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漸入佳語

    很好看的啊,很多我喜歡的明星呢,贊助商就是高姿的,特別是它的去斑霜,很讚的,還能保溼的呢,還能美白面板呢。

  • 2 # TT動漫對對碰

    我覺得《我想和你唱》是一個很好看的音樂類綜藝節目。為什麼這麼說呢?

    1.它讓我們普通人有機會和自己喜歡的歌星一起唱歌,不得不說非常誘人啊!在中國,不管是明星還是歌星,平時給人的感覺就是觸不可及。而《我想和你唱》給歌星和粉絲搭建了一個平臺,有點像粉絲見面會。

    2.《我想和你唱》節目主持人是汪涵和韓紅。汪涵很幽默,懂得怎麼樣抓住觀眾的心。韓紅的名氣很大,在節目裡擔當了搞怪幽默的重任,很有意思。

    3.在放映歌星和粉絲共唱一首歌時,畫面上有很多搞笑的東西,有語言也有動作。可以吸引觀眾的眼球。

    4.評選方式比較公平。既有鑑客團給一點建議,也有其他歌星給建議。但最後的決定權又在歌星手裡。

    5.藉助新媒體方式挑選素人。唱歌時間、地點不再侷限在某個固定的地方,這和以前的選秀節目完全不同,很接地氣。

    6.選中的歌曲,傳唱度都很高,很能引起人的共鳴,不自覺的就跟著一起唱了。

    這是我喜歡它的理由,聽我說了這麼多,是不是有開啟手機去看《我想和你唱》的衝動呢?拿起手機,趕緊點開吧!

  • 3 # 音樂先聲

    判斷一個節目,好看不好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他的綜藝感是否很強,專業度上是否無可挑剔等等。

    縱觀中國的綜藝市場,《我想和你唱》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綜藝,他的綜藝感比較強,非常適合高壓生活裡的放鬆,他採用星素結合的方式,對於“素”的造勢也不容小覷,定位上受眾比較廣泛,我看過一期是大張偉和薛之謙的,覺得不管是唱歌還是抖包袱做的都不錯。只要不覺得節目時間過長,湖南衛視的團隊做綜藝的水平還是很好的。 總體來說,用合唱代替仰望,讓仰慕偶像的素人得到與偶像同臺演唱機會的“真•星素互動”,是想唱得以吸引觀眾的亮點;而那些隱藏在素人身後堅持、熱忱、感動的細小點滴,則是真正打動征服觀眾的利器,我們能在素人的身上看到自己。

    正是這種能帶動全民性的特點,激發了我們看這個節目的心。而且星素結合具有很強的可實現性,大家覺得:那我也可以參加,又帶動了收視率,線上線下互動也很好,請的明星也很有話題。

    在明星的挑選上也很走心,比如王俊凱的《寵愛》吸引了26萬人的合唱,其中67歲的“50後”摩登爺爺,都有幸走到臺前表示自己是小凱青春舞曲的鐵桿粉絲。悄悄說一句,王俊凱真帥。林憶蓮承載的是70後、80後的音樂記憶,這樣的造勢也比較符合老少咸宜的定位,是一段可以消遣娛樂看一看的綜藝。

  • 4 # 媒玩

    《我想和你唱》製作第三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由原來的一期3位明星,改為1期1位明星。

    相比之前三組明星的平行結構,新一季節目的賽制,可以在對同一個明星的星素關係上做的更加深入。

    第一期是蔡依林,新的賽制有四大流程:

    第1步是明星網友分屏演唱

    第2步是25v1明星素人現場合唱

    第3步是6v1明星素人現場合唱

    第4步是6位素人才藝展示,明星伴舞。

    第5步是單人合唱。

    除了網路分屏演唱互動之外,原來的3v1的現場對唱,改為6v1合唱。這幾乎脫離了“對唱”形式,算得上是一個小合唱了。但是湖南衛視的後期團隊剪輯方式,讓這個“對唱”變得燃點十足。

    其中最為雞肋的環節是第3步。《我想和你唱》前兩季也有類似的素人表演環節,但是在他們自我介紹的部分,並非是一個儀式感很強的表演環節。如今這個部分被放大,讓普通人出場環節大大增加。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明星在一邊只好“尬舞”。

    蔡依林並不害怕這個尷尬環節,她畢竟有舞蹈。但是面對這些素人唱一些自己不熟悉的歌時,她只能硬著頭皮陪。蔡依林尚且如此,如果來一個悶悶的嘉賓,怎麼辦?

    這個問題,後期一定要調整好。

    總的來說,《我想和你唱3》讓“星素結合”進入一個新的角度,那就是深耕單個明星和ta的作品、粉絲。

    而節目第三季不得不做出重大調整的主要原因,就是歌手資源的有限。

    第一季、第二季《我想和你唱》,每一期3人,一共12期,兩季下來就有72位歌手登上了這個舞臺。有時候”人手”不夠,主持人韓紅也成了節目嘉賓之一。

    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第三季《我想和你唱》的嘉賓還是有老面孔,比如華晨宇、鳳凰傳奇。但深耕的運作,也讓節目更容易請來大嘉賓,比如王力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比的退役,你想對科比說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