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殼影片
-
2 # 蜥蜴小哥有話說
炎炎夏日,人們都喜歡躲在房間裡吹著涼爽空調,可是這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安全隱患。那麼,空調病的症狀是什麼?如何防治空調病?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一起增長知識,遠離空調病。
空調病有四大症狀:
症狀一:感冒
夏季高溫,不少人因貪涼而將空調溫度調很低。當人們從炎熱的室外進入空調室,呼吸道容易受刺激,而且出汗時毛孔、毛細血管突然遇冷會急劇收縮,很容易感冒、中暑。若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毛孔處於收縮狀態,突然來到悶熱的房間或戶外,毛孔不能及時開啟,身體調節中樞如果失當,會出現中暑或喉嚨痛、鼻塞等風熱型感冒症狀。
症狀二:頭痛
空調除了致人感冒,對大腦傷害也相當嚴重,最常見的是頭痛。夏日,人們在戶外工作後,急急鑽入冷氣房。面板感受溫度由熱入冷,尤其當室內外溫差超過五度以上,血管熱脹冷縮,從擴張狀態急速收縮,因而出現頭痛症狀。
症狀三:面板乾燥
待冷氣房過久,面板常乾燥發癢。特別是患有慢性面板疾病,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拿常見的慢性面板病,異位性面板炎來說吧,熱天流汗,汗水刺激明顯時,皮膚髮癢難耐;如果處在冷氣房久了,面板也會因過於乾燥而出現癢症。
症狀四:眼睛乾澀
冷氣房的乾燥問題也波及眼睛。長期戴隱形眼鏡,患慢性結膜炎或乾眼症的人,眼睛容易乾澀,復發機率也高。如果冷氣口濾網沒確實清理,情況更糟。密閉辦公大樓裡,空調系統不斷迴圈,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持續累積在空氣中,眼睛在缺氧情況下又久盯電腦螢幕,容易發紅癢痛。
空調病的影響如此之大,這讓我們這些天天呆在空調房的上班族怎麼辦呢?
1. 定時開窗
使用空調必須注意通風,建議您每天定時開啟窗戶,關閉空調,讓新鮮空氣流通,每兩週清掃一次空調機尤佳。
2. 溫度不要調得太低
空調室溫和室外自然溫度不宜過大,以不超過5度為宜,夜間睡眠最好不要用空調,入睡時關閉空調更為安全,睡前在戶外活動,有利於促進血液迴圈。
3. 保持面板清潔
應經常保持面板的清潔衛生,經常出入空調環境、冷熱突變,面板附著的細菌容易在汗腺或皮脂腺內阻塞,引起感染化膿,故應常常洗澡。
4. 時刻備上外套
特別是在辦公室辦公的白領,常備一件外衣是必須的。因為每個人對於溫度的適應能力不一樣,有些人覺得這個溫度剛好,但有些人覺得溫度過低。所以,在感覺到冷的時候,可以多穿一件衣服,做好保暖工作。
5. 吹空調不要對著風口
不管有多熱,也不要對著出風口吹,冷熱交替很容易使身體免疫力降低。在吹空調時,一定不要對著空調的出風口。因為空調的出風口的冷氣比較大,而且直接吹在身上,容易受涼。
6. 出汗時別吹空調
不要在大汗淋漓時立即進入溫度很低的空調房,有汗時如果要進入空調房最好先換掉溼衣,擦乾汗水。千萬不要貪圖一時痛快而站在空調風口,因天氣炎熱時,肌膚腠理開啟,寒邪襲於肌表,突然給予冷刺激,熱閉於內而致病。
-
3 # 火火營養師
我覺得自己就有空調病,病症主要是空調吹久了腦袋疼,暈乎乎的,我覺得任何由於吹空調產生的不適現象都可以叫做空調病,一幫以頭暈頭疼、渾身無力為主,甚至有鼻塞、耳鳴、感冒等情況,非常影響人的工作和學習。
其實預防的手段非常簡單
第一,空調溫差不要太大,室內外溫差過大會導致血管急劇收縮,你的頭痛就是這麼來的,有很多日誌衰弱或者年紀大的人還會引發過敏和心血管疾病,一般空調溫度控制在26攝氏度比價好,最好室內外溫差不超過6度;
第二,多喝溫水,經常待在空調房內,容易導致水分流失,造成鼻腔和黏膜過幹,甚至引發支氣管炎。所以需要多補充水分,水溫不宜過冷或過熱,35℃~40℃的溫水是最佳選擇。
第三,做好面板的保溼,長期受冷氣侵襲,肌膚容易幹皺,影響光澤和彈性。嚴重時,面板還會發癢、起疹子。除了多補充水分,身體也要經常保溼。夏天容易出油、出汗,建議使用清爽型乳液,既不容易堵塞毛孔,還有利於排汗。洗澡後,趁身體含水量較高時塗上一層乳液,讓水分留在面板底下,讓肌膚“喝飽水”。除了呵護身體,環境也得保溼。隨時放一杯水在身旁或適度栽種植物,也能增加環境溼度。而且,植物能減少二氧化碳濃度,起到調節空氣的功能。
第四,經常呵護眼睛,眼睛乾澀是一種常見的“空調病”,特別好發於戴隱形眼鏡或有慢性結膜炎的人。結膜是一層透明的薄黏膜,當缺乏維生素A、喝酒、吸菸、空氣汙染時,都會出現結膜乾燥症狀。在空調房內除了適度滴眼藥水外,不妨拿條溫毛巾敷眼,給眼睛一點溫暖,有助於減緩症狀、消除視疲勞。平時還可適度補充維生素A,多吃檸檬、葡萄、蔬菜、魚、雞蛋等,能改善眼乾等不適。
第五,辦公室常備空調毯子或者衣服,防止太涼導致的不適,在辦公室通常空調溫度不能夠自己控制的,又要長期帶著,這時候適當保暖衣物是必要的,同時隔一段時間可以活動一下,不要讓空調直吹;
差不多就這些,主要夏季別貪涼,降溫增溫慢慢來,希望大家都能夠安然過夏天!
-
4 # 王冉冉
什麼是空調病呢?
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工作學習的人,因空間相對密閉,空氣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內外溫差較大,機體適應不良,會出現鼻塞、頭昏、打噴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四肢肌肉關節痠痛等症狀,常有一些面板過敏的症狀,如皮膚髮緊發乾、易過敏、面板變差等等。這類現象在現代醫學上稱之為"空調綜合徵"或"空調病"。
1.使用空調必須注意通風,每天應定時開啟窗戶,關閉空調,增氣換氣,使室內保持一定的新鮮空氣,且最好每兩週清掃空調機一次。
2.從空調環境中外出,應當先在有陰涼的地方活動片刻,在身體適應後再到太Sunny下活動;若長期在空調室內者,應該到戶外活動,多喝開水,加速體內新陳代謝。
3.空調室溫和室外自然溫度不宜過大,以不超過5度為宜,夜間睡眠最好不要用空調,入睡時關閉空調更為安全,睡前在戶外活動,有利於促進血液迴圈,預防空調病。
4.在空調環境下工作、學習,不要讓通風口的冷風直接吹在身上,大汗淋漓時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風,這樣降溫太快,很容易發病。
5.嚴禁在室內抽菸。
6.應經常保持面板的清潔衛生,這是由於經常出入空調環境、冷熱突變,面板附著的細菌容易在汗腺或皮脂腺內阻塞,引起感染化膿,故應常常洗澡,以保持面板清潔。
7.使用消毒劑殺滅與防止微生物的生長。
8.增置除溼劑,防止細菌滋生。
9.不要在靜止的車內開放空調,以防汽車發動機排出的一氧化碳迴流車內而發生意外,即一氧化碳中毒。
10.工作場所注意衣著,應達到空調環境中的保暖要求
空調病的預防主要是上述十條,若出現感冒發熱、肺炎、口眼歪斜時,就要及時請醫生診斷治療。
-
5 # 舒適家居管家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空調病的症狀,以及導致空調病的原因。
1. 空調會吸收空氣了的水分,時間長了會導致人的面板乾燥、眼睛乾澀、喉嚨鼻子等呼吸道受到刺激,產生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
2. 空調房長期密閉,空氣不暢通,空氣中的顆粒物、毛髮、蟎蟲及病毒等汙染物激增以及家居傢俱釋放的甲醛等有害物,都會引發更嚴重的呼吸道疾病;
3. 長期會導致頭暈、頭痛、四肢麻木、乏力疲憊、發熱、畏寒等空調綜合症。
作為一名家裝工作者,無法從醫學角度給你更多的答案,但這一方面家居家裝也是有自己的發言權,利用新風系統來預防空調病!
其實,也就是解決一個不開窗情況下正常通風的問題。
新風系統在室內外配備進出風口,室內受汙染氣體透過排氣管排出,同時新風系統所含的活性炭也能吸附空氣中的一些 顆粒、毛髮、汙染物同時排出,然後透過具有空氣淨化功能的進氣管將新鮮的空氣送入室內。
這樣就保持了室內空氣流通、室內空氣乾淨、室內空氣溼潤等,解決的空調帶來的疾病問題。
答得不好,僅供參考~
-
6 # 大洋網
炎熱夏季,空調給人帶來涼爽和愜意,但若使用不當,也會帶來疾病。“空調病”在夏天高發,但是仍不足以引起每一位使用空調人群的關注。科學使用空調,遠離“空調病”,才能“安度一夏”。
空調使用不當易引發多種疾病醫生稱,有的人在空調房內會出現畏冷不適、疲乏無力、四肢肌肉關節痠痛、頭痛、腰痛等症狀,嚴重的會引起口眼歪斜;而有的人則會出現頭昏、鼻塞、打噴嚏、耳鳴、乏力等症狀,這些因空調使用不當引起的疾病都可被統稱為“空調病”。“空調病”的表現形式有多種,最常見的有呼吸道疾病。因為空調房內易滋生微生物,進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輕則出現咳嗽、打噴嚏、流涕等症狀,重則會持續發燒、乾咳甚至引起肺炎。
其次是頭痛。如果長時間呆在空調房內,由於空調房內的空氣不流通,很容易引起頭痛。特別是剛剛從炎熱的戶外進入空調房內,因為室內外的溫差較大,血管遇冷急劇收縮,則會出現頭痛的症狀。
長期呆在空調房,不注意保溼,過於乾燥的環境還容易引起乾眼症。最常見的是辦公室使用中央空調的辦公族,中央空調房內的環境會比較乾燥,工作又需要長期盯著電腦,眼睛處於疲勞的乾燥狀態時就容易導致乾眼症的發生。
教你科學遠離“空調病”由於人們長期呆在密閉、空氣不流通的房間內,細菌滋生,以及室內外的溫差和乾燥的空氣,都會誘發“空調病”。醫生提醒,預防“空調病”,要做到以下幾點。
控制好溫度和時間。最好保證在26℃左右,既環保又舒適。從室外回來的時候,給身體一定的調整時間,待身體機能平穩後再開啟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10℃,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不要長時間吹空調。
經常開窗換氣。空調房內容易滋生微生物。因此,每次開空調之前,都應該開啟門窗使室內外空氣流通,保證室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如果條件容許,最好空調每執行2-3小時,就開窗換氣一次,維持室內空氣的清潔。
保持室內溼潤。因為空調強大的除溼功能,房間內溼度可能不夠,空調的冷空氣不僅會導致人的淚液蒸發過快、減少,而且還會帶走面板和呼吸道中的水分,造成面板、嗓子幹癢等。如果您想保持室內溼潤,使用加溼器,或者在空調房裡放一盆水即可。
出汗時別對空調直吹。開空調的時候,風向最好調成向上吹,避免冷風直接對著人體吹。如果靠近空調,則以面向空調坐為最佳。因為冷風從後面吹腰背比迎面風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更大。
定期清洗空調濾網。每年初次使用空調和使用1—2個月後,要將濾網拆下來好好清洗,避免濾網上藏匿的細菌、灰塵等有害物質隨冷風進入人體。
(番禺日報 廖月堯)
回覆列表
(文:一碗蘿莉面)炎炎夏日,萬里無雲,已經就要在路上曬成一碗熱乾麵的我飛快地鑽進了臥室打開了空調。賴在床上,不禁感嘆:感謝空調救命之恩!然而,就在大約一小時後……
我開始頭痛發燒了。
這鍋甩給誰好呢?我想起不久前剛感謝過的空調。莫非,我得了傳說中的“空調病”?
慢著,空調真能讓人得病嗎?自從1902年威利斯·開利(Willis Carrier)發明了這個救人於火爐之中的神器,空調到底會不會使人生病就一直爭議不斷。
一些細菌學家和流行病學家一直孜孜不倦地呼籲人們,不要過於依賴空調,要增加房間的通風,否則結核菌的傳播率、一氧化碳中毒的發生率都有可能升高。不過,許多年來,這些疾病的流行到底賴不賴空調,誰也說不好。
醫學家們第一次正兒八經發現空調和疾病有聯絡,是1976年的費城軍團菌病爆發事件[1]。
當時,為了慶祝美國建國200週年,一批退伍軍人在費城一個大飯店聚會。沒想到兩天以後,有221人都出現了嚴重肺部感染,最終34人因肺炎死亡。在隨後的研究中,醫學專家們分離出了他們身上的致病菌,並把它命名為“軍團菌”。進一步研究中發現,軍團菌有著在水中生長特性,最愛的棲息地之一就是富含水的空調冷卻塔。
大量繁殖的軍團菌隨著空調的送風播散到整個大樓,才導致了軍團菌病的爆發流行。自此以後,為防止空調相關的軍團菌病,空調冷卻塔生產商對冷卻塔的設計做出了進一步的調整,而許多政府管理機構也出臺了更嚴格的維護與管理標準[2]。
不過,軍團菌病並不是我們俗稱的“空調病”。在當代醫學中,其實也沒有“空調病”這個說法。日常語境下,“空調病”是吹空調後產生的一系列頭痛、頭暈、乏力、口乾、面板乾燥、鼻塞、流鼻涕、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的統稱。
其中,鼻塞、流鼻涕、發熱、咳嗽這些症狀一般是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也就是平時說的感冒。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導致的,所以也不能全賴在空調頭上。
那這些症狀,為什麼會跟空調扯上關係呢?這得從空調製冷過程中的一些特性說起。
空調製冷是靠室內機(蒸發器)吹出冷卻的空氣來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蒸發器中凝結成水滴,順著排水管流到室外,這樣室內的空氣就會變得乾燥。另外,為了保證空調的製冷效果,一般開空調時候我們都會緊閉門窗。空氣乾燥、氣溫過低、空氣不流通和室內空氣汙染,可能是引發空調病的“四大金剛”[3][4]。
口乾舌燥、面板乾燥恐怕是每一個在空調房中呆久了的人的共同感受。空調通常會使室內空氣溼度降低,而乾燥的空氣使面板和粘膜含水量下降。這不僅會給人帶來不適感,還可能使人更易感冒。感冒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下生存能力更強,並且乾燥的鼻粘膜環境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犯[5]。
另一方面,空調房溫度過低和“空調病”也可能有一定關聯。有研究發現,相比於37℃環境,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小鼠在相對低的33℃環境下,編碼干擾素(一種對抗病毒的物質)的基因有著較低的表達水平,氣道對病毒感染產生的免疫應答也較為遲鈍[6][7]。較低的空調房溫度可能透過類似的機制影響人的免疫系統。
而空調房裡過於密閉的環境,則可能是疲勞乏力、頭痛頭暈等症狀的來源。門窗緊閉、人員密集的地方最易發生這些症狀,這可能是由於這樣的室內二氧化碳含量較高。2004年,一項面向920位職業女性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比起不在空調房裡的,空調房裡的上班族去看病的頻率更高[8]。
最後,長期開著空調的室內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空氣汙染。傢俱、電器、腐敗垃圾等揮發的氣體,香菸煙霧,灰塵顆粒,細菌、病毒和黴菌等病原體,都能汙染室內空氣。汙染又不流動的空氣,可是使人得病的絕佳環境[9]。
說了這麼多,怎麼預防“空調病”呢?自然是針對前面說的“四大金剛”來各個擊破了。
在空調房裡久留,要注意多喝水(對,真的是多喝水);溫度不宜設定過低,保持室溫在26-28℃即可[10];如果是在公司、學校、醫院等地方,最好定期出去透透氣;如果是在家裡可以定期開窗通風。此外,空調的濾網一定要定期清洗,必要時還可以請專人進行維護保養。
經過三天38℃高燒的燉煮……本火鍋面又滿血復活為一碗蘿莉面了。可炎炎夏日還長,諸位享受空調帶來的清涼時,也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姿勢啊!
參考文獻:https://www.inverse.com/article/32942-air-conditioners-arent-making-you-sick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gionella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va-m-selhub-md/air-conditioning-health_b_7233810.htmlhttp://time.com/3942050/air-conditioner-healthy/http://www.webmd.com/cold-and-flu/cold-guide/understanding-common-cold-basicshttps://www.nytimes.com/2015/01/13/health/unraveling-the-key-to-a-cold-viruss-effectiveness.htmlhttp://www.pnas.org/content/112/3/827https://academic.oup.com/ije/article/33/5/1120/623940/Workplace-air-conditioning-and-health-services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96751/http://www.networx.com/article/the-best-ac-temperature-stay-cool-and(編輯:odette,C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