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環觀影少女
-
2 # 綠茵驛站
相信很多人對《三國演義》很熟悉,七步詩是曹操的兒子曹植七歲時寫的。要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當時的情節就不多說了,大家應該知道。
"煮豆燃豆箕,豆在箕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根據詩中意思推敲一下,這首詩是比喻兄弟之間相互的殘殺,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豆杆可以用來燒火用。豆在古時就廣泛種植了,而且古人還學會了豆能做美食,那時用豆做的美食並不叫豆腐。當時詩人所想的應該只黃豆類品種。提個醒,這樣的問題找歷史學家會有完美的解釋。謝謝邀請。
-
3 # qzuser237345693Mary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豆和豆秸是同—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詩人以箕豆桕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七步詩裡煮的是紅豆,綠豆等豆類。
-
4 # 糧油市場報
其實就是普通的大豆!跟現在我們所吃的大豆是一樣的,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大豆的發源地和故鄉,在古代,豆子也是人們的主食之一。
豆子位列五穀之中!熟悉中國古代糧食發展歷史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中國古代的糧食有“五穀雜糧”之說,而“五穀”中的——菽,其實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類的總名。
大豆是中國的本土作物!眾所周知,大豆起源於中國,這一點,在中國古代文獻可以證明。
朱紹侯主編的《中國古代史》中談到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時指出:主要的農作物,如黍、稷、粟、麥(大麥)、來(小麥)、秕、稻、菽(大豆)等都見於《卜辭》。
豆子是古代人的主糧!大家知道五穀——稻、黍、稷、麥、菽。然後前四個由於研磨技術,吃起來很難受,有一種咽沙子的感覺,只有豆子比較好,只是吃多了愛放屁。但是在古代,能找到一種不那麼難吃,還能填飽肚子的東西,大家應該心滿意足了。而且營養豐富哦。
《汜勝之書》說:種大豆,率人五畝。
意思就是說,四分之一的田種豆子。可見豆子在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中的地位有多麼的高。
回覆列表
先解釋一下七步詩中詩句的意思: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鍋裡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所以,可以得知,煮的豆子是要用來做豆羹的。那麼什麼豆子可以做豆羹呢?
黑豆、黃豆、紅豆、毛豆……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