這樣,但是被政府和民眾聯手禁止和抵制。所以現在鐵路只有在學生票上有價格歧視。
再說影院:現在的電影觀眾,按選片方式大致可以分兩種。
第一類,很早就在豆瓣時光或者影院官網上了解到自己感興趣的片子的公映日期,甚至是具體的影院排片的核心影迷。這類人是網路購票的主力。透過網路,他們對資訊掌握充分,可以對不同影院貨比三家,對時間,影片制式,價格相對敏感。如果影院對他們不進行一些折扣和優惠,他們很容易被其他影院吸引走。反之,節假日、特別是情人節、聖誕節的時候,第二類觀眾的比例會激增,這時,影院就會取消所有的優惠了。
第二類,在商場吃喝購物之後,順便看個電影的非核心觀眾。這類人往往到了影院才知道有什麼片子可看,選片的標準基本是售票員推薦和看現場海報。影院吸引他們靠的是位置、裝潢和知名度。他們是現場購票的主力,已經到了影院,幾乎不可能再轉去其他影院。這類觀眾,往往不知道或者不屑於網上訂票,票價只要不是離譜,就可以接受。
這就是萬達影院官網購票低於現場購票價格的原因。
PS:在經濟學中,歧視的意思不是鄙視,而是區別對待。
PPS:本人不贊同yol叔的一個理由是,網購票的主要群體,也就是我上面說的第一類觀眾,有兩個特點,一是對價格比較敏感,那麼對影院高價零食的接受度不高。二是由於網上訂票,能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提前準備零食。我就算一個,我曾往萬代影廳夾帶過薯片、漢堡、三明治、披薩餅、紫菜包飯等等,在其他超市購買的瓶裝飲料也是每次都帶的。萬達影院也從沒仔細查過。
低價票、網購票、團購票對影院的零食銷售肯定是有促進作用的,但是有沒有Yol叔說的那麼可觀。個人覺得,以中國當下的經濟水平,未必吧。或者說,今後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但說到底,就算有一天中國的影院贏利點全在零食上,而不在影片上了,那麼也可以歸咎到“邊際成本”和“價格歧視”這兩個原理上。
-
4 # 滄海晨熙
厄。。。我嘗試換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網上賣的電影票通常比現場買便宜很多?首先,買電影票的方式有:1、現場買(準確說現場現金買或使用沒有促銷活動的銀行卡刷卡買);2、網上買,比如貓眼電影、時光網啥的;3、各種兌換券,兌換卡;4、影院自己的會員卡;5、影院促銷活動(比如現場使用某銀行卡,可以買一送一啥的)6、大家一起想哈。。。
最近剛好在網上定票,去看了場電影,出來時想到幾個可能原因,完全不瞭解這個行業,僅供一閱:1.如果電影看作邊際成本近似為零的服務,價格歧視是收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2.網上買票,如果是低價票,往往不能在網上選座位。大家如果想得到好位置,就要儘量早去電影院落實實體票。這個大量提前的時間,很可能為電影院所在商場帶來其它消費。3.網上低價票,常常不能選座位,實際上放映方是用一個低價與該客戶在放映前對賭。賭的是上座率,如果實際上座率高,放映方就贏了,因為順利賣出了一些位置很差的票,這些票如果在實體銷售,即使是所謂的低價,也是很難賣出去的。4.對於一些上座率很差的片,如果事前有合同要求排片率,用這種變相的打折方法,挽回一些損失。5.電影院之間競爭的需要,如果附近的水平相近的競爭對手有這樣的票,沒有會比較不利。
-
5 # 省錢雲官方大使
五折電影票看過來!
票價深似海啊,不是大家平時接觸的那麼簡單:
搜一嗖:省錢雲,宮中浩
回覆列表
為什麼網路購票會比現場購票便宜那麼多? 一、邊際成本 簡單說,一場電影,影廳內坐100個觀眾時,和99個觀眾相比,影院付出的成本(水電場地人工)幾乎是一樣的,多出來那一個觀眾分攤的成本叫邊際成本。和實物商品消費不同,電影院、公園、火車、飛機這類提供服務性消費的行業,邊際成本都是接近為零的。 也就說,針對一個個體消費者,不管以什麼價格售票,影院都是收益大於支出的。雖然有國家的電影基金和稅,還有片方的分成,但這幾項成本都是按票價的比例計算的。在不考慮最低票價的情況下,電影票就算定在1元錢,對於影院,也是收益(短期內)。 當然,影院還是希望多掙錢的,如何爭取利益最大化呢?那就需要引入下一個概念:價格歧視。 二、價格歧視(區別定價) 簡單地說,因為邊際成本為0,那麼如果以每個消費者當時能承擔的最高價格把票賣給他,那麼影院就能獲得最大收益。 張三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100。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100的價格銷售給張三。 李四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25。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25的價格銷售給李四。 …… 把每一張票都以合適的最高價格銷售出去,影院就會獲得最大收益。 這樣看似不公平,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民航,訂票越早,折扣越高。公交車、公園會推出月票,游泳館的定價更是五花八門,最貴的同樣是現場購票,還有各種年卡、月卡、計次卡,打折卡,單雙日卡提供不同程度的折扣等等。中國鐵路也期望這樣,但是被政府和民眾聯手禁止和抵制。所以現在鐵路只有在學生票上有價格歧視。 再說影院:現在的電影觀眾,按選片方式大致可以分兩種。 第一類,很早就在豆瓣時光或者影院官網上了解到自己感興趣的片子的公映日期,甚至是具體的影院排片的核心影迷。這類人是網路購票的主力。透過網路,他們對資訊掌握充分,可以對不同影院貨比三家,對時間,影片制式,價格相對敏感。如果影院對他們不進行一些折扣和優惠,他們很容易被其他影院吸引走。反之,節假日、特別是情人節、聖誕節的時候,第二類觀眾的比例會激增,這時,影院就會取消所有的優惠了。 第二類,在商場吃喝購物之後,順便看個電影的非核心觀眾。這類人往往到了影院才知道有什麼片子可看,選片的標準基本是售票員推薦和看現場海報。影院吸引他們靠的是位置、裝潢和知名度。他們是現場購票的主力,已經到了影院,幾乎不可能再轉去其他影院。這類觀眾,往往不知道或者不屑於網上訂票,票價只要不是離譜,就可以接受。 這就是萬達影院官網購票低於現場購票價格的原因。 PS:在經濟學中,歧視的意思不是鄙視,而是區別對待。 PPS:本人不贊同yol叔的一個理由是,網購票的主要群體,也就是我上面說的第一類觀眾,有兩個特點,一是對價格比較敏感,那麼對影院高價零食的接受度不高。二是由於網上訂票,能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提前準備零食。我就算一個,我曾往萬代影廳夾帶過薯片、漢堡、三明治、披薩餅、紫菜包飯等等,在其他超市購買的瓶裝飲料也是每次都帶的。萬達影院也從沒仔細查過。 低價票、網購票、團購票對影院的零食銷售肯定是有促進作用的,但是有沒有Yol叔說的那麼可觀。個人覺得,以中國當下的經濟水平,未必吧。或者說,今後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但說到底,就算有一天中國的影院贏利點全在零食上,而不在影片上了,那麼也可以歸咎到“邊際成本”和“價格歧視”這兩個原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