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煉獄o
-
2 # 二蛋諞科學
大家好啊,我是二蛋。
二蛋反正不願意相信自己平時思考的、接觸的東西其實都是假象。
“大腦是我們最重要的器官”——可是這個想法是你的大腦產生的,仔細想想,是不是細思恐極?
先說結論吧:【大腦確實會聯合其它感官欺騙你的感情】。
有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到一些“異樣”:有時候想著想著東西,突然思維就錯亂了,我剛才在想什麼?突然覺得“我”不是“我”——我到底是誰?相信二蛋,你不是一個人。
你可能感覺很多反應預示著你是個很“特別”的人,然而實際上人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1. 你以為你記得的事情其實不一定真的發生過
每個人其實都會臆想出一些虛假的記憶,因為大腦可能會根據我們以前的經驗來“腦補”出我們不曾經歷過的“細節”。就算這些事從沒發生過,“大腦”還是會告訴你這些是真實的。這些“錯誤記憶”代表著其實我們的記憶並沒有那麼可靠——有時候你會有似曾相識或者曾經經歷的感覺,但其實你壓根就沒有這樣的記憶。
2. 你自己的錯別字總比別人的難發現
你在閱讀文字的時候,大腦並不會一個字一個字的去辨別是不是正確。所以有時候就算有錯字你也能理解整句話的意思。你越熟悉你寫的東西,你的大腦就越容易忽略掉裡面的細節,在持續經歷這樣的忽略之後,你就更容易犯錯。比如下面這行字:
3. 食物的外觀會嚴重影響它的味道
一杯黑灰色的酒很有可能會讓人喝出刷鍋水的味道。我們所說的“食慾”其實也跟這個有關,看起來很棒的菜總會讓你誤以為很香,黑暗料理很難看,也會讓你覺得異常難吃。這只不過是大腦在騙你而已。
4. 星座性格分析什麼的你總覺得在說你自己
其實這種情景在心理學上的學名叫做“巴納姆效應”——用很空泛的模糊的語言去描述分析,就很容易讓人以自我為中心去解讀這些文字,並因此就好像在形容自己。但是事實上,其實你把這些模板套到其它星座裡面也是適用的——都是假的。
5. 你有可能會感受到虛假的感覺
有一個著名的假設實驗叫“缸中大腦”,大意上是說:你要如何證明自己不是一個被放在營養液中的大腦?而其它感官都是計算機給你的幻象。我們的感官都和大腦相連,比如有些人看到其他人受傷,自己也會感覺到異樣——這屬於同理心的一部分,也是這樣的能力使得人類其實並不會瘋狂的自相殘殺。有研究顯示,有極少數人看到別人受傷自己真的能感受同樣的痛感。
6. 有時候覺得別人的主意是你先想出來的
有的時候你的同事或者朋友提出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但是你的大腦會告訴你其實這個主意是你先想到的。這個想象叫做“潛藏記憶”,它會混淆原來的記憶,讓你把別人的主意當成自己的。
7. 請在下面的人裡選出一個領導者
上面的人依次是富蘭克林·羅斯福、溫斯頓·丘吉爾 和 阿道夫·希特勒。是不是不看照片差點又被大腦給騙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暈輪效應”~就當是留作業啦~
好啦,今天就到這,明天見!
-
3 # 遇見H未來
因為眼睛只負責把看到的東西成像給大腦,所以眼睛所反應給大腦的每一個物體是眼睛實實在在看到的物體。而大腦會透過中毒等狀況使自身產生幻覺,從而反饋給眼睛一個虛擬的東西! 就像著名的假想實驗“缸中的大腦”一樣:假如有一個瘋狂的科學家把一個人的頭弄下來放在一個裝有營養液的缸中不會使你腦中的細胞死亡,把你的大腦連在一臺電腦上,而這臺電腦時時刻刻用一些資料來模擬你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那麼你如何區分你現在所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還是電腦給予你的一個模擬的世界?這二者的道理是一樣的!
-
4 # 鯨52088501
這是誰啊?飛常感謝還有被要求回答問題。其實眼睛也會騙你,大腦很少騙你,大腦是多重作用後的中心。如果覺得大腦騙了自己,那隻能說接觸的假,壞,黑像太多了,親近了小人。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仁徳,遠小人,德日近,過日少,近墨者,親小人,無限害,百事壞。你覺得大腦騙了你的時候,說明你還有一點理智和清醒,希望生活的一切都不要太晚。真心體味世間有陰謀不德者,莫悲慼,急遠離。
-
5 # 一直懂你17167955
大腦是由細皰組成,細皰是大腦思維的主要支援的能量,我今年63,每天坐在電腦前看見窗臺一個吃的東西就過去取,到窗臺前就忘了取什麼,看見要取的東西,就不知道要取什麼?這事我跟年輕人說過,他的回答也時不常的有這種現象,人年輕時大腦細皰可能會發育增強,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細皰會缺失的死亡的,大腦細皰死亡沒了人也就死亡了,這是事實。
-
6 # jingjing2013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看到的是事實,一手資料。但是大腦耳朵都是經過加工的東西,二手資料了,是經過他人或者自己的主觀意向了,有時我們大腦思考問題就像學生做題思路錯了也就錯了,或者角度不同也就錯了
回覆列表
E 五根線,被投射到視網膜上面之後,都變成了一個樣子。而我們的大腦追溯視覺資訊的源頭,最早只能追溯到視網膜上。這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從視覺的第一步開始,就喪失了數不清的資訊。
問題少年 A 坐不住了:“你胡說!我明明看到的是 3D 的世界。現在還有 3D 電影呢!”年輕人不要太沖動。你看看清楚,上面就畫了一隻眼睛。如果你只用這一隻眼睛看世界,我跟你賭 10 塊錢這五條線你會看成一條。但是,我們擁有兩隻眼睛,雖然每一隻眼睛都會損失掉一些資訊,但是兩隻眼睛綜合起來,我們的確是有了更多的線索。比如你盯著自己的食指指尖,然後依次用左眼和右眼單眼看,你會發現兩隻眼睛看到的東西並不相同——有一點點偏差。這微小的偏差,正是你用雙眼看到 3D 世界的關鍵。在這裡,你只需要瞭解一點:視網膜的成像,已經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外在世界的資訊。從不完全的資訊中,我們要想辦法看到“真實的外在世界”。怎麼辦?那就猜啊!“我知道!三長一短就選最短, 三短一長選最長。兩長兩短選 B,參差不齊 C 無敵。” 呃……同學,倒也不是這麼猜的。我們先來猜個深度線索。在上圖左側,我們覺得綠色方塊的在紅色的方塊後面,藍色的方塊在綠色的方塊後面。如果你也是這麼覺得的話,那你就使用了一個簡單的影象線索來——遮掩——來猜測了三個顏色方塊的深度關係。等一下,你(你的視網膜)明明看到的是一個紅色的方塊,一個綠色的“7 字型”色塊,一個藍色的小方塊,你怎麼知道這是三個顏色不同的大方塊(如上圖右側)互相重疊的,你還猜出了他們的前後關係!?好,我們慢慢來。要形成上圖左側的視覺刺激,至少有兩種不同的外在世界可以做到。【世界 1】三個大的顏色方塊前後互相遮擋;【世界 2】一個紅色大方塊肩上扛著一個藍色小方塊和一個綠色“7 字形”圖案。然而,我們一眼看過去,首先就會認為這是【世界 1】所導致的結果,因此我們根據互相遮擋的關係推斷出了他們的前後位置。為什麼不是【世界 2】呢?原因是,雖然【世界 2】是也是可能的,但是根據我們曾經的種種經驗,【世界 1】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們猜測所看到的外在世界是【世界 1】所描繪的樣子。好,你的大腦已經完成了一個重要的猜測——顯然不費吹灰之力,那我們再來猜一個。這條路徑是往上走了,還是往遠處走了?或許大部分人都會那我一樣覺得,看到的路是往遠處延伸了。為什麼?“近大遠小啊!這不就是透視關係麼?” 正確!這的確是透視關係,但是要知道的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 2D 圖,圖片本身只有“上、下、左、右”四個方向,而“遠去”這個方向,完全是你猜出來的——或者你會說,這個圖片本身就包含了這個資訊啊!是的,但是“深度資訊”都是你推測出來的。不信的話,你用手來摸啊!你摸一摸,看看是不是伸出同樣長度的手,你可以摸到“近處的點”和“遠處的點”。好,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來玩點錯覺了。大家最喜歡的 Ponzo 錯覺在這條逐漸遠去的鐵軌上,你有沒有覺得圖片上方的那條黃線,比圖片下方的黃線長一些呢?我都告訴你這是錯覺了,所以你可能用尺去量了兩條黃線物理長度確實一樣。即使如此,我們依然無法抗拒地覺得上面那條黃線更長。為什麼?因為我們總是在猜黃線的長度,而一根黃線被我們認為”距離我們位置較遠“時,我們自然會覺得它比較長——近大遠小嘛,如果明明在遠處的黃線,看起來還那麼大,那”真實的黃線“一定更大,bigger than bigger!到此為止,恭喜你成功地、從頭到尾地瞭解了 Ponzo 錯覺幾乎最經典的解釋。視覺錯覺實在太多,我就繼續拿幾個經典例子來展示——請好好體會一下:你所看到的,並不是真實的物理刺激,只是你的大腦的猜測和建構罷了。那根紅線是連貫在一起的嗎?看起來似乎不是,但是我建議你用尺量一下。(感謝讀者朱明明指正)左圖你看到的是黑白條紋從頂面一直延伸到側面,但是遮住以後你會發現,頂面的黑色和側面的灰色,在物理灰度值上,是一樣的。一個類似例子,左右兩個小的正方形,在灰度上相同,但是在知覺上左邊顯得更暗一些,右邊顯得更亮一些。同樣的道理說三遍,你總得理解這裡的知識點是什麼了:相同的物理灰度值,在不同的情境下,由於我們對於陰影的解釋不同,我們會知覺到不同的顏色。好了,你看到了這麼多的刺激,估計也可以開始想想那條充滿爭議的裙子了。現在,你可以想想,”你是真的看到了那條裙子是白金的”,還是“你的大腦猜測那條裙子是白金的“,以及”那條裙子本身是白金的“,想想這三句話之間的不同。我們就再關於裙子談兩句吧:開啟螢幕,你看到的那張照片——你或許看到了一條藍黑的裙子,或許看到了一條白金的裙子。原因有很多,比如你的顯示屏成像的對比度,飽和度,色溫等等。在這些因素之上,你根據自己的經驗,首先有意無意地從照片中猜測出拍照情境下的光照情況。如果你覺得這張圖片是在“昏暗的的光照(猶如黃昏、陰影)情況下”拍攝的,你的大腦就猜測出這條裙子應該是白金的。如果你覺得這張圖片是在“明亮的的光照(猶如白日,日光燈)情況下”拍攝的,你的大腦可能猜測這條裙子應該是藍黑的。所以實際上,你的大腦不但在猜測這條裙子應該是什麼應該的,你的大腦還在猜測各種各樣的引數——光照、陰影、反光、對比度等等。在一系列猜測的限定下,你的大腦覺得在這張照片裡面,這條裙子看起來是藍黑(白金)。但是請注意,“這條裙子本身是什麼顏色”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如果讓一個人把這條裙子穿到大太陽之下,然後讓所有人在同樣的情況下看,會是什麼顏色呢?2015 年的視覺科學協會年會(Visual Science Society Conference)上,一大堆的人穿著藍黑相間的裙子在弗羅裡達的沙灘上漫步。然而,夕陽西下之後,這群人躲進了一個昏暗的會議室,打開了不同顏色燈光照明,於是他們一下子“穿著白金的連衣裙”,一下子“穿著藍黑的連衣裙”,在觀眾面前,變來變去。那麼,裙子的問題就說到這裡。當然,有時候,你的大腦猜測起來遇到了困難。這是隻兔子,還是隻鴨子?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我一會兒看到了兔子,一會兒看到了鴨子,變來變去的,停不下來。花瓶還是人臉?正方體面向左下還是右上?你所看到的刺激充滿了歧義和模糊性,而這個時候,你的大腦也猜不出個最好的解釋——於是你的直覺就在兩種解釋之間變來變去,此消彼長。你所見的,既是真實的物理刺激,也是虛幻的主觀解釋,真真假假。好了,大殺器來了。看不到的,請嘗試這條 wiki,或者這條百度百科這位舞動的少女的旋轉方向有兩種可能,但是你的大腦可能被禁錮在了某一種猜測中,並且覺得那種猜測才是”最有可能的,最合理的“。所以,你長時間地覺得這位少女在朝一個方向轉動。直到……你突然覺察到了什麼線索,而你的大腦突然一下”啊!原來有這個線索,這下另外一種猜測更加合理了!“於是你就看到了另外一種旋轉方向。別相信什麼“你壓力大所以只能看到順時針”或者“你只用了左腦或者右腦”的鬼話!!大腦的猜測能力是很強的你可能直到最近計算機視覺發展突飛猛進,一夜間計算機識別人臉的能力都超過人類了!但是,相比起大腦,計算機視覺還是弱了很多. 比如你可以看到封面插圖是有一隻狗在走動。什麼?你看到了一隻狗!那不是明明只有一堆跳動的黑色斑點塊麼?不不不!你仔細看看,那是一隻狗在走動,尾巴還翹的老高呢!如此模糊的資訊,目前計算機似乎還不能還原出物體。而人腦,可以輕而易舉地看出(猜出)這是一隻狗。(很高興使徒子沒有畫的這麼抽象,似乎要去催使徒子畫狗了?)大腦有這麼好的猜測能力,一方面是一件好事,畢竟可以讓我們看到的世界更加合理。另一方面,也是一件壞事。比如在藝術創作中,如果我們不能繞過這些猜測,創作就會受到限制。比如,我們根據近大遠小的規則,知道遠處的物體實際上很大。如果我們在畫畫的時候,使用的是""加工後的資訊"",那麼我們會把遠處的物體也畫的很大——結果就成了 bigger than bigger,看起來怪怪的。為了不要看起來怪怪的,我們必須可以地把遠處的物體畫小一些——這樣最後的作品看起來就合理了。實際上,空間透視畫法也的確是文藝復興時期才創立起來的,所以現在去看中世紀的畫,總覺得缺少了立體感。另外,由於大腦對於顏色有自動的校正,所以在畫畫的時候,陰影的原則和補充就顯得有些反常識。一個沒有接受過訓練的人,畫出來的陰影部分,總是有一些怪怪的。在我們看來,在陰影中的紅色還是紅色,但是為了畫出這份在陰影中的紅色,調色盤上的顏料需要偏灰一些,甚至加入一些藍色或者紫色。這種繞過大腦對於顏色校正的過程,反倒是藝術創作的關鍵。我記得,在顧爺的《小顧聊繪畫》的某一集(或者是某一個軟廣告中)提到莫奈(還是某個其他的畫家)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顏色,所以畫出來的作品給人一種不同的感受。當時我就在想,可能這位畫家有天生的才能,能夠繞過大腦的預設加工,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反而能畫出有趣的作品。當然,以上關於繪畫,都是我在瞎掰掰。我要說的只有一句:跳出常規,超越大腦預設的加工方式,或許你也能創造令人讚歎的藝術作品。報告:太長!根本沒讀!我就知道你沉不下心,奈不住性子讀完上面的長文。我辛辛苦苦寫了這麼多,你也體諒我一下,好好讀完嘛!你看我又是插圖,又是劃分章節的。不過,我也體諒一下你時間緊,所以如果你根本就沒讀上面的內容,那就讀這裡:1. 我們“看到世界”這個過程,並不是對世界完整照抄。我們實際上是在時時刻刻猜測我們所看的世界,以及透過視網膜上的成像和我們的經驗、知識來主動建構一個“看到的世界”。2. 視覺系統的正常加工過程,在一些特殊設計的視覺刺激面前,反倒是會導致視覺錯覺的產生。這些視覺錯覺,不但不是視覺系統的錯誤,反而是真正瞭解視覺系統加工方式的源頭、線索。3. 我們需要區分“我看到的是什麼?”和“這個東西本身在物理世界中是什麼?”之間的差異。雖然這種區別通常非常困難,但是如果記住這一點,你便不會陷入“我看到才是事物原本真實的樣子,你們其他人看到的都是錯誤的”這種自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