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方土土

    今年年初電影票房增速迅猛,業內對今年暑期檔充滿樂觀期待。結果暑期檔票房出乎意料地遇冷,在銀幕數增長的同時,票房總量與去年暑期持平,增速為近幾年最低。而且中國產電影所佔比例由72%降低到52%,尤其是由高顏值的“小鮮肉”主演的幾部電影風光不再,“小鮮肉+青春電影”的模式似乎走到了一個轉折點。

      “小鮮肉”遇冷的原因

      青春片是近幾年市場上最容易被跟風的題材,經過幾年的沉澱,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劇情結構和組合模式,高顏值的“小鮮肉”演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粉絲經濟日漸強盛的時代,“小鮮肉”主演具有強大影響力。而今年“小鮮肉電影”遇冷,演技是最大的硬傷。

      在最近一項關於對年輕演員演技差的調查排名中,當紅的幾位“小鮮肉”皆榜上有名,尤其是幾乎承包了今年暑期檔青春片的某位“小鮮肉”高居榜首,看來“小鮮肉”演技差已成為觀眾的共識,調查的結果也顯露出觀眾對“小鮮肉”作品多質量低的不滿。仔細分析,現在“小鮮肉”的演技差不難理解——他們大多並非科班出身,為了突出顏值,電影的燈光、攝像等都會做出調整,比如大量的特寫,柔光,不必要的移動鏡頭,追求MV般華麗的視覺……在表現人物外貌上用力過猛,必然很難觸及人物內心世界。尤其是非專業演員不成熟不到位的表演,更容易破壞電影藝術層面的完整性,觀眾的觀影感受往往非常尷尬。長此以往,還會有誰願意進電影院呢?

      此外,電影的劇本質量不高也是重要原因。年輕演員參演的電影,大多以IP改編為主,從青春片濫觴之作《致青春》到今年的《致青春2》、《夏有喬木雅望天堂》等,因為有原著做基礎,電影對劇本的依賴度沒有那麼高,結果劇本出現情節老套、缺乏基本的情感邏輯、人物塑造過於表面等問題。這些電影已經不再是純粹的藝術創作,而像一個經過精密計算的產品,它與資本市場結合更緊密。比如保底發行開始流行,這些“小鮮肉”主要的電影幾乎無一例外地參與保底發行,這時電影更像一個金融投資工具,用一部藝術作品企圖撬動數十億的資本市場,這實際上就是豪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電影市場已經像金融市場,當投資成功一本萬利時,還會有多少人像做實體經濟一樣認真對待電影呢?而今年恰逢電影“小年”,質量經不起檢驗的“小鮮肉電影”首當其衝,除極個別電影成功保底其他電影皆以失敗告終,有些相差甚遠。這種資本逐利的現實環境容易導致電影投資的跟風,這必然導致型別的泛濫,如果電影質量跟不上,這一型別的電影也會走向藝術的死衚衕。

      “小鮮肉電影”對市場的危害

      只重視“小鮮肉”明星最大的危險在於對電影本體乃至整個電影生態的危害。在電影與金融與市場深度捆綁的時候,電影藝術本體實際上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這樣傷害的是電影藝術的整體質量,包括劇本、表演等。如果用一個“小鮮肉”就能有市場票房保證,那劇本就難以被重視。製片方不會對劇本反覆打磨,因為熱門IP與“小鮮肉”結合的模式比原創更有安全感,而且操作方便。從某些方面來說,原創劇本更加考驗演技,人物塑造需要靠演員精湛的演技作支撐,具有風險性,而電影本來就是風險的藝術。如果市場上都跟風投IP作品,原創力量就會受到壓制,電影藝術探索就會舉步維艱,更不用說營造好的電影生態。

      另外,“小鮮肉”並非全部都是科班出身,因為超高的人氣而涉足演藝圈,他們起點非常高,市場的旺盛需求讓原本需要苦苦等待的機會變得輕而易舉。一方面,凸顯了“小鮮肉”的稀缺性,另一方面,“小鮮肉”們則要利用“保鮮期”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除了唱歌、表演,還要上綜藝、拍廣告,留給他們揣摩角色、磨練演技的時間非常有限,這對演員的長期發展實際也非常不利。

     

     “小鮮肉電影”未來何去何從

      電影是表演的藝術,但是客觀地說,一部電影的失敗,並不能全怪演員,它是各方面相互影響的結果。“小鮮肉電影”並不是現在才有的型別,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廬山戀》也可以算是“小鮮肉電影”,但是那部電影折射時代的變化,展現青春的蓬勃氣息,因為追求電影本體才成就了經典。去年的《老炮兒》,劇本紮實,演技老到,也有“小鮮肉”加入,也獲得了極大成功。由此可見,“小鮮肉”如果能經過好導演的調教,有好演員的配合,也會展現出自己尚未開發的潛質。所以“小鮮肉”更應該利用每一部電影去提升演技——畢竟作為一名演員,質量過硬的演技才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現在“小鮮肉”基本上與青春片這一型別搭配。其實“小鮮肉”應該主動跳出這種型別的限制,多嘗試不同的型別,如懸疑、科幻、動作。在型別上創新,打破觀眾的固有期待,才能打破自己演藝的侷限性。

      演技是可以磨練的,“小鮮肉”畢竟也會有一天變成老臘肉,高顏值是稀缺資源,但也有保質期。在有些電影中,明顯看出“小鮮肉”是被劇本等其他因素所坑,消耗自身的人氣。對於“小鮮肉”來說,唯有不斷打磨提升自身演技,選擇質量過硬的劇本,多挑戰不同的型別,才能走得更遠。而對“小鮮肉電影”型別的完善,還需要投資、製片、發行等多個環節的共同努力。

  • 2 # 十點八卦君

    去年的票房市場,吳亦凡和鹿晗等“小鮮肉”尚能一戰。今年楊洋、李易峰擔當大任,“小鮮肉”在影市卻已風光不再。

    伴隨著李易峰和廖凡主演的《心理罪》在影市開畫,暑期檔“小鮮肉”擔任主演的中國產片幾乎全部亮相,剩下的唯一看點,就是吳亦凡參演的《星際特工》能否複製《極限特工3》的票房奇蹟了。

    隨著內地影市的票房天花板隱現,青春、喜劇等電影型別也不再叫好。“小鮮肉”電影在今年暑期檔無論是數量還是票房都出現了一定的萎縮。反而是被炮轟、被怒懟、被反“鎖場”的新聞甚囂塵上。

    這種大勢不再,甚至不是他們儘量提高演技、片方多花錢搞搞特效所能彌補的。平心而論,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比影版《盜墓筆記》能差多少?而影版《心理罪》是不是比《致青春2》還強上不少?“小鮮肉”的形勢就是一年差似一年。

    隨著市場和觀眾的成熟,對電影的包容度大幅降低,審美疲勞卻是直線上升,哪怕是迷妹,都不是一張帥臉就能滿足的了。

    當拒絕和批評“小鮮肉”電影成為一種普遍的觀影選擇和網際網路的政治正確,粉絲本身的戲多又不斷拉低大眾好感,即便作品質量回升,也很難將觀眾重新拉回影院。這種不斷積累的負能量,其實類似於郭敬明和於正如今的一蹶不振:其興之時,就是譭譽參半。即便此後能看出他們的努力改變,一時也難以重振。

    “小鮮肉”的熱潮,以2013年鹿晗、吳亦凡等exo成員回國發展為肇始。如今也已經是第四個年頭,按流行的輪迴,確實到了降溫的時候。

    不過,如今由奇幻網文IP改編的重工業電影成為中國產片新興崛起的型別,此類電影仍然嚴重依賴“小鮮肉”。隨著小鮮肉市場號召力減退,這樣的IP佈局也同樣面臨危機。

    當“小鮮肉”的票房失利,不止是因為演技問題,那就真成為影市的問題了。

    不得不說,今年暑期檔“小鮮肉”作品的體量級也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縮水。除了54位鮮肉鮮花齊聚的《建軍大業》,其餘由小鮮肉擔任主演的電影,競爭力並不明顯。

    例如,今年小鮮肉的“勞模”當屬歐豪,從《青禾男高》到《悟空傳》、《建軍大業》、《秘果》,一人出演四部影片。除此之外,彭于晏暑期檔也有《明月幾時有》和《悟空傳》兩部作品上映。但最具代表性的,還是楊洋主演的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李易峰主演的影版《心理罪》。

    小鮮肉電影減產,取而代之的則是吳京、廖凡、張震這樣的“中年硬漢”煥發新生。在接下來上映的新片中,也是郭富城和古天樂這樣的中年港片擔當。

    一方面是減產,另一方面是今年許多“小鮮肉”電影都未能完成票房目標。在上映前,《建軍大業》一度喊出了16億票房的目標,《鮫珠傳》的製片人更是豪言“至少20億”,楊洋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被光線秘密8億保底。

    但截至目前,《建軍大業》票房不足4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尚難破6億,《鮫珠傳》雖然是新片,但目前3天票房都沒能突破億元大關。在這些電影口碑整體低迷的情況下,票房目標也就成了“奢望”。

    其中,《建軍大業》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體量級最大的“小鮮肉”電影。但前者在上映前,遭遇了葉大鷹的猛烈“炮轟”,引發了一場激烈的互撕大戰,最終將觀眾對於小鮮肉的牴觸情緒挑撥到了頂峰。而且與“票房怪胎”《戰狼2》同臺競技,加上咖位最足的小鮮肉戲份有限等多重因素,票房成績無法讓人滿意。

    去年暑期檔,吳亦凡主演的《致青春2》和《夏有喬木雅望天堂》都屬於IP、鮮肉雙光環的加持。雖然都口碑不佳,但仍然聯手拿下了近5億的票房成績。而《盜墓筆記》則由於原著市場潛力十足,雖然口碑出現爭議,最終也能拿下10.04億,問鼎暑期檔冠軍。

    今年暑期檔,IP同樣來頭極大。彭于晏主演的《悟空傳》,其原著改編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說,作為一部現象級網路文學作品暢銷15年,前後再版8次、加印150餘次,被稱為“網文第一IP”。但這部電影在上映前遭遇了資源洩露,最終票房落定6.93億,與許多原著粉的內心期待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同樣來自於大IP,並且電視劇版已經獲得成功。電影版貓眼想看人數在上映前達到了81萬,這一資料幾乎冠絕暑期檔。再加上電影一流的配置,讓許多影迷十分期待。然而負面新聞全面爆發,最終飲恨票房。

    除此之外,影版《心理罪》根據雷米系列小說第一部《畫像》的開篇故事“血之魅”改編,此前網劇版已經積累了大量人氣。《鮫珠傳》則是第一部登上大銀幕的九州作品,又有電視劇《九州天空城》的粉絲積澱。

    雖然他們的成績都不甚理想,但後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將征戰國慶檔,而九州IP體系龐大,其他影視作品也將相繼問世。如今打前陣的IP改編作品失利,對其之後的IP佈局恐造成不良影響。

    小鮮肉+大IP是影市的標配,但如今小鮮肉的號召力減退,必定會對IP造成一定的拖累。尤其是奇幻文學IP大量井噴,一方面其主流受眾和作品體量級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過分相信“大資料”和小鮮肉的市場號召力,就存在極高的風險。

    尤其是越來越多的IP注重全產業鏈多元開發,希望形成IP的聯動效應。但像去年《爵跡》在國慶檔失利,其餘IP開發專案效果減退甚至“流產”的現象,或許也會在今年再次出現。

    其實今年小鮮肉主演的電影還呈現出一個特點,即電影的賣點越來越多元化,不再侷限於“小鮮肉”。在部分影片中,型別片的賣點和視效場面的風頭似乎有蓋過“小鮮肉”的趨勢。

    例如《建軍大業》,這部電影雖然聚集了眾多小鮮肉,但真正具有超強粉絲吸引力的小鮮肉擔任的角色並不突出。無論是作為一部青春版的“獻禮片”,還是港片基因+主旋律,影片的多元賣點所佔比重已經上升。

    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鮫珠傳》、《悟空傳》等影片,視效場面在電影中佔據的比重顯然要比以往“鮮肉”電影更大。例如《悟空傳》中特效鏡頭由特效團隊MORE VFX製作,750位特效師耗時一年時間製作完成,特效鏡頭多達1750個,佔全片鏡頭的78%。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中95%的鏡頭都由特效完成,並且邀請多家業內頂尖製作公司參與到特效製作過程當中,其中包括DEXTER、PIXOMONDO、4th Creative Party、Digital Idea、視點映畫、VHQ、時光座標等。

    《鮫珠傳》影片有近兩千個CG鏡頭,從前期設計到最後完成,包括3D立體制作在內,一共花了將近兩年多時間。

    如今動輒兩千個特效鏡頭成為了奇幻大片的“標配”,反而小鮮肉在影片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加大特效比例,再以“小鮮肉”進行輔佐,加上網文IP的基礎,一部典型的中國產大片就應運而生。

    這本是片方的好意,不止有小鮮肉,還有特效有IP呢,你們還不來看?可惜事與願違:

    首先,對於許多影迷來說,中國產奇幻大片的接受度就不算高。那些喜歡看大片的,還可能討厭小鮮肉。其次,儘管IP原著粉絲無論如何都會看,但他們本身人數有限,看完又十分挑剔,無法形成正向評論吸引更多大眾觀影。結果很大機率還是小鮮肉的粉絲衝在最前面,一部大體量電影,最終仍不免淪為粉絲電影,還不如直接拍個小成本粉絲電影划算。

    “鮮肉經濟”的失靈,或許會在短期內會造成影市增幅放緩、IP佈局困難。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一定會促成影市優勝劣汰的洗牌。到時候鮮肉的顏值、戲骨的演技,那該多爽。

  • 3 # 魚香草薄荷

    用不著噴年青人。電影不景氣他們來了,這多好。演技是一個不斷磨鍊提升的過程,當然達到爐火純青有距離,但也不是黑子們噴的一無是處。自詡演技多高的人,看他三部劇,第四部也很難有突破。人的語言動作習慣表情組合也就那些,另外由於性格知識技能積累等原因,所謂戲骨也不是男女老幼,喜劇悲劇,運動體育技能,舞蹈唱歌能力都能演繹得出神入畫,都是有侷限的。因此不要動輒就批年青演員,他們已經多才多藝,而且能吃苦,很上進了。需要的是善意的指導關心鼓勵,讓文藝百花齊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助聽器戴的效果不好,除錯幾次都不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