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明瀟
-
2 # 華絡健康
如何判斷是否患了脊髓型頸椎病?
兩個人合作完成
一個人握拳攥緊另一個人的食指
攥緊之後倒數321
伸出手指的人
用力的快速的往回抽出手指
握拳的人要用力不讓對方抽出
單腿站立是否站得住
是否有霍夫曼徵
用拇指劃中指的指甲蓋
如果有頸椎病的病人
會出現霍夫曼徵
即拇指會有異常活動
這說明脊髓受到了影響
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椎體退化及相鄰軟組織的退變造成了對脊髓的直接壓迫,加上劇烈的運動或長期的不良姿勢等動態因素的影響,導致脊髓受壓或脊髓缺血,繼而出現脊髓的功能障礙,臨床表現如四肢麻木無力、活動不靈、走路時有踩棉花的感覺等。
脊髓型頸椎病由於沒有其他型別頸椎病常見,且多以隱性侵襲的形式發展,易誤診為其他疾患而延誤治療時機,往往給患者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哪些人是脊髓型頸椎病高危人群?
長期低頭伏案工作或頸部活動頻繁的人,包括寫字樓文員、電腦操作人員、教師、會計、縫紉工、司機等,他們是脊髓型頸椎病的高危好發人群。長期睡眠姿勢不當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及慢性咽喉部感染等是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會得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一般常見於40歲以後人群,50歲以後人群更加多見。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其原因不明,可能與男性體力勞動多有關。另外,高危因素還有頭頸外傷、劇烈體育運動、吸菸等。症狀主要是感覺“手足麻木無力,不聽使喚”“手指感覺遲鈍”,運動神經方面的症狀主要是“手指不好使,腿腳支援不住、係扣子困難”,“行走不穩、有踩棉感,手不扶東西走不了路”等等運動障礙。實際上兩方面症狀同時出現的情況居多。
脊髓型頸椎病的危害
脊髓型頸椎病病人多在中年以後發病,男性較為多見。根據其病理過程,這一型的頸椎病又可分為中央型、錐體束型及橫貫型。
1、中央型病變:病人多感整個上肢麻脹、無力。病人手部小肌肉常受累,表現為手部動作遲鈍以致持筷、係扣、寫字等動作感到困難,因而臨床上手指精細運動功能障礙為此型病變的特徵。多數病人自覺無名指及小指麻木。由於是頸髓灰質的前角細胞和后角細胞受累,以前角細胞的損害較突出,前角細胞對其所指配的肌纖維具有營養作用,故前角細胞受損後可見其支配的肌肉發生萎縮,多見於手指間肌、魚際肌萎縮等。
2、錐體束型病變:中央型病變發展,常可使椎體束受累。輕症病人自覺下肢麻木、無力,可出現下肢踩棉花感。重症病人自覺下肢發緊,行走困難,易摔倒。
3、橫貫型病變;在椎體束病變的基礎上,病變如向周圍擴張,則位於前側的脊髓丘腦束可發生缺血性損傷。病人多見有前胸部以下的麻木感。臨床表現除具有錐體束損害所引起的症狀外,前胸部胸2~7平面以下常呈現痛溫覺減弱或消失,重病人可出現膀胱、直腸功能障礙。
脊髓型頸椎病有哪些典型症狀?
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症狀主要受脊髓受壓迫刺激的部位和程度不同的影響。多以慢性進行性四肢癱瘓為特徵,以肢體運動、感覺障礙及膀胱直腸括約肌障礙等諸多表現為主,但多無頸肩疼痛症狀。
1、早期症狀。雙側或單側下肢疼痛、麻木、僵硬發抖、無力,常有踩棉花感。
2、嚴重者重者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臥床不起。
3、病情發展多可出現雙側上肢的感覺及運動障礙,如疼痛、麻木、酸脹、燒灼感、無力及活動不靈活等。
4、晚期可有便秘、排尿困難、尿瀦留或尿失禁等症狀。
5、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可能併發頭昏、眼花、吞嚥困難、面部出汗異常等交感神經症狀。
如何及早發現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早期通常會表現為雙側或單側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發抖、無力、顫抖,行走困難,走路時有踩棉花的感覺。之後,會發展為雙側上肢發麻,手的握力減弱,靈活性降低,發展到容易掉落物品,可出現胸、腹部像被繩子綁住一樣的感覺,醫學上稱為“束帶感”。症狀加重的同時,可出現便秘、排尿困難與尿瀦留或尿失禁症狀。
發現上述症狀,除了去正規醫院進行常規X線檢查,確診脊髓型頸椎病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進行頸椎核磁共振檢查,它可顯示頸椎增生、椎間盤突出的情況,也可清晰顯示脊髓是否受壓、受壓程度、是否合併脊髓變性等。
如何治療脊髓型頸椎病?
1、藥物療法
常使用維生素B12、維生素E、消炎鎮痛藥物、肌肉鬆弛劑、鎮靜劑、前裂腺素製劑及類固醇激素等等。維生素B12和維生素E能夠改善血液迴圈,幫助提高神經功能,在手指麻痺時使用。
消炎鎮痛藥物主要在疼痛劇烈時使用;由於肌肉痙攣產生肩關節活動受限或手活動不靈活時使用肌肉鬆弛劑。為了抑制急性炎症有時需要使用一週左右類固醇激素;另外,為了改善血液迴圈也可使用有血管擴張作用的前裂腺素製劑,患者睡眠不良可以使用鎮靜劑。
禁忌:高齡病人服用肌松劑和鎮靜劑容易跌倒,宜慎用。
2、支具療法
使用支具是減輕頸椎負擔的方法,經常使用的是頸託和軟圍領。
3、牽引療法
一般人希望頸椎牽引能夠減輕神經壓迫,但有時也沒有效果,甚至症狀會加重。所以牽引後症狀無緩解或加重時,就應該立即終止。
牽引療法可祛除脊髓型頸椎病的動態損害要素(即動態性椎管狹窄)、清除頸部肌肉痙攣、減輕神經根水腫及椎間盤壓力等,分外對事端外傷所構成的的脊髓型頸椎病病人效果傑出。頸椎牽引的時刻、視點及牽引力十分首要,牽引時刻為15~20分鐘,其間持續牽引時刻10~15分鐘。牽引力能夠從小量開始,逐漸加大力度,牽引視點依據發病部位而定。
4、物理療法
主要是溫熱療法,神燈、超聲波、超短波等物理治療,可以加熱患處,期望增加受壓脊髓的血液迴圈,希望緩解症狀。
5、中藥敷或中藥燻蒸
每日2次,每次20分鐘。它可改進頸部肌肉血液迴圈、舒筋通絡、清除肌肉痙攣、新增頸椎的穩定性,是脊髓型頸椎病首要輔佐醫治辦法之一。
6、經穴啟用療法
華絡疼痛治療儀的經穴啟用療法將先進的電刺激醫療技術(參見《環球科學》2015年4月號文章《電刺激取代醫藥,開啟醫學新時代》)和傳統的中醫經絡學說相結合,利用電刺激技術深度打通人體經絡,從而改善神經傳導,促進血液迴圈,最終達到在短時間內緩解和解除頸椎疼痛的效果。該療法不灼傷面板,無副作用,對中老年關節痛患者是很好的治療和保健工具。
【經穴啟用療法治療頸椎痛處方】
(相同數字貼片為同一路輸出)
1 、1 肩井穴 ,2 、2 大椎穴
【組方功效】
上述穴位組合使用,可補益髒髒、增強體質、調和氣血、祛風散寒、舒筋通絡,從而解痙止痛,有效緩解頸椎病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延緩或逆轉其病程。
【穴位功能與主治】
肩井穴——【功能與主治】 具有通經止痛、益氣補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祛風活絡功能。適當刺激肩井穴能促進血液執行周身, 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迴圈, 鬆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 有效緩解頸肩不適。
大椎穴——【功能與主治】 具有益氣壯陽、清熱熄風、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免疫力低下、頸椎病、頸肩痠疼、手臂麻痺等。
7、手術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能否手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影像學資料顯示存在明顯的脊髓壓迫,而且患者出現了明顯的症狀,保守治療沒有取得效果,應該及早的考慮手術治療;
2、影像學資料顯示出現明顯的壓迫,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一般不建議手術,建議保守治療緩解症狀。
3、影像學資料顯示出現明顯的壓迫,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但是病情發展的患者,建議考慮手術。
關於脊髓型頸椎病手術的時機必須要提醒患者的是:脊髓型頸椎病手術療效與病程和脊髓損害程度成反比,即患者病程越長、脊髓損害越重,療效越差。
所以,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而言,雖不是所有的患者已經發現都需要手術,但是考慮到脊髓損傷後不可逆,還是建議患者在明確診斷,保守治療無效後儘早手術!
手術分頸前路手術(頸前路減壓固定術)和頸後路手術(頸椎管擴大成形術)兩種方式。對於短節段的、以間盤突出為主的、骨質增生較輕的頸椎病,可以選擇微創手術。
(1)頸前路手術
是從患者頸部前面進入,切除骨刺、椎間盤等壓迫神經引起症狀的部分,並且做植骨和固定。以往多從骨盆取骨,現在多使用人工骨和鈦合金材料。頸前路手術的適應症是:椎管直徑在14mm以上;壓迫節段在2-3個椎間以內。
(2)頸後路手術
是從頸部後面進入,擴大狹窄的椎管,解除脊髓的壓迫。其方法是切斷構成椎管的椎弓一側,另一側用微型磨鑽製成鉸鏈,將椎弓象開門一樣開啟固定。它們有不同的手術適應症。
頸後路手術的適應症是:椎管直徑在13mm以下——存在椎管狹窄;壓迫節段在3個以上。那麼,哪種手術方式效果更好呢?根據10年以上的術後隨訪,只要嚴格掌握以上手術適應症,兩種方式都會取得優良效果。
-
3 # 使用者61893757853
頸椎病為什麼難根治,不,頸椎病很好治,我們要想想,我們身體內有一個自我“感覺”,和自治氣感神經,它能通知我們那個部位疼痛和不適,,但是我們沒有聽從“它”的“感覺”明明知道這個部位疼痛或者不適,我們沒有去想這個部位的疼痛為什麼?我們細心地一想就知道,因為這個部位的疼痛,是在求救訊號,叫我們不要這樣了,要改變方向了,也就是你在工作勞累過度中,出來的疼痛求救訊號,說明就要休息了,我們知道了這個道理當中,可以認識到,如果我們頸椎疼的事後,我們該怎麼做?我們可以說要休息。所以只有休息不要搞它,是最主要的問題,只要不去搞這個疼痛的頸椎,是減少了疼痛。減少了疼痛,就保護了自治氣感神經的跑掉,增加了自治能力,不會帶後遺症的根本原因。還有一個叫穴位反射按摩,把失去跑掉的自治氣感神經反回病變部位,叫“它”自治療法。我們認識這個方法,就可以知道,頸椎疼痛的是不要去搞或推拿按摩頸椎部位了,要搞穴位反射按摩了。
-
4 # gcewds
為什麼難治??我想問一句有頸椎病的朋友,你們治療過嗎??大家平時用的辦法是治療的嗎??還是短時間的緩解止疼,所以說國內目前來說除了手術之外不可能有治療的手段,但是手術的風險太大,有的人下的了手術臺沒多久又會復發,還有的人下不了手術檯,我有個哥們,原本精神頭很足的一個人,前幾年診斷的椎管狹窄壓迫右側動脈,整個人基本上就是視力模糊,記憶力還有些下降,老是忘事情,後來我們找了好朋友也是醫院的,他也是直白的跟我這麼說除了手術基本沒有治療的方法在國內目前來說的話,心態第一,治療第二,推薦個加拿大的外用治療類藥物“maleaf,它是極少數治療類的東西,之前在國外見到過幾次,有條件的朋友我建議你出國試一試
-
5 # 帶你看會展
之所以得頸椎病,我贊成了一個說法一一是因為你平時的習慣造成的。也就是你平常低頭的時間太長了。它比後仰的時間是不是要長很多。所以不改變習慣,想治好頸椎病是很難的。假如你開刀啦,當時可能好了,但因為你習慣沒改變她還是會再一次得的。建議你採用目前別的流行的頭部是斜面的床墊來自我防治頸椎病。
這個是從改變你的作息習慣開始了。相信只有透過改變習慣,才能真正的根治。請考慮!!
-
6 # 健康廣角
我們常說的頸椎病比較籠統,專業性說也就是綜合性頸椎病。很多患者有頸椎病,都不是單一的某一項頸椎病。有些因為肌肉鈣化出現增生,也會壓迫神經出現一些不適症狀。身體裡有些鈣物質流失,也會引起骨質變異,進而側彎。當然生活習慣和不正確坐姿睡姿,頭部頸椎枕頭長期過高過低都會引起,常年低頭伏案等外在客觀因素也是其中之一。當然有先天性椎管狹窄的是最不好治療的,也可以說無法根治。其他的,經過調理,都會有很大改善。只要不影響生活和工作,注意適當鍛鍊就可以。也可以做理療調理。只不過要找手法專業的做,適當力度理療按摩。
回覆列表
1、頸椎病反覆與頸椎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有關:
頸椎是脊枝中活動度最大而且結構最薄弱的節段。頸椎椎體、後關節等結構較胸、腰椎弱小,而且沒有胸廓、腹肌、髖骨等的輔助,因而穩定性較差,容易引發新的錯位和症狀復發。
2、頸椎病反覆與制動困難:
即使在患病期間用上圍領或頸部支架,也只是部分限制了頸椎活動,夜間睡著後的制動就更沒有保障,是引起復發的又一因素。
3、頸椎病反覆病理變化:
病理變化是導致復發的基礎,不少頸椎病人的症狀不是由於骨刺造成,而是由於肌肉痙攣或肌肉萎縮無力、頸椎生理曲線改變、後關節錯位等因素造成的。
4、頸椎病反覆外感風寒、感冒、扁桃腺炎、過敏反應等:
這些也是導致復發的重要因素。原因是上述病變導致的全身反應影響到頸椎所致。
5、頸椎病反覆勞累和頭頸部極傷:
頸椎病即使治癒以後,其穩定性也需要—段時間去恢復、鞏固。在此期間,很多因素,如勞累過度、突然回頭、乘車時因突然停車而造成的頸部閃挫等造成的頸部外傷,都容易造成頸椎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