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男孩魯力

    真沒想到回到這裡是一年之後。。。咳咳,在此補上早就該寫下的第6碗雞湯+第6瓢冷水!

    當初機緣巧合,不知天高地厚自己創業開公司,被現實的殘酷劈頭蓋臉一通打擊,才知道其中厲害!

    去年在公司步入危機時寫下了這篇答案,想要在最後3個月放手一搏,把產品做完、開發佈會、在媒體上鬧出點動靜,推廣自己的品牌,讓自己絕境逢生。

    哪怕輸了,也是背水一戰,死得壯烈。

    然而。。。並沒有發生!

    最難過的就是,什麼也沒有發生。

    公司並沒有那麼好,一蹴而就,紅遍全網。

    也沒有那麼壞,無人問津,宣告破產。

    就那麼不好、不壞,非常雞肋的繼續存活!

    不好也不壞……

    不過這——大概就是很多像我們一樣的創業公司目前的狀態吧。

    可能也是最真實的創業狀態。

    既然公司沒有死、堅挺著活著,也算是第6碗雞湯吧!

    【第6碗雞湯】我們還活著,而且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成長。

    有句話叫什麼來著,屁股決定腦袋。

    擺在什麼樣的位置,想的是什麼樣的事情。

    既然創業,學會最多的就是站在創業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

    我們選擇的品牌電商,從產品的研發,到產品和頁面的設計,到技術底層的支援,到品牌的塑造與推廣,到供應鏈的管理和最佳化,再到普通淘寶店不會錯過的流量運營、客服、售後、打包發貨……每一個環節都是一門學問,對於年輕人來說,能學到的太多太多!

    尤其是作為一個領導者、決策者,帶著團隊去做,真刀真槍的感受到一切。對我來說,是我夢寐以求的,非常興奮。

    創業是一種情懷,在我1年前來回答時是這麼想的,今後依然也會這麼想。

    然而創業依然是一種商業,商業就是買賣,買賣就是賺錢。

    這個雞湯如果要編,它可能會是:當年本人腦缺眾籌2000元、實際籌款2萬多,創業迄今年銷售額數百萬元。相信自己、相信我,你行的!

    但我可能不會這麼來講了,今天回到這裡,就是想來談一談資本,談一談情懷之外的東西。

    也就是:主要是來潑冷水的!

    【第6碗冷水】談一談開公司到底需要多少錢。非常枯燥,但很實際。

    可以參考另一個熱門問題,有哪些成本是老闆們開公司前未曾預見到的?下面有不少答案,非常真實。

    首先是房租,在北京,像中關村、望京、國貿地段的寫字樓租金已經在7-10元每平每天,高檔寫字樓還要更高,周邊根據地段遞減。我們公司需要庫房,現搬到南五環外,房租還在2-2.5元每平每天。一個月的房租成本數萬元。

    而且房子是可能會“退租”的,創業公司可能會高速成長(低速你可能就破產了),頻繁的搬家很正常,我們公司2014年8月起到現在,20個月搬家共計5次,即將準備第6次。屬於退租性質的2次。退租的違約金(可能涉及中介費)即為隱形成本。

    其次是人員工資,上過班的都知道,如果企業想給員工發稅後工資1萬元的話,稅前工資會在1.2-1.5萬之間,根據五險一金實際繳納比例有變動。

    以及年終獎,我不確定是不是所有公司都發年終獎,因為據說只有一線城市的企業和二線城市的大企業才發,但年終獎是體現公司福利、獎勵員工一年的辛勞的時候,發1-2個月的年終獎很正常,一些土豪公司可能會到年底發更多……哎,比不了……

    簡單算下來,一個薪資標定為1萬的人才,企業需要準備1萬5以上的預算來招納。

    而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想要找到優秀人才,往往還要高於市場行情10-20%的薪水來吸引他們,或者釋放一些期權……在拉勾等一些新一代招聘網站基本已經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

    接下來是稅收。。。國家規定的增值稅率是17%,我們會有貨物的進與出,偶爾有上游供應商不願提供發票抵扣的情況,稅費基本自己承擔。。。這還不算企業全年盈利產生的企業所得稅25%(還好我們不用交...好像並不算什麼好訊息OMG...)。以及一些其他的附加稅、小的稅種。

    然後企業的流動資金……說真的,現在特別眼饞一些純粹的網際網路公司,沒什麼流動資金,企業付房租+工資基本沒多少別的成本了……哎哎,滿滿的都是淚啊!

    最重要的,流動資金是商品銷售型企業的生命線,與現金流息息相關。

    簡單算一筆賬,如果一家商品銷售型公司想賺10萬的月利潤,利潤率是10%的話,那麼需要創造100萬以上的月流水。如果貨物週轉速度可以做到20天一週轉,那麼至少需要66.7萬的庫存。

    供應鏈控制得不好的話,為了防止斷貨,可能還會增加0.5-1倍的存貨,庫儲存備可能會到80-120萬。

    換句話說,為了賺這10萬塊錢,企業需要準備80-120萬的囤貨,讓錢變成貨,不能動。

    當然啦,到了100萬級別的月流水,或者最好再高一些,勉強可以開始與上游廠商談賬期,也就是先給貨,後打款。相當於囤貨的風險轉交給上游。但小企業賬期不好談,誰都不願意自己承擔風險。

    這裡可能會有人說了,那提高囤貨不就完了?!

    且不談我們是零食,會有保質期,週轉天數超過60天就極度危險。

    也不談風險,賣不出去怎麼辦。像做數碼行業的,手機持續貶值,賣不出去的就得折價賣啊。做藥物的,冷庫要是停電還不得哭了?還有火災、盜竊,等等,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只要錢變成了貨,不僅不產生利潤,還產生潛在風險。

    就單論:如果為了賺10萬塊錢,你需要1000萬的流動資金,也就是月收益才1%,這利息都不如借款利息……那就真的別創業了,把錢拿去買點理財產品好了,收益差不多,風險總比創業低……

    所以這就是我所說的,流動資金是商品銷售型企業的生命線。

    供應鏈控制得好,也許能賺錢,控制得不好,會發現公司也許銷售額很高,可就是沒有利潤,利潤就蒸發在了看不見的細節裡了。

    道理書上都有,我也如此著重地寫明,可是……我不確定沒有經歷過的人是否真的能記住這個道理!

    這些都還沒算企業的管理費用以及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買筆、買電腦、吃飯的錢都在這裡面。不細聊了。

    好了,以上算是組成企業的各類成本的主要環節……

    這個問題叫

    《創業的第一步是什麼?比如我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想法/點子,現在想創業,應該做什麼?》

    不知道看到這裡,還會有多少人依然有勇氣,踏出第一步!

    如果有人把我拉回到創業之初,在我開始之前就告訴我這些,恐怕我真的會重新考慮,也會把經費預算仔細算一算……算一算……算一算……重要的事情算3遍!

    也不知道當年我是有多腦缺,有勇氣“眾籌2000元”要開公司要創業!

    但是這還只是開始,還沒有到今天我想表達的最重要的環節:

    推廣費用!

    也就是財務上的銷售費用。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廣告費之類的。

    先編個小故事。

    如果小明想賣包子賺錢。自己在家一天能做1000個包子,全部賣完,每個包子1塊錢,成本7毛,小明1天能賣1000塊的流水,有300塊的利潤。一個月賺9000塊,高過了很多白領工資呢!

    小明覺得這生意不錯,想開個店專門賣包子,結果發現一個月5000塊錢交房租了,自己只賺4000了……

    小明決定改變選址,選客流量更大的地段,一天賣2000個包子,流水變成2000塊每天,有600塊的毛利潤,房租10000塊錢一個月,還能賺8000塊每月。

    小明覺得不對,得賣更多的包子,僱了個人,一個月開5000工資,倆人能做4000個包子,也能賣完,流水變成4000塊每天,毛利潤1200塊,一個月毛利潤3萬6,除去房租10000、月薪5000,終於可以賺到21000每月了。

    不過開始正規經營,按個體戶交稅,包子可能做多了會浪費,街坊鄰居還會扯皮,豬肉麵粉漲價會攤薄利潤,一些關係得打點……但總而言之,還是能賺到錢的。

    如果小明到此為止,故事其實也就到此結束了。

    但小明想走向人生巔峰,要把包子鋪做大做強,問題就來了……

    他想開第二家分店,他想做品牌,想做品牌連鎖店,想做當地、全省、全國知名的包子鋪。

    他會發現月薪5000的人是開不了分店的,想招優秀的人需要知名度,知名度要靠廣告……

    做品牌,產品很重要,定位很重要,logo很重要,裝修很重要,口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靠廣告……

    1家店可以做到客流量高,每天包子都賣完,但多家店就不是了,為了保證足夠的人購買,就需要更多的人知道,才能做品牌連鎖,這個也要靠廣告……

    廣告=花錢=n個包子

    小明做了很多年就會發現,原來成本7毛,售價1塊的包子,利潤到不了3毛錢啊!

    小明決定提高售價,賣1塊5一個。那麼結局無非2種:

    1.大家覺得小明的包子值1塊5,比隔壁大妞家的包子吃起來更香,於是調價成功,小明終於走上人生巔峰。

    2.大家覺得小明的包子不值1塊5,隔壁大妞家包子一樣大,肉一樣多,更便宜,小明調價失敗,要麼包子賣不出去,要麼調回1塊錢,小明賺不到錢。

    以上,大概可以囊括做一家“商品銷售”型的公司所面臨的成長縮影。

    故事想說明的是:如果說月銷1萬元,利潤可以做到30%的話,月銷10萬元時可能只有20%了,月銷100萬元可能只剩10%,月銷1000萬元也許只剩3-4%。銷售額越高利潤率越低。

    當然,資料只是參考,不同行業差異非常、非常大!我只是說,公司成長的中期,廣告費用會直接侵吞利潤。

    那麼廣告費用大概是多高呢,我從我的角度談一談(我不是本司市場直接負責人,給出的資料僅供參考)

    廣告渠道無非是:傳統平面廣告、紙質媒體廣告、電視廣告、電視節目/電影植入廣告、網路廣告等一些渠道,以及近些年新興的網際網路社交平臺廣告。

    傳統平面廣告中,以電梯間廣告、地鐵廣告最為優質、效果最好,當然成為了價格最高的廣告渠道,數十萬到數百萬元不等,按次/按天/按周計費。可以說,這次的移動網際網路浪潮造福了分眾傳媒,廣告瘋狂漲價還供不應求,分眾才是創業浪潮中的人生贏家!

    紙質媒體廣告較便宜,但效果不好,而且紙媒行業在走下坡路已是世人皆知,但紙媒的價格並未顯著下滑,按印量數萬元不等,也有報價數十萬的優質媒體。

    電視廣告就不說了。。。小創業公司投不起。

    電視節目或者電影植入,更多的看機緣,不是出錢就能投得了的,依然價格不菲。

    然後是網路廣告……屬於“單價便宜”的廣告,這個著重講一講吧。

    阿里系的阿里媽媽,旗下的直通車、鑽石展位分別囊括按點選付費、按展現付費,目前淘寶流量越來越貴已經不是秘密,一些商家鋌而走險刷單,實際上就是因為刷單付出的快遞費已經低於了流量的廣告費。目前,我們做到的4-8毛1次點選,或者30-100元千次展現,已經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然而依然不堪重負。

    百度系的百度聯盟,看似單價比阿里媽媽便宜,然而實際上由於人群不精準、購物慾過低導致效果不佳,實際上更是非常昂貴的廣告渠道。

    騰訊系的廣點通,基本上被遊戲行業哄抬價格使得整體價格居高不下,再加上……個人認為“社交”與“電商”真的是相悖的命題,聊天的時候不想買東西,買東西的時候不想和朋友聊天,這個,是真的。

    最後是社交平臺廣告。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真的做好了微信、微博的廣告渠道,這些看似免費,實則需要極其精巧的運營的社交平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像我們曾經做到的病毒營銷,靈感迄今Never Been Back。後來索性暫停了這種賭注似的運營……也許是我們做的不夠好吧!

    列舉了這麼多資料,總而言之就是想讓大家切身體會一下,開一家公司到底要多少錢。

    最後說下我們公司運營狀況……

    公司沒有破產,也沒有一飛沖天,去年10月融完了Pre-A輪資金,資金不多,但也有足夠的彈藥對付這篇文字所描述的運營成本。也開始慢慢增加廣告投放,公司業務在迅速增長。瘋兔盒子的官網和淘寶店一直營業,說好的《瘋兔盒子全球零食大賞》也一直在售,零食選了10個國家很風靡很驚豔的品種,真的很好吃,禮盒也是全密度板的硬紙盒,非常適合送給心愛的人做禮品,絕對搶眼,絕不會丟人。

    公司還是小公司,或許未來一兩年內還是小公司。不過沒關係,團隊非常年輕也非常優秀,和這篇文章所表達的一樣,一年以來真真切切地得到了驚人的成長,一群年輕人沒有開一家“喧囂”的公司,也沒有開一家“很賺錢”的公司,穩紮穩打,慢慢成長,心態沒有那麼急迫了,但夢想也從未動搖過。我們“生而為吃,向遠方”,要做一款能把全球零食匯聚到一起零食盒子,和一家能銷售全球零食的網店,這一點,從、未、變、過!

    分享以上乾貨,希望對這個1年前,一個愣頭青寫下的答案做點補充。

    也許諾,每隔一段時間,會把最新的收穫寫在這裡。這個業不能白創,總得留下點什麼軌跡,作為歷史長河中的見證。

    期望與每一位創業路上前行的人,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歲的女寶寶,體重7.3公斤,身高72,這屬於正常範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