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念回憶在從前

    (學霸筆記與學渣筆記)

    一、90分達標與60分萬歲

    什麼是學霸?當然是學習好呀。怎麼衡量學習好?最客觀就是看成績了。

    對於學霸來說,100分完美,90分只是剛剛達標,勉強可以接受,低於90分都很傷心很難過,感覺自己快要窒息了惹……

    但對於學渣來說,60分及格萬歲!不掛科萬歲!多一分都嫌浪費!

    (學霸宿舍與學渣宿舍)

    二、一堆證書與一個學生證

    學霸,當然不止成績好,還有全方面各方位技能滿分,才叫完美。比如四六級證書、計算機二級證書、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甲水平、教師資格證、會計證等等等等,堆起來比枕頭都高。

    而學渣,證嗎?有啊,學生證算不算?

    (學霸的早晨與學渣的早晨)

    三、超前學習與一臉懵逼

    對於學霸來說,老師課上講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霸狂熱的心,所以他們都是超前學習的。

    比如隊長高一班裡一個學霸,高一第一學期的時候,已經在自學高二第二學期的數學了,當時隊長還在努力地搞懂老師在說什麼……

    學渣嘛,就是一臉懵逼.JPG,整節課腦海中只有三句話,“這TM說的是啥?”“這TM說的又是啥?”“臥槽講完了?!”

    (學霸成績單和學渣成績單)

    四、考前複習與考前預習

    這種情況,在大學很常見。

    進入考試周,學霸翻出書和筆記,看一下,翻一下,背一下,溫故而知新,考前一晚再早早睡一覺,第二天精神滿滿地去考試。

    進入考試周的前半段時間,學渣依舊在浪啊浪飛啊飛。考前三天,翻出乾乾淨淨的書本,問學霸重點,然後開始瘋狂預習和背書,考前一晚通宵背書,第二天頂著黑眼袋去考試。

    (學霸眼裡的試卷和學渣眼裡的試卷)

    五、學霸與學渣

    看了這麼多,你是不是覺得學霸和學渣是兩個世界的人,像兩條平行線永遠不相交?錯錯錯!學霸與學渣才是永恆的cp。

    還記得小學和中學時期的一幫一嗎?還記得沈佳宜與柯景騰嗎?還記得江直樹與袁湘琴嗎?

    (學霸的課堂和學渣的課堂)

  • 2 # 學習考研幫

    學霸、學渣這樣的詞彙興起於大學時代,同樣都是在一個起點邁進大學校門的,卻有不一樣的大學體驗。今天筆者來談談如何在大學成長為一名學霸,分享幾點建議。

    1、學霸的世界裡只有學習嗎?

    談起學霸,很多人不以為然。甚至有些人會說:上了那麼多年學,好不容易來到大學了還要向高中一樣拼命學習,這樣有意思嗎?我敢說有這樣的想法的同學不在少數,你真的以為學霸的世界裡只有學習嗎?

    我們會在各種新聞媒體上看到美女學霸、帥哥學霸,他們不僅成績優秀,而且其他方面也都做得異常出色。

    筆者認為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就在於對待學習的態度上,所謂學霸並不真的是每天只知道拼命地學習,相反,學渣的定義倒是很明顯,幾乎不在學習上花心思。

    所以,你離學霸之間首先差一個積極的態度。

    2、考試得高分有那麼難嗎?

    學霸的一個特徵是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是高分,掛科這樣的事情根本不會出現。但凡有過大學經歷的學生都有發言權,大學裡的考試得高分真的沒有那麼難!!!

    第一點講到了,首先對於大學的學習應該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大學生依然努力上進說出去一點都不丟人。

    其次,你要把這份積極的態度貫徹到日常的學習中,不要求你每天起早貪黑地泡自習室,至少保證每天上課時認真聽講記筆記,課下按時完成佈置的作業,該看書的時候看書,該複習的時候複習,做到這一點也不是難事。

    最後,學霸的最高境界是認識到努力學習對於自己發展的重要性。一旦選擇了一個專業,將來有極大的可能性會去從事相關的行業,現在多積累一些,以後的路也會走得更順暢一些。如果你連這些都想到了,勤奮加上源動力,還怕考試不得高分嗎?!!

    你通常坐在哪個位置

    3、所有人都喜歡跟優秀的人做朋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身邊的朋友一般都是互相影響的,多跟優秀的人在一起相處,你也會慢慢變得優秀,這一點毋庸置疑。

    這也符合吸引力法則,假如你是一位學霸,各方面都很優秀,身邊一定會有一些愛好學習的人常伴左右,時間久了,大家互相促進,你會潛移默化地從這些優秀的人身上學到更多東西。

    寫在最後: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仔細想想學渣一點都不酷,你會因此讓大學變得很被動。與其這樣,不如去做該做的事情——先把學習的本職工作做好,大學裡最酷的事情是一邊做著學霸,一邊享受著這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唯有這樣,你的青春歲月才沒有白白走過。

  • 3 # 張小平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學智商都差不多,脫穎而出的極少數同學考到更高一級的重點中學去了,而智商較差又進不來我們這一類的學校,所以說在同一類的學校裡出現成績有較大的差異,還是他們在對學習關注程度上的差異。那麼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呢?大致上可分為三類,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類。

      第一類:在本班經常排在前十名內

      他們在學習上並不吃力(並且還有剩餘時間),也就是同學們認為他們不怎麼用功而成績總是那麼好的那些同學。這類學生要充分地利用課餘時間,對學過的知識加以鞏固和拓展。並要經常歸納和總結,知道自己是如何成功的,以前是否有過失敗等,能做到這樣的話就可以揚長避短,使自己的成績更上一層樓。

      1、、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這一條是重中之重,應貫穿於聽課、做作業、複習等各個階段。比如:做完一道題後,要對答案,這裡應有一個反思的過程,要弄清這道題考的是什麼,用了哪些方法,為什麼用這樣的方法,怎樣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隨處學習。善用零碎時間,每天在晨跑中、吃飯時、課間、課前、休息前等零碎時間裡記憶詞語,背誦公式,破解疑難,調整情緒。保證學習時間,學會見縫插針利用好空餘時間,經過日積月累,效果很可觀。

      3、自我調整。不迴避問題,遇到問題能透過找老師同學,或者自我反思進行自我調節,摒棄外界和自身的壓力,自覺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壓力為動力,不管是課業繁重還是輕鬆順利時,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一旦在學習中遇到了挫折,心情變得非常急躁時,就暫時停止學習,一個人靜靜地思索,進行心態的調整,不斷地在告誡自己——“寧可不打仗,絕不打亂仗”。備考階段與前期一樣,每一天都努力學習,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追求高效每一天,不把時間浪費在焦慮上。

      4、學會逍遙右腦快速閱讀,提高單位閱讀量,不斷的擴大知識面。閱讀前先看目錄、圖表及插圖,先有初步瞭解後再閱讀正文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當積極的閱讀者,不斷的提問,直到弄懂字裡行間的全部資訊為止,特別是弄懂知識的起點和終點,梳理好知識要點。一有空時間,就廣泛涉獵課外其他領域的知識。

      5、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逍遙右腦記憶訓練,速讀和記憶兩者是同時進行也是相互相成的,速讀主要用來快速的理解材料,擴大知識面,提高專注力。記憶主要是基於知識要點的記憶,可以精確地掌握知識結構。兩門課程的側重點不同,互相配合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別以為閱讀速度快了記憶就差了,閱讀速度快了,在同樣的時間裡,你可以重複多遍,記憶自然不是什麼大問題。

      第二類:在本班經常排在10--30名的同學

      這一部分同學能聽懂課,但有時常不能管住自己,他們不善於對學過的東西加以鞏固,從而使自己在學習上有些力不從心。只要有信心、有決心的話學習還是能夠趕上來的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鐘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幹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儘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鐘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複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複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

      4、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有時老師講的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並不需要全記,書上有的東西當然不要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題與典型解法,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5、每天必須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課餘)對當天的內容在大腦裡進行掃描,俗稱“放電影”,在大腦裡“過”一遍後相當於你重新複習了一次,那麼哪些內容清楚了,哪些內容還不太清楚你就有一個大體印象,你就可以有目的的複習,有目的地問同學,問老師等。如果你能像這樣堅持一段時間的話,你一定會發現你的成績在不知不覺地提高。在高考時能考到更高一級學校完全有可能。

      6、學習效率很重要。學習中最忌諱的就是一味的苦學,學習必須注重效率,只有高效的學習才能事倍功半。逍遙右腦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複習方法,每天堅持練習1個多小時,1-2個月的時間,可以把我們的閱讀記憶速度提高5、6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方面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第三類:在本班經常排在中下游的同學

      這一類同學他們都想學好,但不懂的東西太多,老師講的東西他們大都不太懂,但也不要自暴自棄,我建議在你聽不懂的時候就不要聽了。幹什麼呢?當然不能什麼都不幹,你要看教材,把教材上的例題看懂後再認真地做一做教材上的習題,因為教材上的習題是很基礎的。如果能真正做得到這樣的話,你也會成功的。

      1、學習是自己的事,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跟著老師走。上課聽講,下來之後總結、歸納、理解記憶、做題實戰運用。一般來講,老師教授的知識都是根據教學大綱、考試大綱來進行的,所以你想有個好成績,最好還是跟著老師走。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鬱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2、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

      3、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鐘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

      4、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不分青紅皂白,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作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作題之後的過程,對於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後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5、學習中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瞭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後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並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選好題後就可以認真地去做了。學習中的總結也就是檢查自己近期學習成果的一個過程。一般進行周總結和月總結就可以了。

  • 4 # 中學微課堂

    就我個人而言,我們所說的學霸和學渣在學校裡其實就是用成績來區分的.那麼稍微注意下就能明白成績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的差距是有原因的,接下來我們就簡單分析下.

    學習態度.簡單點講就是一個主動學習一個被動學習.拋開學習來說,我們做任何事情如果是從心底就想做好它,那麼我們就會用盡各種辦法完成它,並且精益求精.學習也是一樣的,如果從心底要它,就會不斷的想辦法改進辦法的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而被動的心態只是應付它敷衍它完成它而已,走個過程.很明顯,如果用被動的心態去學習,怎麼可能學得好.

    學習效率.針對一題歷屆經典題型,A學生只是要答案,而B學生在求解過程中,不斷關聯起新舊知識.結果就是,A學生有個答案,可能明天就忘了;而B學生在透過做這一題的時間裡,複習了之前學過的知識,對知識不斷的加深,最後在複習階段就比A學生超前了一個過程.既省了時間,又增強了學習效果.為什麼現在很多高中生都覺得老師剛講完新課,感覺還沒怎麼應用在題目上又開始講新課,而“學霸”卻應用的行雲流水.正是因為人家早就預習過了,在老師講的過程中已經在考慮把知識和題目結合了.久而久之,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在對待學習這件事上,態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把休閒娛樂和學習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就直接會導致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不斷的被擠壓.如果一開始就把學習放在優先的位置上,讓它形成習慣,那麼學習就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充裕.當然具體的原因也很多,比如時間管理心態調整等等都是原因之一,有興趣的朋友的可以關注我.

  • 5 # 智聯校園

    我在短短的學習生涯裡,當過學霸,也做過學渣,我認為最大的區別是自控力。

    1.自控力。

    學霸一般自控力都是很棒的,能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寫作業的時間專心完成作業。我初中的時候因為沒有手機,所以學習很專心,對於其他干擾抵抗力比較強,所以學習還算不錯。後來高中的時候買了手機,自控力變差,對手機這個東西的抗干擾能力弱,就學習成績下降了。

    2.對時間的管理能力。

    你可能身邊有這樣的學霸,感覺他們沒有一直學習,玩的時間也挺多的,但是成績也不錯。你可能身邊也有這樣的同學,一直在埋頭苦學,不怎麼玩,但是學習成績卻不太好。

    其實你覺得那種即使玩的時間比較多,但學習還不錯的學霸就是時間的管理能力比較好,在該玩的時候好好玩,該學的時候也認真學。而埋頭一直苦學的卻沒有好成績的,可能會做一件事還想著別的事的,專注力不夠,對時間規劃能力不夠,所以成績平平。

    3.專注力和效率高低。

    很多人學習的時長足夠,但是卻效率不高,專注力不夠。而學霸一般都是效率非常高,專注力很高,學習一分鐘就是一分鐘。所以成績比較好。

    除了這些,有的學霸把學習當成一種興趣,所以就越來越愛學習。

    學霸和學渣,其實有時候差別不是學習能力,而是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 6 # 骨子裡的謙卑

    在我們就接受素質教育的小學、初中、高中這三個階段中,是不是在我們的身邊總會的這樣一些的人的存在,這些人的極度聰明,天賦異稟,每一次考試的總是能在全年級的前三的寶座上,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每一次的考試成績的都能讓我們望之所不能及,他們謂之為學霸。

    很多人現在聽到這些可能不樂意了,會說:“學霸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的成績比我們的好一點,有什麼的可嘚瑟的!”難道真的如言論所說學渣和學霸之間的區別就僅僅體現在一紙成績單上的區別嗎?我想很顯然,也很絕對不是這樣的。話不多說,即刻開嘮吧。

    第一點區別,學霸更有的自制力和自我約束力

    眾所周知,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義務教育的裡面強制要求學習的課本知識是相當枯燥的,它不像言情小說,武俠小說裡面劇情這樣生動而且有趣,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這九門課目雖說是包含了歷史,文化,自然科學和語言,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學習起來也是相當枯燥的,很可能要背誦,熟練掌握的境界。

    對於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學生是相當煎熬的,而且很勞累。很多學生不能夠很好的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愛玩的天性,硬著頭皮去啃我們的書本。但是學霸能在你陶醉於遊戲中,猛然抱起枯燥的課本和燒腦的習題安安靜靜的學習。這種的自制力和自我約束力是的學渣們所不能有的。很多人可能說:“他們只不過的面對學習有自制力,其他的不一定行”那麼我想說的,學霸連學習這麼難的事都能自制,相信一般的事情也不在話下了。

    第二點區別,學霸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強

    我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在課堂上傳授書本上的重要知識點,特別是對於茫茫無盡的習題,老師不可能每一道題,每一種題都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教給我們。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是很考驗學生自己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學霸們因為在學習上付出過更多的努力,自然是閱題無數,手到擒來。冥冥中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的。這是的學渣所不能追趕和短時間能彌補的。

    第三點區別,學霸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優質的平臺

    對於機會和平臺這些,或許在小學初中高中這三個階段區別還不是很明顯。但是從高考之後就開始一點點的改變,學霸上985 211名牌大學,學渣們或許只能上大專甚至是直接進入社會。學霸們在大學會遇到優秀的教授,生活在更加有人文關懷的地方,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同時也會接觸更加優秀的同學,很可能會有更加優質的人脈資源。最最重要的就是名牌大學往往都是自帶光環,從這些大學畢業的學生往往不用很老心費力的尋找工作,相反會有企業主動找學霸們簽約。他們對於工作只是面臨這選擇和發展的問題。但是學渣們很可能畢業後連一份4000元一個月的工資都是奢望。

    學霸們畢業後進入工作不用多久很可能就能取得一番成就,步入中產階級甚至是中流砥柱。而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名牌大學的自帶光芒效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考成績上的差距。我從來不贊成奇蹟發生,因為一切的結果皆有跡可循。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最後想說是,學渣們不要去簡單的嘲笑的身邊的學霸,你和他們之間的差距也絕對不是停留在一紙成績單上。更多的是體現在自制能力,刻苦專研能力,自學能力和自我約束力上。也許很多年以後老師所傳授我們知識的會遺忘殆盡,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所培養的這些能力、意識和優秀的習慣是流進血液,深入骨髓,最終陪伴著我們老去的。而且這些能力不容易被人所效仿和追及。我想這些才是學霸和學渣的真正意義的區別,同時這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虎皮蘭葉子中間幹了,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