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愛投資官方

    目前,一些人不採取P2P理財方式進行理財,而是投機取巧的選擇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股市。不同於P2P理財,而對於如今的市場行情,股市也不盡人意,跌之又跌,很多人將不得不放棄投資股市。

    當然與P2P理財不同,對於以上如餘額寶、銀行理財產品等收益率下滑趨勢,這種降息趨勢是市場發展的必經之路,每一種現象在迅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將出現下滑,所以,建議大家採取P2P理財方式。

    面對著P2P理財,當央行進行降息之後,必定會出現大量的的資金流,當流入市場後,P2P理財平臺進行融資時也將會降低成本。何況在這個創業的時代,眾多P2P理財平臺中更多的是中小型理財平臺,他們為了融資,為了擁有更多的借款方,降低融資成本是必然,借款方的融資成本一降低,然後投資方的額收益率也將降低。

    P2P理財是當今流行的理財方式,同時,市面上P2P理財平臺也是最多的。並且P2P理財方式具有很多優勢,不管是對於上班族還是養老族都適用,因其具有投入門檻低、收益率高、風險小的特點,被人們認為P2P理財將成為眾多理財平臺中最可靠的。

  • 2 # 不可錯過的好男人

    一、P2P行業發展的有利條件為:1)政府和監管的支援降低了民間借貸的利率,有利於小微企業,有利於個體戶和消費者,可以認為是普惠金融的一種,因此政府和監管機構支援這種商業模式。

    2)大量投資人的出現社會財富的增加,金融常識的普及,將會產生大量的自由投資人。由於房地產進入調整期,黃金投資、證券投資、債券投資收益不理想,將會有更多的投資人進入P2P行業進行投資。

    3)風險投資的大量進入簡單的講風險投資是最怕風險的,如果其不看好P2P行業,其不會大量進入此行業的。一定是未來P2P市場巨大,風險可控,風險投資才會進入,連境外投資巨頭,投資了Lending Club 的KPCB也加入了投資大軍。

    4)資金的需求量在高速增長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形成的政府和民眾對財富追求的社會文化。這種對財富的追求推動大量的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大學生、職場人士不斷進行創業,嘗試各種商業模式,資金的需求量會高速增長。

    5)城鎮化帶來的機會城鎮化程序過程中必定會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農業人口,大量農業人口走向城鎮,從社會穩定角度出發,國家必須鼓勵中小企業發展,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創業中去,因此其資金需求巨大,銀行目前能夠拿出支援小微企業的資金有限,因此P2P的市場巨大。

    6)同銀行錯位競爭P2P行業面對的客戶是具有小額資本需求,但高風險的特點,其大都不是銀行目標客戶,因此競爭者少,市場大巨大,目前民間借貸市場在8萬億左右。

    7)邊際收益逐步增高P2P在行形成一定規模後,其風險管理成本和業務運營成本都會比傳統金融企業低,因此邊際收益將會逐步增高,邊際成本將會逐步降低。

    8)信用消費的到來中國在未來幾年逐步進入信用消費社會,相對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年化18%左右的利率,P2P的12%到15%的年利率將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P2P平臺未來面臨的挑戰:1)資金雄厚企業的介入小貸公司需要報備審批,貸款規模不能超過自身投資金額1.5倍的。但是P2P平臺卻沒有此方面的限制,可以間接吸收低成本資金,貸出較高利息的貸款,存在較高的槓桿率,簡單的講就是監管套利。因此已經有大量具有資金的企業準備投入到這個行業,已知的上市企業熊貓煙花就投資了1個億資本,建立的自己的P2P企業,利用自身資金和外部吸收的資金來開展業務,間接進入了財富管理行業。

    2)無風險套利細心的投資者可以發現,不同的投資平臺吸收的資金利息不同,放出資金利率也不同,有一些成熟風險可控的平臺,其利息大概有1%-3%的差距,因此一旦P2P行業承諾本金和利息剛性對付,就會有資本黃牛進入這個行業進行無風險套利。

    3)不良平臺倒閉引發的群體事件P2P行業魚龍混雜,迄今為止有100多家P2P平臺倒閉,佔全行業的10%左右,影響了少部分的投資人,已經出現了圍攻百度的群體事件。如果P2P投資領域的大批投資人仍然堅持P2P投資必須剛性兌付的觀念,一旦一個使用者較多的P2P平倒閉,其必引起復雜的群體事件,其他地方的P2P平臺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4)運營成本的控制目前P2P行業已線下為主,線上為輔,大量的實體網點必然要提高運營成本,另外隨著貸款的逐步到期,不良貸款率的上升,線下催收工作將會逐漸增多。如果P2P平臺面對全國使用者,其催收的成本將會更高,因此線下實體點和催收的成本控制將會是P2P公司的極大挑戰。部分P2P公司引入風險投資就是由於不良貸款率增高和內部雲運營成本增高導致的運營資金無法繼續堅持。

    5)銀行資產證券化影響如果銀行受宏觀經濟影響過大,存款成本被網際網路金融抬高,房地產、政府、國有企業投資貸款巨幅下降,部分銀行業績下滑明顯,來自董事會指標壓力增大。不排除銀行放下身段,下行到P2P的客戶領域,利用資產證券化的方式來進入P2P行業,由於銀行的體量、網點、人才、風險管理能力、品牌具有強大的能力,因此很多P2P平臺都會受到影響,甚至破產。

    三、P2P行業的未來在哪裡?1)資金吸收逐步走向線上,放款仍然線下為主P2P屬於網際網路金融的主要表現形式,其不去借助於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商業運作,透過線上其可以打破地理限制,從大量投資人那裡吸收大量低成本資金。但是考慮到目前絕大多數借款人借款都是為了企業經營,因此線下的貸款稽核和催收團隊目前沒有辦法減少。由於中國目前缺少統一的徵信平臺,因此放款更依賴於P2P企業的自己風險管理,因此線下網點必不可少。

    2)參考美國模式,逐步同投資機構合作如果P2P公司解決了不良貸款率的問題,不良貸款率降到3%以下,隨著規模的擴大,其將會吸引投資機構入場,為 P2P企業提供資金支援,包口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公司,企業的財務公司、信託公司等具有雄厚資本實力的機構將會入場,不排除包裝出新的金融產品,對私募基金進行銷售。

    3)逐步走向村鎮,滿足農民小額信貸需求中國農村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網際網路巨頭都走向了農村,P2P行業未來也有可能走向農村,提供短期支農貸款。P2P走向農村看眾的是城鎮化程序,大量勞動了人口對資金的需求。

    4)逐步面向個人,為信用消費服務進入信用消費年代後,P2P行業將會面對巨大的信用消費市場,目前P2P平臺上的借貸資金還是以企業經營為主,信用消費為輔。但是在未來,參考美國Lending Club 的商業模式,相對信用卡18%左右的率,P2P可能提供12%左右的個人信用消費貸款,目前銀行8% 的個人消費貸款面向的主要是具有穩定高收入的人群,自我創業者,小工商個體戶都無法享受到此產品。面對20萬億的信用消費市場,P2P行業應該準備充分。

    5)逐步形成聯盟,春秋走向戰國2014年上半年,P2P平臺有1000多家,新增貸款為1000多億元,可以認為P2P行業仍然處於高速發展期,各地P2P公司很多都是由小貸公司轉化而來,形成了千家爭鳴的業態。但是我們要記住一個網際網路721法則,未來市場上可能1家佔領了70%的市場,第二名佔領20%市場,其它的佔領10%的市場。

    P2P行業將會遵循此法則,但是由於小貸公司具有地域化特徵,因此出現一家獨大的可能性極低,未來的P2P行業將會出現第一集團軍,第二集團軍的局面。具有良好風險管理能力的公司及那個會處於第一集團軍佔領70%左右的市場,出現戰國群雄的局面。儘管P2P有很多有利因素的存在,但還需要經過進一步的洗牌才能透過優勝劣汰,讓好的、符合市場、有一定信譽度的P2P企業生存下來讓大眾提供優質的資金供給市場。詳情請關注三益寶財富百科

  • 3 # 蝙蝠俠IT

    P2P未來5年的發展趨勢

    一、P2P行業發展的有利條件為:

    1)政府和監管的支援

    降低了民間借貸的利率,有利於小微企業,有利於個體戶和消費者,可以認為是普惠金融的一種,因此政府和監管機構支援這種商業模式。

    2)大量投資人的出現

    社會財富的增加,金融常識的普及,將會產生大量的自由投資人。由於房地產進入調整期,黃金投資、證券投資、債券投資收益不理想,將會有更多的投資人進入P2P行業進行投資。

    3)風險投資的大量進入

    簡單的講風險投資是最怕風險的,如果其不看好P2P行業,其不會大量進入此行業的。一定是未來P2P市場巨大,風險可控,風險投資才會進入,連境外投資巨頭,投資了LendingClub的KPCB也加入了投資大軍。

    4)資金的需求量在高速增長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形成的政府和民眾對財富追求的社會文化。這種對財富的追求推動大量的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大學生、職場人士不斷進行創業,嘗試各種商業模式,資金的需求量會高速增長。

    5)城鎮化帶來的機會

    城鎮化程序過程中必定會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農業人口,大量農業人口走向城鎮,從社會穩定角度出發,國家必須鼓勵中小企業發展,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創業中去,因此其資金需求巨大,銀行目前能夠拿出支援小微企業的資金有限,因此P2P的市場巨大。

    6)同銀行錯位競爭

    P2P行業面對的客戶是具有小額資本需求,但高風險的特點,其大都不是銀行目標客戶,因此競爭者少,市場大巨大,目前民間借貸市場在8萬億左右。

    7)邊際收益逐步增高

    P2P在行形成一定規模後,其風險管理成本和業務運營成本都會比傳統金融企業低,因此邊際收益將會逐步增高,邊際成本將會逐步降低。

    8)信用消費的到來

    中國在未來幾年逐步進入信用消費社會,相對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年化18%左右的利率,P2P的12%到15%的年利率將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P2P平臺未來面臨的挑戰:

    1)資金雄厚企業的介入

    小貸公司需要報備審批,貸款規模不能超過自身投資金額1.5倍的。但是P2P平臺卻沒有此方面的限制,可以間接吸收低成本資金,貸出較高利息的貸款,存在較高的槓桿率,簡單的講就是監管套利。因此已經有大量具有資金的企業準備投入到這個行業,已知的上市企業熊貓煙花就投資了1個億資本,建立的自己的P2P企業,利用自身資金和外部吸收的資金來開展業務,間接進入了財富管理行業。

    2)無風險套利

    細心的投資者可以發現,不同的投資平臺吸收的資金利息不同,放出資金利率也不同,有一些成熟風險可控的平臺,其利息大概有1%-3%的差距,因此一旦P2P行業承諾本金和利息剛性對付,就會有資本黃牛進入這個行業進行無風險套利。

    3)不良平臺倒閉引發的群體事件

    P2P行業魚龍混雜,迄今為止有100多家P2P平臺倒閉,佔全行業的10%左右,影響了少部分的投資人,已經出現了圍攻百度的群體事件。如果P2P投資領域的大批投資人仍然堅持P2P投資必須剛性兌付的觀念,一旦一個使用者較多的P2P平倒閉,其必引起復雜的群體事件,其他地方的P2P平臺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4)運營成本的控制

    目前P2P行業已線下為主,線上為輔,大量的實體網點必然要提高運營成本,另外隨著貸款的逐步到期,不良貸款率的上升,線下催收工作將會逐漸增多。如果P2P平臺面對全國使用者,其催收的成本將會更高,因此線下實體點和催收的成本控制將會是P2P公司的極大挑戰。部分P2P公司引入風險投資就是由於不良貸款率增高和內部雲運營成本增高導致的運營資金無法繼續堅持。

    5)銀行資產證券化影響

    如果銀行受宏觀經濟影響過大,存款成本被網際網路金融抬高,房地產、政府、國有企業投資貸款巨幅下降,部分銀行業績下滑明顯,來自董事會指標壓力增大。不排除銀行放下身段,下行到P2P的客戶領域,利用資產證券化的方式來進入P2P行業,由於銀行的體量、網點、人才、風險管理能力、品牌具有強大的能力,因此很多P2P平臺都會受到影響,甚至破產。

    三、P2P行業的未來在哪裡?

    1)資金吸收逐步走向線上,放款仍然線下為主

    P2P屬於網際網路金融的主要表現形式,其不去借助於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商業運作,透過線上其可以打破地理限制,從大量投資人那裡吸收大量低成本資金。但是考慮到目前絕大多數借款人借款都是為了企業經營,因此線下的貸款稽核和催收團隊目前沒有辦法減少。由於中國目前缺少統一的徵信平臺,因此放款更依賴於P2P企業的自己風險管理,因此線下網點必不可少。

    2)參考美國模式,逐步同投資機構合作

    如果P2P公司解決了不良貸款率的問題,不良貸款率降到3%以下,隨著規模的擴大,其將會吸引投資機構入場,為P2P企業提供資金支援,包口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公司,企業的財務公司、信託公司等具有雄厚資本實力的機構將會入場,不排除包裝出新的金融產品,對私募基金進行銷售。

    3)逐步走向村鎮,滿足農民小額信貸需求

    中國農村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網際網路巨頭都走向了農村,P2P行業未來也有可能走向農村,提供短期支農貸款。P2P走向農村看眾的是城鎮化程序,大量勞動了人口對資金的需求。

    4)逐步面向個人,為信用消費服務

    進入信用消費年代後,P2P行業將會面對巨大的信用消費市場,目前P2P平臺上的借貸資金還是以企業經營為主,信用消費為輔。但是在未來,參考美國LendingClub的商業模式,相對信用卡18%左右的率,P2P可能提供12%左右的個人信用消費貸款,目前銀行8%的個人消費貸款面向的主要是具有穩定高收入的人群,自我創業者,小工商個體戶都無法享受到此產品。面對20萬億的信用消費市場,P2P行業應該準備充分。

    5)逐步形成聯盟,春秋走向戰國

    2014年上半年,P2P平臺有1000多家,新增貸款為1000多億元,可以認為P2P行業仍然處於高速發展期,各地P2P公司很多都是由小貸公司轉化而來,形成了千家爭鳴的業態。但是我們要記住一個網際網路721法則,未來市場上可能1家佔領了70%的市場,第二名佔領20%市場,其它的佔領10%的市場。P2P行業將會遵循此法則,但是由於小貸公司具有地域化特徵,因此出現一家獨大的可能性極低,未來的P2P行業將會出現第一集團軍,第二集團軍的局面。具有良好風險管理能力的公司及那個會處於第一集團軍佔領70%左右的市場,出現戰國群雄的局面。

    儘管P2P有很多有利因素的存在,但還需要經過進一步的洗牌才能透過優勝劣汰,讓好的、符合市場、有一定信譽度的P2P企業生存下來讓大眾提供優質的資金供給市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音神經性耳聾配助聽器的效果好嗎?